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鳩摩羅什寺

(甘肅省武威市鳩摩羅什寺)

鎖定
鳩摩羅什寺,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北大街,始建於後涼,塔及寺院在唐代時大力擴展,明、清皆有修葺。是為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功績而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研究五涼文化漢傳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貴遺存。 [1] 
鳩摩羅什寺,是後涼麟嘉元年(389年)後涼皇帝呂光為安頓鳩摩羅什的身心,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興土木修建,是鳩摩羅什初入內地安身弘法演教之處;鳩摩羅什生前發誓:“如所譯經典無誤,死後焚身舌不爛。”並留下遺囑,死後將舌頭葬於姑臧。409年鳩摩羅什逝世,涼州人民為紀念鳩摩羅什,在姑臧修建了羅什塔,並尊遺願將鳩摩羅什的舌舍利埋葬於塔下。
鳩摩羅什(344—409年),中文譯名童壽,是中國佛教史上四大翻譯家之首,是中國佛學史上第一個系統深入地用漢語傳播佛經的人,開闢了譯經史上的新紀元。他從小研究佛經,造詣很深,被龜茲王奉為國師。每當羅什講經,王公都常跪座側,讓羅什踩背而登,在西域諸國聲望極高;386年,呂光東歸,帶鳩摩羅什到涼州。從此,鳩摩羅什就在涼州講經,大興佛教,客居達十七、八年之久;403年,後秦姚興滅後涼,迎鳩摩羅什到長安翻譯佛經。鳩摩羅什對佛經很有研究,又通曉漢語,所譯經約七十多部、三百餘卷,很多都流傳後世,對佛教傳播有深遠的影響。 [2] 
中文名
鳩摩羅什寺
地理位置
甘肅省武威市
所處時代
十六國後涼
佔地面積
139.2 畝((2017年))
保護級別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00-18:00

鳩摩羅什寺歷史沿革

鳩摩羅什寺
鳩摩羅什寺(2張)
鳩摩羅什(344—409年),中文譯名童壽,是中國佛教史上四大翻譯家之首,是中國佛學史上第一個系統深入地用漢語傳播佛經的人,開闢了譯經史上的新紀元。他的父親是天竺人,母親是龜茲人,他從小研究佛經,造諧很深,龜茲王奉為國師。鳩摩羅什在西域諸國聲望極高,每當講經,王公都常跪座側,讓羅什踩背而登。
公元381年,佛教高僧釋道安和鄯善王、前部王勸前秦王苻堅迎鳩摩羅什入輔中國,恰好苻堅也有用兵西域的意圖,於382年派驍騎將軍呂光、陵江將軍姜飛等率兵七萬,進軍西域。
386年,呂光東歸,帶鳩摩羅什到涼州。因苻堅淝水之戰中大敗,被部屬殺害,呂光遂建立後涼國定都姑臧。從此,鳩摩羅什就在涼州講經,大興佛教,客居達十七、八年之久,為了安頓他的身心,呂光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興土木修建寺院,建好後,便命名為鳩摩羅什寺,讓鳩摩羅什住在其中,弘揚佛法。 [2] 
東晉隆安五年(401年)前後,鳩摩羅什的師傅佛陀耶舍亦東來姑臧來尋找羅什,而此時鳩摩羅什已被姚興迎至長安,鳩摩羅什聽説其師佛陀耶舍已在姑臧,勸説姚興將其迎至長安,先後誦譯《曇無德律》、《長阿含》等經典,至弘始十五年(413年)返回罽賓國,還曾“尋得《虛空藏經》一卷,寄賈客傳與涼州諸僧,這部經書後不知所蹤”。
鳩摩羅什寺
鳩摩羅什寺(4張)
唐朝貞觀四年(633年),大將軍尉遲敬德統兵遠征西域,行至涼州地界,忽然他看到城內一座古塔頂上放射金光,宛若千佛降世;祥雲生處,花雨飛舞。他相信這一奇觀是一種神示:如此祥瑞之處必定是佛教的聖地。於是前往禮拜。敬德見到羅什寺塔後大生敬仰,遙想羅什法師功德,於是下撥餉銀,召能工巧匠,親任監工,經一年多時間,寺塔完工。為彰此德,他在塔下立石碣為記,上刻“羅什地基,四至臨街,敬德記。”此碑仍完好保存。唐朝天寶元年(741年),地處涼州鬧市的羅什寺成為往返絲綢之路的西域使節、各國僧侶薈萃交流的地方,對中西方宗教文化和思想交流貢獻巨大,意義深遠。
明朝初年,社會逐漸穩定,涼州城內的廟宇樓閣開始恢復性修繕,鳩摩羅什寺因為毀為一片瓦礫之地,一直沒有進入修繕範圍。永樂二年秋,羅什寺重建正式動工,第三年完成全部修復工程,雕塑彩繪一應俱全。永樂十三年末,又修復了觀音殿和羅漢殿。
明朝後期,羅什寺被朝廷欽定為陝西涼州大寺院。明英宗正統十年二月十五日,朝廷為羅什寺頒發《大藏經》,並下了聖諭,聖諭中説:“刊印大藏經,頒賜天下,用廣流傳,茲以一藏,安置陝西涼州大寺院,永允供養。”此諭現完整保存於武威市博物館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羅什寺又有過一次大型的修繕,據《重修羅什寺碑記》記載,經過這次重修的羅什寺“前後三院,煥然一新,乃五涼之福地;壯麗改觀,誠河西之勝地也。”
1927年,武威發生7.7級大地震,涼州的名勝古蹟被毀壞殆盡,城內的羅什寺、大雲寺、清應寺無一倖免,全被毀為瓦礫之地,號稱“文筆三峯”的羅什寺塔大雲寺塔、清應寺塔均被搖倒,唯羅什寺塔殘存半截。1934年,國民政府在原址上重修了羅什寺塔。1938年,羅什寺宅地武威第四中學佔用,拆除了殘存的佛像。
鳩摩羅什寺
鳩摩羅什寺(1張)
1956年,武威縣人民委員會為解決公、檢、法三機關辦公分散、住房擁擠、關押犯人不便等問題,將公檢法機關遷至羅什寺舊址。看守所設在羅什塔下,寺院舊址則成為武威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的辦公場所,殘存殿堂改建成辦公室。
1998年,原武威市人民政府根據武威市佛教協會的要求,批准修復鳩摩羅什寺。同年,經甘肅省宗教局批准,成立了鳩摩羅什寺籌建處,羅什寺正式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 [3] 

鳩摩羅什寺建築格局

前身
據唐朝《敬德碑》記載,“羅什地基,四址臨街”。規模宏大,有上中下三院,前有牌樓、山門、過殿(天王殿)。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華嚴三聖殿、拜殿、兩廊。還有觀音、羅漢、金剛和36代祖師殿,並藏有御賜《大藏經》。後歷遭兵災人禍,唯羅什舌舍利塔保存完整。
現狀
截至2017年6月,鳩摩羅什寺佔地139.2畝,主體建築有羅什寺塔、大雄寶殿、觀音殿、大經堂、羅什法師紀念堂、鳩摩羅什圖書館、佛教文物展室、佛教書畫展室、客堂、雲水堂等,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活動中心。 [3] 

鳩摩羅什寺主要景點

羅什寺塔、大雄寶殿、觀音殿、大經堂、羅什法師紀念堂、鳩摩羅什圖書館、佛教文物展室、佛教書畫展室、客堂、雲水堂等。 [3] 

鳩摩羅什寺旅遊信息

2009年,被批准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