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衣帶詔

(藏在衣帶間的秘密詔書)

鎖定
衣帶詔,是指藏在衣帶間的秘密詔書。東漢漢獻帝時,曹操迎奉天子遷都許縣,與漢獻帝發生矛盾。漢獻帝用鮮血寫出詔書縫在衣帶裏,秘密傳給董承。董承對外宣稱接受了漢獻帝衣帶中的密詔,與種輯吳碩王子服劉備吳子蘭等謀殺曹操。
建安五年(200)正月,事泄,董承等人盡皆伏誅。劉備投靠袁紹。袁紹奉衣帶詔討伐曹操。從此,雙方的矛盾徹底公開化,再也沒有和平相處的迴旋餘地。
中文名
衣帶詔
涉及人物
漢獻帝董承曹操
故事出處
《三國志》
結    局
事機敗露,董承被抄家
發生年代
東漢末年

衣帶詔事件背景

曹操迎獻帝至許都後囂張跋扈,挾天子以令諸侯,羣臣不滿,天下生怨。皇帝欲除曹操,因無實權且宮中曹操耳目眾多,只得以衣帶詔方式交於董承密謀舉事。

衣帶詔事件經過

獻帝以血書寫詔令交於董承,董承將詔令藏於衣帶間,後曹操聽聞董承面見皇帝之事趕來,並未發現此事。董承回府後積極聯絡不滿曹操之人密謀起事。

衣帶詔事件結果

事情泄露,董承等一干人等被誅殺,董貴妃被處死,曹操為此派軍伐劉備,皇帝被看管的更厲害。

衣帶詔正史記載

《後漢書·獻帝紀》
《後漢書獻帝紀》: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密詔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袁紹敗走。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三國志武帝紀》:(建安四年)十二月,公軍官渡。袁術自敗於陳,稍困,袁譚自青州遣迎之。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朱靈要之。會術病死。程昱、郭嘉聞公遣備,言於公曰:“劉備不可縱。”公悔,追之不及。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泄,皆伏誅。公將自東征備……
《三國志·先主傳》
《三國志先主傳》: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遣孫乾袁紹連和。
資治通鑑》:初,車騎將軍董承稱受帝衣帶中密詔,與劉備謀誅曹操。操從容謂備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備方食,失匕箸,值天雷震,備因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服等同謀。會操遣備與朱靈袁術,程昱、郭嘉董昭皆諫曰:“備不可遣也!”操悔,追之,不及。術既南走,朱靈等還。備遂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行太守事,身還小沛。東海賊昌及郡縣多叛操為備。備眾數萬人,遣使與袁紹連兵。操遣司空長史沛國劉岱中郎將扶風王忠擊之,不克。備謂岱等曰:“使汝百人來,無如我何;曹公自來,未可知耳!” 孝獻皇帝戊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謀泄;壬子,曹操殺承及王服、種輯,皆夷三族。操欲自討劉備……
《後漢書·董卓列傳》
帝忌操專逼,乃密詔董承,使結天下義士共誅之。承遂與劉備同謀,未發,會備出征,承更與偏將軍王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結謀。事泄,承、服、輯、碩皆為操所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