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絲竹

(中國古代樂器)

鎖定
絲竹是中國古代樂器中最重要的樂器 [1]  ,是漢族傳統民族絃樂器和竹製管樂器的統稱。“絲”指絃樂,包括彈絃樂和拉絃樂,“竹”指管樂。絲竹樂器是相對打擊樂器而言的民族樂器中旋律性較強,音色較柔和、明亮的樂器類羣。絲竹樂大多風格細膩、輕柔、秀麗、雅緻,善於表達喜悦愉悦的情緒。 [2]  絲竹樂種包括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福建南音等。 [6-7] 
中文名
絲竹
別    名
絲竹樂
分    類
古代樂器
特    點
旋律性較強、音色較柔和
風    格
細膩、輕柔、秀麗、雅緻

絲竹歷史淵源

古箏 古箏
黃淮流域的賈湖遺址所出土的骨笛,八千多年前,一隻仙鶴死去,華夏先民給尺骨鑽上了孔,從此人類世界響起絲竹聲。 [3] 
“絲竹樂”盛行於中古時期。經歷了漢代“相和大麴”(常用樂器有節、笙、笛、琴、瑟、琵琶、箏7種,其中琵琶即阮,均為漢族樂器)、魏晉時期的“清商大麴”(常用樂器有鍾、磬、琴、瑟、擊琴、琵琶、箜篌、築、箏、節鼓、笙、笛、簫、篪、壎等15種,依然為漢族樂器,享有“華夏正聲”美名)和唐代“燕樂大麴”(包括“龜茲樂”、“西涼樂”、“清商樂”3種不同風格音樂及其樂器組合)三個階段。 [4] 
《禮記·樂記》:“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商君書·畫策》:“是以人主處匡牀之上,聽絲竹之聲,而天下治。”唐·韋應物 《金谷園歌》:“ 洛陽 陌上人廻首,絲竹飄颻入青天。” 明·李贄 《哭懷林》詩:“交情生死天來大,絲竹安能寫此中!” [5] 

絲竹歷史背景

江南絲竹音樂產生並流行於江、浙、滬這一經濟文化發達的富饒寶地,它小、輕、細、雅,充分體現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產物。她得天獨厚,豐富多彩,極具個性特色。它具備着:秀雅、委婉、明快、圓潤、舒緩、抒情、優美,所用樂器簡便易得,演奏形式靈活多變,人民羣眾喜愛,文人雅士鍾情,可謂雅俗共賞。它最有資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稱"聽絲竹之聲,而天下治。"説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
江南絲竹,曾因地區及慣有的隨意性而被稱為"蘇南絲竹"、"吳越絲竹"等。20世紀50年代初舉行的華東民間音樂匯演期間,幾位關注這方面的樂人一起議論稱名問題,大家最終認為"江南絲竹"一名較為適宜。於是就約定俗成了。
江南絲竹音樂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年,一代代絲竹高手、名家將民間樂曲,古曲進行改編加工,逐漸形成其特色。它的興起繁榮是在民國時期,距今一百多年。
江蘇文藝出版社看準了江南絲竹音樂的價值和編輯出版需要,不惜投入人力物力,2002年初開始籌備,成立了在絲竹方面陣容強大的編委會,歷時近兩年編定,於2003年12月出版,書名為《江南絲竹音樂大成》,計有220萬字,為大型16開開本,分上下兩卷。該書的出版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絲竹八大名曲

樂曲是主要方面,選入了江南絲竹的八大名曲,以及流傳江浙滬的各種代表、優秀曲目140餘首,選入了改編創作的曲目數十首。附錄中還收有"二泉映月"等名曲,作者阿炳生處江南絲竹興盛地的無錫,江南絲竹對他影響極大,他在這方面造詣很深,他當之無愧地作為絲竹藝人赫然在選,他的"二泉映月"作為有江南絲竹音樂因素的參考樂曲在選。江澤民主席提到的"夕歌"亦為絲竹歌曲在選,聶耳的"金蛇狂舞",著名的"蘇武牧羊",劉天華的"變體新水令"等均直接據江南絲竹音樂的素材改編,可見絲竹音樂受人矚目影響之廣泛。
對江南絲竹音樂的論述文字及相關資料,樂人樂社,大事記,絲竹活動等盡收其中,另還附有絲竹專論、音響資料索引、版本資料、演奏符號乃至演出廣告、樂器形制等。
書的行套中附有新錄製的三碟CD光盤,8首優秀的傳統樂曲和8首未曾面世的1987年、1992年江南絲竹音樂創作、演奏比賽中獲獎創作樂曲。
有60餘幅彌足珍貴的絲竹演出、活動的歷史照片在選,可謂圖文並茂。
該書由著名裝幀設計家速泰熙先生精心設計,構思新穎別緻,用材考究,首次將竹片用入書籍裝幀,極其精美,充分體現了江南絲竹音樂的特性。

絲竹樂器地位

文化遺產
1、江南絲竹音樂是我國也是世界的優秀音樂文化遺產
江南絲竹音樂有上百首(種)的傳統曲目和相當數量的據其素材改編、創作的曲目,它有上百年的流傳、演變、積澱歷史和因此而形成的大量資料。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的必然要走向世界,最終融入世界。對其進行發掘出版,"公諸同好,以廣流傳",意義重大。
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2、編出《江南絲竹音樂大成》(以下簡稱《大成》),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有基礎
其一,該音樂出在江浙滬,總得有一地挑頭來完成它。其二,我們江蘇曾在20世紀80年代初出版過著名民族音樂家甘濤先生的《江南絲竹音樂》,但這僅僅是甘氏的一家之言。其三,江南絲竹音樂資料豐富,地位顯見,散而未集,集大成即集瑰寶。其四,自改革開放以來,有關江南絲竹的音響等出版物大量湧現,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知併產生興趣。其五,諸多音樂人士早已心存夙願,為未能讓江南絲竹音樂進行全面挖掘整理出版而扼腕!
糾誤匡正,承前啓後
3、《大成》是一部填補空白的書,資料浩繁,面廣量大,是一項十分嚴謹的工作,要做到糾誤匡正,承前啓後
編出《大成》首先是建立一個好班子,其次是明確編輯思想和宗旨。我們充分考慮到困難和問題,經過充分籌備,於2002年3月組成了編撰班子,立了編委會,經選舉產生了主編、副主編等。執行主編李民雄先生是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著名民間音樂家;主編喬建中先生是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所前所長,博士生導師;主編周大風先生是浙江省音協前任主席,著名民間音樂家;主編陳鵬年先生是江蘇省音協主席,教授;執行副主編唐文清先生是著名民間音樂家,副研究員;副主編沈鳳泉、閔季騫、馬友德先生均為著名民間音樂家、演奏家、教授。經編委們反覆論證,一致認為將全面、系統、準確、高質量作為我們編輯的宗旨。確立了歷史性、經典性、學術性、實用性、資料性的原則,力求編成:全本、善本、珍本。現看我們已經做到,可謂為真正意義上的集大成。
搶救性的工作
4、《大成》的編輯出版,是一項搶救性的工作
"不少樂曲已散失",這是諸多音樂人的感慨,參編者發出了"我們再也散失不起了"的感慨。隨着懂得和研究這方面的人員年齡增高,越來越顯出這方面工作的緊迫!全體參編人員懷着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囊盡資料,竭盡才智,嘔心瀝血,近兩年中數易其稿,終成《大成》,做到史有史,曲有曲,事有事,人有人,不偏不倚,嚴謹融合,力求準確體現江浙滬三地的人文性和文化價值。
繼承拓展,開發利用
5、繼承拓展,開發利用是我們編出《大成》的最高目的
春江花月夜》、《月兒高》等樂曲奏響了國際樂壇。1987、1992年在上海舉辦過兩屆江南絲竹創作與演奏比賽,產生了不少優秀絲竹音樂作品。江浙滬是傳統民間音樂金三角,是個富礦區,有待開發、整合。傳承--變異--復興,通過努力,江南絲竹音樂必有十分美好的前景,必將為中國樂壇和世界樂壇增光添彩,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絲竹發展前景

江南絲竹音樂的市埸前景廣闊:大量的樂曲資料可供研究者研究,創作者作為創作素材利用;它的大量樂曲,可加以改編,作為娛樂、社交、廣告、喜慶、賓館音樂利用;不少樂曲也可作為練習曲,如改編成小絲竹更會受到廣大少兒的歡迎;至於成熟相對規範的大麴、名曲供文藝團體、民間絲竹團體演奏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諸多參預者和知情者從內心深處認為:該《大成》編撰出版,功德皆備,是中國樂壇一大盛事。較之已聲名遠揚的雲南納西族音樂,普為人知的廣東音樂,江南絲竹音樂應該説更為豐富多彩,將其發掘利用,前景、效益自不用多説,關鍵是過去我們這方面工作做得不夠。

絲竹相關古籍

《禮記·樂記》:“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
《商君書·畫策》:“是以人主處匡牀之上,聽絲竹之聲,而天下治。”
唐·韋應物金谷園歌》:“ 洛陽 陌上人廻首,絲竹飄颻入青天。”
明·李贄 《哭懷林》詩:“交情生死天來大,絲竹安能寫此中!” 葉聖陶倪煥之》十:“這時候,前街的鑼鼓聲和人聲一陣陣地沸揚起來,中間碎亂地夾雜着絲竹的吹彈。”

絲竹名詞解釋

詞目:絲竹
拼音:sī zhú
解釋: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絲竹是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也指音樂。
(1) [traditional stringed and woodwind instrument]∶
①絃樂器和管樂器(簫笛等)
②奏樂的聲音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禮記·樂記》
(2) [music]∶泛指音樂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齊)景公大悦,於是解衣卸冠,與梁邱據歡呼於絲竹之間,雞鳴而返。”
絲竹:在《陋室銘》中指奏樂的聲音,也指宮廷中的音樂。
sī zhú
絲竹(絲竹)
③絲綢和竹子(現代漢語中的絲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