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廟算

(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戰略決策形式)

鎖定
廟算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戰略決策形式。該詞出自《孫子兵法》。
中文名
廟算
簡    介
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
出    自
孫子兵法
時    期
春秋戰國時期
初期演化
國家凡遇戰事,都要告於祖廟

目錄

廟算出處

始見於《孫子兵法·計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廟算註釋

張預注:“古者興師命將,必致齋於廟,授以成算,然後遣之,故謂之廟算。”
曹操注:“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計於廟堂也。”(《十一家注孫子》)

廟算運用

廟算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戰略決策形式。中國進入奴隸社會以後,凡國家遇有戰事,都要告於祖廟,議於明堂,成為一種固定的決策形式。
“算”,原作“_”,是古代一種遊戲計算勝負用的籌碼,得算多者贏,得算少者輸。古人把它借用在軍事決策領域,並與廟堂決策的形式相結合,從而成為中國古代最高層軍事決策活動的專用語,所以可以説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
廟算的基本內容就是《孫子》提出的從道、天、地、將、法等基本條件出發,對敵我雙方進行比較分析,制定克敵制勝的方案。廟算作為戰略概念,在戰國時期得到廣泛運用,如《尉繚子・戰威》説,“兵未接而所以奪敵者”有五個條件,其首要的是“廟勝之論”。《商君書・戰法》説,“若其政出廟算者,將賢亦勝,將不如亦勝”,即認為“廟算”的正確,可以彌補將帥的缺陷。

廟算演變

秦漢以後,由於歷史的發展、決策形式的改變,廟算在古代軍事術語中逐漸淡出,在兵書中代之而用的是“略”“兵略”“戰略”等。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