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榮西

鎖定
榮西禪師(又譯作“容西”)(1141~1215),是日本臨濟宗的初祖 。
中文名
榮西
譯    作
容西
出生日期
1141年
逝世時間
1215
國    籍
日本
派    別
臨濟宗
宗    教
佛教

榮西人物簡介

榮西 榮西
十二世紀時,中日雖未有正式邦交,但民間已經貿易頻繁,商人、僧侶的往來甚為活躍,日僧赴中國學禪返國弘揚者為數甚多。榮西禪師初學顯密二教於比叡山,尤擅長於台密,為葉上流的創祖。榮西為研究禪法,兩度入宋,參謁天台山萬年寺虛庵懷敞禪師,承襲臨濟宗黃龍派的法脈,而後發展成日本禪宗的主流。
日本禪宗雖早於奈良時代即開始流傳,但並不興盛,真正獨立成宗,造成廣大影響者,首推榮西禪師所開創的臨濟宗。榮西禪師自宋歸國後即全力倡弘禪法,在他不斷推展下,禪宗呈現朝氣蓬勃的景象,其後又陸續有宋、元高僧來到日本,使臨濟宗愈見興隆,故榮西禪師被尊為日本臨濟禪門祖師。

榮西人物故事

聰敏超羣,苦修精勵
榮西(公元一一四一~一二一五年),為鎌倉時代前期僧,俗姓賀陽,字明庵,號葉上房,備中(岡山)吉備津人。父親為吉備津神社的祠官,母田氏夜夢明星而有妊,懷胎八月即降誕。田氏本無憂惱,但聽鄰人説:「傳聞不滿期而生者,不利其父母。」田氏於驚嚇之餘,因此拒絕哺乳,然而三天之中,嬰兒竟不啼不死。當時有沙門陽嚴來至賀家,告誡應該專愛鞠育,田氏才開始為他洗浴。
榮西自幼聰敏超羣,八歲就隨父親讀《俱舍》、《婆沙》等深奧的經論;十一歲師事吉備郡安養寺靜心上人;十四歲登比叡山出家受具足戒;十七歲靜心上人入滅,即依師遺言,追隨師兄千命法師稟受虛空藏法,於苦修精誠中,屢見靈異。
當時曾經有人嘲笑他:「汝有辯才,惜身貌矮醜。」
榮西答説:「虞舜王於赤縣,晏嬰相於齊國,未聞身長也。」這些人聽了覺得慚愧,但榮西卻因此為自己的矮醜感到羞赧,於是立願百日修法。當他入壇前,刻身長於堂前柱,壇會畢後再測,發覺已比從前高四寸餘。
榮西十九歲跟隨比叡山有辯法師修學天台教義。應保二年(公元一一六二年),全國流行疫病,榮西遂歸鄉覲省雙親,並謁見伯耆大山的基好法師,學習密乘法義,盡得其旨,爾後返回比叡山重受顯意法師的密法灌頂,掩關八年,細閲藏經。
入宋求法,葉上祖師
榮西雖深入經藏,卻常感不足,又聞中國禪法興盛,於是在二十八歲這一年,興發南遊之思。仁安三年(公元一一六八年)四月,榮西乘商船由博多出發,抵達明州(今浙江寧波)。
途中,適遇國人俊乘房重源,遂相伴上天台山巡禮靈山聖蹟,見到種種瑞相,如青龍現於石橋;遙拜羅漢於餅峯,供茶湯而感現異華於茗碗;又詣阿育王山,見舍利放光。同年秋季大旱,郡主請榮西祈雨,修法之間,榮西身發千光,遍達霄漢,頓時滂沱大雨,解除旱象,故郡主賜「千光」之號,因而世稱為「千光祖師」。是年九月,與重源同船返日,攜回天台新章疏三十餘部,共六十卷,以及天台時彥的書信,呈贈天台座主明雲僧正,僧正讚歎:「子於支那揄揚台教,實我國之光華也。」
榮西初次歸國,至第二次入宋,期間約有二十年,一方面致力於禪與密法的研究和實踐;另一方面暫居九州,作再度入宋的準備。這段期間,他曾巡錫備前、備中兩國弘法佈教,傳授灌頂法會,並埋首撰着密教典籍,如《出纏大綱》、《胎口決》、《誓願寺緣起》、《教時義勘文》、《盂蘭盆一品經緣起》等。
榮西雖兼修顯密二教,然尤其專力於密教,曾隨穴太流派的基好法師受兩部灌頂,又從川流派的顯意法師稟受離作業灌頂,一身承繼兩流。由於榮西掛錫於叡山東塔東谷佛頂尾觀泉房及葉上房,故稱為「葉上流」,屬台密山寺六流派之一,或又稱為「建仁寺流」,後來所謂的葉上派,即以榮西為祖師。
二度入宋,禪法東傳
文治三年(公元一一八七年),榮西四十七歲時再度入宋,希望經由中國轉赴印度。榮西於四月由日本渡海出發,到達臨安(杭州),參見知府安撫侍郎,表奏擬赴印度之意,然知府以「關塞不通」回絕,故榮西轉往赤城天台山,依止萬年寺虛庵懷敞禪師學禪。
虛庵禪師為臨濟宗黃龍派第八代嫡孫,為禪門之耆老。榮西於虛庵禪師處盡心鑽研,參究數年後,終於悟入心要,得虛庵禪師的印可,繼承臨濟正宗的禪法。
建久元年(公元一一九○年),榮西在天台山道邃法師所栽之菩提樹枝,交付商船運回日本,植於筑前國(福岡)香椎神祠。當時榮西説:「我國未有此樹,先移植一株於本土,以驗我傳法中興之效,若樹枯槁,則吾道不行。」建久六年(公元一一九五年)春分,將菩提樹分種於東大寺;元久元年(公元一二○四年)再取分枝,種於建仁寺,兩處皆繁茂垂蔭,迄今依然。
建久二年秋,榮西臨行辭別,虛庵禪師授予菩薩戒及法衣、印書、缽、坐具、寶瓶、柱杖、白拂等法物,以及釋迦牟尼佛以下二十八祖圖,並囑咐榮西應善護持,歸國布化,開示眾生,繼正法命。榮西頂戴信受,於七月揚帆歸日,安抵平户島葦浦。
據史傳記載,榮西在宋時,曾舍錢三百萬於萬年寺以構築山門兩廊,並修建觀音院、智者塔院。又因虛庵禪師欲興建千佛閣於天童山,故榮西于歸國後,翌年即遣送巨材若干,捆載於大舶,送往天童。待閣成,寺主即作堂祠以資志焉。
倡弘禪法,弭平教難
榮西歸國後,當時户部侍郎清貫正在建造寺院,延請榮西駐錫教化,並頒行禪規,開始時才數十人依止,未久即道俗滿堂。翌年,榮西於筑前建造報恩寺,行菩薩大戒布薩,為日本最早的禪戒布薩。續後三年間,榮西以肥前、筑前、筑後、薩摩、長門及九州為中心,展開佈教活動,全力倡揚禪法,亦開創寺院、制訂禪規、撰述經論等,漸受教界的矚目。
建久五年,榮西受請入京都大唱禪道,當禪風日盛時,卻引發南都北嶺舊宗派僧徒的嫉妒。其中築之筥崎有良辯嫉其禪法,遂誘叡山僧徒上奏朝廷,終導致朝廷宣令禁禪。據《延寶傳燈錄》記載,皇帝下詔徵問,榮西答稱:「我國禪宗非今始有,昔傳教大師嘗撰《內證佛法相承血脈》一卷,是為最初舉揚達摩直指的禪法。良辯昏愚無知,興發天台山僧眾誣衊我,禪宗若非,則傳教大師亦非;傳教大師若非,則天台宗的教法亦不能成立;天台教法不能成立,則台徒豈能拒我乎?甚矣!可見其僧徒不明祖師意也。」當時有識之士聞後,以禪師之言為善,遂更加輔助其禪法的宣揚。建久六年,榮西在博多建立聖福寺,參禪者四方雲集,聲名遠播,此為日本禪寺的創始。建久九年,榮西撰《興禪護國論》三卷,是日本最早的禪書,説明禪對國家的重要性及佛法與王法的相依相關,主張佛法的至極即是禪,甚受歡迎。又着《出家大綱》一卷,敍述僧眾的天職。
正治元年(公元一一九九年),由於叡山僧徒的攻擊、詆譭甚為激烈,榮西遂轉赴鎌倉進謁幕府將軍源實朝,幸得幕府信任。次年適逢源賴朝週年忌法會,源實朝即禮請榮西為導師,源賴朝未亡人平政子等人亦皈依,並奉獻土地建寺,即後來的壽福寺,為鎌倉五山之一。其後平政子又以十六羅漢進呈壽福寺,並舉行開眼供養。由於得到幕府的支持,禪法於是在關東弘傳開來。
種茶鼻祖,茶禪一味
雖早在奈良朝時期日本已將茶引入,但並不盛行。由於榮西由宋攜回茶種,種植於筑前背振山及博多聖福寺,又贈送高辨三粒種子栽植於母尾,不久分植於宇治,為宇治茶園之始,漸漸地使茶更廣泛種植,榮西因此被尊為「日本的茶祖」。
宋朝時期禪法已甚流行,而茶具有遣困、消食、快意等功效,故禪林逐漸有吃茶的風氣;吃茶的禮儀、行法更成為禪門中重要的一環,於是有「茶禪一味」的説法。榮西將宋朝禪院的茶風引進日本,歸國後首度於鎌倉壽福寺、博多聖福寺、京都建仁寺等寺院,設立每日修行中吃茶的風習。
建曆元年(公元一二一一年),榮西撰《吃茶養生記》一書,為其晚年最後的著作。建保二年(公元一二一五),榮西獻上二月茶,治癒了源實朝將軍的熱病,自此,茶風更為盛行。
開創臨濟,禪門大興
建仁二年(公元一二○二年),徵夷大將軍源賴家源賴朝之子,實朝之兄)於京都洛東鴨河畔創立建仁寺,授命榮西為開山祖師。翌年六月,榮西設置台、密、禪三宗兼學的道場,創立真言院和止觀院,融和此三宗而形成日本的臨濟宗,一時人才薈萃,聲譽日隆,震動朝野。
建永元年(公元一二○六年),榮西任東大寺勸進一職,負責監督修繕,歷四年完成。承元二年(公元一二○八年),洛東法勝寺九層塔火災,榮西奉命修復,因有功而蒙帝賜紫衣。建保元年(公元一二一三年),榮西受擢為僧正。建保三年,龜谷壽福寺落成。同年夏天,榮西示現微疾,午後,安詳遷化,世壽七十五,法臘六十三。
榮西世稱千光派之祖、台密葉上流之祖、遍照金剛、智金剛、渡宋巡禮沙門。着有《一代經論總釋》、《日本佛法中興願文》、《三部經開題》、《不二門論》等。門下弟子有觀海、明全、行勇、嚴琳、榮朝、心海、道聖等人,其中以行勇、榮朝最為著名。
由於榮西禪師鼓吹禪風,提高時人研究禪宗的興趣,促成入宋學禪的風潮。如公元一二二四年,明全和尚偕弟子道元禪師入宋求法,歸國傳曹洞宗法脈,開創越前永平寺;爾後中國南宋滅亡,不滿於元朝統治的禪僧,紛紛避難於日本,使得日本禪宗得以迅速發展,在各宗派中取得極大的優勢,此皆為榮西禪師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