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瑪格麗特

(亞歷山大·仲馬《茶花女》中的女主角)

鎖定
瑪格麗特,女,世界名著茶花女》中的女主角,《茶花女》是法國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的代表作,為了與同為作家的父親大仲馬作區別,多稱小仲馬(Dumas,fils)。他本身是法國劇作家、小説家
《茶花女》創作於1848年。作品講述了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為青年阿爾芒的真摯愛情所感動,毅然離開社交生活,與阿爾芒同居鄉間。阿爾芒之父責備瑪格麗特毀了兒子的前程,瑪格麗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舊業。阿爾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場合當眾羞辱她。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爾芒讀了瑪格麗特的遺書,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中文名
瑪格麗特
外文名
Marguerite Gautier
別    名
瑪格麗特•戈蒂埃
別    名
茶花女
性    別
登場作品
茶花女
塑造者
小仲馬

目錄

瑪格麗特人物經歷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瑪麗生性偏愛茶花,每逢外出,隨身必帶茶花,其顏色時紅時白。據説,這是她暗示客人的信號:紅色表示這一天不能接待客人;白色則意味歡迎來訪。這正是“茶花女”得名的由來。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礦泉治療時,療養院裏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摩裏阿龍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瑪格麗特説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應只要她能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便負擔她的全部日常費用。但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將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入不敷出,後來欠下了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10點多,瑪格麗特回來後,一羣客人來訪。鄰居普呂當絲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是税務局長迪瓦爾先生的兒子阿爾芒·迪瓦爾,他瘋狂地愛着茶花女。
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爾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普呂當絲向瑪格麗特講了阿爾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動。瑪格麗特和朋友們跳舞時,病情突然發作,阿爾芒非常關切地勸她不要這樣殘害自己,並向瑪格麗特表白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他還珍藏着她幾個月前丟掉的紐扣。瑪格麗特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爾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阿爾芒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她決心擺脱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爾芒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她準備獨自一人籌劃一筆錢,就請阿爾芒離開她一晚上。阿爾芒出去找瑪格麗特時,恰巧碰上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頓生嫉妒。他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説他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他將離開巴黎。
但他並沒有走,瑪格麗特是他整個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對阿爾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努力,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在巴黎郊外租了一間房子。公爵知道後,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經濟來源。她揹着阿爾芒,典當了自己的金銀首飾、披巾和車馬來支付生活費用。阿爾芒瞭解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一筆遺產轉讓,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來是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先生寫的,他想騙阿爾芒離開,然後去找瑪格麗特。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那家打聽到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關係後表示:如果阿爾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係,就要退婚。瑪格麗特痛苦地哀求迪瓦爾先生,如果要讓她與阿爾芒斷絕關係,就等於要她的命,可迪瓦爾先生毫不退讓。為阿爾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犧牲,發誓與阿爾芒絕交。
瑪格麗特非常悲傷地給阿爾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開司米披巾和馬車。阿爾芒也懷着痛苦的心情和父親回到家鄉。
阿爾芒仍深深地懷念着瑪格麗特,他又失魂落魄地來到巴黎。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給她難堪,甚至找了另一個“情婦”。罵她是沒有良心、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作為商品出賣。瑪格麗特面對阿爾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永遠不要再見面。阿爾芒卻要她與自己一同逃離巴黎,逃到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緊緊守着他們的愛情。瑪格麗特説她不能那樣,因為她已經起過誓,阿爾芒則誤以為她和男爵有過海誓山盟,便氣憤地給瑪格麗特寫信侮辱她,並寄去了一張五百法郎的紙幣,作為“過夜費”。
瑪格麗特受了這場刺激,一病不起。新年快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來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迪瓦爾先生來信告訴她,他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諾言,已寫信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阿爾芒,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阿爾芒。
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着借據,逼她還債。執行官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着阿爾芒的名字,“從她的眼睛裏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朱莉為她入殮。當阿爾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他。從日記中,阿爾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爾芒懷着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著名現代舞編舞大師弗雷德裏克·阿什頓還曾於1963年為魯道夫·努裏耶夫和瑪戈·芳婷兩人獨特的舞蹈組合而量身定做的一部作品《瑪格麗特與阿芒》。故事情節就來源於這部小説《茶花女》。朱塞佩·威爾第也從這本小説中吸取靈感而創作出歌劇《茶花女》。阿什頓着眼於在編舞中集中體現劇本的悲劇劇情,據芳婷回憶,排練這部作品時,她能感覺到它包含了“比生活本身更真實的情感”。
在這部舞蹈中,芭蕾選用弗朗茲·李斯特浪漫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作為背景音樂,通過飽含激情的託舉和大量的自由動作來表現瑪格麗特和阿芒之間炙熱的愛情。然而,這對有情人的幸福卻因為世俗的眼光和瑪格麗特“鍍金牢籠”般的生活方式備受威脅。塞西爾·比頓優美的舞台設計體現了這一點。當瑪格麗特意識到她必須放棄阿芒時,周遭變得死一般的寂靜。最後是兩人的一段雙人舞,最終瑪格麗特在阿芒的臂彎中奄奄一息,這一幕成為所有芭蕾舞中最動人的時刻之一。 [1] 

瑪格麗特作品

《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她愛好文學,音樂,談吐不俗。一次在劇院門口咳血時被小仲馬看見,小仲馬甚是心痛。瑪麗也非常感動,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後來小仲馬和瑪麗的感情出現了問題。一次小仲馬回到巴黎時聽説了瑪麗的離去,異常後悔,愧疚,於是寫出了這部文學史上的經典。在一些版本里,您會看到這本書的第一頁就是小仲馬為瑪麗·杜普萊西寫的一首詩,名叫《獻給瑪麗·杜普萊西》。此外,由於小仲馬的母親並不是大仲馬的妻子,大仲馬曾不肯相認。小仲馬也藉此為當時所有母親這樣的女人説話。
一個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美麗少女瑪格麗特被誘成為交際花,人稱茶花女。她由於墮落的環境而得了肺病。她曾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最終都失敗,最終離開了人世。
《茶花女》劇照 《茶花女》劇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