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赤

鎖定
董赤(?一前138年),西漢徹侯。成敬侯董渫之子。漢惠帝元年(前194年),繼嗣為成侯。後有罪免侯。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復封節氏侯。建元三年(前138年)去世,諡康。 [6] 
全    名
董赤
別    名
董赫
諡    號
封    號
成侯→節氏侯
所處時代
西漢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38年
最高官職
前將軍

董赤人物生平

董赤驅逐匈奴

漢惠帝元年(前194年),董赤繼承成侯爵位
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冬天,匈奴老上單于稽粥率領十四萬騎兵進入朝那塞、蕭關,殺死北地郡都尉孫卬,劫掠了很多百姓和牲畜,到達彭陽。匈奴出奇兵攻入並燒燬了回中宮,騎馬的斥候到達了雍地的甘泉宮。於是文帝任命中尉周舍衞將軍,郎中令張武車騎將軍,出動戰車一千輛,騎兵十萬名,屯駐長安附近防備敵人。又任命昌侯盧卿上郡將軍、甯侯魏遬北地郡將軍、隆慮侯周灶隴西郡將軍,漢文帝想要親征,被薄太后阻止,於是任命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內史欒布擔任將軍,大規模出動戰車、騎兵去攻打匈奴。匈奴遁逃,漢軍追出邊塞也撤軍了。 [1-3] 

董赤奪爵復封

董赤在位成侯四十四年,犯了罪,漢景帝前元六年(前151年),董赤被剝奪侯爵,侯國撤除。其具體罪名史料失載
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復封董赤為節氏侯,在位八年,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董赤去世,諡號為“康”。 [4]  [5] 

董赤史料記載

東漢班固·【漢書】:文帝紀 [14] 高惠高後文功臣表 [15] 百官公卿表 [16]  《匈奴傳上》 [17] 

董赤侯國世系

成侯國世系
成侯(前201年—前195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一世
成敬侯
董渫
7年
前201年-前195年
食邑2800户
二世
成侯
董赤
44年
前194年-前151年
食邑5600户,犯罪奪爵
節氏侯國世系
節氏侯(前194年—前12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復封
節氏康侯
董赤
8年
前145年-前138年
改封節氏
三世
節氏共侯
董罷軍
5年
前137年-前133年
董赤子
四世
節氏侯
董朝
12年
前132年-前120年
董罷軍子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4]  [5]  [8-9] 

董赤相關考辨

董赤侯名誤記

在史書中漢文帝安排諸將抗擊匈奴時,《史記·孝文本紀》記載為“成侯赤為內史,欒布為將軍” [10]  ;《漢書·文帝紀》則記載為“建成侯董赫、內史欒布皆為將軍” [14]  ,僅《漢書》此處將董赤名字記作“董赫”。
僅《漢書·文帝紀》一處記載的其侯名為“建成侯”,其餘史料記載皆稱“成侯”。清朝齊召南認為:“功臣表董赫是董渫之子,封成侯,非建成侯,《史記》作成侯是也。” [7] 

董赤職務爭議

若按《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12]  《漢書·文帝紀》 [14] 行文,那麼內史這一職務是欒布擔任;若按《史記·孝文本紀》 [10]  《漢書·百官公卿表 [16]  則內史為董赤。
明朝陳仁錫認為內史是欒布的官職,清朝梁玉繩認為《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這一年的內史是董赤,《欒布傳》中只説欒布“自燕相為將軍”,不説他為內史,陳仁錫説法疑似有誤。 [7] 

董赤疑字安國

唐朝張守節史記正義》注音“赤”讀作“赫”。 [7]  [13]  學者陳直認為“董赤”、“董赫”兩者為異文。又《漢書·藝文志》中記載有農家典籍《董安國》十六篇,唐朝顏師古註解是漢代內史董安國所著,但此內史不知道是哪位皇帝執政時所任。 [20]  學者陳直推測董安國可能就是董赫(董赤),“安國”是其表字 [18-19]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十·孝文本紀第十》:十四年冬,匈奴謀入邊為寇,攻朝鬱塞,殺北地都尉卬。上乃遣三將軍軍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為衞將軍,郎中令張武為車騎將軍,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帝親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軍吏卒。帝欲自將擊匈奴,羣臣諫,皆不聽。皇太后固要帝,帝乃止。於是以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赤為內史,欒布為將軍,擊匈奴。匈奴遁走。
  • 2.    司馬遷·《史記·卷二十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成侯董赤、內史欒布、昌侯盧卿、隆慮侯灶、寧侯遬皆為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皆擊匈奴。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皆為將軍,屯長安旁。
  • 3.    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第五十》: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鬱、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將軍,發車千乘,騎十萬,軍長安旁以備胡寇。而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遫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大發車騎往擊胡。單于留塞內月餘乃去,漢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
  • 4.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國名】成。【侯功】兵初起,以舍人從擊秦,為都尉;入漢,定三秦。出關,以將軍定諸侯功,比厭次侯,二千八百户。【高祖[十二]】[七]六年正月丙午,敬侯董渫元年。【孝惠[七]】[七]元年,康侯赤元年。【高後[八]】[八]。【孝文[二十三]】[二十三]。【孝景[十六]】[六]有罪,絕。[節氏][五]中五年,復封康侯赤元年。【建元至元封六年[三十六],太初元年盡後元二年[十八]】[二]建元四年,恭侯罷軍元年。[五]元光三年,侯朝元年。[十二]元狩三年,侯朝為濟南太守,與成陽王女通,不敬,國除【侯第】二十五。
  • 5.    班昭·《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號諡姓名】成敬侯董渫。【侯狀户數】初起以舍人從擊秦,為都尉,入漢,定三秦,出關,以將軍定諸侯,比厭次侯,二千八百户。【始封】正月丙午封,七年薨。【位次】二十五。【子】[節氏]孝惠元年,康侯赤嗣,四十四年,有罪,免。户五千六百。孝景中五年,赤復封,八年薨。【孫】建元四年,共侯罷軍嗣,五年薨。【曾孫】元光三年,侯朝嗣,十二年,元狩三年,坐為濟南太守與城陽王女通,耐為鬼薪。【玄孫】元康四年,渫玄孫平陵公乘詘詔復家。
  • 6.    倉修良 主編.《史記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531頁
  • 7.    司馬遷 撰, 瀧川資言 考證, 楊海崢 整理.《史記會注考證》第貳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第609頁
  • 8.    中華書局編輯部.簡體字本《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758頁
  • 9.    中華書局編輯部.簡體字本《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438頁
  • 10.    三家注史記●卷一十●孝文本紀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27]
  • 11.    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表格)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27]
  • 12.    史記●卷二十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表格)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27]
  • 13.    三家注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第五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27]
  • 14.    漢書●卷四●文帝紀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27]
  • 15.    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表格)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27]
  • 16.    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表格)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27]
  • 17.    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27]
  • 18.    陳直·《史記新證·孝文本紀》:【考證】《漢書》作建成侯董赫,齊召南曰:“《功臣表》董赫是董渫之子,封成侯,非建成侯,《史記》作成侯是也。”〔直按:《漢書·百官公卿表》文帝十四年內史董赤,當即成侯董赫之異文。又《藝文志·農家》,有董安國十六篇,注“漢代內史,不知何帝時”,疑董安國為董赫之字。〕
  • 19.    陳直.《史記新證》.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第1版:第33頁
  • 20.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