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

鎖定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是南宋詩人、文學家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主旨在於議論時政,規勸友人,但不明説,而借漢人賈誼“上書慟哭”之事,暗謂友人上萬言書之舉雖心力交瘁,卻大不合時宜。前兩句語不涉清貧,而潦倒窘困之狀鮮明;後兩句説來豁達輕鬆,卻充滿對時風的憤慨之情。全詩採用了詩家所稱“婉而諷”的藝術手法。 [1] 
作品名稱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
作    者
楊萬里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誠齋集》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作品原文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
雨裏短檠頭似雪,客間長鋏食無魚
上書慟哭君何苦,政是時人重子虛 [1]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註釋譯文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詞句註釋

①跋:寫在書籍文章、字畫等後面的短文,多用散文,也可以用詩詞寫成,內容多是評價鑑定之類。魏致堯:未詳,作者友人。撫幹:撫幹,官名,是“安撫司幹辦公事”的簡稱,撫幹不是由政府任命的,而是由主管官員自已委派供差遣用的。萬言書:指寫給皇帝看的議論時政,討論國策的長篇奏疏。
②短檠頭似雪:用韓愈短燈檠歌》詩意:“長檠八尺空自長,短檠二尺便自光……太學儒生東魯客,二十辭家來射策;夜書細字綴語言,兩目眵昏頭雪白。”韓詩描寫寒士深夜苦讀情景。作者借言友人書寫萬言書景況。短檠(qíng),寒士照讀用的矮燈。檠,燈台。
③長鋏食無魚:用《戰國策·齊策馮諼(xuān)客孟嘗君事。馮諼初為孟嘗君門客時曾遭冷遇,乃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謂此間生活待遇太差,意欲回家。楊萬里借言友人生活清貧,不為人重視。鋏(jiá),冶鑄用的鉗。
④上書慟(tòng)哭:用西漢大臣賈誼事。賈誼年青有為,主張革新政治,上書漢文帝論天下事雲:“竊惟今之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嘆息者六……”慟,極度悲哀,大哭。
⑤政:同“正”。時人:指當時朝中的大臣和宋孝宗。子虛:即《子虛賦》,漢司馬相如所作。賦中託稱子虛公子烏有先生、亡(wú)是公三人,均屬虛幻想象中人。作者借喻南宋時風不務實際,而好子虛烏有的浮靡文詞。 [1]  [2-3]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白話譯文

魏致堯像那些有志的貧士一樣 ,在悽風苦雨之夜面對昏暗的短檠燈苦思治國之策,頭髮都花白了,耗盡心血寫成萬言書,然而他的處境卻和當初的馮諼一樣生活貧苦,懷才不遇。
你上萬言書痛陳時事又是何苦呢,要知道現在的皇帝和大臣們喜歡看的是像司馬相如《子虛賦》那樣的浮誇讚美之詞。 [3]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創作背景

該詩作於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作者楊萬里在上一年由同知樞密陳俊卿推薦來到南宋國都臨安,並由陳俊卿把他撰寫的一組政治論文《千慮策》呈給當時剛剛擔任樞密院事的虞允文,虞允文“讀一篇,嘆曰:‘東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薦兩人,當以此為首。’”(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可是就在同年五月,四川宣撫使吳璘病卒,虞允文還沒有來得及推薦楊萬里就赴任四川宣撫使去了。結果楊萬里的《千慮策》也沒有被朝廷採納,此時詩人遇到同是上書而未被朝廷理會的魏致堯,於是在魏致堯的萬言書後寫下了這首詩。 [3]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作品鑑賞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文學賞析

“雨裏短檠頭似雪”句,活用韓愈《短燈檠歌》詩意,描寫魏致堯寫萬言書景況;並借用《短燈檠歌》詩中描寫的貧士形象,來形容魏致堯。
“客間長鋏食無魚”句,借用戰國馮諼的故事來形容魏致堯地位低賤,不受重視。作者用馮諼比魏致堯,十分貼切:二人地位相近,一為食客,為撫幹,均屬幕僚,貧困相似,均“甚貧”,同樣胸懷高才卻不被重用。
“上書慟哭君何苦”句,用賈誼的《陳政事疏》比魏致堯的萬言書,雖未言萬言書的具體內容,但卻從該詩字裏行間表明它是在為時局日漸不可收拾而慟哭流涕,痛心疾首。對這樣一篇優國優民的萬言書,詩人無讚頌之詞,反而問“君何苦。”同樣憂國憂民、不滿時局的作者何以這樣説,末句作了回答。
楊萬里用賈誼的《陳政事疏》比魏致堯的萬言書,雖未言萬言書的具體內容,但卻從該詩字裏行間表明它是在為時局日漸不可收拾而慟哭流涕,痛心疾首。對這樣一篇優國優民的萬言書,詩人無讚頌之詞,反而問“君何苦。”同樣憂國憂民、不滿時局的作者何以這樣説,末句作了回答。
“政是時人重子虛”句,又活用司馬相如《子虛賦》。時人包括主和派,但主要是指皇帝,因為無論是賈誼的《陳政事疏》、司馬相如的《子虛賦》,還是魏致堯的萬言書,都主要是寫給皇帝看的,之所以不直説君王,而寫時人,意在含蓄,以免觸忌而已。南宋的主和派不願聽《陳政事疏》那種逆耳忠言,只願聽《子虛賦》這種浮誇之詞。在這種情況下上萬言書,確實“何苦”。還不如像辛棄疾所説的那樣,“換取東家種樹書”,反更實際得多。
該詩的前兩句描寫魏致堯其人,給人的印象是貧、賤(地位卑賤,不受重用)、老。後兩句才寫他上“萬言書”,但無隻字片語評其上書內容,反而責備他上書是不識時務,這是憤極之詞,是以責作頌,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的滿腔悲憤,以及對魏致堯由衷的同情和愛憐。
該詩是題跋贈人之作,然而卻不像一般的題跋詩那樣稱讚文章的內容好,作者的學問高,而是從反面落筆,更有一番感人的力量。第一句寫出了憂國貧士的形象,“雨裏短檠”,已然是一片淒涼,再加上“頭似雪”,更讓人唏噓不已。第二句則寫出了魏致堯所處的地位。後面兩句按慣常寫法應當評論魏致堯萬言書的內容了,但是此詩卻跳出巢臼,用一種責備的口氣寫來,似乎是怪魏致堯不識時務,本就不該上萬言書,但這種“責備”的背後卻藴含了更豐富的內涵。責備中有讚賞,是説魏致堯的萬言書像賈誼《陳政事疏》一樣直指時弊;更有憤慨,皇帝大臣們不重視救國之策,只喜歡聽浮誇空洞的言辭。這樣的“責備”之詞,切合了魏致堯上書無果後悲憤的心情。該詩語氣冷峻中透出一腔孤憤,還和作者自身遭遇密切相關,詩人精心撰寫的《千慮策》被廢置不用,這種遭遇和魏致堯是相似的,因而此詩實際上也藴含着作者自己的感慨。 [3-4]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名家點評

河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姜劍雲《楊萬里集》:“全詩句句用典,卻無任何生澀之處,直斥南宋昏暗的政治氛圍,感情充沛強烈,選詞用字也很有分寸,顯示出詩人深厚的詩歌創作功底。” [3] 

跋蜀人魏致堯撫幹萬言書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詩人、文學家、政治家。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歷仕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三朝,官至秘書監。主張抗金,秉性剛直。工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為詩初學江西詩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終於獨立門户,自成一家,擅長“活法”,時號“誠齋體”。一生作詩二萬餘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5] 
參考資料
  • 1.    楊燕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范成大楊萬里詩詞選譯》:鳳凰出版社,2011.05:第199-200頁
  • 2.    周汝昌選注.《中國古典文學名家選集 楊萬里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2:第52-53頁
  • 3.    (宋)楊萬里著.《楊萬里集》:三晉出版社,2008.10:第12-13頁
  • 4.    王克儉主編.《楊萬里詩文選》: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第43-45頁
  • 5.    樂雲主編.《唐宋詩鑑賞全典》:崇文書局,2011.11:第10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