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薔薇輝石
- 外文名
- Rhodonite
- 別 名
- 玫瑰石
- 類 別
- 硅酸鹽礦物
- 顏 色
- 淡粉紅色、玫瑰紅色
- 光 澤
- 玻璃光澤至珍珠光澤
- 透明度
- 半透明或不透明
- 條 痕
- 灰色或黃綠色
- 晶 系
- 三斜晶系
- 解 理
- 解理完全,交角為92°30ˊ
- 斷 口
- 斷口不平坦
- 硬 度
- 5.5-6.5
- 密 度
- 3.50(+0.26,-0.20)g/cm3
- 應 用
- 因顏色濃豔,質堅固緻密,用於裝飾品及雕刻
- 分 佈
- 世界著名的產地有美國麻薩諸塞州等地
薔薇輝石名稱來源
編輯薔薇輝石簡介
編輯化學成分:
薔薇輝石化學分子式為(Mn,Fe,Ca)· 5[Si5O15],成分中經常含有一定數量的Ca,能置換Mn2+離子的除Fe2+外,尚可有Mg2+,有時還可有微量的Zn2+。薔薇輝石的化學成分為硅酸鈣錳鐵Ca(Mn,Fe)· 4[Si5O15]。
[2]
晶體屬三斜晶系的鏈狀結構硅酸鹽礦物。與三斜錳輝石成同質多象。薔薇輝石不屬於輝石族,而是一種似輝石礦物。CaSiO3組分通常不超過20%,Mg、Fe、Zn類質同象代替Mn也較為普遍。北京昌平西湖村的薔薇輝石,含MgO較高,達2.62%,為一富鎂變種,曾名西湖村石。薔薇輝石晶體呈厚板狀或板柱狀。一般呈粒狀或塊狀集合體。淺粉紅至玫瑰紅色,是由Mn引起的。表面氧化後,常現黑色的錳的氧化物、氫氧化物薄膜。玻璃光澤。三組解理完全或中等,解理夾角都近於90°。摩斯硬度5.5-6.5,比重 3.4-3.75。薔薇輝石產於許多錳礦牀中,常與交代作用有關。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薔薇輝石多為富錳、硅質沉積物反應產物。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的薔薇輝石主要由酸性巖漿巖與富錳碳酸鹽巖石間的接觸交代作用產生。也見於偉晶岩和熱液礦牀中。緻密塊狀的薔薇輝石可作工藝美術品雕刻的材料。
[3]
[1]
[1]
薔薇輝石特徵
編輯薔薇輝石屬硅酸鹽類輝石羣,成結晶體者少見,一般為緻密至細粒塊狀,具玻璃光澤,半透明至透明,色玫瑰紅,粉紅或棕色,當中常帶有黑色氧化錳斑紋,比重3.4-3.7,硬度5.5-6.5,表面易受氧化變化為二氧化錳,淡紅色至淡黃色,在紫外線下沒有反應。實地所採花蓮地區礦樣,經分析紅色部分含錳約33%,黑色部分約31%,表面部分易與鐵、鈣交換。Rhodo系源自希臘語薔薇之意。
薔薇輝石成因產狀
編輯沉積錳礦層受區域變質作用,或菱錳礦受接觸交代作用均可形成薔薇輝石。在熱液交代成因的錳礦牀中,也能生成。偶爾在偉晶岩中亦有產出。賦存於變質岩中或獨立岩脈及礦牀,有時在鐵礦牀和錳礦牀中與軟錳礦、輝錳礦、方解石、石英等共生。多數夾於石英片岩中,間雜棕黃及灰白的錳輝石,石英與錳鐵白雲石或菱錳礦。
薔薇輝石通常是變質作用的產物,見於含錳質的岩石經區域變質或接觸交代變質的岩石裏。與鈣薔薇輝石、菱錳礦、石榴石共生。有時見於偉晶岩和熱液礦牀中,作為較低温度的礦物與其他錳礦物、硫化物等共生。在表生條件下,薔薇輝石極易氧化轉變成軟錳礦、菱錳礦。水化結果導致水薔薇輝石、硅錳礦或含錳蛇紋石的形成。
[2]
薔薇輝石產地
編輯中國的薔薇輝石產地除北京西湖村外,還有吉林省汪清縣產於華力西期黑雲母斜長花崗岩與二疊紀黑雲母、石英片岩夾大理岩的接觸帶內,與矽卡巖型鉛鋅礦共生。薔薇輝石為塊狀,呈鮮豔的粉紅色。陝西發現於商洛地區。薔薇輝石呈玫瑰紅色、粉紅色。質地均勻,雕刻性良好。青海省烏蘭縣的哈莉哈德山賦存於奧陶系—志留系沙柳河羣上亞羣的硅質板岩、絹雲母板岩、變質砂岩和部分接觸交代的蝕變巖中,與鈣薔薇輝石、錳鋁榴石、透閃石、綠簾石、黝簾石、石英共生。薔薇輝石呈粉紅色、淺黃色和無色。而青海省祁連縣大柳溝的薔薇輝石卻成為大小不等的岩脈穿插於中寒武統藍閃石片岩所夾含鐵錳硅質岩中。在四川省、新疆自治區等地也均有薔薇輝石的發現。在世界各地薔薇輝石主要產於德國的哈茨山脈、美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巴西、前蘇聯的烏拉爾、瑞典、墨西哥、日本、南非和坦桑尼亞等國家。世界著名的產地有美國馬薩諸塞州(Plainifield)、瑞典的Langban、俄羅斯Ural山脈的Sverdlovsk、澳大利亞NewSouthWales的BrokenHill。
[3]
薔薇輝石晶體
編輯平行雙面晶類,晶體少見;多呈厚板狀,有時呈三向等長或一向伸長。常見單形:a(100)、b(010)、c(001)、m(110)、n(221)、M(110)、π(111)、k(221)、p(201)、r(111)、y(522)、q(221)。晶面粗糙,晶稜彎曲,有時依(010)形成聚片雙晶。粒狀或緻密塊狀集合體。
粉晶數據:2.772(1)2.924(0.65)2.98(0.65)。
在薔薇輝石晶體結構中,具有兩個雙四面體[Si2O7]和一個單四面體[SiO4]聯結、無限重複的鏈,鏈中每個硅氧四面體和其他四面體共兩個角頂聯結,鍵平行(101)方向延伸。陽離子Mn、Ca、Mg、Fe的平面與氧離子平面交替排列。結構中存在五種陽離子的位置,其中MⅠ 、MⅡ 、MⅢ為六次配位;MⅣ也為六次配位,但由於有一個M-O鏈較長,使它接近於5次配位;MⅤ為不規則的7次配位。顯然,MⅤ比其它四個位置有利於大陽離子Ca和少數Mn的填充;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在薔薇輝石中的Ca離子和其他陽離子(Mn、Mg、Fe)的比例接近於1:4。Fe離子最容易進入MⅠ 、MⅡ 、MⅢ三個位置,MⅣ次之,MⅤ最難。
[2]
薔薇輝石性質
編輯薔薇輝石基本性質
2.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
6.折射率1.733-1.747,雙折射率0.010-0.014,點測為1.73,
7.光性二軸晶正光性或負光性:
8.多色性弱的橙紅色至褐紅色多色性,
9.紫外熒光呈熒光惰性:
薔薇輝石物理性質
硬度:5.5-6.5
比重:3.56-3.57g/cm3
解理:解理完全,交角為92°30ˊ,另有(001)中等解理
斷口:斷口不平坦
顏色:玫瑰紅色至棕紅色,表面因氧化而暗淡且現黑色
條痕:灰色或黃色
透明度:透明
發光性:無
薔薇輝石化學性質
薔薇輝石其它相關
編輯自然界中的菱錳礦可以單晶和集合體兩種形式存在。其中較少見的單晶者通常為半透明到不透明,顏色有粉紅色、紅色、淺褐紅色或粉橙色等。菱錳礦具有典型的解理,市場上見到的菱錳礦多為集合體,不透明,有像瑪瑙一樣的粉白相間的條紋,呈現所謂的“花邊結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