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愛周

鎖定
許愛周,字國仁,1881年出生於廣東湛江市坡頭區坡頭鎮博立村民國船運鉅商、法國殖民地廣州灣的航運鉅子。 [1] 
從小隨父親經商,開創“福泰號”專營花生油等食品雜貨,後逐漸經營黃麻、蒜頭、外國貨物,20世紀20年代填海造地,經營酒店和商鋪,遂成為地產大亨,中日戰爭期間,以法國的中立地位,大量收購外輪,商船遠達東南亞各國,成為遠近聞名的船運鉅商。1949年在香港設立仁興礦物公司,1952年註冊順昌航業有限公司,1957年與關奮發、彭國珍創立中建企業公司,購入香港大酒店原地址興建中建大廈,隨後又建亞細亞行,開始在香港發展地產。他去世後,生意由長子歧伯,次子士芬、三子世勳繼承。許士芬曾捐助香港大學推動地質研究,該校設置許愛周科學館以紀念其父。
中文名
許愛周
外文名
Hui Oi Chow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出生地
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坡頭鎮博立村
國仁

許愛周人物經歷

清法國強租“廣州灣”地圖(今湛江市前身) 清法國強租“廣州灣”地圖(今湛江市前身)
1899年法國強租廣州灣(今湛江市),並在廣州灣廣闢港口碼頭和船舶所,並宣佈廣州灣為無税自由港;同時修築與港口相連的公路,使港口經濟擴張至雲、貴、川及兩廣、湘南等內地。二三十年間,廣州灣成為了繁榮的都市及西南的航運中心。青年時代的許愛周先生,目睹廣州灣由農業自然經濟轉型為工商業社會的巨大變化,受時代潮流的影響,於是立志棄農從商。他從最先在村中經營的雜貨店發展到在廣州灣代理“德士古”汽油,繼而又作多方面投資:在硇洲經營水產;在博立村開設榨油廠,優質的食用油遠銷至美國三藩市等地。
寶石大酒店舊址,現在已成商業步行街 寶石大酒店舊址,現在已成商業步行街
此時的廣州灣已是粵、桂、滇三省貨物運銷的港口,城市日趨繁榮。愛周先生把握商機,與友人合股向政府投標赤坎海灘的填海工程,在新填的土地上興建商店和住宅樓宇達40多間,並在赤坎中山二路興建當時廣州灣首座新型酒店“寶石大酒店”(即現今的紅寶石)。年方三十的許愛周先生,20世紀的20年代,便已成為當時地產建築界的名流及當地富商。
許愛周先生對赤坎的發展功不可沒,他在海邊街一帶大規模圍海填地,興建樓宇,拉動了赤坎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他投資的酒店業和租賃業,促進了赤坎商業的繁榮;他帶頭捐資並積極協助建設的廣州灣商會會館,為當時赤坎乃至廣州灣經濟的有序發展作出了貢獻。
20世紀30年代初,愛周先生在廣州灣的經營正值鼎盛之時,毅然轉營航運業,成立了“順昌航業公司”。先後購進了“寶石”、“大寶星”、“大寶山”等數十艘貨輪及租用巴拿馬挪威等貨輪,此外還主持合資經營的“太平洋航業公司”、“泰豐航業公司”等四家公司,航線發展至越南、廣州、上海一帶,與之前經營這些航線的“招商局”及英商“怡和”、“太古”分庭抗禮,並由此奠定了愛周先生在航運業上的地位。
説起湛江市赤坎區的古建築,一定要提一提坡頭人許愛周。上世紀20年代初,傳説靠賣花生油起家的許愛周,利用賺來的第一桶金,開始進軍地產業。其中最大動作是向法國人申請到了填海權。記者翻閲資料,沒法確切瞭解當時許愛周用了什麼填海工藝。天道酬勤,數年後,許愛周終於填出了現今民主路、民權路、民生路等大片商業用地,並將海岸線推到了赤坎區鴨乸港以外。赤坎早期填海工程,是湛江造城運動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學畢業後,隨父經商,創立“福泰號”,專營花生油等糧油雜貨。 在吳川、赤坎、霞山、硇洲等地再開設“仁和號”、“廣宏泰”、“天元號”等店號。在香港開設有“廣宏泰”,從事外國貨進口業務,貨品包括花生油、煤油、水產等,成為當年的富商。【寶石大酒店舊址,已成商業步行街,為許愛周投資興建,當時非常有名】
深藏閨中的法式建築(許愛周故居) 深藏閨中的法式建築(許愛周故居)
在1920年代,許愛周開始發展地產,在赤坎區填海獲得土地。1930年代,發展酒店業及工商住宅物業,又獲利。 之後,更成“立順昌航業公司”,發展中國沿海及內河運輸,與當時的外商比高低。
在中日戰爭時期,由於法國、日本的外交關係,令許愛周以廣州灣為基地的航運業務更盛。 及後他合夥經營的大安航業公司、太平航業公司、泰豐航業公司及廣利航業公司等,大舉購置輪船,商船遠至東南亞等地,名世人稱為“航運界鉅子”。 1949年,在香港成立“仁興礦務公司”。1952年,在香港註冊有“順昌航業有限公司”。1957年興友人合資創立中建企業有限公司,購入位於皇后大道中的香港大酒店原址,建成中建大廈。及後又建有中環附近的亞細亞行,成為香港著名地產發展商之一。
1966年許愛周逝世。 其家人許士芬捐資香港大學,立許愛周科學館紀念其父許愛周。

許愛周主要貢獻

湛江,無人不聞許愛周之大名。許愛周原籍坡頭博立村,上個世紀,他從小生意做起,從坡頭到赤坎、西營(霞山),從湛江到香港,勤奮經營,發展到航運、房地產、遠洋貿易,至40年代在湛江、香港均有物業。解放時,許家早已移居香港。當時,他在湛江市共有64幢房屋,面積2萬多平方米,建國初期由湛江市政府代管。政府一直在重點保護好這批房產,並在1962年將這批房產全部歸還許愛周。1966年許愛周逝世。他終生樂善好施,給子孫做出榜樣。其次子許士芬,孫子許晉奎、許晉乾、許晉義先後代表許氏家族鄭重聲明,在湛江市的“許愛周物業”(2萬多平方米房屋)所收租金扣除各項費用外,全部用於湛江市的公益事業。1996年委託湛江市政府組建“湛江市許愛周物業管理委員會”,管好這批房產,以期積聚更多的資金,用於資助湛江市公益事業。到2002年止,該會向湛江市繳納税金人民幣132萬元,資助市公益事業人民幣372萬元。
許愛周家族情懷故里,愛國愛鄉。每當家鄉人民遇到困難時,他們必定慷慨解囊,鼎力資助。1994年華南地區慘遭大水災,湛江市也遭受了很大損失。他們聞訊後立即為湛江市各受災單位共捐贈了267萬港元。1996年湛江市遭受了9615號強颱風的襲擊,災情非常嚴重。為了幫助家鄉穩定羣眾生活,迅速消除災害影響,恢復生產,他們給湛江市區、坡頭區吳川市以及張炎紀念中學等單位共送來350萬港元。
為了資助湛江市的助殘事業,他們於2001年向湛江市捐贈了13萬港元。每年春節,他們都寄出數萬元專款慰問鄉村中的孤寡老人和生活貧困的羣眾。
他們瞭解到家鄉坡頭一部分患白內障的羣眾生活還比較貧困,一時籌不足2000元的手術費而蒙受失明痛苦的情況後,2000年向坡頭區人民醫院捐贈26萬(港元),請來最好的眼科專家,免費為鄉村中白內障患者做手術,使180多名年齡最長達90歲,最小才3歲,失明時間最長為12年之久的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許晉奎先生及其姐妹還不遠千里回到故里,親自到醫院探望住院的鄉親。
許氏家族熱心公益,福廕桑梓的善舉不勝枚舉。他們還十分關注湛江文化、衞生、教育事業的發展,併為此多次慷慨解囊,捐出巨資以促發展。他們向湛江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和藝術培訓中心捐贈了107萬港元,向坡頭區文體活動中心捐資100萬元和一大批健身器材。他們還向坡頭區勞動培訓中心捐贈100萬港元用於完善該中心的配套設備。
坡頭區人民醫院原先因為醫療設備簡陋只能開展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從1993年起,許氏家族多次捐助醫院建門診大樓,購置救護車,添置先進醫療設備,摺合人民幣460多萬元。一座擁有4200平方米建築面積,寬敞明亮、科室齊全、設備較為先進的國家一級甲等醫院矗立在坡頭,成為湛江市醫療急救中心網絡醫院之一。1997年,許氏家族又劃出10幢房屋並資助港幣100萬元給市第一中醫院建門診大樓。
許氏家族尤其重視家鄉的教育事業。1986年,他們劃出11幢房屋,支持湛江市創辦愛周職業高級中學,每年資助一定的教育經費。至今共資助該校人民幣310萬元。
坡頭愛週中學是許氏家族倡議並出資興建的。1994年以來累計捐資172萬港元為學校建科學樓,完善實驗教學設備。該校已發展成一所具有50個班、3600多名學生的完全中學,成為規範的“湛江市一級學校”。為解決學位不足的困難,他們又通過湛江市許愛周物業管理委員會向該校捐贈人民幣20萬元。
許愛周先生親手創辦的博立育才小學,經歷了幾十的風風雨雨,校舍已殘破不堪。許氏家族從1991年起,陸續捐資122萬元為學校建教學樓、教師宿舍,使學校又有了嶄新的育才良境。
湛江,海之湛湛,近百年來育就無數英傑和富豪,許愛周是其中的佼佼者。許愛周不忘湛江的養育之恩,從上世紀30年代起他就常有善舉幫助家鄉發展公益事業。今天以晉奎、晉乾、晉義為代表的許氏家族弘揚祖德,把捐助湛江發展公益事業當作份內事,近十年來累計捐資2191萬元。

許愛周家族背景

許愛周家族成員

許愛周先生 (1881年-1966年)
許歧伯先生
許晉強先生
許士芬先生
許晉奎先生
許晉幹先生
許晉義先生
許雪禮女士==郭有仁醫生
郭永聰先生==李兆婷醫生
許世勳先生
許晉亨先生==何超瓊女士(離婚)、李嘉欣女士

許愛周家族特色

許愛周家族是香港望族之一,籍貫廣東湛江。香港大學有許愛周樓紀念他。
許晉亨先生=何超瓊女士(已離婚)
  • 馬主世家:多位家族成員皆為現役馬主
許世勳(Sai Fun):創惑、燦惑、計惑、精惑、綺惑、狂惑、湧惑、迷惑、嘉惑、策惑、誘惑、估惑、醒惑、鋒惑、星惑、卓惑、權惑
許晉強(Chung Keung):必永勝、必穩勝、必得勝、必易勝、必長勝、必勁勝、必全勝、必連勝
許晉奎(Victor):神劍金剛、神龍金剛、神箭金剛、神彩金剛、神威金剛、神鑽金剛、神俊金剛、風雷金剛、無敵金剛
許晉義(Richard)、許江國採:高明王、再威王、大明王、駿利年、威利年、新威王、新明王、康威王
許晉亨(Julian):醉激、醉醒、醉仙、醉神、湯王
許晉幹(Jenkin):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