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沐英

(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

鎖定
沐英(1345年—1392年),字文英,濠州定遠(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明太祖朱元璋孝慈皇后馬氏的養子。
沐英出身貧苦,自幼顛沛流離,八歲時被農民義軍將領朱元璋收為義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歲的沐英跟隨朱元璋攻伐征戰,開始軍旅生涯。十八歲時,被授帳前都尉,參與守鎮江,開始擔當軍事要任。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因軍功被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徵雲南。雲南平定後,沐英留滇鎮守。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義母馬皇后病逝,悲傷過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標的去世,遭受打擊而患病,兩個月後病逝於雲南任所,年僅四十八歲。朱元璋倍感痛惜,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賜諡“昭靖”,侑享太廟。
沐英獨鎮滇南十年,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安定邊疆。史稱其“手定雲南之經營,未十年百務具舉” [52]  。他死後,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與明朝相始終 [26] 
概述內圖片來源 [1]  [40] 
全    名
沐英
別    名
朱英
沐昭靖
沐黔寧
文英
諡    號
昭靖 [57] 
封    號
西平侯、黔寧王(追封) [57]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也有回族、苗族的説法) [2] 
出生地
濠州定遠(今安徽省鳳陽縣)
出生日期
1345年
逝世日期
1392年
逝世地
昆明 [57] 
陵    墓
沐英墓
安葬地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繼    任
西平惠襄侯沐春 [58] 
主要成就
平定西南
經營雲南
最高官職
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 [41] 

沐英人物生平

沐英童年經歷

至正四年(1345年),沐英出生在濠州定遠(今安徽省鳳陽縣)一户窮苦人家。父親早逝,隨母度日,家境貧寒。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江淮地區爆發紅巾軍起義,元朝對於紅巾軍的起事隨即展開鎮壓。由於戰事不斷,百姓流離失所。沐英跟隨母親躲避兵亂,可是不久母親就死在逃難的路上。 [3] 
至正十二年(1352年),八歲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被當時的義軍將領朱元璋發現並收留。當時朱元璋與馬氏(即後來的馬皇后)夫婦膝下無子,就認沐英為義子,沐英改姓朱,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朱元璋夫婦待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僅教他識字讀書,還教他如何帶兵打仗。 [3] 

沐英年少從軍

沐英(左一)與眾將領 沐英(左一)與眾將領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親自統率水陸大軍,第三次進攻集慶(今江蘇省南京市),沐英隨軍出征,侍奉朱元璋,不辭辛勞。 [49]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年僅十八歲的沐英開始擔當軍事要任。先是被朱元璋封為帳前都尉,參與鎮守鎮江(今江蘇省鎮江市)。後被提拔為指揮使,守江西重鎮廣信(今江西省上饒市)。 [4]  [49]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派水軍和陸軍取福建,沐英領兵自西進攻,攻破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分水關,佔領崇安(今屬福建省武夷山市),又攻破閔溪十八寨,俘虜陳友定部將馮谷保。朱元璋命他恢復沐姓。之後,沐英奉命移師鎮守建寧(今屬福建省三明市),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衞(皆屬福建省)。 [5]  [49] 

沐英征戰天下

洪武三年(1370年),沐英被授鎮國將軍,任大都督府僉事,次年(1371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軍事中樞,掌天下兵馬,當時府中積務繁積。沐英年紀雖輕,聰明敏悟,在府中七年,處事果斷,解決問題明快,毫無遺漏。馬皇后多次稱讚他的才幹,朱元璋也十分器重他。 [6]  [49]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命沐英乘傳前往關陝,體察民情,佈施恩惠;又命他練兵準備征戰。同年十一月,沐英擔任徵西副將軍,跟隨衞國公鄧愈出征吐蕃 [7] 
沐英立像
沐英立像(4張)
洪武十年(1377年)四月,鄧愈、沐英領兵至甘肅、青藏,分三路前進,進攻川藏,一直打到崑崙山,“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餘萬”。在留下士卒戍守險要之處後,明軍凱旋而回。回師途中,鄧愈在壽春去世,於是由沐英領軍返回 [43]  。此役後,沐英因軍功加號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進勳階為榮祿大夫、柱國,獲封西平侯,歲祿二千五百石,並被授世襲誥券 [7] 
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沐英被授為徵西將軍,與藍玉等統兵征伐西番。沐英等在土門峽取得勝利,再攻至洮州(今甘肅省臨潭縣),俘虜西番十八族頭領阿昌失納;又在東籠山築城,擒獲其首領三副使癭嗉子等,平定朵甘納兒七站,拓地數千裏,俘獲男女二萬口與各種牲畜二十餘萬頭(只)。 [8] 
此時,北元國公脱火赤等駐軍和林,屢次騷擾北部邊境。洪武十三年(1380年),沐英奉命總領陝西軍隊出塞,由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渡過黃河,翻越賀蘭山,經過流沙,僅用七天時間便抵達和林附近。沐英分兵四路,連夜前進,一路從後面偷襲敵人,兩路左右夾擊,沐英親率精騎正面衝擊,四面合圍,一舉戰勝,俘虜脱火赤與知院愛足及其全部北元軍隊。 [9]  [49] 
洪武十四年(1381年),沐英領兵出古北口,隨大將軍徐達北征,分道出塞。沐英獨當一面,攻取公主山長寨,攻克全寧四部,然後渡過臚朐河,俘虜北元知院李宣及部眾。 [10]  [49] 
沐英立像圖冊參考資料 [40] 

沐英直取滇中

主詞條:明平雲南之戰
平定雲南和治理雲南,是沐英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績。 [49]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沐英分別為徵南副將軍,率軍三十萬征討盤踞雲南的北元勢力。 [11] 
朱元璋親自安排進軍路線,沐英隨傅友德等率主力先進逼曲靖。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聞訊,派平章達裏麻率十萬軍隊前去抵禦。沐英等乘着大霧率軍直趨白石江,迅速到達曲靖。霧散之後,兩軍相望,達裏麻大驚。當時達裏麻軍列陣白石江一岸,明軍在另一岸。傅友德想要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説敵方已兵陳對岸,扼制水面,這樣渡江對自己不利。於是只擺出渡江的樣子,臨江而立,另派幾十人從下游潛渡,到達對岸後鳴金吹角,大造聲勢,致使達裏麻軍陣勢開始動亂。 [12]  達裏麻軍陷入混亂後,沐英迅速指揮明軍渡江。他讓善於潛水者在前,用長刀直擊敵軍。達裏麻軍退卻,與相繼登岸的明軍鏖戰許久,最終在明軍鐵騎的攻擊下潰敗,達裏麻被俘,所部士卒屍體蔓延十餘里。沐英將二萬被俘士兵都放還故鄉,明朝軍隊聲威大振,把匝剌瓦爾密聞訊逃離昆明,途中自殺。沐英、藍玉率兵直逼昆明,右丞觀音保獻城投降,昆明不攻自破。盤踞雲南的殘元勢力被消滅。 [13] 
此時,雲南大部分屬郡已被攻下,唯獨西部大理一帶的段氏割據勢力倚靠點蒼山洱海,扼守點蒼山的龍首、龍尾兩關,抗拒明軍。洪武十五年(1382年)閏二月,沐英和藍玉領兵西攻大理。段氏家族的領袖段世聚眾守在龍尾關。沐英、藍玉派將軍王弼龍首關,二人則親自率兵進攻龍尾關,形成犄角之勢。此外,沐英等另派一隊人馬攀援點蒼山背後而上,居高臨下作為策應。沐英“身先士卒,策馬渡河,水沒馬腹,將士隨之,莫敢後”,斬關而入,山上軍隊也奔馳而下。段世不知背後虛實,陣勢潰亂,兵敗被俘,於是大理被攻佔。攻克大理後,沐英、藍玉或分兵其他地區,或下諭招降,雲南西部大部歸附明朝。沐英、藍玉又取得平定雲南西部的勝利。 [13]  [49] 
洪武十五年(1382年)七月,沐英率師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分道平定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蠻,設立烏撒衞、畢節衞 [14] 
洪武十五年(1382年)九月,當傅友德、沐英再次領兵征服一些地區時,土官楊苴散佈明朝大軍已經班師回朝,糾集了二十萬叛軍攻打昆明。當時昆明城中缺糧,多數士兵生病,形勢危急。沐英聞訊,率兵返回昆明,和守將馮誠合力,打敗叛軍,斬首六萬,守住昆明,穩定了局勢。 [16]  [49] 

沐英揚威西南

  • 留鎮雲南
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下詔命傅友德及藍玉班師回朝,而留下沐英鎮守雲南。 [16] 
洪武十七年(1384年),曲靖亦佐土官作亂,沐英出兵征討,將其降服,並藉機平定普定廣南一帶的少數民族,打通田州糧道。 [17] 
洪武十九年(1386年)九月,沐英上疏朱元璋,請求讓軍隊屯田開墾。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議。洪武二十年(1387年),沐英平定浪穹詔人,並在自永寧至大理的一線,每六十里設置一座堡壘,留下軍隊屯田。 [18] 
  • 兩破麓川
主詞條:定邊之戰
沐英畫像
沐英畫像(2張)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此前接受明廷冊封的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思倫法(一譯思倫發)舉兵反叛,煽動各族入侵摩沙勒寨。沐英得報,派遣都督寧正率軍將其擊敗,斬首一千五百餘級。 [18]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思倫發再次侵犯定邊府,軍隊號稱三十萬。沐英挑選騎兵三萬奔往援救,設置三行火炮勁弩。思倫發驅趕一百頭大象,身披甲衣,肩扛欄盾,左右挾着大竹筒,筒中裝設標槍,鋭氣十足。沐英將軍隊分成三路,都督馮誠率領前軍,寧正率領左軍,都指揮同知湯昭率領右軍。 [19] 
即將開戰時,沐英下令道:“今日之戰,有進無退。”於是乘風大呼,炮弩齊發,象都掉頭而跑。昔剌亦是麓川軍中梟將,殊死而戰,使左軍稍有退卻。沐英登高望見此情形,抽出佩刀,命令左右將左帥首級砍來。左帥見一人握刀奔下,心中恐懼,奮力大呼而突入陣中。大軍乘機衝殺,斬首四萬餘人,生獲三十七頭象,其餘的象全被射死。麓川將帥各遭百餘箭,伏在象背死去。 [19] 
定邊之戰,明軍大獲全勝,思倫發逃走,諸蠻深受震懾,麓川從此不再被阻塞。不久,沐英會合傅友德討平東川少數民族,又平息越州彝族酋長阿資及廣西阿赤部。 [19] 
底定西南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沐英回到南京朝見朱元璋。他抵達南京後,朱元璋在奉天殿賜宴,賞賜他黃金二百兩、白金五千兩、鈔五百錠、彩帛百匹。朱元璋高興地説:“使我對南方能高枕無憂的人,是你沐英啊。”雲南各族官吏士民則“無老幼,惟恐其不來(調走)也,鹹戚然東向”,在聽到沐英回滇的消息後,“各相率遠迓數百里之外”,“弧蠻夷酋長越境款迎,軍民室家相慶”。沐英返回雲南後,在景東再敗麓川,思倫發乞降,進貢土產。阿資又反叛,沐英率軍將其擊敗。至此,雲南全部平定。沐英又派遣使者以兵威諭降諸番,番部有通過翻譯輾轉前來進貢者。 [21] 

沐英壯年病逝

早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馬皇后病逝時,沐英便三日不進食,因悲傷過度而咳血,幾近昏厥 [15]  。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獲悉皇太子朱標去世後,哭得十分傷心,自此患病。同年六月十七日晨,沐英在官邸視事時,突然中風倒地,雙足麻痹,在被抬回家中後病逝,年僅四十八歲。沐英早逝的消息傳出後,雲南“官僚、士庶、胥吏、卒伍、緇黃、髫白,莫不奔號其門,泣語於路”。當沐英長子沐春奉詔護送其父靈柩還葬京師,柩出雲南金馬山時,雲南人“送者數萬人”。其時尚在雲南或曾經到過雲南的遠遊詞客、謫宦墨卿等也“多以詩挽之(沐英)者”。 [42]  [47]  [52] 
朱元璋在得知沐英的死訊後,“哭之慟,輟視朝,親制文遣祭”,沐英靈柩所過之處的“軍、民、官致祭”。十月八日,沐英的靈柩運抵應天府,朱元璋派遣中使致祭。十三日後,他又下詔破格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諡號“昭靖”;追贈沐英父祖三代“皆王爵,皆王夫人”。朱元璋允許其以王禮葬於江寧縣長泰北鄉觀音山之原。出殯之日,百官送柩至京師郊外。期間,皇太孫朱允炆和其他宗室也曾派人往祭,京師部府諸司官還曾親往祭奠。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命製作沐英的塑像,供奉於功臣祠,允許其侑享太廟,並應雲南父老之請,在昆明城中為其立廟祭祀。此後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與明王朝相始終。 [22]  [42]  [47]  [52] 

沐英主要影響

沐英撫治雲南

沐英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曆刻《三才圖會》 沐英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曆刻《三才圖會》 [40]
後世稱讚沐英“手定雲南之經營,未十年百務具舉”。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入滇至身死為止,十多年中,沐英一直以政事為務,期間雖曾進京覲見過一次朱元璋,但前後滯留不過十日而已。正因其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才能使雲南的政治局勢、社會面貌等在短時間內都有了較大的改觀。 [52]  今簡要展示其舉措如下:
  • 屢平亂:沐英在洪武十四年至洪武二十五年(1381年至1392年)間,一直致力於雲南的平定與治理。其間主要的平亂活動有安撫威服曲靖、廣南兩府之亂,平定浪穹等地變亂,平定土著首領思倫發的叛亂,討伐平定東川土酋之亂,平定貴州普安、雲南臨安之變,出兵征討建昌等地叛亂等,其中以平定土著首領思倫發叛亂之役尤為激烈。朱元璋得知土著首領思倫發蓄意內侵的消息後,命令沐英加強防備,不與敵人輕易作戰。後因思倫發頻頻出兵內侵,危害雲南地方,沐英所部官兵遂奉命出兵征討,期間規模較大的戰役主要有摩勒寨之役和定邊之戰。這些平亂活動奠定了雲南邊疆統一、穩定的大局。 [23] 
  • 廣屯田:沐英在治理雲南期間,大力發展屯田,解決糧食問題。洪武十九年(1386年)九月,他上疏朱元璋,説“雲南地廣,宜置屯田,令軍士開耕,以備儲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的建議。沐英令軍士且戍且屯,既解決吃糧又穩固駐守,一舉兼得。沐英還招攜省外人來滇屯田,朱元璋命外省軍人到雲南屯田,一時雲南屯田大興,糧食收穫大有增加。沐英還以屯田的增減考察官吏的政績,賞罰官員。其主滇九年,屯田總數百萬餘畝,促進了雲南的農業發展。 [49] 
  • 修水利:沐英還組織民工疏浚河道,擴廣滇池,興修水利;招商人入滇,運進米穀帛鹽,發展商業。開發鹽井,增加財源,是沐英治滇的重要內容。他還整修道路,保護糧運,使雲南的農業、商業都有發展。 [24]  [25]  [49] 
  • 興文教:沐英鎮守雲南期間,在各地重修及興建了一批儒學學宮,增設府、州、縣學達幾十所,選擇民間優秀人才及土官子弟讀書。並親頒學制、學規,禮聘人才任教。他本人也經常手不釋卷,工作閒暇之餘就找儒生講説經史。在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同時,促進了雲南文教事業的發展。 [20] 
  • 置衞所:在平息變亂的同時,沐英還繼續增加衞所設置,調整其佈局。其獨鎮雲南期間,相繼建議朝廷設置越州、馬隆、景東、蒙化、永平、通海、鶴慶等衞及陸涼衞指揮使司,並罷永昌府,改金齒衞為軍民指揮使司等。他的這些措施有助於西南邊陲的鞏固。 [25] 

沐英軍事影響

主詞條:三段擊
三段擊 三段擊
據《明史》所述,沐英在征討土著首領思倫發的時候,思倫發使用了上百頭大象進行攻擊。沐英使用火器對付叛軍大象等野獸兵種時,有感於火藥裝填速度太慢,改進了射擊方式。
沐英把少量火槍手和弓箭手步兵混編,擺出前後三隊火槍手、神箭手。大象臨近時,第一隊火槍手、神箭手猛烈射擊,然後退至隊伍後方專心裝填彈藥;如果象陣不退,第二隊再射;仍不退,第三隊跟上。明軍火槍、強弩齊發。大象有受傷的,有受驚的,驚慌回逃。明軍獲得勝利。 [36-37] 

沐英交涉泰緬

沐英一生,除奉詔獨鎮雲南外,還與緬甸、泰國有過深入接觸。朱元璋即位之初,曾遣使往諭緬甸,“使者不能達而返”。明朝統一雲南之初,緬甸仍受制於實力雄厚的麓川思氏,所以直到沐英奉命留鎮雲南之初,始終不見緬甸與沐英及其家族乃至明朝政府之間有何直接往來。大抵是在沐英於摩沙勒寨之役,特別是定邊之役大敗麓川思倫法所部叛軍之後,緬甸擺脱了麓川的控制,才改變了這種狀態。史載“明洪武二十一年,緬叛,沐英討敗之”。同一年,位於今泰國北部的“八百媳婦國遣貢,(朱元璋)遂設宣慰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沐英因八百大甸宣慰司宣慰使刀板冕(即蘭納國王披耶盛孟瑪)不肯聽命,派遣雲南左衞百户楊完前往招撫。同年六月,刀板冕遣使貢獻大象及方物於明廷。 [53] 

沐英歷史評價

朱元璋:“自汝在鎮,吾無西南之憂。” [46] 明太祖實錄》引
潘仁:“大星一夜西南落,萬里誰分聖主憂?心到九泉昭日月,名垂千古重山丘。中原父老思羊祜,絕塞羌夷哭武侯;藪澤書生懷德義,清鉛滿掬淚難收。” [51] 《沐黔寧輓詩》
沐英死後,雲南民謠稱:“孰為我父?孰為我母?無母奚居?無父奚附?天夢夢乎,莫恤我窮乎!” [52] 
董倫等:“英為人寡言笑,沉毅有智量,好賢禮士,撫御士卒,尤有恩意。初下雲南,地方絕遠,夷獠頑悍。英宣佈恩信,撫而治之,招懷番酋,得其歡心。或時有叛者,必遣人開諭之,不下,然後加兵。及其久也,夷人畏愛,無復叛者。” [48] 《明太祖實錄》
  • 若夫曲靖之戰,沐英決策,冒霧疾驅,兵臨白石,寧我薄人,毋人薄我,此先軫所以克也;張幟展角,潛出敵背,此陳餘所以擒也;臨江結陳,退不能止,此苻融所以死也。甲高熊耳之山,馬飲昆明之水,路逾萬里,時才百日,耿弇功震祝阿,李靖風行突厥,潁川、黔寧,何多讓焉。雖其後竊發時聞,不煩左顧,而軍若驚飈,彼同敗葉,遙傳仁貴,咋舌稱神,爭識令公,望塵羅拜,沐氏父子所以威行萬里也。 [50] 明史紀事本末
  • 夫武帝用事西南夷,夜郎、邛笮遂成荒服。唐復陷入吐蕃,宋乃割於西夏。元極兵威,始分桐葉。而黔寧永鎮,三百年來,不獨貝金象齒來自殊方,抑且金馬碧雞入參侍從,豈非春風所及,鷹眼能慈,泮水之林,鶚音速化,猗與盛哉! [50] 《明史紀事本末》
  • 至若徐中山之忠志無疵,李岐陽之好學飭行,湯信公之聽命唯謹,沐西平之居貴不驕,並皆攀龍鱗而有功,履虎尾而不咥。嗚呼!與畢、散之徒爭烈矣。 [27] 《明史紀事本末》
  • 洪武勳舊同國終始者,魏國、黔國及誠意數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着。 [28] 西南紀事
  • 高皇帝開國勳臣,以令聞永世者二:曰徐中山、沐黔寧。中山賜第留都,子孫席先猷,享列爵,稱保家之主可矣。黔寧守在荒徼,世有師命,紓天子南顧憂,視中山之裔宴樂飲食相萬也。然黔寧在鎮,招徠攜貳,辨方正俗,使人知朝廷,墾軍田一百一萬二千畝,使人知所以有生,恩澤遠矣。死之日,蠻部君長,號哭深山,及定遠繼之,歷年滋久,記人之善,忘人之過,雖夷裔於法,不忍加誅。將吏非犯大惡,未嘗輕戮一人。又何其寬大長者也。其長世也,宜哉!歷鎮一十六世,二王、一侯、一伯、十公、四都督,家門貴盛,即中山猶嗛焉。 [28] 《西南紀事》
張廷玉等:“黔寧以英年膺腹心之寄。汗馬宣勞,純勤不二,旂常炳耀,洵無愧矣。獨黔寧威震遐荒,剖符弈世,勳名與明相始終。” [26] 明史
蔡東藩:“梁王之忠,已見細評,若明得雲南,全出沐英力,而云南人民,亦戴德不忘,終明世二百七十餘年,沐氏子孫守雲南,罕聞亂事,黔寧之功,固不在中山開平下也。藍玉與沐英,同事疆場,為明立勳,不一而足。捕魚兒海一役,謀雖出於王弼,而從善如流,不為無功。自是殘元餘孽,陵夷衰微,數十年無邊患,誰謂玉不足道者?乃身邀寵眷,志滿氣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復不能恭讓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頸就戮。明雖負德,藍亦辜恩。藉非然者,玉氏子孫,亦何至不沐氏若乎?前後相照,一則食報身後,一則族滅生前,後之君子,可以知所處矣。” [29] 明史演義
崔瑞德牟復禮:“沐英封於雲南。實際上是沐氏家族使雲南成為明朝的一個省,並使其成為漢族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家族的聲望一直很高,它的權勢是沒有爭議的,歷代黔國公是明朝唯一持續掌握實際領土權力的勳臣。” [30] 劍橋中國明代史
富路特、房兆楹等:“平定雲南、治理雲南並將其融入明朝版圖是沐英一生的最大功績。” [44] 明代名人傳

沐英軼事典故

沐英個性

沐英平時不苟言笑,但禮賢下士,對兵卒愛惜有加,從不濫殺無辜。 [24]  因此頗得賢名。

沐英姓氏來源

關於沐英的本姓,歷來成迷。明人李紹文《皇明世説新語》中記載:有一次朱元璋問朱英(當時沐英跟朱氏姓)説:“朱英呀朱英,你到底是誰的孩子呢?“朱英只是一個勁地回答:“我就是陛下的孩子,深沐陛下和皇后的養育之恩。”朱元璋不肯罷休,朱英也只是重複剛剛説過的話。最後,朱元璋只得對朱英説:“你是朕的養子,現在就是不讓你恢復原來的姓氏,也不能讓你再隨我姓朱了。既然你一直口唸深沐養育之恩,就賜你姓沐吧,讓你可以永沐皇恩。” [38] 

沐英人際關係

沐英親屬

  • 妻妾
馮氏,沐春生母,追封黔寧王夫人。
耿氏,沐晟生母,追封黔寧王夫人 [31] 
方氏,沐昂生母,授誥命夫人。 [55] 
顏氏,沐昕生母,明英宗時受封夫人 [32] 
  • 兒子
  1. 沐春,襲西平侯,諡號“惠襄”。
  2. 沐晟,襲西平侯,封黔國公,追贈定遠王,諡號“忠敬”。
  3. 沐昂,官至左都督,追封定邊伯,諡號“武襄”。
  4. 沐昶,早逝。 [56] 
  5. 沐昕駙馬都尉,娶明成祖之女常寧公主為妻。 [26] 
  • 女兒
  1. 沐氏,嫁指揮戴玉
  2. 沐氏,嫁定國公徐增壽
  3. 沐氏,嫁營州衞指揮孫毅
  4. 沐氏,嫁朔州衞指揮周忠 [56] 

沐英公爵世系

沐英在明太祖時受封西平侯。沐英次子、第三代西平侯沐晟在明成祖時因功進封黔國公,遂開建黔國公一系。自沐英起,西平侯共歷二世三代;自沐晟起,黔國公共歷十世十三代,至南明而爵絕 [33] 
另,《明孝宗實錄》稱第三代黔國公沐琮的從兄沐璘沐瓚代鎮雲南時亦襲封黔國公爵位,但此説僅見於此 。今採《明史·功臣世表》説,不將二人列入世系 [34] 
  • 西平侯世系
第一代:沐英,洪武十年(1377年)封西平侯,允許子孫世襲。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追封黔寧王,諡號“昭靖”。
第二代:沐春,沐英之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襲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去世,諡號“惠襄”。
第三代:沐晟,沐春之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襲爵。其餘事蹟見下文。
  • 黔國公世系
第一代:沐晟,永樂六年(1408年)自西平侯進爵黔國公,允許子孫世襲。正統四年(1439年)去世,追封定遠王,諡號“忠敬”。
第二代沐斌,沐晟之子,正統五年(1440年)襲爵。景泰元年(1450年)去世,追贈太傅,諡號“榮康”。
第三代:沐琮,沐斌之子,成化元年(1465年)襲爵。弘治九年(1496年)去世,追贈太師,諡號“武僖”。
第四代沐昆,沐琮養子(實為侄孫) [35]  ,弘治十年(1497年)襲爵。正德十四年(1519年)去世,追贈太師,諡號“莊襄”。
第五代沐紹勳,沐昆之子,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爵。嘉靖十五年(1536年)去世,追贈太師,諡號“敏靖”。
第六代沐朝輔,沐紹勳之子,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月襲爵。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去世,追贈太保,諡號“恭僖”。
第七代沐融,沐朝輔之子,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襲爵。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去世。
第八代沐鞏,沐融之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襲爵,旋即暴病夭折。
第九代沐朝弼,沐鞏之叔,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襲爵。隆慶四年(1570年)因罪削爵,禁錮至死。
第十代沐昌祚,沐朝弼之子,隆慶五年(1571年)襲爵。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因病免爵,改由其子沐叡襲爵。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再次襲爵。天啓五年(1625年)去世。
第十一代:沐叡,沐昌祚之子,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襲爵。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因罪削爵,死於獄中。
第十二代沐啓元,沐叡之子,天啓五年(1625年)襲爵。崇禎元年(1628年)去世。
第十三代沐天波,沐啓元之子,崇禎元年(1628年)十二月襲爵。永曆十五年(1661年)隨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入緬甸,於咒水之難中力戰殉國。
黔國公世系參考資料: [33]  [26] 

沐英人物爭議

關於沐英的族屬問題,目前沒有確鑿證據表明他是回族,官方文獻、地方史料及實地調查資料則證明他並非苗族,從《明史》記載和實地調查等證據來看,沭英應為漢族。而地方家族的歷史重構、民族地區的話語構建和旅遊發展的需要等原因,才導致當前沐英的族屬出現“回族説”和“苗族説”。 [2] 

沐英後世紀念

“黔寧王遺記”金牌,現藏南京市博物館
“黔寧王遺記”金牌,現藏南京市博物館(2張)
1974年,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將軍山沐叡墓出土了“黔寧王遺記”金牌。金質,圓形。上端飾兩片蕉葉,穿一孔。正面中間刻“黔寧王遺記”5字,右側刻“此牌須用”4字,左側刻“印綬帶之”4字。反面刻“凡我子孫,務要忠心報國,事上必勤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喻。慎之戒之”凡5行,滿行10字,共30字,每行字數不等。書寫字體除“黔寧王遺記”字體為隸書,且空心字外,其餘均為楷書。此牌是自沐英以來,沐氏家族告誡子孫處世之物,迄今為明代考古中僅見。 [54] 

沐英藝術形象

沐英文學形象

在評書《大明英烈》和《燕王掃北》裏,沐英被描寫成第一金錘將朱沐英,手使兩把擂鼓甕金錘。 [39] 

沐英影視形象

1996年電視劇《乞丐皇帝朱元璋》:阮明吉飾演沐英。
2006年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周航飾演沐英。 [45] 

沐英史料索引

參考資料
  • 1.    沐英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12-08]
  • 2.    王昌武,李天雪.沐英族屬考辨[J].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4(4):37-42
  • 3.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沐英,字文英,定遠人。少孤,從母避兵,母又死。太祖與孝慈皇后憐之,撫為子,從朱姓。
  • 4.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沐英)年十八,授帳前都尉,守鎮江。稍遷指揮使,守廣信。
  • 5.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已,從大軍徵福建,破分水關,略崇安,別破閔溪十八寨,縛馮谷保。始命(沐英)複姓。移鎮建寧,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衞。
  • 6.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沐英)尋遷大都督府僉事,進同知。府中機務繁積,(沐)英年少明敏,剖決無滯。後數稱其才,帝亦器重之。
  • 7.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洪武九年命乘傳詣關、陝,抵熙河,問民疾苦,事有不便,更置以聞。明年(沐英)充徵西副將軍,從衞國公鄧愈討吐番,西略川、藏,耀兵崑崙。功多,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 8.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明年(沐英)拜徵西將軍,討西番,敗之土門峽。徑洮州,獲其長阿昌失納,築城東籠山,擊擒酋長三副使癭嗉子等,平朵甘納兒七站,拓地數千裏,俘男女二萬、雜畜二十餘萬,乃班師。
  • 9.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元國公脱火赤等屯和林,數擾邊。十三年命(沐)英總陝西兵出塞,略亦集乃路,渡黃河,登賀蘭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分四翼夜擊之,而自以驍騎衝其中堅。擒脱火赤及知院愛足等,獲其全部以歸。
  • 10.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明年,(沐英)又從大將軍北征,異道出塞,略公主山長寨,克全寧四部,度臚朐河,執知院李宣,盡俘其眾。
  • 11.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沐英)尋拜徵南右副將軍,同永昌侯藍玉從將軍傅友德取雲南。
  • 12.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元梁王遣平章達裏麻以兵十餘萬拒於曲靖。(沐)英乘霧趨白石江。霧霽,兩軍相望,達裏麻大驚。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罷,懼為所扼。”乃帥諸軍嚴陳,若將渡者。而奇兵從下流濟,出其陳後,張疑幟山谷間,人吹一銅角。元兵驚擾。
  • 13.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沐)英急麾軍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長刀斫其軍。軍卻,師畢濟。鏖戰良久,復縱鐵騎,遂大敗之,生擒達裏麻,殭屍十餘里。長驅入雲南,梁王走死,右丞觀音保以城降,屬郡皆下。獨大理倚點蒼山、洱海,扼龍首、龍尾二關。關故南詔築,土酋段世守之。英自將抵下關,遣王弼由洱水東趨上關,胡海由石門間道渡河,扳點蒼山而上,立旗幟。英亂流斬關進,山上軍亦馳下,夾擊,擒段世,遂拔大理。分兵收未附諸蠻,設官立衞守之。
  • 14.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回軍,與友德會滇池,分道平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蠻,立烏撒、畢節二衞。
  • 15.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
  • 16.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土酋楊苴等復煽諸蠻二十餘萬圍雲南城。英馳救,蠻潰竄山谷中,分兵捕滅之,斬級六萬。明年詔友德及玉班師,而留英鎮滇中。
  • 17.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十七年,曲靖亦佐酋作亂,討降之。因定普定、廣南諸蠻,通田州糧道。
  • 18.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二十年平浪穹蠻,奉詔自永寧至大理,六十里設一堡,留軍屯田。明年,百夷思倫發叛,誘羣蠻入寇摩沙勒寨,遣都督甯正擊破之。
  • 19.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二十二年,思倫發覆寇定邊,眾號三十萬。英選騎三萬馳救,置火砲勁弩為三行。蠻驅百象,被甲荷欄鄶盾,左右挾大竹為筒,筒置標槍,鋭甚。英分軍為三,都督馮誠將前軍,甯正將左,都指揮同知湯昭將右。將戰,令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因乘風大呼,駮弩併發,象皆反走。昔剌亦者,寇梟將也,殊死鬥,左軍小卻。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斬帥首來。左帥見一人握刀馳下,恐,奮呼突陣。大軍乘之,斬馘四萬餘人,生獲三十七象,餘象盡殪。賊渠帥各被百餘矢,伏象背以死。思倫發遁去,諸蠻震懼,麓川始不復梗。已,會穎國公傅友德討平東川蠻,又平越州酋阿資及廣西阿赤部。是年冬,入朝,賜宴奉天殿,賚黃金二百兩、白金五千兩、鈔五百錠、彩幣百疋,遣還。陛辭,帝親拊之曰:“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還鎮,再敗百夷於景東。思倫發乞降,貢方物。阿資又叛,擊降之。南中悉定。使使以兵威諭降諸番,番部有重譯入貢者。
  • 20.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8]
  • 21.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是年冬,(沐英)入朝,賜宴奉天殿,賚黃金二百兩、白金五千兩、鈔五百錠、彩幣百疋,遣還。陛辭,帝親拊之曰:“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還鎮,再敗百夷於景東。思倫發乞降,貢方物。阿資又叛,擊降之。南中悉定。使使以兵威諭降諸番,番部有重譯入貢者。
  • 22.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二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初,高皇后崩,(沐)英哭至嘔血。至是感疾,卒於鎮,年四十八。軍民巷哭,遠夷皆為流涕。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諡昭靖,侑享太廟。
  • 23.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十七年,曲靖亦佐酋作亂,討降之。因定普定、廣南諸蠻,通田州糧道。二十年平浪穹蠻,奉詔自永寧至大理,六十里設一堡,留軍屯田。明年,百夷思倫發叛,誘羣蠻入寇摩沙勒寨,遣都督甯正擊破之。二十二年,思倫發覆寇定邊,眾號三十萬。英選騎三萬馳救,置火炮勁弩為三行。蠻驅百象,被甲荷欄 盾,左右挾大竹為筒,筒置標槍,鋭甚。英分軍為三,都督馮誠將前軍,甯正將左,都指揮同知湯昭將右。將戰,令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因乘風大呼, 駁弩併發,象皆反走。昔剌亦者,寇梟將也,殊死鬥,左軍小卻。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斬帥首來。左帥見一人握刀馳下,恐,奮呼突陣。大軍乘之,斬馘四萬餘人,生獲三十七象,餘象盡殪。賊渠帥各被百餘矢,伏象背以死。思倫發遁去,諸蠻震懼,麓川始不復梗。已,會穎國公傅友德討平東川蠻,又平越州酋阿資及廣西阿赤部。是年冬,入朝,賜宴奉天殿,賚黃金二百兩、白金五千兩、鈔五百錠、彩幣百疋,遣還。陛辭,帝親拊之曰:“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還鎮,再敗百夷於景東。思倫發乞降,貢方物。阿資又叛,擊降之。南中悉定。使使以兵威諭降諸番,番部有重譯入貢者。
  • 24.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沐)英沉毅寡言笑,好賢禮士,撫卒伍有恩,未嘗妄殺。在滇,百務具舉,簡守令,課農桑,歲較屯田增損以為賞罰,墾田至百萬餘畝。滇池隘,浚而廣之,無覆水患。通鹽井之利以來商旅,辨方物以定貢税,視民數以均力役。疏節闊目,民以便安。居常讀書不釋卷,暇則延諸儒生講説經史。
  • 25.    李建軍.沐英鎮滇事蹟考[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4):131-136
  • 26.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8]
  • 27.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06]
  • 28.    《西南紀事》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7-11]
  • 29.    《明史演義:定雲南沐英留鎮 徵漠北藍玉報功》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19]
  • 30.    《劍橋中國明代史:西南和東南,1652—1662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8]
  • 31.    《國朝獻徵錄·卷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1-14]
  • 32.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七十三》:正統五年十一月……己未,封駙馬都尉沐昕母顏氏為夫人,賜誥命,從昕奏請也
  • 33.    張廷玉等.古典名著普及文庫 明史 一至六冊(本詞條所引內容取自《明史·卷一百五·功臣世表一》):嶽麓書社,1996-02:1650-1652
  • 34.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七》:琮幼失父,從兄璘襲公爵。璘卒,璘弟瓚繼之。
  • 35.    《三家世典·沐英傳》:弘治十年,該沐淙妻夫人王氏奏稱夫沐淙存日無嗣,將侄孫沐昆撫育在嗣,乞要承襲父爵。
  • 36.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沐)英選騎三萬馳救,置火炮勁弩為三行。蠻驅百象,被甲荷欄 盾,左右挾大竹為筒,筒置標槍,鋭甚。英分軍為三,都督馮誠將前軍,甯正將左,都指揮同知湯昭將右。將戰,令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因乘風大呼, 駁弩併發,象皆反走。昔剌亦者,寇梟將也,殊死鬥,左軍小卻。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斬帥首來。左帥見一人握刀馳下,恐,奮呼突陣。大軍乘之,斬馘四萬餘人,生獲三十七象,餘象盡殪。
  • 37.    夏燮.明通鑑 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2009-06-17:421
  • 38.    沐英的顯赫地位和處世之道  .新浪.2006-03-20[引用日期2013-12-08]
  • 39.    《英烈傳 第十六回:定金陵黎庶安康》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8]
  • 40.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多圖概覽(沐英)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06-08]
  • 41.    《三家世典》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6-10]
  • 42.    《三家世典·沐英傳》:初,英留鎮之明年,哭孝慈皇后,三日不食,踴慟幾絕。及再鎮之三年,哭皇太子號慟失聲,飲食為少,一月而薨。二十五年夏六月丁卯也。年四十有八。官僚、士庶、胥吏、卒伍、緇黃、髫白莫不奔號其門,泣語於路。訃聞,上哭之慟,輟視朝,親制文遣祭。命嗣子春奉喪以歸,詔發兵護喪出境,所過官司設祭如禮。柩出金馬山,送者數萬人。喪至自雲南,詔封黔寧王,諡昭靖。贈三代考皆王爵,妣皆王夫人。冬十月庚午,以王禮葬江寧長泰北鄉觀音山之原。自喪歸至葬,上諭祭者三,皇太孫親王遣祭者再。既葬,命春襲西平侯,嗣鎮雲南,仍賜白金若干萬兩。明年,詔塑英像於功臣祠,又配享太廟,復立廟雲南城中。
  • 43.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十年,吐番川藏為梗,剽貢使,愈以徵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英討之。分兵為三道,窮追至崑崙山,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餘萬,留兵戍諸要害乃還。道病,至壽春卒,年四十一。
  • 44.    [美]富路特,房兆楹 原主編.明代名人傳 哥倫比亞大學 4: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04:1464
  • 45.    傳奇皇帝朱元璋 第1集(“演員表”沐英飾演者見44:39左右)  .CCTV節目官網[引用日期2022-07-11]
  • 46.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七》:洪武二十二年十月……丁巳,西平侯沐英自雲南來朝,上勞之曰:“自汝在鎮,吾無西南之憂。”錫宴於奉天門,賜黃金二百、兩白金五千兩、鈔五千錠、文綺一百疋,又賜鈔一萬錠,令起第於鳳陽,尋遣還鎮。
  • 47.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百十八》:(洪武二十五年)至是(沐)英旦視事於府,忽疾作遽起,還第兩足痺,不能行,舁歸,就寢而卒,年四十八。夷人為之流涕,罷市。訃聞,上哭之慟,輟朝、遣祭,命其子(沐)春迎喪還葬,詔所過軍民官致祭。冬十月八日,(沐)春奉柩至京師,遣中使臨祭。後十三日,詔追封黔寧王,諡昭靖,賜葬於江寧縣之長泰北鄉,仍命塑像祀於功臣廟,後歲餘,父老復請立祠雲南城中,歲時祀之。
  • 48.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二百十八 洪武二十五年 六月 十七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11]
  • 49.    白壽彝 總主編;王毓銓 主編.中國通史 16 第9卷 中古時代 明時期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6:971-974
  • 50.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1]
  • 51.    陳田輯 撰.明詩紀事 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2:416
  • 52.    李建軍 著.明代雲南沐氏家族研究: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05:56-58
  • 53.    李建軍 著.明代雲南沐氏家族研究: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05:40-41
  • 54.    明•“黔寧王遺記”金牌  .南京市博物總館[引用日期2022-07-15]
  • 55.    南京市博物館,江寧區博物館.南京將軍山明代沐昂夫婦合葬墓及M6發掘簡報[J].江蘇南京:南京市博物館,2013:46-63
  • 56.    《文敏集·卷二十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11-08]
  • 57.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至是感疾,卒於鎮,年四十八。軍民巷哭,遠夷皆為流涕。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諡昭靖,侑享太廟。
  • 58.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風。年十七,從英徵西番,又從徵雲南,從平江西寇,皆先登。積功授後軍都督府僉事。羣臣請試職,帝曰:“兒,我家人,勿試也。”遂予實授。嘗命錄烈山囚,又命鞫叛黨於蔚州,所開釋各數百人。英卒,命嗣爵,鎮雲南。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