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恢

鎖定
蕭恢(476年~526年10月4日 [1]  ),字弘達。南蘭陵郡(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南梁宗室名臣,南齊丹陽尹蕭順之第九子,梁武帝蕭衍異母弟。
蕭恢自幼聰穎,七歲時便通曉《孝經》《論語》大義,涉獵史籍,輕財好施。南齊東昏侯時累官北中郎將外兵參軍、前軍將軍主簿,其異母兄蕭懿被殺時,蕭恢隨宗族藏匿,得以倖免。蕭衍舉兵南下建康,蕭恢率先歸順,被授為輔國將軍,駐守破崗,以彈壓三吳。南梁建立後,升任侍中前將軍,封鄱陽郡王。自天監二年(503年)起,他五次出鎮南徐、郢、荊、益四州,兩任荊州刺史,又在朝中任護軍將軍宗正卿領軍將軍等職。他撫治州郡,除害興利,頗著聲績。官至使持節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
普通七年(526年),蕭恢去世,享年五十一歲。追贈侍中、司徒,諡號忠烈。
本    名
蕭恢
別    名
鄱陽忠烈王
弘達
所處時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476年
逝世日期
526年10月4日
主要成就
歷督四州,除害興利
籍    貫
南蘭陵郡
官    職
荊州刺史驃騎大將軍
爵    位
鄱陽郡王
追    贈
侍中司徒
諡    號
忠烈

蕭恢人物生平

蕭恢少年雋才

蕭恢自幼聰穎過人,七歲時,便能通曉《孝經》《論語》的大義,解説疑惑沒有遺漏。他成年後,儀表不凡,涉獵眾多史籍。 [2] 
南齊隆昌元年(494年),掌權的西昌侯蕭鸞即齊明帝)鑑於內外局勢動盪,便向大臣蕭懿蕭恢的異母兄長)詢問他的幾個弟弟中是否有可以被委以心腹之任的人選,蕭懿舉薦蕭恢,蕭鸞於是任命蕭恢為寧遠將軍,率領一百名甲士保衞東府(丞相、揚州刺史的治所,蕭鸞的府邸),又授他為驃騎將軍法曹行參軍 [3] 
建武元年(494年),蕭鸞稱帝,立次子蕭寶卷為太子,蕭恢則被授為太子舍人。他累官至北中郎將外兵參軍、前軍將軍主簿等職。 [4] 

蕭恢啓封鄱陽

永元二年(500年)十月,蕭恢的異母兄、尚書令蕭懿為東昏侯蕭寶卷賜死。蕭恢等逃匿於京師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的里巷中,得以保全性命。 [5-6] 
永元三年(501年),蕭恢的異母兄蕭衍即梁武帝)所率領的西台義軍進攻位於建康西南的新林時,蕭恢與異母兄蕭秀等宗戚率先奉迎,被任命為輔國將軍 [7]  。當時,三吳會稽郡吳郡吳興郡)地區動盪不安,蕭衍特令蕭恢領兵屯駐破崗(連接建康與三吳的重要水道)。建康城被攻克後,蕭恢返回,改任冠軍將軍右衞將軍等職。 [8] 
天監元年(502年)四月,蕭衍稱帝,建立南梁,蕭恢被任命為侍中前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受封鄱陽郡王,食邑二千户。 [9]  [10] 

蕭恢揚聲內外

天監二年(503年)正月,蕭恢出任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徵虜將軍、南徐州刺史。 [11]  [12] 
天監四年(505年)正月,蕭恢被改授為都督郢、司二州諸軍事、後將軍、郢州刺史 [13]  ,仍兼領使持節。西台義軍最初起事時,郢州城內有許多人因疾疫病亡,來不及安葬。待到蕭恢就任後,即刻下令將這些屍體掩埋。他又派遣四位使者巡行郢州各地,使得州內大治。 [14] 
天監七年(508年),蕭恢進號雲麾將軍,加督霍州諸軍事。同年八月,又進號平西將軍 [15]  [16] 
天監十年(511年)正月,蕭恢回到建康,被改授為侍中、護軍將軍、石頭戍軍事,兼領宗正卿 [17]  [18] 
天監十一年(512年)十二月,蕭恢再次外出,任使持節平西將軍荊州刺史,並都督荊、湘、雍、益、寧、南、北梁、南、北秦九州諸軍事,獲賜鼓吹一部。 [19]  [20] 
天監十三年(514年)正月,改任散騎常侍鎮西將軍益州刺史,並都督益、寧、南、北秦、沙七州諸軍事,仍兼領使持節 [21]  。當時,成都距離新城有五百里,路上行人往來,全都訂用私馬,百姓視之為禍害,歷任刺史都無法改正。蕭恢就職後,下令購置一千匹馬,交付需要付徵訂的人家,供其騎乘,待到有用時再依次徵發,百姓因此得利。 [22] 
天監十四年(515年),北魏益州葭萌縣民任令宗趁人心不滿之際,起兵攻殺晉壽郡太守,舉城向南梁投降,各族百姓紛紛響應。蕭恢命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張齊率軍三萬接應任令宗等部。張齊連戰魏軍,大破魏將元景隆,攻克十餘城,進圍武興郡,益州全境都有響應梁軍者。隨後,北魏朝廷派前益州刺史傅豎眼北上馳援,張齊與之拒戰,連連敗退。至天監十五年(516年)七月,張齊遭遇大敗,梁軍各部撤回,東益州全境重新被北魏佔領。 [23] 
天監十七年(518年)六月,蕭恢被徵入朝,拜侍中安前將軍領軍將軍 [24-25] 
天監十八年(519年)正月,蕭恢第二次出鎮荊州,任使持節、散騎常侍、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並都督荊、湘、雍、梁、益、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 [26]  [27] 
普通五年(524年)正月,蕭恢進號驃騎大將軍 [28-29] 

蕭恢薨逝州鎮

普通七年九月十三日(526年10月4日) [1]  [30]  ,蕭恢在荊州州府逝世,享年五十一歲。蕭衍下詔追贈其為侍中、司徒諡號“忠烈”。又賜班劍二十人,派中書舍人劉顯監護喪事。 [31] 

蕭恢主要影響

彈壓三吳:雍州刺史蕭衍即梁武帝)起兵反對東昏侯蕭寶卷統治時,蕭恢於新林率先歸附,並屯駐破崗(連接建康與三吳的重要水道),以彈壓三吳(會稽郡吳郡吳興郡)地區,穩定局勢。 [8] 
撫治四州南梁建立後,蕭恢兩次兼領石頭戍軍事,負責京畿(石頭城)防衞。 [9]  [17]  自天監二年(503年)起,蕭恢五次出鎮地方,歷任南徐州、郢州、荊州、益州刺史。在郢州時,安葬戰亂中死者的遺體,並派使者巡行治下郡縣,使州內大治;在益州時,力革民弊,減輕百姓負擔。 [11]  [14]  [19]  [22]  [26] 

蕭恢歷史評價

蕭衍:“風度開朗,器情凝質。爰在弱歲,美譽克宣,洎於從政,嘉猷載緝。” [32] 《贈諡鄱陽王恢詔》
姚思廉:“高祖遠遵前軌,藩屏懿親。至於安成、南平,鄱陽、始興,俱以名跡著,蓋亦漢之間、平矣。” [33] 梁書
李延壽:“梁武遠遵前軌,蕃屏懿親,至於戚枝,鹹被任遇……安成、南平、鄱陽、始興俱以名跡著美,蓋亦有梁之間、平也。” [34] 南史

蕭恢軼事典故

蕭恢孝感上天

蕭恢鎮守益州時,生母費太妃仍住在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費太妃後來在建康患病,遠處益州的蕭恢一時並沒有得到消息。一天晚上,蕭恢突然夢到他回建康侍候生病的母親。醒來後,蕭恢憂愁惶恐,為之寢食難安。不久後,建康方面的信使抵達,竟説太妃的病已然痊癒。後來,費太妃又患上目疾,長期失明,有一位從北方來的道人慧龍得到治癒眼睛的方法,被蕭恢請來治病。慧龍到後,空中突然出現一位聖僧,待慧龍下針後,太妃豁然開朗,雙眼又能看東西。眾人都認為這是蕭恢的真誠感動上天,才有這個結果。 [35] 

蕭恢輕財好施

蕭恢為人豁達寬厚,輕財好施。他歷任南徐、荊、郢、益四州刺史,所得到的俸祿,隨後就散發給他人。 [36] 

蕭恢識見過人

蕭恢的子孫 蕭恢的子孫
在荊州時,蕭恢曾經從容問幕賓:“中山王(劉勝)喜歡飲酒,趙王(劉彭祖)喜歡做官,二者哪個更有害處?”眾人還未回答,他便回頭對長史蕭琛説:“漢代的王侯,不過是國家的藩屏,理政親民,自有專人管理。中山王聽樂,可以任其性情行事;彭祖代管政務,近於侵犯職責。如今的王侯,不用守衞藩國,應當輔佐天子管理百姓,大概能分清這些優異吧!”舉坐賓客都贊同其言論,深感佩服。 [37] 

蕭恢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父親
南齊時官至丹陽尹南梁建立後,追加廟號為太祖,諡號為文皇帝。
母親
費氏
南梁時被封為太妃。
平輩
異母兄
南齊末年重臣,為東昏侯蕭寶卷所害。南梁建立後,累贈丞相、長沙郡王諡號“宣武”。
早逝。南梁時追封永陽郡王,諡號“昭”。
南梁開國君主,在位四十八年。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早逝。南梁時追封衡陽郡王,諡號“宣”。
為東昏侯蕭寶卷所害。南梁時追封桂陽郡王,諡號“簡”。
官至侍中太尉,封臨川郡王。死後獲贈侍中、大將軍揚州牧假黃鉞,諡號“靖惠”。
異母弟
官至鎮北將軍、雍州刺史,封安成郡王。死後獲贈侍中、司空,諡號“康”。
官至中書令大司馬,封南平郡王。死後獲贈侍中、太宰,諡號“元襄”。
官至領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始興郡王。死後獲贈侍中、司徒驃騎將軍,諡號“元襄”。
姐妹
即義興昭長公主,嫁司徒左長史王琳
蕭氏
蕭氏
即餘姚公主。
正妃
阮氏
子輩
兒子
襲封鄱陽郡王,官至徵北將軍
封湘潭侯。
封南安侯。
封觀寧侯。
官至衞尉卿,封武林侯。“侯景之亂”時遇害。
官至太保,封宜豐侯。
官至譙州刺史,封豐城侯。
女兒
蕭氏
嫁南朝文學家王褒
本表關於蕭恢諸兄弟的説法主要參照《梁書·太祖五王傳》所載“太祖十男”、“(蕭恢)太祖第九子也” 。蕭恢有子四十人,但僅有蕭範等七子的名字載於史冊。 [38] 
表格參考資料: [33-34]  [39-41] 

蕭恢後世紀念

蕭恢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甘家巷,於1988年宣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2] 
墓前現存石辟邪兩隻,均為雄獸,東辟邪原來從頭至尾,縱斷為兩塊,縫寬0.14米,四足及尾部均斷。1955年11月修復,兩辟邪造型相似,昂首張口,長舌垂胸,胸部凸出,頭有鬃毛,東辟邪翼飾六翎,西辟邪翼飾五翎,胸部飾勾雲紋,一腿前邁,長尾垂地,體態肥碩健壯。
關於該墓(石刻)墓主是否為蕭恢,學界也有爭議。有學者認為此墓屬於梁始興嗣王蕭亮,而非蕭恢。 [42] 

蕭恢史料索引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 [33] 
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二》 [34]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一·梁紀七》稱“(普通七年)九月,已酉,鄱陽忠烈王恢卒”。以台灣“中央研究院”之“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換算此時間,即為公元526年10月4日。
  • 2.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鄱陽忠烈王恢,字弘達,太祖第九子也。幼聰穎,年七歲,能通《孝經》、《論語》義,發擿無所遺。既長,美風表,涉獵史籍。
  • 3.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齊隆昌中,明帝作相,內外多虞,明帝就長沙宣武王懿求諸弟有可委以腹心者,宣武言恢焉。明帝以恢為寧遠將軍,甲仗百人衞東府,且引為驃騎法曹行參軍。
  • 4.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明帝即位,東宮建,為太子舍人,累遷北中郎外兵參軍,前軍主簿。
  • 5.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三·齊紀九》:(永元二年)崔慧景死,懿為尚書令。……冬,十月,己卯,帝賜懿藥於省中。……懿弟侄皆亡匿於里巷,無人發之者;唯融捕得,誅之。
  • 6.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宣武之難,逃在京師。
  • 7.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高祖義師至新林,秀與諸王侯並自拔赴軍,高祖以秀為輔國將軍。
  • 8.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高祖義兵至,恢於新林奉迎,以為輔國將軍。時三吳多亂,高祖命出頓破崗。建康平,還為冠軍將軍、右衞將軍。
  • 9.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天監元年,為侍中、前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封鄱陽郡王,食邑二千户。
  • 10.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元年夏四月丙寅,高祖即皇帝位於南郊。……是日……以弟中護軍宏為揚州刺史,封為臨川郡王;南徐州刺史秀安成郡王;雍州刺史偉建安郡王;左衞將軍恢鄱陽郡王;荊州刺史憺始興郡王。
  • 11.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二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徵虜將軍、南徐州刺史。
  • 12.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二年春正月……乙卯,以尚書僕射沈約為尚書左僕射;吏部尚書範云為尚書右僕射;前將軍鄱陽王恢為南徐州刺史;尚書令王亮為左光祿大夫;右衞將軍柳慶遠為中領軍。
  • 13.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四年春正月……以鎮北將軍、雍州刺史、建安王偉為南徐州刺史,南徐州刺史鄱陽王恢為郢州刺史,中領軍柳慶遠為雍州刺史。
  • 14.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四年,改授都督郢、司二州諸軍事、後將軍、郢州刺史,持節如故。義兵初,郢城內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殯,及恢下車,遽命埋掩。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內大治。
  • 15.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七年……八月……甲戌,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安成王秀進號安西將軍,雲麾將軍、郢州刺史鄱陽王恢進號平西將軍。
  • 16.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七年,進號雲麾將軍,進督霍州。八年,復進號平西將軍。
  • 17.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十年,徵為侍中、護軍將軍、石頭戍軍事,領宗正卿。
  • 18.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十年春正月……癸卯,以尚書左僕射張稷為安北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郢州刺史鄱陽王恢為護軍將軍。
  • 19.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十一年,出為使持節、都督荊、湘、雍、益、寧、南、北梁、南、北秦九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給鼓吹一部。
  • 20.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十一年……十二月己未,以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安成王秀為中衞將軍,護軍將軍鄱陽王恢為平西將軍、荊州刺史。
  • 21.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十三年春正月……癸亥,以平西將軍、荊州刺史鄱陽王恢為鎮西將軍、益州刺史。
  • 22.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十三年,遷散騎常侍、都督益、寧、南、北秦、沙七州諸軍事、鎮西將軍、益州刺史,使持節如故,便道之鎮。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陸路往來,悉訂私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恢乃市馬千匹,以付所訂之家,資其騎乘,有用則以次發之,百姓賴焉。
  • 23.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八·梁紀四》:(天監十四年)龍驤將軍元法僧代豎眼為益州刺史,素無治幹,加以貪殘,王、賈諸姓,本州士族,法僧皆召為兵。葭萌民任令宗因眾心之患魏也,殺魏晉壽太守,以城來降,民、獠多應之;益州刺史鄱陽王恢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張齊將兵三萬迎之。……魏元法僧遣其子景隆將兵拒張齊,齊與戰於葭萌,大破之,屠十餘者,遂圍武興。法僧嬰城自守,境內皆叛,法僧遣使間道告急於魏。魏驛召鎮南軍司傅豎眼於淮南,以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將步騎三千以赴之。豎眼入境,轉戰三日,行二百餘裏,九遇皆捷。……張齊數出白水侵魏葭萌,傅豎眼遣虎威將軍強虯攻信義將軍楊興起,殺之,復取白水。寧朔將軍王光昭又敗於陽平,張齊親帥驍勇二萬餘人與傅豎眼戰。秋,(天監十五年)七月,齊軍大敗,走還,小劍、大劍諸戍皆棄城走,東益州復入於魏。
  • 24.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十七年,徵為侍中、安前將軍、領軍將軍。
  • 25.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十七年……六月乙酉,以益州刺史鄱陽王恢為領軍將軍。
  • 26.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十八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荊、湘、雍、梁、益、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
  • 27.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十八年春正月甲申,以領軍將軍鄱陽王恢為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荊州刺史始興王憺為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軍。
  • 28.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普通五年,進號驃騎大將軍。
  • 29.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普通)五年春正月……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鄱陽王恢進號驃騎大將軍。
  • 30.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普通)七年春正月……秋九月己酉,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鄱陽王恢薨。
  • 31.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七年九月,薨於州,時年五十一。詔曰:“故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荊、湘、雍、梁、益、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鄱陽王恢,風度開朗,器情凝質。爰在弱歲,美譽克宣,洎於從政,嘉猷載緝。方入正論道,弘燮台階,奄焉薨逝,朕用傷慟於厥心。宜隆寵命,以申朝典。可贈侍中、司徒,王如故。並給班劍二十人。諡曰忠烈。”遣中書舍人劉顯護喪事。
  • 32.    《全梁文·卷三》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8-12-01]
  • 33.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2-01]
  • 34.    《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2-01]
  • 35.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恢有孝性,初鎮蜀,所生費太妃猶停都,後於都下不豫,恢未之知,一夜忽夢還侍疾,既覺憂遑,便廢寢食。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後又目有疾,久廢視瞻,有北渡道人慧龍得治眼術,恢請之。既至,空中忽見聖僧,及慧龍下針,豁然開朗,鹹謂精誠所致。
  • 36.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恢性通恕,輕財好施,凡歷四州,所得俸祿隨而散之。
  • 37.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在荊州,常從容問賓僚曰:“中山好酒,趙王好吏,二者孰愈?”眾未有對者。顧謂長史蕭琛曰:“漢時王侯,藩屏而已,視事親民,自有其職。中山聽樂,可得任性;彭祖代吏,近於侵官。今之王侯,不守藩國,當佐天子臨民,清白其優乎!”坐賓鹹服。
  • 38.    蕭穎士《贈韋司業書》:僕南遷士族,有梁支孫。系祖司徒鄱陽忠烈王,追蹤二南,邁德荊郢。有子四十人,俾侯錫社,入卿出牧,且忠且賢,終始梁代。第三子侍中懿惠侯,大同中以信武將軍都督北兗州,緣淮南軍,遺愛在人,詔學士謝蘭撰德政碑文。
  • 39.    《周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梁武帝喜其(王褒)才藝,遂以弟鄱陽王恢之女妻之。
  • 40.    《陳書·卷十七·列傳第十一》 :王衝……父茂璋,梁給事黃門侍郎。衝母,梁武帝妹新安穆公主……
  • 41.    《梁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五·處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8-29]
  • 42.    南京棲霞“蕭恢墓辟邪”身份被搞錯百年  .搜狐[引用日期2019-01-2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