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花女

(德國漢堡芭蕾舞團芭蕾舞劇)

鎖定
芭蕾舞劇《茶花女》首演於1978年,由漢堡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約翰·諾伊梅爾根據小仲馬的同名世界名著改編。這個備受青睞的文學佳作以芭蕾的形式被搬上舞台,是一次眾望所歸的創作。舞劇選用肖邦的音樂作為配樂,當時是專門為20世紀最著名的芭蕾明星之一、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團長瑪茜亞·海蒂度身而作。
中文名
茶花女
外文名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劇    情
芭蕾舞劇
地    區
中國
榮    譽
20世紀最著名的芭蕾明星之一
首演時間
1978年

茶花女舞劇簡介

茶花女 茶花女
改編文學名著向來是芭蕾的傳統,同時又向來是芭蕾的挑戰,文學的背景既為舞蹈的發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也令足尖鞋的“立足點”變得更加難以把握。但真正能夠將“戲劇芭蕾”作品編排成名流青史的佳作的,那麼一定是大師手筆。《茶花女》的作者約翰·諾伊梅爾便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茶花女》對於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及戲劇情節的巧妙描摹堪稱“戲劇芭蕾”的經典,許多段落的精彩設計都充分運用了舞蹈及舞台藝術的特長,令人大呼過癮、拍手叫絕。其中一段以同是“交際花”身份出現在芭蕾舞台上的名伶曼儂,影射茶花女悲慘命運的舞段,不僅舞蹈的編排精彩絕倫,其中隱逸人物內心的掙扎與微妙變化的手法,更是被巧妙的展現,給人以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
同時,頗具特色的舞美設計也為該劇加分不少。劇中既有豪華絢麗的貴族宮廷,又有簡潔凝練的純白空間,將舞劇中真實與虛幻、現實與想象、夢境與回憶、嚮往與失落的巨大反差和強烈對比以十分“舞台化”的手法展現於觀眾面前,直接牽動着觀眾心靈中最柔軟的那一根神經。 [1] 

茶花女劇情簡介

簡介
因為喜愛茶花而被譽為“茶花女”的巴黎交際花瑪格麗特香消玉隕,在奢華的公寓中,她生前的用品即將被拍賣。瑪格麗特昔日的情人阿芒也出現在拍賣會的現場,一本小説《曼儂》映入眼簾,將阿芒回憶的大幕徐徐揭開……
奢華的劇院中正在上演着芭蕾舞劇《曼儂》,瑪格麗特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時暗下決心,不能讓自己的命運如曼儂一般。一直傾慕着瑪格麗特的青年阿芒向她告白,二人墜入愛河,然而瑪格麗特病弱的身體和她早已習慣的奢侈生活成為這段真摯情感中最大的隱憂。
阿芒的父親得知兒子與交際花相戀,趕來阻止,因為深愛着阿芒,瑪格麗特選擇了放棄,並忍痛欺騙阿芒,告訴他自己依舊眷戀着過往聲色犬馬的生活。
瑪格麗特奄奄一息之時,再次找到阿芒。二人舊情復燃,此時“曼儂”的形象再次出現在她的腦海中,瑪格麗特決定信守承諾,再一次從阿芒身邊悄然離去。阿芒的父親和盤托出真相,阿芒震驚不已,然而為時已晚,瑪格麗特已懷着無限渴望孤獨地離開了人世,一如茶花般凋零隕落。
芳魂已去 深情難忘
Marjin Rademaker飾演的Armand很Armand,敏感、直率、專一。他跑上台的一刻很難不為之所動,掩面哭泣的他無助得像一個永失心愛之物的孩子。眼前這間屋子載滿了他與Marguerite一起的歡樂時光,在這間屋子裏他們相知相戀,山盟海誓!此刻物是人非,同一間屋子,但他與摯愛的女人已是天人永隔……一想到自己與愛人永無再見之日,Armand傷心欲絕地倒在地上,那一幕看得人心都碎了。
回想起他與Marguerite的初識……Armand應花花公子Gaston之邀來到劇院看戲,他看到一個個花枝招展的交際花翩翩蝴蝶一般“飛”進劇院,爭奇鬥豔,樂此不疲。而她們之中有一人不僅沒有落入俗套,反而倍受矚目,那便是他後來與之刻骨銘心苦戀無果的愛人——豔冠羣芳的Marguerite Gautier。姜秀珍的Marguerite,逢場作戲作得滴水不漏,儼然久經交際場,這不僅是Marguerite在經年累月的紙醉金迷中練就的本領,更是姜秀珍在台上“紅粉飄零”了十四載所積累的無可揣測的心得。
姜秀珍演繹的Marguerite是個烈性子,她將動作處理得很犀利,有些地方顯得有些誇張,但不影響其帶給觀眾優雅迷人的整體印象。這般率性倒是與原著人物很相似。我曾想象不出小説中的設定——如此迷人的Marguerite時常不拘小節,究竟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大概就是當晚台上姜秀珍那個樣子吧。如此至性,愛憎分明,對於自己喜歡的人温柔體貼,不喜歡的人不留情面。美人啊美人,得其心者,幸;求其心而不得者,命。就好像不得美人青睞的冒失伯爵,一片真心換來的多是敷衍、嘲弄,甚至玉手摑面的尷尬。當然,Marguerite也會為了各種原因陪伴在權勢者身邊強顏歡笑,但她最終還是忠於自己崇高的靈魂,為了真愛不惜冒犯她的“經濟來源”——公爵。
到此為止的表演中,姜秀珍的處理無不滲透着東方風格,拋開她黑頭髮黃皮膚在扮相上稍顯劣勢的因素,她表達出的一些情緒似乎更常見於亞裔舞者的演繹。
無奈情難再續 只嘆造化弄人
二幕的白色雙人舞是全劇中承前啓後的一段意義非凡的雙人舞,情節設定和舞蹈編排都展現了女主人公浮華表象背後最最真實的一面!
當肖邦B小調第三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奏響,遭到 Marguerite決然羞辱的公爵拂袖而去,應邀前來尋歡作樂的眾人也四下散去,少頃,台上只剩下了一身孑然的Marguerite和與她情比金堅的 Armand。一襲白裙披頭散髮的Marguerite開始在深邃悠揚的旋律中與Armand互訴衷腸。這世上的繾綣纏綿,肖邦好像都懂似的,而Neumeier似乎更懂!一對壁人在舞台之上好像就要跑到永遠,那一刻台上的景象似乎穿越了時空的界限,變得無限寬廣、無限長遠,彷彿世界就只剩這一對壁人永浴愛河。
Neumeier將這段舞編排地極具敍事性,每一個動作都包含着千言萬語,行動起來美得出人意料,但實則十分考驗演員的功底與悟性!當然,演員們風格不盡相同,演繹的人物也各有特點,不過在我看來,姜秀珍將這一段舞表現得有些生硬,通過表演來傳達情感多過通過舞蹈來表達,似乎有違Neumeier的精心設計。
縱觀全場姜秀珍將她的犀利強勢進行到底。緊接其後的與Armand父親——Duval先生的衝突,由於之前的一貫強勢,此時堅決捍衞愛情而與Duval先生據理力爭的Marguerite並未顯得格外剛烈,之後乞求Duval先生恩賜一點憐憫時也沒有那種摧人心肝的楚楚可憐,倒像是在抱怨Duval先生的不近人情。
最後無奈妥協離開Armand的Marguerite心碎不已,她留書訣別,連夜返程……當Armand滿心歡喜回到別墅卻遭遇從天而降的打擊,晴天霹靂,一觸即發……
Marjin的Armand戲舞兼備,飽含情緒的舞蹈與起伏不安的音樂糅合地天衣無縫,充分表現出了Armand的悲憤交加!除了爐火純青的舞蹈技巧,其入木三分的表演也是整段變奏扣人心絃的關鍵。
誤會重重空餘恨 回頭已是百年身
重回燈紅酒綠的巴黎,被迫違心離開愛人的Marguerite倍受有苦難言的煎熬,久病纏身,一蹶不振。渾然不知真相的Armand被傷心折磨得失去理智,他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與其他女子曖昧調情,為的是狠狠報復“背棄”誓言的Marguerite。殊不知,這樣的報復對於懷揣苦衷的 Marguerite而言無疑是雙倍的打擊!每每折磨Marguerite時,Marjin的Armand表現得歇斯底里,令Marguerite尷尬得無地自容。舞會之上他毫無顧忌地拉扯身為公爵女伴的已然病得弱不經風的Marguerite,強迫其與自己共舞。經歷了與Armand一系列無可轉圜的衝突之後,Marguerite已被磨折得暗淡無光,傷病侵噬了她的美貌,曾經無處不被前呼後擁的風光再難尋覓……孤苦伶仃中,芳華戛然而止,美人犧牲了自己,去圓滿那無私的真愛!
熱切期盼現場親身膜拜Neumeier大師的鉅作多時的我為之忙忙碌碌心心念念折騰了不少時間,4日傍晚走出劇院,這一段時期以來的各種情緒都被留在了身後的劇場裏。但我並未因此而停止對女主人公Marguerite的思考,就好像小説中的敍事者“我”一樣,我隱在人羣中,暗自傷感着……
感謝肖邦,把故事講得那麼悽婉;感謝Neumeier,帶我們走近了“茶花女”;感謝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為大家呈現了一出佳劇;感謝Marguerite,用生命詮釋了何為愛!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