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霞

(中國女演員、八一電影製片廠一級演員)

鎖定
袁霞,1933年2月出生於山東黃縣,中國女演員、八一電影製片廠一級演員
1948年參加膠東文協文工團當演員,曾在《送郎參軍》中飾妻子,《王秀鸞》中飾婦女主任。1950年隨文工團編進空政文工團,在《英雄車地》《反擊》等劇目中飾演角色。1956年考入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演員 [4-5]  。主要電影作品有《永不消逝的電波》。
本    名
袁霞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省黃縣
出生日期
1933年2月
畢業院校
八一電影製片廠
經紀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
代表作品
《送郎參軍》
代表作品
《王秀鸞》
永不消逝的電波
職    業
演員
主要成就
國際電影節最佳優秀女演員獎
國家一級演員
總政老幹部學院創作研究員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名譽理事
中國電影協會會員

袁霞個人介紹

袁霞,1933年2月出生於山東省黃縣,八一電影製片廠一級演員。1948年參加膠東文協文工團當演員,曾在《送郎參軍》中飾妻子、《王秀鸞》中飾婦女主任。1950年隨文工團編進空政文工團,在《英雄車地》、《反擊》等劇目中飾演角色。1956年考入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演員。三十多年來,她曾在故事片《激戰前夜》中飾公安戰士周潔,《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飾女主角何蘭芬並獲南斯拉夫國際電影節最佳優秀女演員獎,《金鈴傳》中飾蘭英嫂,《奇襲》中飾樸金玉,《帶兵的人》中飾連長妻子,《苦菜花》中飾星梅,《縣委書記》中飾妻子,《江山多嬌》中飾嶽仙嫂,《鄂爾多斯風暴》中飾阿達瑪,《花枝俏》中飾母親等。並在一些話劇和電視劇中飾演重要角色。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袁霞演藝經歷

1958年,被王蘋導演選中在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飾演地下工作者何蘭芬。
1983年,參演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在北京公演 [5] 
2016年7月,參演的獻禮劇《海棠依舊》在央一黃金檔播出 [10] 
2017年10月,主演中國首部以全科醫生為題材的電影《你若安好》飾一位退休的老保健醫生 [8] 
2021年1月,參演電視劇《世界上最動聽的你》飾趙阿姨 [7] 

袁霞主要作品

袁霞參演電影

螺旋 (1981) .... 石嫂
帶兵的人 (1964) .... 秀蘭

袁霞參演電視劇

主要作品參考資料 [6]  [9] 

袁霞書畫作品

袁霞接受央視採訪 袁霞接受央視採訪
袁霞還是一位畫家。17歲參軍,在文工團分到舞美組,開始了她的繪畫生涯。離休後,她參加總政老年學院國畫班,只要不外出不上戲,就一頭扎進自己的畫室。她的工筆畫相當可觀。她畫的葡萄,着墨細膩,活脱、逼真,色彩柔和淡雅,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果實,體現出和諧的甜美。她已將屏幕塑造角色的靈氣融和在繪畫之中。

袁霞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 節目名稱
2018-4-21[12]  向經典致敬[12] 

袁霞生平故事

袁霞,1933年出生于山東省龍口諸由北村。幼年在東北營口厚生小學讀書,後隨父母回家鄉上學。1948年參加膠東文協文工團。1950年4月調空軍政治部文工團任話劇團演員。1955年底轉業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六局工作。1956年4月考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196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調空軍高炮十一師政治部任文化幹事、副科長。1977年7月部隊改建復員到北京住宅公司當工人。1978年9月又調回八一電影製片廠任演員。袁霞是中國電影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名譽理事。總政老幹部學院創作研究員,國家一級演員
從小想當文藝兵
袁霞小時候是個電影迷。在東北上小學時,她把父母給的零花錢都攢起來,一到星期天就和小夥伴們跑到電影院看電影,一看就是半天(電影是循環放映的),她常常被影片中人物的不幸遭遇感動得痛哭流涕。她覺得電影太奇妙了,但是有一點她不明白,為什麼好多事情都發生在那幾個人身上?
後來從大人那裏知道,那些人是演員,影片裏的故事都是他們演出來的。“啊,真了不起!”從那時起在她幼小心靈深處,突然萌生出一個連她自己都認為這輩子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長大後當一個電影演員。
十歲時袁霞隨父母回到山東老家。農村沒有電影看,可老解放區熱火朝天的文化生活,一下子把袁霞給迷住了。那時她的家鄉到處有劇團在演戲,經常在她們村周圍演出的是渤海軍區文工團,演的劇目有《白毛女》、《血淚仇》等。她把對電影的熱情全部傾注在了舞台上。每天晚上跟着劇團跑,再遠的路也不嫌累。這時她心中的夢想變了——長大後當個文藝兵。後來村裏也成立了“劇團”,她就每天晚上坐在下面看大同學們排練,不論多晚她都堅持到底,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老師們見她聰明伶俐,就讓她和另外一名小女孩一起表演了舞蹈《春光好》。這是她第一次上舞台,由於在下面反覆練習,她一點也不緊張,從頭到尾沒有一點錯,於是博得台下一片掌聲。下台後老師們都過來祝賀她,説她跳得非常好。也許就是這個舞蹈成全了她,接下來老師又讓她演出了《兩種鑼聲》、《打漁殺家》、《改邪歸正》等劇目,不僅在本村演,還到周圍村子裏演。尤其是《改》劇中的二流子妻,袁霞演得非常有感情,因為丈夫不務正業,演到傷心處時她竟聲淚俱下,感動了所有的觀眾。都説“這小姑娘長的好,演的也好……”
為了能當上文藝兵,她曾偷偷跑到渤海軍區文工團後台要求當兵。人家看她太小,勸她過幾年再來。為此她悶悶不樂了很長時間。 [1] 
1948年秋天,山東膠東文協文工團到她家鄉一帶招生,袁霞和幾位同學聽後異常興奮,第二天便跑去應試,結果如願以償她們被錄取了。但是她的繼母和姐姐知道後卻拉着她哭死哭活地説什麼也不讓她去。她只好佯裝不走,而第二天天還沒亮她就和小夥伴偷偷地上路了。
袁霞很幸運,到文工團不久就連續演出了《兄妹開荒》和《送郎參軍》兩個小歌劇。由於自身條件不錯,再加上在學校有了一些基礎,老同志們都誇她會演戲。
1949年5月青島解放前夕,她隨團急行軍向青島進發。途中她們幾個小演員每人還要用竹竿領着一位説唱組的盲人演員。老天又不作美,連續十多天,天天下大雨,道路泥濘難行,異常疲勞。袁霞的雙腳打滿了血泡……個別的小同志實在走不動就坐上了馬車。而袁霞卻硬是堅持了下來。經過半個多月的奔波,總算在青島解放的第二天夜裏她們趕到了青島。
進駐青島後,團裏趕排了兩台大型歌劇《血淚仇》和《農公泊》在社會上公演。袁霞因為年齡小,沒有角色出演,便被分配在舞美隊搬道具和布布景,也跟着跑羣眾(扮演羣眾角色)。演不了戲怎麼辦呢?她給自己訂了一個學習計劃,除完成領導上分配的這些任務外,白天學國語(普通話),晚上看戲學表演。她隨身帶着一個小筆記本,每天寫上一兩句話,然後在每個字上標上四聲,反覆練習,這樣學起來效果很好。晚上演出時,每場布完景後她就退到邊幕後面看老同志們表演。天天如此,邊看邊琢磨:這段戲這麼演的,那段戲那麼演……慢慢地她也能悟出一些老同志們所以“這麼演”和“那麼演”的道理來,幾個月下來她感到頗有收穫,尤其是普通話有了長足的進步。領導見她如此刻苦努力,接下來排演大型歌劇《王秀鸞》時,便讓她飾演婦女主任一角。這對她來説既是個機遇,也是個鍛鍊的機會。袁霞起早貪黑加倍努力並經常向老同志們請教,結果她沒有辜負領導的信任,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務。這些都為袁霞以後當文藝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她穿上了綠軍裝
1950年春,軍委空軍政治部成立文工團。經過一番考察,空軍領導決定從全國抽調四個綜合力量比較強的文工團(含膠東文協文工團)合併整編。四月份袁霞隨團調空軍。整編後,一些同志改行了,一些同志轉業了,袁霞則被留了下來,分配在話劇團任演員。這一年袁霞從小想當一名文藝兵的願望實現了。她感到萬分高興。
在空政文工團期間,袁霞可比過去忙多了,她不僅要參加話劇演出,由於歌舞團的女演員不夠,她還要參加《鄂爾多斯舞》、《土豆舞》、《高山族舞》、《腰鼓舞》、《花棍舞》、《俄羅斯舞》、《大生產舞》、《飛行員舞》等十幾個舞蹈的演出。這對袁霞倒是個全面的鍛鍊。這個階段演出的大型話劇有《反擊》(飾女工代表)、《把眼光放遠點》(飾老二妻)、《春風吹到諾敏河》(飾婦女主任)、《英雄陣地》(飾永年嫂)等。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期間,團裏便帶着這些劇目到前線為作戰部隊巡迴演出。前線沒有禮堂,全都是在廣場搭土台子。演出中美國飛機經常來空襲,有時一個晚上好幾次,空襲過後再接着演……前線這種緊張而艱苦的生活對袁霞來説,是個很大的鍛鍊和考驗,但她表現得很堅強。
1951年空軍有了第一批女飛行員。五月份團裏派袁霞和其他七位女演員來到航校體驗生活。袁霞被分配在空勤,隨女飛行員們生活了四個月。女飛行員們那種不怕苦,不甘落後的奮鬥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她。看着每天刻苦頑強的訓練直至放了單飛的女飛行員們,袁霞由衷地為她們高興,她下定決心好好向女飛行員們學習,把戲演好。日本教員在帶飛中感覺袁霞的接受能力很強,條件不錯,就多次動員她改行當飛行員,並説:“袁霞一定能飛出來。”但都被袁霞婉言謝絕了。因為她太愛她的表演事業了。
不久,團裏抽調一部分人員到抗美援朝第一線的部隊中進行鍛鍊。袁霞和另外兩個同志被分配到空軍英雄張積慧團。前線空襲警報不斷。她的工作是每天凌晨三點起牀,隨地勤人員到機場,和他們一起維護飛機。她能做的工作就是兩件事——清洗機器零件和擰螺絲釘,她每做完一件工作都必須經過機械師的仔細檢查和加固後才算完成。進入冬季後工作和生活就更艱苦了。東北的天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袁霞的兩隻手凍得又紅又腫,但她從不叫苦叫累。就這樣每天都要冒着敵機空襲的危險,送走一批又一批迎敵的飛機,然後又望眼欲穿地期待着它們的凱旋歸來。抗美援朝的幾個月,不僅使袁霞真正經受了戰爭的考驗和鍛鍊,也讓她經歷了多次失去戰友的悲痛。
哪裏需要哪裏去
1955年部隊撤銷話劇團。劉亞樓司令員為了保存空政話劇團這支力量,就將話劇團調到南京。當時袁霞已懷孕,家人不同意長期兩地分居,於是袁霞留了下來。當年又正進行肅反運動,北京所有的文藝團體一律凍結。無奈年底只好轉業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六局人事科做人事工作。
1956年4月,袁霞的產假還沒滿,就聽曲雲説“八一電影製片廠新成立的演員劇團正在招生”。袁霞一聽興奮極了,她們準備了幾個小節目便前去報考,結果很順利地通過了。她的小品《買火車票》的表演,感動了所有的考官。當時廠裏有一部反映福建前線反特的故事片《激戰前夜》正在籌備,導演王冰、馮一夫便啓用了袁霞飾演女一號(公安人員周潔)。有戲演了,袁霞顧不上家了,把兩個月大的女兒留給丈夫,便隨攝製組奔赴炮火連天的福建前線,在離國民黨盤踞的金門島很近的小嶝島上體驗生活。當時正值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之時,為破壞我們正在修建的連接大陸和大嶝島(小嶝島北面)的大堤,敵人每天定時定向地向大堤處打炮。袁霞除了每天跟隨島上的民兵站崗放哨外,還要抽出兩個小時學游泳(戲中需要)。結果有一天敵人突然改變了打炮的時間和方向,連向小嶝島上和海邊打了好幾炮,致使數人死傷。有一發炮彈正好打在她練游泳的地方,正在學游泳的袁霞,若不是教員趙松的催喊和拽着跑得快,也就葬身於敵人的炮火之下了。袁霞是個要強的人,雖然沒有學會游泳,但拍攝跳海搶救作戰圖的一場戲時,她硬是毫不猶豫地跳進十幾米深的大海里,然後搶救小組的同志再下海把她救上來。這個鏡頭反覆拍了四次,後兩次拍攝(補拍)時,已是第二年的一月份了,天氣很冷,男演員下水前都喝幾口酒禦寒,袁霞不會喝酒,不巧又趕上身體不適,但為了不影響進度,她還是堅持着又跳了兩次……她説連這點勇氣都沒有還怎麼當演員啊!這是袁霞步入影壇的第一部作品,雖算不上成功之作,但卻使她得到了鍛鍊,積累了經驗。
1958年她又被王蘋導演選中,在反映地下工作鬥爭的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擔任女一號何蘭芬。這個角色對她這個年輕演員來講確實難度很大,一是劇中角色的身份幾經變化,開始是天真熱情的女工,後來是湘繡商的妻子,雜鋪店的老闆娘,修理工的妻子等等。二是時間跨度大,前後歷時十幾年。面對困難,袁霞説:要感謝生活,感謝導演,感謝攝製組各部門的幫助。為了熟悉生活,導演帶領主要創作人員到上海體驗生活。首先請了許多在白區工作過的同志作報告,接着袁霞就下到小作坊裏和工人們一起繅絲。上海的夏天酷熱難捱,一個星期下來,天天汗流浹背。在參觀關押李白烈士的監獄及酷刑室時,使袁霞受到極大的震撼,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角色塑造好,以此來慰藉烈士的英靈。尤其是聽了她的角色的原型,李白烈士的夫人裘慧英同志講述了她與李白烈士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的生活後,使袁霞逐漸進入了角色。當她化好妝,穿好服裝在鏡子前一站,她相信鏡中的自己就是何蘭芬。她刻苦鑽研,廢寢忘食。整個內景拍攝三個月的時間,她沒有回過家。談到如何把握角色時,她説這個戲的導演對她的幫助太大了,首先是力排眾議啓用了她,而且可以説每一場戲,每一個鏡頭,都是在導演的指導下完成的。她始終忘不了導演每天都要囑咐她的一句話:“袁霞,一定要進入規定情景。”她説這樣一來她就進入角色,在拍攝時就會真的去聽、去看、去反映……在鏡頭前就像生活一樣,一點也不緊張了。她説導演的這句話使她受益一輩子,她仍然堅持“進入規定情景”。另外與老演員孫道臨的合作也使她受益匪淺。孫道臨的自然的表演風格對她影響很大,他們合作的很默契。導演對袁霞的戲也很滿意。常常是拍完一場戲後,拍拍袁霞的肩膀,鼓勵又讚賞地説:“袁霞,就這麼演!”聽到這句話,袁霞的信心更足了。在這樣一部頌揚我黨地下工作者的經典影片中,袁霞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英勇,頑強,機智而又善良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年底,《永不消逝的電波》影片被文化部評為優秀影片。袁霞則被八一廠評為先進生產者。接着袁霞又拍了《金鈴傳》(飾嫂子)、《縣委書記》(飾書記妻)、《江山多嬌》(飾嶽仙嫂)、《奇襲》(飾樸金玉)、《鄂爾多斯風暴》(飾巴達瑪)、《帶兵的人》(飾秀蘭)、《苦萊花》(飾星梅)等等。星梅是袁霞在這一時期成功塑造的又一個開朗、熱情、勇敢、頑強的女共產黨員形象。
1965年7月她又參加了總政工作組去山西農村進行了一年的“社教”。本想回廠後能繼續上片,沒想到“文革”開始了,電影停拍了,無事可做。袁霞不甘心這麼庸庸碌碌地過日子,1970年春與丈夫一起下基層,到內蒙草原上一支空軍高炮部隊,在政治部宣傳科當幹事,一年後任副科長。
1971年秋,袁霞又隨中國築路工程隊“抗美援老”進駐老撾,幫助老撾人民修公路。那個地方一年要下半年的雨,住進深山老林,修防空洞(美機經常來轟炸)、種菜、砍柴……生活非常艱苦。因為缺乏營養,許多同志得了夜盲症,袁霞除工作外,每天還要給大家燒竹葉水喝……就這樣過了兩年多的戰地生活,1973年底回國。
1977年7月部隊改建,袁霞脱下軍裝復員回到北京,在北京住宅公司器材處任倉庫保管員、秘書等工作。在銀幕上有突出表現的袁霞,做其他工作也同樣出色,時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
中年重返八一廠
使袁霞沒有想到的是,1978年7月在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奮鬥”國際電影節上,由於她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出色表演,獲得了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獲獎後袁霞很快就被八一廠調回演員劇團繼續做演員工作。於是,袁霞第三次穿上了軍裝。又可以拍戲了,袁霞的心情無比興奮。
回到八一廠後的袁霞希望多拍戲,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她先是在話劇《救救她》中飾演老教師方媛,接着又拍攝了影片《花枝俏》(飾母親),《螺旋》(飾石嫂)、《紅線》(飾林山嫂)、《風雨下鐘山》(飾張治中夫人)、《再生之地》(飾瑞芬)、《失去的歌聲》(飾秦老師)、《劉胡蘭》(飾奶奶)、《紅嫂》(飾王嬸)、《肝膽相照》(飾何香凝)等。
每年上片的淡季,劇團都排演舞台劇到部隊演出。她歷年參加演出的劇目有《夜店》(飾小妹)、《三個戰友》(飾女主角)、《比翼齊飛》(飾桂枝)、《陽關大道》(飾妻子)、《保衞和平》(飾金春香)、《一家人》(飾母親)、《霓虹燈下的哨兵》(飾阿香,曾受到周恩來總理及羅瑞卿總長、肖華主任的接見和讚揚。)《分家》(飾妻子)、《探親家》(飾兒媳)、《向北方》(飾母親)等。
五六十年代,通過系統的聆聽蘇聯專家授課,以及系統的學習史氏表演體系,加上經常觀摩學習,使袁霞的業務理論及表演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自1982年起,她更多的是參加一些電視劇的拍攝,如《女隊長》、《熱泉》、《五十一張照片》、《案與法》、《喋血四平》、《趟過男人河的女人》、《百姓》、《大漢悲歌》、《大宋提刑官·Ⅱ》等等。至2006年6月,她參加拍攝及演出的影、視、劇可逾百部,其中電影18部、電視電影3部,小品1部,電視劇50部,舞台劇30餘部。 [2] 
霞刻苦、敬業,做事決不半途而廢也決不馬虎從事,不論做什麼事,不做則已,做就一定要做好。“有志者事競成”,是她的座右銘。1964年為聲援越南人民的抗美鬥爭,團裏趕排了一組反映越南人民抗美鬥爭的小話劇,袁霞當時正在上片沒有參加。可到了演出的前一天,突然決定換演員,要袁霞來演《向北方》中的母親,連背詞帶排練只有一天半的時間。袁霞沒有推辭,她整整一個晚上沒睡,硬是把母親大段大段的台詞全都背了下來,演出時竟然沒有錯一個字。同志們都説她聰明記詞快,可她説除了加倍努力,她沒有任何訣竅。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她立過三等功一次,五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七次受嘉獎。輿論界這樣評論袁霞:“袁霞的表演最大的特點是自然、樸實、不矯揉造作,不像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摘自《人物》)。“她在塑造角色時,總是從生活出發,從彼時彼地的生活中尋求表現角色的依據,賦予角色鮮明的個性。《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何蘭芬,《金鈴傳》中的蘭英嫂,《鄂爾多斯風暴》中的巴達瑪,《苦菜花》中的星梅,《花枝俏》中的母親,《風雨下鐘山》中的張治中夫人,她們多姿多彩,相互間毫無雷同,都有獨特性格的藝術形象,都是從袁霞自己的本色中脱穎而出的(摘自《中國電影家列傳》)。
1988年11月袁霞離休了,但她卻離而不休,一方面仍繼續拍戲,離休18年來拍攝影、視、劇40部。另一方面入總政老幹部學院學習國畫和書法。她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參展均獲好評。曾獲北京電視台書畫展二等獎,全國書畫大賽銅獎及五個優秀獎。多幅作品被各地陳列館、畫院收藏。20餘幅作品被收入《中國二十世紀美術全集》、《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墨寶收藏指南》、《中韓名家精品大典》等16本畫冊。原總政老幹部學院李偉院長這樣評價説:“袁霞多才多藝,在繪畫上是大器晚成啊!”她的辭條被收入《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婦女名人錄》、《中國藝術家辭典》、《中國電影家列傳》、《中國電影演員百人傳》、《影視春秋》等辭書。
袁霞的藝術人生既曲折而又富有傳奇色彩。談起這些,她總是説,每一步經歷都是一次考驗,每一個轉折都是一次磨練。考驗與磨練使袁霞拓寬了視野,積澱了知識,豐富了生活,增長了才幹。

袁霞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影視類
  • 1978-7    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奮鬥”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永不消逝的電波    (獲獎)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