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調

(基於五聲音階的聲樂和樂器音樂)

鎖定
藍調(英文:Blues,解作“藍色”,又音譯為布魯斯,港台常譯為“怨曲”)是一種基於五聲音階的聲樂和樂器音樂,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特殊的和聲。藍調起源於過去美國黑人奴隸的勞動歌曲。藍調中使用的“藍調之音”和啓應的演唱方式都顯示了它的西方來源。
中文名
藍調
外文名
Blues
定    義
基於五聲音階的聲樂和樂器音樂
又    譯
布魯斯

藍調音樂特點

這種音樂有一種很明顯的特式,便是使用類似中國民俗唱山歌的“一呼一應”的形式進行,英文叫作“Call and Response”。樂句起初會給人們一種緊張、哭訴、無助的感覺,然後接着的樂句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就好像受苦的人向上帝哭訴,而其後得到上帝的安慰與響應!
所以藍調音樂很着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原創性或即興性。(筆者曾向 William Tang討教一些樂句,但他笑着對我説他自己都記不起那首樂曲當時是怎樣吹的了!因為那是即興的!)
這種即興式的演奏方法,後來慢慢地演變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如Rock and RollSwing、Jazz……所以藍調亦是現代流行音樂的根源。

藍調藍調精神

藍調精神指自由,無約束的精神層次,藍調精神只用來概括這樣一羣人——為了享受精神的富足而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物質財富,是形式上的精神主義者,但同時也是現實中的物質主義者。他們追求流行時尚中最精華的部分,並將其引進生活,而後構建一種全新的生活概念並任其成為新的時尚。他們是一羣追求潮流而後又引導潮流的人。
嘻哈的藍調精神來過二胡一樣的生活: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悲慘的生活 ,藍調音樂很着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原創性或即興性,嘻哈文化又與其相仿,注重享受自由的快樂,而二胡的聲音很悲傷;這就代表了“用嘻哈的藍調精神來過二胡一樣的生活”引用魯迅的話説就是“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藍調一詞是與“藍色魔鬼”(Blue devils)一致的意思,意思是情緒低調、憂傷、憂鬱。早在1798年喬治·科曼就寫過一部名為《藍色魔鬼,一幕滑稽戲》的滑稽戲。19世紀這個詞被用來表示震顫譫妄和警察。在美國黑人音樂中這個詞的應用可能更老。1912年,孟菲斯威廉·克里斯托弗·漢迪的《孟菲斯藍調》是這個詞在音樂中最早的書面紀錄。

藍調歌詞

早期的藍調往往是鬆散的敍事歌曲,歌唱家訴説他或她在“一個殘酷的現實中的個人遭遇:失愛、警官的殘忍、白人的迫害、艱鉅的日月。”與當時的其它音樂紀錄相比許多最早的藍調紀錄中含有堅忍不拔的、真實的歌詞。最極度的例子之一是Memphis Minnie的《深入小巷》,其歌詞描寫一個妓女在 小巷裏與男人做愛的事。這樣的音樂被稱為“吊腸藍調”("gut-bucket" blues)這個名字來自於一種使用清洗豬的小腸的鐵桶自造的低音樂器,這種食物往往被與貧困和奴隸生活聯繫到一起。吊腸藍調一般描述男人與女人之間的 愛與恨、不幸和艱苦生活。吊腸藍調與一般演奏這樣的音樂的粗暴的酒店給藍調音樂帶來了其不快的名聲。虔誠的基督教徒避免它,一些佈道者甚至將它稱為是罪惡的。由於它的歌詞一般是關於生活的艱難和不公正,有些人總是將藍調與貧困和壓迫聯想到一起。但藍調的歌詞不只是關於艱苦,有些也非常詼諧和淫穢。
一開始的藍調可能只有一段,重複三次,現在通見的結構——一段,重複一次,然後接着一個單段的結束——是後來發展出來的。
有人認為約魯巴神話在早期藍調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多數藍調藝術家更主要的是受到基督教的影響。

藍調音樂形式

大多數藍調藝術家受到基督教的影響 大多數藍調藝術家受到基督教的影響
20世紀初藍調的和絃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在20世紀30年代12節藍調成為標準。但是除典型的12節藍調外還有8節藍調形式和16節藍調形式。基本的12節藍調反應了標準的12巴和聲,其節奏為4/4或2/4拍。12節藍調的藍調和絃一般是在12節組合上演奏出來的一組三個不同的和絃:
I I or IV I I
IV IV I I
V IV I I or V
在這裏羅馬數字表示的是和諧進行的音階。比如假如演奏的是F大調,則其和絃順序是:
F F or Bb F F
Bb Bb F F
C Bb F F or C
在這個例子中F是和聲,Bb是次屬音。應該注意到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和絃是屬七和絃。一般最後一個和絃是和聲進行的下一個和聲的主弦(在這個例子裏是C大調)。
歌詞一般在第十小節的最後一拍或者第十一小節的第一拍結束,最後兩小節給樂器演奏家作為過渡,這兩小節的和絃可以非常複雜,有時其和絃無法分析。但是最後一拍幾乎總是基於屬七和絃來提高下一段歌詞的力量。
在旋律上藍調使用大調的降三個、五個和七個半音。12節和聲進行在數世紀內始終被使用,而藍調革命性的改進是在旋律中使用降三、降七,甚至降五,加上同時直接演奏鄰近的音和“撕音”(如同前導音)。一個古典音樂家一般在演奏前導音時一般前導音先出現,而一個藍調歌唱家或口琴家會進行音高調整,一位藍調鋼琴家或吉他家則會同時演奏這兩個音,然後提前放開前導音。藍調和絃也會使用次屬大小調七和絃和主調大小調七和絃來代替主調。偶爾藍調也會使用小調。藍調的小調與傳統的小調差別不大,偶爾會在主調中使用降五,往往歌唱家或者主樂器會同時演奏和絃中的大調五。此外小調藍調一般有16小節,而不是12小節,而且往往受福音宗教音樂的影響。
藍調的搖滾節奏也是它的一個特徵。其使用加強了節奏和啓應的效果。許多戰後的電子藍調和搖滾樂使用這些節奏中比較簡單的。早期的咆勃(Bebop)是一個基本的基於吉他的弦的三個音組成的即興重複段。這個音組配合低音和鼓造成了一種類似行走貝斯的 技術,給藍調帶來了其典型的感覺。一個和聲行進的最後一小節一般轉換向行進的下一個和聲的開始。搖滾節奏在歌唱時往往使用“哆,噠哆,噠哆,噠”或者 “咚,噠咚,噠咚,噠”的聲音來伴唱。在吉他上它可以使用簡單的、不斷的低音或者逐步四分音地從屬五和絃轉向屬七和絃,然後再回去。

藍調和聲

布魯斯起源於非洲,最初它沒有和絃,僅僅是樂手持續彈奏一個低音音符,同時圍繞着這個音符唱出不同的布魯斯音階,經過一段時期後,布魯斯作曲家發現可以將這些音符結合在一起,形成布魯斯風格的和絃。
通常的布魯斯調式是給每個和絃上增加七度,就像混合利迪亞調式一樣,它聽起來像是經過其他一些和絃潤色的七和絃產物。
列舉一些常用的布魯斯和聲進行:
例:I7(在C大調中就是C7和絃)
I7 —— IV7 重複
I7——bIII——IV 重複
十二小節 即興布魯斯固定和聲套路
特點是:一共十二小節,四小節一句,每一句的開頭和絃都不同,每句都有不同的和聲節奏,最後有個Blues終止在主和絃
I7——I7——I7——I7
IV7——IV7——I7——I7
V7——IV7——I7——I7

藍調歷史背景

藍調對後來美國和西方流行音樂有非常大的影響,拉格泰姆爵士樂藍草節奏藍調搖滾樂鄉村音樂和普通的流行歌曲,甚至現代的古典音樂中都含有藍調的因素或者是從藍調發展出來的。在詩歌裏這個詞常被用來描寫憂鬱情緒。藍調一詞是與“藍色魔鬼”(Bluedevils)一致的意思,意思是情緒低調、憂傷、憂鬱。早在1798年喬治·科曼就寫過一部名為《藍色魔鬼,一幕滑稽戲》的滑稽戲。19世紀裏這個詞被用來表示震顫譫妄和警察。在美國黑人音樂中這個詞的應用可能更老。1912年孟菲斯威廉·克里斯托弗·漢迪的《孟菲斯藍調》是這個詞在音樂中最早的書面紀錄。
藍調音樂始於二十世紀初美國的南部。其中亦混合了在教會中類似朗誦形式的節奏及韻律。
在聽藍調音樂的時候,你會發覺它們好像都依着一個相同的曲式來進行。其中原因是因為藍調音樂會常用到一種標準曲式,名為12 Bar Blues。
起源
藍調起源於黑人音樂 藍調起源於黑人音樂
布魯斯從貧苦的黑人奴隸的業餘音樂演化為了一種種類多樣的、形式複雜的音樂種類,它還可以分亞類,在整個美國,後來也在歐洲、非洲和世界其它地區還產生了地區性的形式。今天的藍調與今天的鄉村音樂一樣是在19世紀美國南方開始的。最早的藍調和鄉村音樂的錄音是1920年代的,當時正在起步的大眾音樂工業研究和製造了“非裔美國人音樂”和“傳統音樂”等市場類型來相應地吸引黑人或者白人顧客。當時在藍調和鄉村音樂之間除演奏家的種族的區分外沒有明確的區分,有時錄音公司還會標錯標籤。實際上這種使用人種來進行的分類是錯誤的。比如當時人們將黑人奴隸表演給他們的主人的福音歌曲分為藍調,但實際上這種黑人宗教歌曲的來源是赫布里底羣島。黑人美國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托馬斯·索維爾還指出美國南方的前黑人奴隸人羣在相當程度上被他們的蘇格蘭-愛爾蘭“鄉下佬”鄰居們同化了。但是庫比克和其他人的研究也顯示出藍調中依然含有相當程度的非洲遺產。
關於藍調出現的社會和經濟背景有過許多研究。藍調最早的出現時間不很精確,一般認為是在1870年和1900年之間。這個時期與美國南方奴隸解放和從奴隸制轉向合作制和小規模農業的過程一致。一些學者將這個時期的發展定義為從集羣表演轉化為更加個人化的形式。勞倫斯·勒文(LawrenceLevine)認為“在國家強調個人的意識、布克·華盛頓的主張的普及性和藍調的形成之間有直接的聯繫。奴隸制對黑人的心理、社會和經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他們的世俗和宗教音樂對此的反映是非常自然的。”
二戰前
由於拉格泰姆的商業成功,美國樂譜商立刻開始追求類似的藍調的商業成功。1912年漢迪的三部類似藍調的作品出版,加速了錫盤巷採用藍調元素的過程。漢迪(W.C.Handy)是一位職業音樂家,他在普及藍調的過程中起了一個關鍵角色。漢迪是第一位將藍調改寫給樂團的人,他的改寫作品達到了交響樂似的規模,配有樂隊和歌唱家。他成為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自稱為“藍調之父”,但也有人認為他的作品根本不是藍調。他的作品可以看作是藍調、拉格泰姆和爵士樂的綜合,他主要使用的是在拉格泰姆中使用長久的拉丁美洲音樂中的哈巴涅拉節奏。漢迪活了相當長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非常有作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聖路易藍調》。
1920年代裏藍調成為美國黑人和美國流行音樂裏的一個重要元素,通過漢迪的作品和經典的女藍調演唱家它也獲得了“白人”聽眾的青睞。藍調從非正式的表演演化為劇院裏的娛樂。在劇院裏、夜總會裏都會有藍調演奏。這個演化使得藍調特別地多樣化,並且藍調與爵士樂之間的區別也越來越明確。一些唱片公司開始錄製美國黑人音樂。隨着錄音工業的發展,一些鄉村藍調藝人在美國黑人社羣中的名聲也不斷增高。盲人萊蒙·傑佛遜是第一位使用撕吉他錄音的藝人,他使用刀片、酒瓶和其它不尋常的對象來彈吉他。撕吉他成為三角洲藍調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1920年代錄制的藍調可以分為兩個風格:一個是傳統的鄉村藍調,另一個是比較加工的,多樣的城市藍調。
鄉村藍調往往沒有伴奏,或者只適用一個班卓琴或者吉他來伴奏,其表演往往是即興演奏。在20世紀早期有許多地區性的鄉村藍調風格,其中少數尤其重要。密西西比三角洲藍調風格純樸,往往使用撕吉他或者口琴伴奏,它的歌唱非常簡單和激情。這個風格最有影響的演奏家可以説是羅伯特·約翰遜了,他只做了少數錄音,但是在這些錄音中以獨特的方式將城市與鄉村藍調融合到了一起。東南部“優美、詩情”的山麓藍調(Piedmontblues)使用一種精心的指彈吉他技術,其代表人是盲人威利·麥克泰爾和瞎孩子福勒。20年代和30年代產生的生動的孟菲斯藍調主要由陶瓶樂隊演奏。這些樂隊使用很多不同的不尋常的樂器如洗衣板、小提琴、玩具小笛或者曼陀鈴。30年代後期和40年代初許多孟菲斯藍調音樂家遷往芝加哥,跨越鄉村和電子藍調的界限。
城市藍調更有條理和更精心細作。經典女性藍調或者滑稽歌舞劇藍調歌唱家在1920年代尤其出名。比如貝絲·史密斯,她雖然更加是一位滑稽歌舞劇演員,但確享有“藍調皇后”之稱。她錄的“瘋狂藍調”唱片在一個月內賣出了7.5萬張。她的導師馬·雷尼同樣受尊敬,有“藍調之母”之稱。克拉克寫道,兩位演唱家都使用“一種技術圍繞着一箇中心調來唱每支歌,可能為了使得她們的聲音更容易傳到演唱廳的後部”而史密斯“也喜歡用不尋常的調來唱歌。她用她美麗雄厚的女低音來改變和延伸曲調使得她的演唱無以比美。”城市藍調中的南藝術家包括當時美國最著名的黑人音樂家。
1930年代和40年代初另一個重要的城市藍調的風格是布基伍基(Boogie Woogie)。雖然這個風格主要是鋼琴獨奏,但也有歌唱或者使用樂團或者小的樂器配合的。布基伍基的特徵是一個固定的低音旋律,一個固定音型或者一個即興重複段。它使用最常見的音階變換,左手演奏非常精巧的和聲,而右手則演奏華麗的裝飾。最早演奏布基伍基的是在芝加哥的吉米·楊西和所謂的布基伍基三人。芝加哥還推出了其它布基伍基音樂家如厄爾·海恩斯。海恩斯“左手上彈奏有力的拉格泰姆鋼琴家式的節奏,而右手則彈奏着阿姆斯特朗的小號似的旋律”。
1940年代早期另一種城市藍調是跳躍藍調,這個風格受大樂隊音樂的影響很重,它的特點是使用吉他來演奏節奏、爵士樂式的速度快的音樂、雄厚的演唱和使用薩克斯管或其它銅管樂器。跳躍藍調音樂家後來成為搖滾樂和節奏藍調的前驅。介於經典的節奏藍調與藍調之間的非常平滑的路易斯安那風格。
二戰後早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和在1950年代中隨着城市化的加劇以及放聲器的普及新的電子藍調風格出現了,尤其在芝加哥、底特律堪薩斯城這個風格非常流行。
一家藍調酒吧 一家藍調酒吧
50年代初芝加哥成為了藍調的中心。芝加哥藍調受三角洲藍調的影響非常大,因為當時大多數藝術家是來自密西西比地區的移民。他們的風格特徵是使用電子吉他、有時撕吉他、藍調口琴、傳統低音和鼓。但也有些音樂家使用薩克斯管,不過他們使用薩克斯管更主要地作為節奏支持,而不是作為獨奏樂器。
50年代裏藍調對美國主流流行音樂的影響非常大。鮑·迪德利和查克·貝里直接受芝加哥藍調的影響,他們激情的演奏離開了藍調憂鬱的風格,一般被看作是搖滾樂的開始。埃爾維斯·皮禮士利和比爾·海利受跳躍藍調和布基伍基的影響很大,他們將搖滾樂帶入了白人社羣。芝加哥藍調對路易斯安那州的茲德蔻音樂的影響也很重要。許多藍調的風格被引入這個音樂流派,比如使用獨奏電子吉他和凱金音樂。但也有些音樂家不是受芝加哥藍調的影響,而是受其它風格的影響,比如西海岸藍調。這個風格比芝加哥藍調平滑,位於芝加哥藍調、跳躍藍調、搖滾和爵士吉他之間。也有的藝術家的風格非常個人化。
60-70年代
1960年代初美國黑人音樂中的搖滾樂和靈歌成為了主流流行音樂。白人音樂家將黑人音樂在美國和其它國家傳播給新的聽眾。雖然大多數聽眾只是喜歡當時的流行曲調,但是也有人開始追蹤這些音樂的根底。尤其在英國產生了許多追求藍調根底的樂隊。到該年代底白人音樂家演奏的多樣的藍調或者藍調與搖滾樂融合的風格成為全世界流行音樂的主流。
同時也有些藝術家繼續發展藍調的傳統。比比金在50年代出頭,在60年代末達到了頂峯,他的技巧性的吉他技術使他獲得了“藍調之王”的稱號。與芝加哥藍調不同的是他和他的樂隊使用強的低音支持,而不使用撕吉他或口琴。
美國民權運動和言論自由運動的音樂在美國導致了對美國音樂根底,尤其是早期美國黑人音樂的根底的研究。紐波特民間藝術節之類的重要音樂節將傳統藍調重新介紹給了新的聽眾。戰前的聲樂藍調和許多被遺忘的藍調演奏家被重新發現。許多戰前的經典藍調被重新編輯發表。
60年代末一個所謂的西邊藍調在芝加哥出現。這個新的風格與過去的芝加哥風格相比更強調節奏支持,缺乏口琴和薩克斯管,旋律比較少。新的藝術家出現了,他們的風格是芝加哥風格與搖滾樂的混合,使用放大的電子吉他。
但是真正將藍調介紹給年輕白人聽眾的是1960年代初芝加哥的保羅·巴特費爾德藍調樂隊和英國藍調運動。英國藍調是在英國形成的一個風格,在那裏十多個樂隊改寫了三角洲藍調和芝加哥藍調的歌曲。英國藍調音樂家反過來又為許多美國藍調-搖滾樂混合演奏家帶來了新的靈感。這些音樂家首先通過聽英國演奏家獲得了啓發,又開始自己去研究藍調的傳統。尤其吉米·亨德里克斯是當時的一個稀有的藝術家,他本人是一個演奏幻覺式藍調-搖滾樂的黑人演奏家。他是一位特技吉他手,在吉他技術方面是創立變音和反饋等技術的先驅。通過這些音樂家藍調對搖滾樂帶來了強烈的影響。
1980年代
從1980年開始藍調在其傳統風格和新風格兩方面不斷前進。德州藍調出現了,這個新風格使用吉他作為獨奏和節奏樂器。德州藍調受英國搖滾藍調的影響很深。
同時專門關於藍調的雜誌出版,在美國的大城市裏藍調社團成立,露天藍調節成為常事。更多的夜總會和酒店出現。幾乎所有音樂都受到藍調的影響。

藍調分類

藍調現代藍調

StevieRay Vaugan StevieRay Vaugan
現代藍調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包含所有現代的藍調藝術家們,他們雖然未能見到傳奇的老派藍調藝術大師,但遵循了他們的步履。現代藍調既用原聲吉他,又用電吉他,結合從搖滾到流行到民謠的多種元素。有些藍調純粹主義者或閉門造車的音評人會説現代藍調只是些簡單的模仿者;但他們實際上在尊重過去藝人的基礎上融會了創意、天賦和更現代化的感官。Stevie Ray Vaughan在生前一直被認為是獨特的藍調復興主義者(1990 年他直升飛機遇難而亡),其後又有Robert CrayKeb' Mo'

藍調跳躍藍調

在搖擺年代,大型樂隊爵士、藍調、福音音樂和“布吉沃吉(Boogie-Woogie)鋼琴”全部結合起來,成為“跳躍藍調”。Cab Calloway唱新鮮有趣的歌曲時,更強調了旋律。Slim Gaillard則“説”唱出另人捧腹的超現實主義歌曲(通常是關於食品),而他的樂隊應和着喊叫着。Louis Jordan也掌握了這種高能量的跳躍藍調,同時Louis Prima又結合了Louis Armstrong的人聲變化和小號技巧。跳躍藍調的西海岸版很大程度地受比較輕鬆的Nat Cole的爵士三人組影響,用老練的音樂和歌詞代替了強勁的能量。受正規古典音樂培訓過的歌手、鋼琴家Charles Brown就是西海岸的最佳代表。跳躍藍調影響了節奏藍調(R&B)和搖滾使成為美國派對的主流音樂,後來又成為90年代搖擺復興的主要元素。

藍調口琴藍調

Sonny Boy Williamson II, Lazy Lester和Jimmy Reed倡導——然後由Little WalterJunior Wells帶入20世紀後期——口琴藍調以藍調口琴為核心。Little Walter在芝加哥發展了該風格的電子版,而Slim Harpo在路易斯安那演奏連頸口琴。在以後的幾年中,Paul Butterfield和Bob Dylan把口琴融入到民謠、搖滾和藍調復古。

藍調電子藍調

只要插了電,就是電子的了。雖然電子藍調以電吉他的使用為標誌,它也同樣以電貝司為標誌——拾音器(用來放大原聲樂器的一種裝置)被裝到倍大提琴和原聲吉他中。從戰後的悲曲大師Little Walter到電吉他人Smokey Wilson和Eddie Kirkland都是電子藍調傳統的代言人。

藍調三角洲藍調

三角洲藍調大多用一原聲吉他演奏,是藍調的一種原形。其代表人物包括富有傳奇色彩的Robert Johnson,芝加哥藍調的締造者Muddy Waters,口琴師Sonny Boy Willianson II和藍調之王John Lee Hooker。得爾他藍調用充滿熱情的歌詞和人聲,通常獨奏,也有一些小的組合,如Willianson的各種組合,也曾有過灌錄。

藍調經典女性藍調

(Classic Female Blues)
女性在1920年開始接觸藍調。有歌手如Ma Rainey和Bessie Smith,她們創作了許多尖鋭而又自信的作品。以後的音樂家如Billie Holiday則降低了尖鋭性,但同樣真實地反映了她們的生活與關係。

藍調鄉村藍調

是一種起源於美國南方和中西部的大部分由原聲吉它演奏的藍調。鄉村藍調利用了從早期的滑音吉它到指撥演奏的獨奏、二重奏和絃樂合奏。先鋒者Skip James, Brownie McGhee, Lead Belly和Lightnin' Hopkins創導了這種現已不存在的風格。以後的電子吉它使之平穩地轉變成電子和現代的鄉村藍調。

藍調綜藝藍調

UrbanBlues UrbanBlues
在綜藝表演的最初年代,眾多劇院因偏好白人戲而忽略了黑人演出(頗具諷刺意義的是,他們實際上卻常上演一些模仿黑人老套形象的滑稽戲)。因為主流的排斥,黑人藝術家們組成了自己的圈子,在美國為數不多的場所上演專給黑人觀眾看的劇目。這些綜藝表演通常包括滑稽戲、魔術、舞蹈等,但最引人注目的當數藍調歌唱表演——出現了一批如Ma Rainey和Bessie Smith的歌手。綜藝表演要求表演者超越唱歌地取悦觀眾,於是加入了戲劇和舞蹈的成分,使黑人綜藝表演更深地吸引了觀眾。綜藝表演中的佼佼者Butterbeans and Susie因他們的特別的喜劇表演和精湛的藍調二重唱久負盛名。綜藝藍調在20世紀20年代處於巔峯狀態。

藍調城市藍調

城市藍調的歌詞充分反映了都市生活。“城市藍調”一詞最初是為了與鄉村藍調區別,到四十年代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城市藍調包含了Louis Jordan的跳躍藍調到爵士的最新花樣,包括了Percy Mayfield和Ray Charles的帶有城市化的感覺的低吟

藍調德克薩斯藍調

德克薩斯藍調發展於20世紀20年代,很大程度地從鄉村音樂過度,只是濾去了鼻音。它節奏鬆散,也稱“德克薩斯拖拍”,在拍子後面拖擺一點。歌詞方面,擺脱了“強作愁”的主題。德克薩斯藍調常用傳統的旋律,一把吉他而不是吉他合奏。然而,德克薩斯藍調在二戰後趨向電子化,主要受Clarence "Gotamonth" Brown的影響,他們在管樂部分用電吉他獨奏表演。其後,T-Bone Walker和Stevie Ray Vanghan繼續保持了拖拍的節奏和輕鬆的德州傳統。

藍調沼澤藍調

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澤而得名。沼澤藍調慢悠悠地,用口琴、吉他演奏,出現過偉大的 Slim Harpo。經摻入新奧爾良的節奏與藍調的韻律、加上回聲和延遲的電吉他效果,沼澤藍調可悠揚如Lonesome Sundown和Lightnin' Slim,活潑如Lazy Lester的口琴。

藍調靈魂藍調

一種傳統藍調和60年代靈魂音樂的快速旋律的熔合物,靈魂藍調是涵蓋兩種傳統的藝人。以標準的藍調樂隊為基礎——鋼琴、吉它、貝斯口琴打擊樂——有時加入節奏藍調曲調的管樂,靈魂藍調的音樂家們延伸了傳統的界線,又保持了靈魂樂的根基。Etta James, Bobby "Blues" Bland和Jonnie Taylor都曾是靈魂藍調的佼佼者。

藍調鋼琴藍調

各種時期的爵士型、藍調型音樂、即興的演奏,只要是用鋼琴演奏的藍調,那就是鋼琴藍調。鋼琴藍調的範疇包括從Count Basie和Rossevelt Sykes到Ray Charles, Dr. John甚至是福音音樂的祖師Thomas A. Dorsey。另外,還有塞內維爾、圖森(所作多為Richard Clayderman演奏)。

藍調紐約藍調

成熟的紐約藍調吸收了跳躍藍調、搖擺、Bebop 和早期的節奏藍調中的精髓。它在40年代搖擺時期綻開,當時Lionel Hampton的大型樂隊用上了藍調歌手和強烈的節奏。正當吶喊的Big Joe Turner影響了搖滾樂,Erskine Hawkins和Eddie “Cleanhead”Vinson把大眾的藍調和受高度尊敬的搖擺爵士聯繫到一起。

藍調新奧爾良藍調

顧名思義即知,藍調決不是笑嘻嘻地找一番樂子(英語“藍調”blues有憂傷的含義)。但於此——並非絕無僅有——新奧爾良藍調稍稍有別。它帶有加勒比韻律(尤其是倫巴)和一些美國南方音樂色彩,只在派對聚會上才有用武之地。此類別可輕鬆休閒,也可捶胸跺腳地豪放,有Fats Domino和Professor Longhair等出色藝人,用了號和即興發揮的鋼琴伴奏。

藍調孟菲斯藍調

W.C. Handy寫“Memphis Blues(孟菲斯藍調)”時,他根本沒有想到這個詞的深遠影響。孟菲斯藍調的兩大派系中的前一種是在20世紀20年代的Beale Street初生,從眾多“陶瓶樂隊(jug band)”和綜藝表演衍生而出,Memphis Jug Band的絃樂風格和Memphis Minnie和Frank Stokes的粗獷而又時常滑稽的風格而備受歡迎。這種孟菲斯藍調的早期形式發明了一種演奏方法:主音吉他在一曲中有一“段”特殊演奏——這種方法至今已成為標準方法了。後一種孟菲斯藍調是在50年代前期開始的一種電子風格,是更響亮而又激進的藍調。樂手們採用了擴大的、失真的吉他和較重的鼓聲,對今天的大多數藍調藝人有更直接的影響。

藍調爵士藍調

爵士藍調有着堅實的藍調根基,但又吸收了富變化而又稍快的爵士音樂。這類音樂家們通常把爵士樂的即興演奏特點摻進了經典的藍調音樂三和絃結構。爵士藍調包括從鋼琴師Mose Allison以爵士為主的作品,到吉它手Lonnie Johnson的紮實的藍調,還有Ray Charles的激情盪漾而又博採百風的鋼琴藍調。

藍調民謠藍調

民謠藍調可追溯至19與20世紀交界的小酒吧音樂和晚間小慶典的原聲風格。它產生於南方從德克薩斯到三角洲的影響,被許多人認為是美國最原創的音樂。儘管早期美國藍調也同樣的深入大眾,但真正把人們帶入小酒吧間跳舞的是民謠藍調。是Lead Belly和其後的Sony Terry和Brownie McGhee將民謠藍調的風格延傳下來,而90年代的吉它手Ben Harper成功地再現了這一風格而又沒被認作為復古分子。中國歌曲中的《成都印象》就屬於這類風格。

藍調原聲藍調

不插電即是原聲。原聲不一定專指原聲吉他。此類藍調指所有非電子樂器演奏的藍調——從吉他、班究(五絃琴)到口琴、發聲鐵罐。各地有各地的曲風——芝加哥、三角洲(Delta)、新奧爾良、德克薩斯、等等;也有各種音樂風格——滑音型、爵士型、指撥型、等等。20世紀前葉的大師Big Bill Broonzy, Lead Belly和Blind Lemon Jefferson被認為是原聲的,還有更現代型的Keb' Mo', Taj Mahal和John Lee Hooker。

藍調節奏藍調

節奏布魯斯(英語:Rhythm and Blues,簡稱:R&BRnB,台灣、港澳、稱作節奏藍調),又稱節奏怨曲。是一種首先非裔美國人藝術家所演奏,並融合了爵士樂福音音樂布魯斯音樂音樂形式。這個音樂術語由是美國告示牌(Billboard)於1940年代末所提出。相關唱片有合輯《布魯斯名家第五輯:“跳躍布魯斯”經典》、路易斯·喬丹(Louis Jordan)《路易斯·喬丹精選》等。

藍調早期美國藍調

(Early American Blues)
這一範疇包括藍調的最早錄音。從 W.C. Handy到Robert Johnson。這種唱片質量通常並不那麼理想,但充滿着深切感情,繞樑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