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枝俏

(1980年景慕逵執導的電影)

鎖定
《花枝俏》是景慕逵執導的戰爭電影,由寶珣、劉新、穆懷虎主演,於1980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普通士兵黃永亮在家人和部隊領導幫助下改掉惡習,成長為優秀的戰士,在對越自衞反擊戰中為國光榮犧牲的故事 [1] 
中文名
花枝俏
外文名
Young Heroes
類    型
戰爭
出品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景慕逵
編    劇
陸柱國
編    劇
鮑夢梅
主    演
寶珣
穆懷虎
片    長
88 分鐘
上映時間
1980年
對白語言
普遍話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333603

花枝俏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3張)
練兵場上,連長羅大江正領着戰士們練操。戰士們一個個汗水淋淋,精神抖擻,唯有八班新戰士黃永亮心不在焉,不聽口令。大江讓他出列,嚴厲地批評了他,但他滿不在乎,還和大江頂撞,並一氣之下,擅自離開連隊,溜回家裏。黃永亮的父親是軍分區司令員,對兒子要求一向很嚴格。這一天,正巧是父親的生日。當父親得知他是擅自離隊時,便狠狠地教訓了他,直到他認了錯。當晚,在姐姐越華陪同下,他趕回了部隊。回到營房,大江熱情誠懇地和他交談,承認自己簡單粗暴的毛病,使他格外感動,表示要徹底改正自己的錯誤,跟上戰友們前進的步伐。在温暖的革命大家庭裏,他果真進步飛快。在幫助他的過程中,越華和大江建立了純真的愛情。原來,越華是一位越南姑娘,在抗法戰爭中父母雙亡,由抗法援越醫療隊的護士永亮媽所收養。她取名為“越華”正是紀念中越人民的骨肉之情。萬惡的越南反動派不顧中越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背信棄義,悍然侵犯中國領土,屠殺中國同胞。黃永亮和他的戰友們響應祖國的召喚,告別了親人,勇敢地奔赴到自衞還擊的最前線。一次,他隻身遇到了一個狡猾的越南特工人員,在千鈞一髮之際,他機智、勇敢地擊斃了敵人。在另一次戰鬥中,部隊進攻受阻,連長讓他帶領一個戰鬥小組迂迴到敵後,在即將勝利的時刻,他被殘敵的冷槍打中,光榮地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永亮的犧牲,使父母親、姐姐越華和戰友們十分悲痛。然而他的精神卻鼓舞着人們為保衞祖國、建設四化而英勇地工作和戰鬥 [1] 

花枝俏演職員表

花枝俏演員表

    • 寶珣 飾 黃永亮
    • 穆懷虎 飾 羅大江
    • 趙娜 飾 黃越華
    • 王憧 飾 永亮父親
      備註  軍分區司令員
    • 袁霞 飾 永亮媽
    • 劉新 飾 永亮童年
    • 於喜妹 飾 小妹
    • 格列平措 飾 旺堆
    • 劉一邁 飾 指導員
    • 郭剛 飾 通訊員
    • 石燕 飾 張姐
    • 麻廣軍 飾 特工隊員

花枝俏職員表

製作人 張述經(製片主任)
導演 景慕逵
副導演(助理) 董曉會
編劇 陸柱國、鮑夢梅
攝影 楊光遠
配樂 王錫仁(作曲)、趙玉樞(作曲)、村林(作詞)
剪輯 楊興玖
道具 畢尚源
美術設計 李健
造型設計 易明慧、張邦寵
服裝設計 趙美
燈光 張振聲
錄音 李彥、顏碧蓉
佈景師 衞轉興
展開
煙火
趙家生
音響
付亞齋
演奏
中國廣播藝術團交響樂團
演唱
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團
指揮
袁方
獨唱
李雙江、張燕影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花枝俏角色介紹

  • 黃永亮
    演員 寶珣

    八班的戰士。因為在十年浩劫中受到摧殘毒害,養成了一些惡習,是個稚氣、任性而不守紀律的士兵。經過曲折的成長曆程,他在家庭和部隊首長的幫助教育下與惡習決裂,成長為一個祖國人民可以信賴的最可愛的人。

  • 羅大江
    演員 穆懷虎

    連長。倔強、剛強、質樸、威嚴,深知遷就迎合是害兵,嚴格訓練、嚴格要求才是愛兵,但是工作上有些急躁粗暴,與黃永亮產生矛盾。後來他接受指導員的提醒,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從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終得到永亮的信任,成為永亮的知心好友和領路人。

  • 黃越華
    演員 趙娜

    永亮的姐姐,感情真摯,落落大方。本來是越南人,小時候,她的親人被侵略者殺害,由在中國抗法援越醫療隊當護士的永亮媽撫養長大。她的名字“越華”就是為紀念中越人民的骨肉之情。在幫助弟弟永亮的過程中,她與羅大江相愛。

  • 永亮父親
    演員 王憧

    軍分區司令員。為人嚴厲,大公無私。他深知兒子在“文革”中因失去親人教導而染上惡習,所以對永亮的要求十分嚴格,希望兒子能早日痛改前非、成為一名合格的革命戰士。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1]  [3]  [4]  [5-6]  [6] 

花枝俏音樂原聲

片中插曲<br>
曲名
作詞
作曲
《請為我驕傲!爸爸》
付林
王錫仁、趙玉樞
《新長征路上的新一輩》 [7] 
付林
王錫仁、趙玉樞
《啊,親人!》 [8] 
付林
王錫仁、趙玉樞

花枝俏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81年
1980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優秀故事片
《花枝俏》
獲獎 [9] 

花枝俏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對越自衞反擊戰打響後,對於那些從沒打過仗甚至沒見過打仗的戰士能不能完成黨和祖國交付的任務,編劇陸柱國是有疑問的。在下部隊時,他看到某部隊一個營有二百七十人立功,戰士們表現出驚人的勇敢。陸柱國打算根據這個營的事蹟,創作一部作品描寫戰士們如何以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打敗侵略者的。但面對一系列戰鬥和成批湧現的英雄,他不知應該選哪一次戰鬥為背景,選擇什麼樣的人物為模特。就在他為此苦惱時,有位軍事研究機關的首長問他是否考慮過那些經過“十年動亂”的青年人是怎樣成為英雄的。那位首長認為,雖然“四人幫”想摧毀毛澤東思想,想掐斷軍隊的光榮傳統,但是毛澤東思想和部隊的光榮傳統還是通過家庭教育、連隊生活鍛鍊等各種渠道,培育了青年人。首長的話啓發了陸柱國,他意識到作品表現的主要矛盾衝突不一定放在戰場上,主要矛盾的雙方也可在家庭、連隊、親人之間,甚至人們的頭腦之中 [3] 
生活原型
確定了思路後,陸柱國對二百七十個立功的指戰員進行了篩選,從中找出三個典型 [3] 
第一個典型劉建國,父親是轉業幹部、老革命,在“文革”中被劃為“走資派”。父親被關起來後,劉建國和一羣“天棒娃娃”混在一起。父親“解放”後,對劉建國嚴加管教,父子關係一度很緊張。後來劉建國入伍,經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在戰場上立了一等功。父親給他寫信,第一次稱他為“好孩子” [3] 
第二個典型李光華,剛入伍時因為過不慣部隊的艱苦生活,開小差跑回家。他家裏人開了家庭會,父母、哥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他,然後送他回部隊。歸隊後,李光華髮誓“要做一塊革命的好鋼”。部隊向邊界開進時路過李光華的故鄉,他的父母、妹妹在車站等候,而李光華遵守紀律不下車,是指導員命令他下車,他才與親人見了面。在戰場上,李光華負重傷,被送到離家鄉很近的野戰醫院,他卻至死不肯把傷情告訴家人。他母親找到連隊時才得知兒子犧牲了。後來他的家人又把光華妹妹送去參軍 [3] 
第三個典型是連長劉建榮。他認為放鬆管理連隊就沒有戰鬥力,所以帶兵非常嚴格。別人給他介紹對象,劉建榮主動提出部隊已接受任務上前線,不打算因為談戀愛牽扯精力。本來因他長相平平而有意回絕他的女方卻不忍心在這樣的時刻提斷交,兩人商定保持通信聯繫。在劉建榮出發時,女方還送了他一方手帕。上前線後,兩人通過書信來往互相瞭解並確定了愛情關係。在打第一仗時,劉建榮壯烈犧牲,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3] 
陸柱國把劉建國與父親的故事寫成報告文學《好孩子》,但是李光華、劉建榮的故事他因種種原因沒來得及寫成文學作品 [3] 
劇本編寫
陸柱國回到八一廠後,編輯部向他傳達了中央號召把對越自衞反擊戰的英雄事蹟搬上銀幕的指示。然而,陸柱國覺得自己掌握的素材還不足以寫成劇本。鮑夢梅提議説《好孩子》就是不錯的電影劇本基礎。後來,陸柱國因為要回部隊補充生活,就把《好孩子》底稿和他在中越邊界採訪到的材料都交給鮑夢梅,請她先行創作劇本。當他從部隊回來時,鮑夢梅已經寫出了《花枝俏》的電影劇本初稿。劇本中黃永亮的原型就是劉建國和李光華,羅大江的原型就是劉建榮。黃永亮的父親選用了李建國父親的“嚴”,母親選用了李光華母親的“慈”。越華以劉建榮的女友為原型,後來把她安排成黃永亮的姐姐。在設計越華身世時,編劇認為,描寫對越自衞反擊戰,要注意回顧和宣揚中越人民的情誼,以此反襯黎筍集團的背信棄義,所以他們把越華的身份設定為越南烈士的遺孤 [3] 
1979年9月,《花枝俏》的劇本完成,但是陸柱國感到劇本內容是“兩截子”,前半部是以黃永亮為主,上戰場後,戲就轉移到羅大江身上:連長犧牲,未婚妻到墓上獻上自己繡的手帕。前半截戲和後半截戲是遊離的、脱節的。如何讓影片後半截以黃永亮為主,使前線和後方的戲結合在一起,成為編劇們需要解決的難題。1980年5月,鮑夢梅提出劇本初稿是以黃永亮父親過生日開始,如果在後半截也從黃永亮的家庭生活入手,或許可以解決劇情主線如何圍繞黃永亮的問題。於是,他們加入了“祭酒”一場戲,與前面過生日的家宴呼應起來,使父親、母親、越華的戲都有所推進 [3] 

花枝俏影片評價

該片是現實主義的,它的人物的精神、氣質、心理、行為,連同他們的創痕,都能在許多指戰員的身上找到印記。它又有些浪漫氣息,有一種質樸無華的英雄主義精神。儘管該片從內容到藝術表現上都還有一些地方未能盡如人意,但它成功地創造了羅大江、黃永亮這樣兩個可親可敬的人民子弟兵的銀幕形象 [4]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首屆理事陳適存評)
該片一開始就吸引人,它在表演上是真實而健康的,沒有感染美學思潮上某些充滿了市儈習氣的流行病。但嚴格説來,該片的名字和影片的風格並不是很統一,甚至有令人不解之處。越華和羅大江的愛情本來寫得極自然,可是一旦思念起來,還是免不掉戀歌的俗套,真正戀愛着的人反而被“插圖”填充在歌聲的空隙之間。楊光遠的攝影比《歸心似箭》在鏡頭運用上顯得更自如多了,表現力也豐富得多。但是外景的運動感比較充分,內景則平淡一些。該片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基礎是現實的,情節上由練兵而生出糾葛,由越華關心弟弟而愛上羅大江,接着便是中越邊境自衞反擊戰,劇作者不為它安排離奇的情節,為影片奠定了樸實無華的基礎。總的來説,影片沒有走題 [6]  (原中國電影藝術中心研究員鍾惦棐評)
參考資料
  • 1.    《花枝俏》劇情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19-05-05]
  • 2.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編.中國影片大典 故事片·戲曲片 1977-1994: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02:90-91
  • 3.    劉金鏞,陸思厚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 陸柱國研究專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4.10:61-70
  • 4.    思忖.聲與光的潮汐: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3.07:110-112
  • 5.    趙成.要寫好戰爭中的人[J]電影藝術,1981(8):20-23
  • 6.    鍾惦棐.《花枝俏》隨想[J]文藝報,1981(9):28-30
  • 7.    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編.銀幕歌聲 第5集: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04:10-11
  • 8.    寧夏回族自治區電影公司編.影壇新歌 第2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81.06:29
  • 9.    1980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引用日期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