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苟晞

鎖定
苟晞(?-311年),字道將,河內山陽(今河南焦作東)人。 [15] 
苟晞初為通事令史,齊王司馬囧專制朝政時,以其為尚書左丞,督察尚書諸曹。司馬囧被誅後,苟晞亦免官。不久,先後任從事中郎、北軍中候。又參與征討石勒、汲桑及成都王故將公師藩,多次獲勝,升為撫軍將軍,都督青兗諸軍事。後任兗州刺史,遷青州刺史。當時司馬越專權,苟晞憤怨,移檄諸州,陳述司馬越罪狀。時晉懷帝亦厭惡司馬越擅政,密詔苟晞除司馬越。因王彌部將曹嶷北攻齊地,將其擊敗,故苟晞無暇舉兵討越。 [15] 
永嘉五年(311年),晉懷帝再次催其起事,苟晞覆信應允,司馬越截獲密信,乃發兵討苟晞, [15]  司馬越病死後,詔苟晞為大將軍、大都督,都督六州諸軍事。懷帝被俘往平陽後,苟晞立豫章王司馬端為皇太子,自領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因苟晞驕橫跋扈,濫殺無辜,使人心漸離。後遭石勒襲擊,苟晞被俘,月餘被殺。 [15] 
別    名
屠伯
道將
所處時代
西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內郡山陽縣
逝世日期
311年
主要成就
連敗汲桑、呂朗、劉根、公師藩、石勒等,被時人比作韓信、白起
主要作品
《承詔罪狀東海王越表》《移檄諸徵鎮州郡》
本    名
苟晞
官    職
大將軍、大都督、太子太傅等

苟晞人物生平

苟晞輾轉八王

苟晞最初擔任司隸校尉部從事,時任司隸校尉石鑑極為器重他。後又獲東海王司馬越引薦,任通事令史,後調任陽平郡太守。 [1] 
永寧元年(301年),齊王司馬冏擊敗篡位的趙王司馬倫,以大司馬身份輔政,苟晞則受命參大司馬軍事。之後改任尚書右丞尚書左丞,並考察屬下諸曹辦公,下級官員都對他十分忌憚。
太安元年十二月(303年),長沙王司馬乂擊敗司馬冏,苟晞亦因司馬冏倒台而被免官,但不久即被隨後上台的司馬乂任命為從事中郎 [2] 
永安元年(304年),司馬越帶晉惠帝北征鄴城,討伐皇太弟司馬穎,苟晞任北軍中候。晉惠帝兵敗,被司馬穎俘獲。八月,王浚和東嬴公司馬騰烏丸騎、羯朱襲擊司馬穎於鄴城,司馬穎大敗而挾晉惠帝退回洛陽。苟晞也於此時投奔范陽王司馬虓,司馬虓承製任用苟晞為兗州刺史。 [3] 

苟晞比擬韓白

永興二年(305年),司馬穎舊將公師藩因見司馬穎被廢,於是在河北地區起兵,牧帥汲桑亦加入,並且進攻多個郡縣,逼近鄴城,司馬虓派苟晞和廣平太守丁紹一同擊退公師藩。次年,苟晞更在白馬縣攻擊準備南渡黃河的公師藩,並將他斬殺。
永嘉元年(307年),汲桑作亂,自稱大將軍並稱要為上一年被殺的司馬穎報仇,進攻鄴城。新蔡王司馬騰兵敗被殺,鄴城陷落,汲桑於是打算南攻兗州。太傅司馬越知道後大驚,先命苟晞為前鋒進討汲桑。後見苟晞與汲桑部將石勒在陽平、平原二郡相持,並互有勝負,又領兵出鎮官渡,聲援苟晞。汲桑素來畏懼苟晞,於是在苟晞攻來時在城外設欄柵加強防衞,苟晞先讓士兵休息,只派單騎向汲桑部眾陳述禍福,汲桑部眾大驚而退入城,後苟晞又領兵在東武陽擊敗汲桑,汲桑退走;及後苟晞追擊汲桑和石勒,連破九壘(資治通鑑》作八壘)。冀州刺史丁紹隨後又擊敗剛重整的汲桑軍,令事件得以平息。苟晞亦因而獲升撫軍將軍,都督青、兗諸軍事,封東平郡侯。因苟晞屢破強敵,建立起威名,當時的人更將他與韓信白起比擬。 [4] 

苟晞內外爭鬥

東海王司馬越最初與苟晞交好,更結拜為兄弟。但河南尹潘滔此時則建議司馬越自領當時由苟晞所統的兗州,説兗州是軍事要衝;又稱苟晞有大志,不會甘願只作臣下,長期統領兗州這個重要地區,一旦生變後果就會很嚴重。司馬越亦同意,於是接納潘滔的建議,自任丞相併領兗州牧,改苟晞領青州刺史、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並且升苟晞為徵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封東平郡公,增加他的名號去討好苟晞,但二人關係自此卻出現裂痕。 [5] 
永嘉四年(310年),潘滔及尚書劉望等誣陷苟晞,令苟晞極為憤怒,上表請求斬殺潘滔等人,亦請司馬越的從事中郎劉洽為他的軍司,但司馬越都一概拒絕。苟晞於是與司馬越正式決裂,自各州郡宣告自己的戰功而陳述司馬越的罪狀。 [6]  當時晉懷帝亦厭惡專權的司馬越,於是下詔支持苟晞,又命苟晞進攻在境內叛亂的王彌和石勒。此時王彌將領曹嶷正攻打青州,負責留守的苟純閉門固守,而曹嶷則集結兵力,連營數十里,苟晞回來後與曹嶷作戰,成功擊破。
次年正月,苟晞再選精鋭與曹嶷作戰,但因大風揚起風沙令苟晞戰敗,只好棄城夜逃,並遭曹嶷追擊,部眾都向曹嶷投降。苟晞逃到高平,在當地募兵數千人。 [7]  此時,晉懷帝密詔苟晞討伐司馬越,司馬越亦截獲詔命,於是宣佈苟晞的罪狀,並命楊瑁、裴盾討伐苟晞。苟晞派兵收捕河南尹潘滔,但被潘滔成功逃脱,另苟晞亦斬殺尚書劉曾和侍中程延。司馬越見此而憂憤成疾,當年三月就在項縣去世,裴盾等人亦被叛亂的王桑殺死,晉懷帝於是命苟晞為大將軍、大都督,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 [8] 

苟晞驕縱被害

苟晞見當時洛陽正有饑荒,四周亦有亂事,於是上表請求遷都倉垣,並派從事中郎劉會率船數十艘,宿衞五百人和一千斛谷糧護送懷帝遷都,晉懷帝答應但朝中官員卻因害怕潘滔而不肯遷都,宮中人員亦貪戀宮中財寶而不願離開。晉懷帝最終還是決定到倉垣,但因沒有足夠士兵守衞,出宮不久就被盜賊掠奪,被逼折返。不久,漢趙將領劉曜就率軍攻破洛陽,俘擄晉懷帝,豫章王司馬端和和鬱等逃出洛陽投奔苟晞,苟晞置行台,立司馬端為皇太子;而司馬端又承製命苟晞為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苟晞原本出身寒微,身居重臣後十分自滿,蓄養婢女千人、侍妾數十,縱情享樂,刑罰和施政都很苛刻。閻亨上書諫止,更遭苟晞殺害。苟晞屬下的從事中郎明預知道後,即抱病去見苟晞,以堯舜紂王的對比勸諫他,終令苟晞面有愧色。但當時人心已離,無人再為苟晞效命,部將温畿和傅宣都已叛離,同時石勒亦攻滅苟晞的盟友王贊,並且襲擊苟晞所駐的蒙城。苟晞為石勒所捕,並被署任為左司馬。一個多月後,苟晞和王贊圖謀反叛石勒,欲投靠琅琊王司馬睿,被石勒安排的卧底發現後射死。 [9] 

苟晞人物評價

潘滔等:有大志,非純臣,久令處之,則患生心腹。 [10] 
司馬熾:公威震赫然,梟斬藩、桑,走降喬、朗,魏植之徒復以誅除,豈非高識明斷,朕用委成。 [10] 
房玄齡等《晉書》:①苟晞擢自庸微,位居上將,釋位之功未立,貪暴之釁已彰,假手世龍,以至屠戮,斯所謂“殺人多矣,能無及此乎”! [10]  ②道將鞠旅,威名克舉,領虐有聞,忠勤未取。 [10] 
王夫之:苟晞挾私爭權而內相攻奪。 [11] 

苟晞個人作品

《全晉文》收錄有其奏疏《承詔罪狀東海王越表》《又表》《移檄諸徵鎮州郡》。 [12] 

苟晞軼事典故

苟晞作風果斷而且嚴厲苛刻,無人敢隨便欺騙他。苟晞的姨母前來投靠,苟晞亦供養甚厚,但一次姨母之子請求苟晞讓他為將,苟晞拒絕,説:“我不會姑息作奸犯法的人,你日後不會後悔嗎?”但他堅持,苟晞於是將他任命為督護。後來他犯法,苟晞依例處斬他,姨母懇求但苟晞不聽。及後則哭着説:“殺卿者兗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將。”可見其執法的嚴苛。 [13] 

苟晞親屬成員

苟純,苟晞弟弟,在苟晞麾下,曾代兄長領青州刺史。後和苟晞一同被石勒所殺。 [14] 

苟晞史料記載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 [10]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少為司隸部從事,校尉石鑑深器之。東海王越為侍中,引為通事令史,累遷陽平太守。
  • 2.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齊王冏輔政,晞參冏軍事,拜尚書右丞,轉左丞,廉察諸曹,八坐以下皆側目憚之。及冏誅,晞亦坐免。長沙王乂為驃騎將軍,以晞為從事中郎。
  • 3.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惠帝徵成都王穎,以為北軍中候。及帝還洛陽,晞奔范陽王虓,虓承製用晞行兗州刺史。
  • 4.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汲桑之破鄴也,東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討之,命晞為前鋒。桑素憚之,於城外為柵以自守。晞將至,頓軍休士,先遣單騎示以禍福。桑眾大震,棄柵宵遁,嬰城固守。晞陷其九壘,遂定鄴而還。西討呂朗等,滅之。後高密王泰討青州賊劉根。破汲桑故將公師籓,敗石勒於河北,威名甚盛,時人擬之韓白。進位撫軍將軍、假節、都督青兗諸軍事,封東平郡侯,邑萬户。
  • 5.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晞見朝政日亂,懼禍及己,而多所交結,每得珍物,即貽都下親貴。兗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鮮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發暮還。初,東海王越以晞復其仇恥,甚德之,引升堂,結為兄弟。越司馬潘滔等説曰:“兗州要衝,魏武以之輔相漢室。苟晞有大志,非純臣,久令處之,則患生心腹矣。若遷於青州,厚其名號,晞必悦,公自牧兗州,經緯諸夏,籓衞本朝,此所謂謀之於未有,為之於未亂也。”越以為然,乃遷晞徵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領青州刺史,進為郡公。晞乃多置參佐,轉易守令,以嚴刻立功,日加斬戮,流血成川,人不堪命,號曰“屠伯”。頓丘太守魏植為流人所逼,眾五六萬,大掠兗州。晞出屯無鹽,以弟純領青州,刑殺更甚於晞,百姓號“小苟酷於大苟”。晞尋破植。
  • 6.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時潘滔及尚書劉望等共誣陷晞,晞怒,表求滔等首,又請越從事中郎劉洽為軍司,越皆不許。晞於是昌言曰:“司馬元超為宰相不平,使天下淆亂,苟道將豈可以不義使之?韓信不忍衣食之惠,死於婦人之手。今將誅國賊,尊王室,桓文豈遠哉!”乃移告諸州,稱己功伐,陳越罪狀。
  • 7.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時懷帝惡越專權,乃詔晞曰:“朕以不德,戎車屢興,上懼宗廟之累,下愍兆庶之困,當賴方岳,為國籓翰。公威震赫然,梟斬籓(公師籓)、桑(汲桑),走降喬(劉喬)、朗(呂朗),魏植之徒復以誅除,豈非高識明斷,朕用委成。加王彌、石勒為社稷之憂,故有詔委統六州。而公謙分小節,稽違大命,非所謂與國同憂也。今復遣詔,便施檄六州,協同大舉,翦除國難,稱朕意焉。”晞復移諸徵鎮州郡曰:“天步艱險,禍難殷流,劉元海造逆於汾陰,石世龍階亂於三魏,薦食畿甸,覆喪鄴都,結壘近郊,仍震兗豫,害三刺史,殺二都督,郡守官長,堙沒數十,百姓流離,肝腦塗地。晞以虛薄,負荷國重,是以弭節海隅,援枹曹衞。猥被中詔,委以關東,督統諸軍,欽承詔命。克今月二日,當西經濟黎陽,即日得榮陽太守丁嶷白事,李惲、陳午等救懷諸軍與羯大戰,皆見破散。懷城已陷,河內太守裴整為賊所執。宿衞闕乏,天子蒙難,宗廟之危,甚於累卵。承問之日,憂嘆累息。晞以為先王選建明德,庸以服章,所以籓固王室,無俾城壞。是以舟楫不固,齊桓責楚;襄王逼狄,晉文致討。夫翼獎皇家,宣力本朝,雖陷湯火,大義所甘。加諸方牧,俱受榮寵,義同畢力,以報國恩。晞雖不武,首啓戎行,秣馬裹糧,以俟方鎮。凡我同盟,宜同赴救。顯立名節,在此行矣。”會王彌遣曹嶷破琅邪,北攻齊地。苟純城守,嶷眾轉盛,連營數十里。晞還,登城望之,有懼色,與賊連戰,輒破之。後簡精鋭,與賊大戰,會大風揚塵,遂敗績,棄城夜走。嶷追至東山,部眾皆降嶷。晞單騎奔高平,收邸閣,募得數千人。
  • 8.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帝又密詔晞討越,晞覆上表曰...五年,帝復詔晞...初,越疑晞與帝有謀,使遊騎於成阜間,獲晞使,果得詔令及朝廷書,遂大構疑隙。越出牧豫州以討晞,復下檄説晞罪惡,遣從事中郎楊瑁為兗州,與徐州刺史裴盾共討晞。晞使騎收河南尹潘滔,滔夜遁,及執尚書劉會、侍中程延,斬之。會越薨,盾敗,詔晞為大將軍大都督、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增邑二萬户,加黃鉞,先官如故。
  • 9.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晞以京邑荒饉日甚,寇難交至,表請遷都,遣從事中郎劉會領船數十艘,宿衞五百人,獻谷千斛以迎帝。朝臣多有異同。俄而京師陷,晞與王贊屯倉垣。豫章王端及和鬱等東奔晞,晞羣官尊端為皇太子,置行台。端承製以晞領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自倉垣徙屯蒙城,贊屯陽夏。晞出於孤微,位至上將,志頗盈滿,奴婢將千人,侍妾數十,終日累夜不出户庭,刑政苛虐,縱情肆欲。遼西閻亨以書固諫,晞怒,殺之。晞從事中郎明預有疾居家,聞之,乃舉病諫晞曰:“皇晉遭百六之數,當危難之機,明公親稟廟算,將為國家除暴。閻亨美士,奈何無罪一旦殺之!”晞怒白;“我自殺閻亨,何關人事,而舉病來罵我!”左右為之戰慄,預曰:“以明公以禮見進,預欲以禮自盡。今明公怒預,其若遠近怒明公何!昔堯舜之在上也,以和理而興;桀紂之在上也,以惡逆而滅。天子且猶如此,況人臣乎!願明公且置其怒而思預之言。”晞有慚色。由是眾心稍離,莫為致用,加以疾疫饑饉,其將温畿、傅宣皆叛之。石勒攻陽夏,滅王贊,馳襲蒙城,執晞,署為司馬,月餘乃殺之。
  • 10.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20]
  • 11.    《讀通鑑論·卷十二·懷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20]
  • 12.    《全晉文·卷八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8-20]
  • 13.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晞練於官事,文簿盈積,斷決如流,人不敢欺。其從母依之,奉養甚厚。從母子求為將,晞距之曰:“吾不以王法貸人,將無後悔邪?”固欲之,晞乃以為督護。後犯法,晞杖節斬之,從母叩頭請救,不聽。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殺卿者兗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將。”其杖法如此。
  • 14.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晞無子,弟純亦遇害。
  • 15.    門巋主編.二十六史精要辭典,上[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05.第94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