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碧巖

鎖定
碧巖位於羅源灣內碧裏村雙貴山(亦稱彌陀山)上。據記載,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開始闢為景點,在巖洞中修建碧巖庵,明、清兩代都對其修繕和改造過。1979年後,在洞頂及周圍山體植樹造林,保護水土,綠化環境。
中文名
碧巖
地理位置
福建省羅源灣內碧裏村雙貴山 [1]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留米石
碧巖位於羅源灣內碧裏村雙貴山(亦稱彌陀山)上。沿山而上,山腰迎面擋一巨石,形似青蛙,遊人必須側身而入。再穿過另一洞口,巖巨石突兀而起,高近百米,勢欲撐天,其中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高30米,寬650平方米。與碧巖相峙者為卧虎山,狀似卧虎觀潮。兩山對立,儼如巨獸鎮海疆。登卧虎山顛,俯瞰碧巖,酷似巨獅奮鬣張口怒吼;周圍崗巒起伏,怪石嶙峋,綠樹崢嶸,流水潺潺。洞中有留米石、金雞籠、“回仙岩”石紋以及倒生的懸藤等“六奇”。清泉從洞頂滴瀝而下,晝夜不絕,迎風飄墜,拋灑似珠,如同雪花紛飛,古謂“碧巖飛雪”,列邑內八景之一。洞頂正中石縫一藤倒懸,卷枝垂幹,已歷500多載四季不凋,生機勃勃,九月間開白花,迄今種屬未明,俗稱“千葉寶蓮花”。
據記載,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開始闢為景點,先後在巖洞中建碧巖庵,鋪設上山石級,在青蛙石洞口設置石桌、石凳。明代重修碧巖庵。清道光後仿明式修繕,改稱碧巖寺。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系土木結構,單檐硬山頂,面積164平方米,風格古樸,造型大方。巖洞壁中嵌佛象,左上方建1座7層佛塔。1979年後陸續修復“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的佛像,整修登山石徑,並在洞頂及周圍山體植樹造林,保護水土,綠化環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