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蟻賊

(趙子曰著作小説)

鎖定
縱橫中文網小説,作者:趙子曰,作品類型:元末明初歷史類休閒小説。
是誰説,崖山之後無中國。元朝末年,天下大亂。他,一個現代文不成武不就的普通人,穿越而來,人吃人的時代,看他,如何驅逐韃虜,一清胡塵。再看他,如何和朱元璋爭奪天下,復我漢室衣冠,成就日月之功。
明者,以民為日月也。
中文名
蟻賊
作    者
趙子曰
首發網站
縱橫中文網
寫作進程
斷更中
開始創作時間
2009-05-27
類    別
元末明初

目錄

蟻賊圖書評價

蟻賊豪情

評趙子曰之《蟻賊》
天下大亂,民命如蟻。
縱觀江山,誰主沉浮?
《蟻賊》一文,自開篇便見不凡,渾厚大氣。寥寥數語,便點出了年代,背景,人物,與遭遇。此番安排看似簡單,但要掌握妥當,實
縱橫中文網--《蟻賊》 縱橫中文網--《蟻賊》
為不易。不知不覺地,便將讀者帶進了書中的世界,捲入那段黃沙飛揚,悲壯慘烈的歷史之中。
作者文字功力深厚,落墨之處氣勢逼人。尤其欣賞一些戰爭的場面,描述得甚是扣人心絃,淋漓盡致。如甕城一役,一路看來,竟感覺是在觀賞一幕幕緊湊的影畫:戰火連天,馬蹄錚錚,炮煙瀰漫。殺戮後,戰場上肆意潑灑的鮮血,似乎成為了泛黃的畫卷中,唯一的豔紅之色。不禁要感嘆,戰爭之中,又有多少無辜黎民老少,死在雙方刀槍之下?多少軍中弟兄,要將性命拋卻?然而,為了國家與民族的自尊而握起兵器去衝殺,是軍人的天性與使命,是作為一個熱血男兒的光榮!
無疑,戰爭又是一柄冰冷的雙刃劍,刺痛了敵人,動撼了整個國家的元氣,更從各個方面,無情地考驗着戰士們的思想與意志。行軍之旅,最是艱苦,何況是一支被敵人攻得奮死抵抗,大敗而棄城撤退的軍隊?正因有此,致使忠義,勇氣,智謀,與親情,都一一地在書中人物身上體現,使原本平凡的他們,因此而閃閃生輝。
譬如鄧三,自開篇始,書中對他的介紹為馬賊的頭子,他深知天下形勢大亂,依*大軍才可活命,才帶了兄弟們投奔軍隊來的。或許,這並不是個明智之舉,但是除了這樣做,又能如何?從良,命運可能會比那些戰死沙場的士兵們更為悲慘。鄧三知道這一點,或許他當初決定投軍的時候,想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去向,他所重視的,是手下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吧。雖為馬賊,講究的也是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他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是條錚錚漢子。
鄧三的死,是最為令人動容的。原來鐵漢也有柔情的時候。面臨危急,他所想到的,是他的兒子鄧舍,雖是螟蛉,卻勝似親生。——同時欣賞作者在此處所用的“預示”手法,讀者似乎隱隱感覺到,在戰場中廝殺的鄧三為何會突然想起他的親人?這是不是一種暗示,暗示鄧三將會遭逢不幸了呢?果然,鄧三被敵人所殺,而臨死的那一瞬間,還記掛着他的老父親,痛恨那些逼死良民的韃子。然而在他撒手的一剎那,一切的仇恨已隨風而去,他再也管不着了。這,不禁使人感嘆。
鄧三的死,將本書的主人公鄧舍正式推上了他在亂世中的個人舞台。在前面幾章,作者對鄧舍的落墨不深,只巧妙地埋下伏筆,點出了他是現代穿越而來,自小被鄧三養大。他在書中的形象,在鄧三死後才漸漸立體起來。當鄧舍知曉義父已戰死的消息時,他的表現,都是理所當然之內的:沉痛,悲憤,如天塌下來了一般,但更突出的,是一股為父報仇的勇氣與意志。而隨着本文的發展和鄧舍的成長,這股勇氣與力量,相信便會隨之昇華。一個現代人穿越到弱肉強食的戰場上,穿越到一個被韃子蹂躪得千瘡百孔的漢家大地上,他毅然執起了兵器投入這個亂世——不僅是為了戰而戰,而是為了那些在鐵騎之下喪失性命的同胞而戰,為了維護整個華夏民族的尊嚴而戰。當然,鄧舍目前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隨着情節的發展,我相信在後文中,他會在這亂世中獲取更多的經驗,變得更為自信與成熟,直至在這土地上,成就出一番大業。
總體來説,本文在歷史的背景下,塑造的人物性格,各有特點,是相當的成功的。同時,通過了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透露出人性的善與醜。鄧三他視手下軍隊為兄弟,這點,恰恰與王夫人的虛偽嘴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軍中的一抹亮色,本以為她是巾幗不讓鬚眉之輩,當她在軍中高喊退敵口號激勵眾人的時候,本是頗有好感的。孰不知這只是她的一種手段,一種看不起別人,卻要令他們為自己賣命的卑劣之舉。但是卻從另一方面引人深思了:在這亂世中,一名女子,都*如此手段而保存自己,這是她的本性呢,還是這個世道的錯?環境和遭遇能夠改變人心,那麼我們應該埋怨誰?當類似事情發生的時候,是我們應去將環境改變,還是任其環境來改變我們?
我相信,鄧舍便是那個敢於去挑戰的那個人。兩個時代的重疊交錯,現代與古時思想的碰撞,它們將在主人公身上起的變化,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文章整體瀰漫着一種蒼涼的無奈,如積澱了數百年的一陣古風,緩慢而沉重地掠過讀者的心頭。作者熟讀中國歷史,將來自未來的一個人物,安排在史實的夾縫中,觀其沉浮,觀其掙扎,觀其發光發亮。這一切,卻顯得十分自然而遊刃有餘。這和作者自身的文學功力是分不開的。然而在某些地方,似乎太過注重釋義,如“—— 時俗,通稱女子為娘子。”,“——時俗,稱皇帝身邊的太監為火者”等説明,個人感覺不必特意分段出現,像前幾章那樣放到章末參考的地方,或在後文略為點明如“這個地方,怎麼會有內宮的太監?”便可明瞭。
另外,逐句細細品味,覺得文字風格有點不統一,在前面幾章,偏為白話一些,而後面數章,多些文言。兩種言語風格混在一起,一點想法,不知道是否曾經反覆改過。
《蟻賊》一文,個人感覺,是軍事歷史中難得的作品。不僅被作者的歷史知識和文筆所折服,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主人公鄧捨身上,在本文的字裏行間,我看到了智勇豪情,看到了男兒風骨,更多的,是熱情洋溢的拳拳愛國之心。

蟻賊文字

但總被一本書所吸引:《蟻賊》
我本想遠離文字,但手邊總有一本書,心中總有感。於是就這樣打量世界和打量我自己。這書的名字叫蟻賊!《蟻賊》初識時給我一種,視生命如螻蟻的感覺。我不是很瞭解,但能感覺出這本書的構造以及氣勢的磅礴。其實認識趙子曰的時候,只是好奇他的名字,並不知道作者的文采竟然如此斐然。而這本書,剛看第一章的時候,腦袋突然蹦出驚才絕豔這四個字。怎麼説呢,這本架空歷史的小説,其實就是一本認識自己的歷史,另一方面是人認識“精、氣、石骨鐵硬”的歷史。
子曰的寫作手法很穩重,收握自如,絲毫不脱離帶水。在此説笑:少時立名,老時揚名。“政界”這裏,我指君王有着崇高地位,發揮着獨特的作用。正因如此,就有了移作他用的“資本”這裏便是那些踏入沙場的戰士。而這,就是故事情節最根本的原因。
而這本小説從中國現在所謂的文學談起,是一本學術性很強的書,懸念迭起,大起大落,波詭雲譎,十分引人入勝。如要從歷史中琢磨這書就是一本,代表或者就是形象代言人。
結語:這書承襲古代文化中的“硬”所演化,表現出幾分獨特的爽直,它不像一些網絡小説那麼個人化,而是更追求羣體共鳴性和認同性。所以希望大家能品讀!

蟻賊亂世

看了別人的推薦去讀《蟻賊》的,還不是專門推薦,只是一個回帖,所以沒報太大的期望。然而讀後頗覺驚豔,雖不至於目眩神迷,忘了此身何在,卻也結結實實地享受了一番。尤其是在書荒期,這份感受分外強烈,再加上所得遠遠高過期望的反差,足以使懶人如我輩願意花上半個小時的時間專門評一評此書,並鄭重向龍空毒蛇眾推薦之。
先談文字。作者趙子曰估計是古文讀多了,以致行文略顯滯澀,但風韻別緻,古味撲面,算得上是極具個人才情的文字。尤為出彩得是戰爭場面,慘烈而不瑣碎,大處着眼,不失細節。子曰的文字可能不會讓你第一眼就叫好,卻能讓你一品再品,有點類似教主在《戰國》和《戰神》中的文字。並非説他們文風相似,而是説兩人的文字都浸潤了強烈的個人色彩。在此預祝子曰的文筆能在淬練中走向成熟,不要學教主,如今的教主已連基本的句子都寫不完整了,恍論文風。
次談情節。主角鄧舍是穿越者,但穿越不過是個噱頭罷了。小鄧沒有大鍊鋼鐵製造兵器,沒有造玻璃掙錢,沒有抄襲後人詩文假充大頭文人,他所做的,只不過隨着當馬賊頭子的乾爹學一身馬賊本事,為得僅僅是在亂世中掙扎着活下去,並在求活的過程中一點點積累關於用兵、權謀和隱忍之道,為得則是更好地求存。終於在乾爹死後,前路一片灰茫時出現一點轉機。攜八百眾下永平,聚兵入高麗,佔雙城,經過一連串扣人心絃的戰爭和謀攻之後,初定西南朝鮮,也至此才讓人稍稍鬆了一口氣,無論是小鄧還是讀者。
再談人物。鄧舍無疑是個鮮活的人物,面臨抉擇時會有內心衝突,卻不優柔迂腐,臨機決斷,當進則進,當退則退……呃,一言以蔽之,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只有在十幾年的顛沛和廝殺中才能澆漓出這樣的人物,也只有這樣的人物才能在亂世“合理”地活下去。就像鳳凰,浴火重生,小鄧便是在人命如蟻的亂世戰火中將前世今生糅合為一。還有趙夫人,河光秀,洪繼勳,吳鶴年,還有關鐸及其他——不得不佩服作者刻畫人物的功力,他不是用枯燥的形容詞去寫人,而是用語言,用動作,用心理去寫人,落筆不多,然一系列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作者大概是不屑於用形容詞去簡單界定一個人,我也雅不願多此一舉,儘管可以,不欲為也。或許作者的功力不止於此,隨着情節的進一步鋪展開,書中人物的形象會愈加豐滿吧。
最後談談世情。其實世情的描畫離不開作者的文字功底,所以與文字分開來談,是因為好文字並不必然意味着能成功營造出某一特定年代或某一特定場景下的氛圍。對於元末明初,我很陌生,相信許多人與我一樣。元朝是一個容易讓人忽略的朝代,或是下意識,或是刻意為之。趙子曰用他的獨特文字和深厚的史學修養描繪出了一個讓我信服的元末世情,從人物談吐到當時背景下的人物心理,一些細微處竟考據於史料。態度決定一切,誠不我欺。
恩恩,説了是淺評,就評到這裏收筆吧。
又上江北

蟻賊吳鶴年

這本小説最大精彩之處就是刻畫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而吳鶴年是我最喜愛的人物之一,他貪生怕死,卻因時勢所逼對鄧舍忠心耿耿,沒有什麼節操,卻是鄧軍中的一大理政之才,我們看到,無論是洪繼勳加入之前或是以後,吳鶴年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可以説,在具體政務方面,吳比洪更加合適,以洪繼勳之才,無疑是鄧氏集團的主要戰略策劃者,他的到來為鄧氏集團提供了今後戰略方向,而吳則是鄧軍的主要政務實施者;
相信在今後鄧氏集團的不斷髮展擴展中,洪這樣的人才還是比較少的,而象吳這樣的人才會不斷出現,甚至成為鄧軍地方性理政的主力;他們或是為鄧軍的威脅利誘,或是為了自己的抱負,紛紛加入到鄧軍之中。

蟻賊章節目錄

第一卷亂世豈有人間路
第1章豐州1 [1] 
第2章豐州 2
第3章豐州 3
第4章奔潰 1
第5章奔潰 2
第6章奔潰 3
第7章內鬥 1
第8章 內鬥 2
第9章 內鬥 3
第10章千里 1
第11章千里 2
第12章 千里 3
第13章千里 4
第14章千里 6
第15章千里 7
第16章千里 8
第17章:千里 9
第18章千里 10
第19章 夫人 1
第20章夫人 2
第21章 夫人 3
第22章永平 2
第23章 永平 2
第24章永平 3
第25章破城 1
第26章破城 2
第27章破城 3
第28章定策 1
第29章定策 2
第30章定策 3
第31章礪軍 1
第32章礪軍 2
第33章 礪軍 3
第34章 一虎 1
第35章一虎 2
第36章一虎3
第2卷我來一扣動天地
第37章 扣城 1
第38章扣城 2
第39章扣城 3
第40章肅紀 1
第41章肅紀 2
第42章肅紀 3
第43章定州 1
第44章定州 2
第45章定州 3
第46章破局 1
第47章 破局 2
第48章 破局 3
第49章 天算 1
第50章天算 2
第51章天算 3
第52章東風 1
第53章東風 2
第54章 東風 3
第55章萬户 1
第56章萬户 2
第57章 萬户 3
第58章射柳 1
第59章射柳 2
第60章射柳 3
第61章 德川 1
第62章德川 2
第63章德川 3
第64章軍政 1
第65章軍政 2
第66章軍政 3
第67章商路 1
第68章商路 2
第69章商路 3
第70章平壤 1
第71章平壤 2
第72章 平壤3
第73章 遼東 1
第74章 遼東 2
第75章 遼東 3
第3卷英雄無聲天地老
第76章 關鐸 1
第77章關鐸 2
第78章關鐸 3
第79章 潘劉 1
第80章 潘劉 2
第81章潘劉 3
第82章潛流 1
第83章潛流 2
第84章潛流 3
第85章遼南 1
第86章 遼南 2
第87章 遼南 3
第88章瀋陽 1
第89章瀋陽 2
第90章瀋陽 3
第91章東牟 1
第92章 東牟 2
第93章東牟 3
第94章抉擇 1
第95章抉擇 2
第96章 抉擇 3
第97章漁翁 1
第98章 漁翁 2
第99章漁翁 3
第100章漁翁 4
第101章漁翁 5
第102章漁翁 6
第103章蓋州 1
第104章蓋州 2
第105章蓋州 3
第106章蓋州 4
第107章蓋州 5
第108章蓋州 6
第109章變局 1
第110章 變局 2
第111章 變局 3
第112章 定局 1
第113章 定局 2
第114章定局 3
第115章 彤雲 1
第116章彤雲 2
第117章彤雲 3
第118章英雄 1
第119章 英雄 2
第120章英雄 3
第121章清洗 1
第122章清洗 2
第123章清洗 3
第124章真儒 1
第125章真儒 2
第126章真儒 3
第127章備戰 1
第128章備戰 2
第129章備戰 3
第130章胡忠 1
第131章 胡忠 2
第132章胡忠 3
第133章天地 1
第134章天地 2
第135章 天地 3
第136章謀定 1
第137章謀定 2
第138章謀定 3
第139章 風眼 1
第140章 風眼 2
第141章風眼 3
第142章天助 1
第143章天助 2
第144章 天助 3
第145章決戰 1
第146章 決戰 2
第147章決戰 3
第148章虛實 1
第149章虛實 2
第150章虛實 3
第151章勝負 1
第152章 勝負 2
第153章勝負 3
第154章定遼 1
第155章定遼 2
第156章定遼 3
第4捲回頭遙望鄉關處
第157章深冬 1
第158章深冬 2
第159章深冬 3
第160章定製 1
第161章定製 2
第162章定製 3
第163章 遷民 1
第164章遷民 2
第165章遷民 3
第166章 礦產 1
第167章礦產 2
第168章礦產 3
第169章間諜 1
第170章 間諜 2
第171章間諜 3
第172章通商 1
第173章通商 2
第174章通商 3
第175章 學校 1
第176章學校 2
第177章學校 3
第178章元旦 1
第179章元旦 2
第180章元旦 3
第181章軍校 1
第182章軍校 2
第183章軍校 3
第184章山東 1
第185章 山東 2
第186章山東 3
第187章水軍 1
第188章水軍 2
第189章水軍 3
第190章王京 1
第191章王京 2
第192章 王京 3
第193章神仙
第194章 應變
第195章 海戰
第196章決戰
第197章報捷
第198章 述志
第199章鐵壁
第200章幕僚
第201章復古
第202章鏖戰
第203章兩勝
第204章潘誠
第205章制度
第206章傀儡
第207章殺放
第208章視察
第209章畫眉
第210章夜談
第211章三退
第212章上都
第213章高州
第214章劉楊
第215章盟約
第216章山河
第217章求和
第218章二議
第219章戰前
第220章渡河
第221章激戰
第222章左車
第223章戰後
第5卷漢騎北來擁鐵戈
第224章凱旋
第225章燕王
第226章麥熟
第227章 倭亂
第228章借兵
第229章爭勢
第230章論雄
第231章 羣英
第232章 顏氏
第233章得賢
第234章三友
第235章細作
第236章再諫
第237章私見
第238章 縱橫
第239章 大都
第240章奇氏
第241章 招降
第242章外交
第243章形勢
第244章診脈
第245章石出
第246章五天
第247章 前奏
第248章先抑
第249章後揚
第250章棧道
第251章陳倉
第252章陽謀
第253章混戰
第254章益都
第255章廟算
第256章反間
第257章交鋒
第258章 糧道
第259章重圍
第260章家烈
第261章士誠
第262章狐狼
第263章金陵
第264章江都
第265章羣雄
第6卷乾坤殺氣正沉沉
第266章濟南
第267章風雷
第268章泰山
第269章初戰
第270章炮動
第271章萬虎
第272章星光
第273章雄風
第274章泰安
第275章 趙過
第276章劫營
第277章察罕
第278章益都
第279章城圍
第280章襲戰
第281章友德
第282章相持
第283章針鋒
第284章出城
第285章水淹
第286章堙穴
第287章地戰
第288章山崩
第289章再戰
第290章大雪
第291章文登
第292章棣州
第293章奪旗
第294章 援軍
第295章渡
第296章定計
第297章野人
第298章萊州
第299章中伏
第300章下棋
第301章奇正
第302章西京
第303章鐵槍
第304章闖伏 1
第305章闖伏2
第306章悶雷
第307章驚雷
第308章霹靂
第309章長夜
第310章深夜
第311章拂曉
第312章 正午
第313章錦囊
第314章 送客
第315章 觀營
第316章梅香
第317章酬功
第318章繼勳
第7卷補天手段略施展
第319章封賞
第320章華國
第321章宴起
第322章宴中
第323章明珠
第324章傳記
第325章有喜
第326章佈局
第327章賜旗
第328章缺糧
第329章從哲
第330章三喻
第331章下鄉
第332章 民心
第333章威脅
第334章去日
第335章整軍
第336章夜訪
第337章過年
第338章文宣
第339章武校
第340章永明
第341章三女
第342章寶口
第343章懲貪
第344章巡撫
第345章冊妃
第346章貪户
第347章養士
第348章蘇州
第349章 波折
第350章庭辯
第351章國器
第352章千興
第353章驅口
第354章寬猛
第355章祠亭
第356章菩薩
第357章暗流
第358章火藥
第359章二月
第360章鸞鏡
第361章安豐
第362章使團
第363章對策
第364章十九
第365章大同
第366章風雲
第367章大婚
第368章親迎
第369章交拜
第370章 喜宴
第371章宴酣
第372章洞房
第373章拜堂
第374章三朝
第375章大捷1
第376章大捷 2
第377章獻俘
第378章受降
第379章 臨汾
第380章保保
第381章田豐
第382章築防
第383章 佈局
第384章變化
第385章姬衝
第386章取城
第387章定計
第388章出城
第389章得計
第390章濟寧
第8卷干戈斧鉞耀天日
第391章 四月
第392章前線
第393章 局勢
第394章動員
第395章首戰
第396章兩策
第397章兗州
第398章 強弓
第399章必救
第400章打援
第401章陝西
第402章石破
第403章天驚
第404章捭闔
第405章誘敵
第406章變計
第407章夜驚
第408章青牛
第409章營戰
第410章得城
第411章濟州
第412章戰前
第413章老謀
第414章渡河
第415章 接敵
第416章破竹
第417章對弈
第418章阻敵
第419章搶灘
第420章職責
第421章登岸
第422章 半場
第423章父子
第424章 爭執
第425章退場
第426章危機
第427章齊頭
第428章 並推
第429章夜雨
第430章殺機
第431章靜室
第432章 喧夜
第433章攻壘
第434章 守壘
第435章求援
第436章馳援
第437章辭別
第438章衝營
第439章 偕亡
第440章軍報
第441章褒揚
第442章二見
第443章結盟
第444章參戰
第445章決戰
第446章虎皮
第447章福通
第448章聖旨
第449章 流光
第450章沐英
第451章濠州
第452章 部署
第453章取濠
第454章掃蕩
第455章克濟
第456章俘將
第457章 單州
第458章傅潘
第459章論氣
第460章斫營
第461章 小佟
第462章金鄉
第463章爭城
第464章兩虎
第465章蓄力
第466章擇將
第467章戰起
第468章 攻援
第469章吳軍
第470章謀敵
第471章牛刀
第472章雨鬥
第473章三箭
第474章兩敗
第475章元軍
第476章相持
第477章焚糧
第478章詐退
第479章 圍城
第480章飛天
第481章 大怒
第482章列陣
第483章 挑戰
第484章繞襲
第485章 藍玉
第486章 兄弟
第487章申令
第488章日中
第489章 出戰
第490章總攻
第491章旄頭
第492章瑣住
第493章破軍
第494章小高
第495章將勝
第496章落雨
第497章援軍
第498章截擊
第499章賭約
第500章暴雨
第501章慘勝
第502章楚丘
第503章審俘
第504章寒暄
第505章酒宴
第506章圖謀
第507章遲到
第508章捷報
第509章綢繆
第510章南下
第511章密令
第512章暗爭
第513章爭徐
第514章徐州1
第515章徐州2
第516章跟蹤
第517章親民
第518章 敵我
第519章克徐1
第520章克徐 2
第521章克徐3
第9卷何人更守元帝鼎
第522章 徐州捷報到來日,不喜得城喜得才
第523章小鄧初定安徐策,老洪倡言建新軍
第524章馬得寶聰明惹恚怒,羅官奴嬌憨解煩憂
第525章朝中有三黨,洪姚魯相爭
第526章楊行健出任徐州府,趙過之全定濟寧路
第527章佟生養爭搶首功,王保保自請軍法
第528章 李察罕改援曹州,梁士蔭獻策益都
第529章 議取曹州英雄所見,品評人物不相與謀
第530章方補真犯顏直諫,劉伯温縱議英雄
第531章吳國公欲取浙西,劉太尉二桃三士
第532章燕王朝奏請安豐,察罕夜使通浙西1
第533章燕王朝奏請安豐,察罕夜使通浙西2
第534章封帖木自陷其套,大和尚妙講聖賢
第535章 出大名徑赴益都,過濟寧禪師心驚
第536章 得騎兵千里護送,見故友議論軍情
第537章 入益都石百户功德圓滿,見趙忠小沙彌嶄露頭角
第538章 益都城裏鬥法會,燕王府中美名傳
第539章 吳鶴年受劾陰柔如蛇,方補真直諫願為蒼鷹
第540章 庭見大和尚,三問小道衍
第541章 方繡衣整頓風紀,李通政奏報秘聞
第542章 聞密報鄧舍失色,因大意老封露餡
第543章 編新軍老郭掛帥,改降軍小鄧為將
第544章 燕王本意放長線,右丞奇計釣大魚
第545章 陳平奇計行不行?一封書信問南韓
第546章 李察罕解圍曹州,劉福通借兵海東
第547章 洪繼勳將計就計,朱元璋進退兩難
第548章 議定盟約陳饒賣力,十里送行依依不捨
第549章 小李君言説姑蘇,老察罕牽憂淮泗
第550章 曹州成武僵持日,益都西營檢閲時
第551章 燕王敲山震惡虎,楊公辣手定徐宿
第552章 姚平章老成謀國事,趙左丞振奮將士氣
第553章 聞敵襲李察罕不驚反喜,審虛實李和尚聰明自誤
第554章 李和尚敗走城下,王保保一雪前恥
第555章 察罕雖勝不輕敵,李鄴夜渡青龍河
第556章 姬衝輕騎入陳營,趙過餌敵曹州城
第557章 金陵不聽調,海東將南下
第558章 士誠有意北上,察罕已入彀中
第559章 文相平壤接書日,陳帥輕騎已過關
第560章 欲效阿瞞當日計,趙過三打曹州城
第561章 兵臨大都震,檄文天下驚
第562章 十萬火急催察罕,救或不救兩難間
第563章 緣因私利勤王駕,誰為公義舍此身
第564章 鐵騎北上勤王駕,姬衝先圍博平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