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禪一味

(佛學概念)

鎖定
唐人飲茶之風,最早始於僧家,“茶禪一味”的典故源自趙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宋代高僧圓悟克勤以禪宗的觀念和思辯來品味茶的無窮奧妙,揮毫寫下了“茶禪一味”,其真跡被弟子帶到日本,現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為鎮寺之寶。
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榮西高僧兩次來到中國參禪,並將圓悟禪師的《碧巖錄》以及“茶禪一味”墨寶帶回日本,於1191年寫成《吃茶養生記》一書,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和日本茶道的開山祖師。15世紀中葉,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學禪,師從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然而,珠光參禪唸經常打瞌睡,醫生建議他“吃茶去”,結果立竿見影。
夾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為貢品,碧巖泉已有上千年曆史,依舊湧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優質泉水,也是極有價值的礦泉水泉。據中國茶禪學會專家考證,夾山是“茶禪”、“茶道”的正宗源頭。[2]
中文名
茶禪一味
性    質
佛學概念
地    點
趙州夾山寺
來    源
吃茶去

茶禪一味茶道外傳

佛教崇尚飲茶,有“茶禪一味 [1]  ”之説。“茶”泛指茶文化,而“禪”是“禪那”略稱,意為“靜慮”、“修心”。“一味”之説則是指茶文化與禪文化有共通之處。這個共通之處在於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謂塵心洗盡興難盡,世事之濁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盤境界。
茶道傳入日本,茶禪一味成為日本茶道主要思想。安土桃山時期茶聖千利休將“侘寂”(wabi-sabi)引入茶道,結合茶禪一味,形成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礎。
茶道始於中國,發揚光大於日本。茶道與禪宗,殊途同歸,而又相輔相成,故“茶禪一味”被視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唐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高僧善會受船子德誠的衣缽,來到石門夾山,創立夾山靈泉禪院,他所領悟的“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巖泉”的“夾山境地”,成為唐、五代禪宗中最富有代表性和典範意義的禪宗境界,以致歷代禪林又稱夾山為“碧巖”。善會駐錫夾山10餘年,一時“學者交湊”,僅嗣法弟子就達44人,其中有機緣語錄傳世者33人。唐代洛浦元安禪師、石門獻藴禪師、台州瑞巖師彥禪師、杭州佛日禪師、黃山月輪禪師、大梅法常禪師等一批高僧大德都是夾山善會的法嗣。夾山遂成為唐代著名的禪宗道場,與朗州常德)德山、長沙溈山“相鼎峙焉”。

茶禪一味宋朝茶道

北宋政和初年,圓悟克勤禪師辭去成都昭覺寺教席之職,出三峽南遊。當時,丞相張無盡寓居荊南,以禪學造詣精深而自居。克勤聞之,停船拜謁。兩人商討《華嚴經》旨要,克勤之論時而玄遠空靈,時而平實貼近。張無盡贊之曰:“美哉之論,豈易得聞乎?”於是以師禮邀留克勤住持夾山靈泉禪院。克勤住持夾山,潛心著述。其傳世之作《碧巖錄》被譽為“禪門第一書”。後來,樞密鄧子常奏請高宗皇帝趙構賜克勤以紫服,詔克勤住金陵蔣山、天寧萬壽等寺。高宗皇帝又召見克勤,褒寵甚渥,賜號“圓悟”。後來,《碧巖錄》一書被當時在杭州留學的日本僧人帶回日本。該書流傳到日本後,開啓了日本禪宗先驅者榮西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的心智,對禪宗文化在日本的普及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