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南絲竹音樂

(傳統民間音樂)

鎖定
漢族民間絲竹樂。流行地域以上海為中心,包括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一帶,建國後,為區別其他地區的絲竹樂而稱其為江南絲竹。江南絲竹的樂隊編制一般為7~8人,少則3~5人。
江南絲竹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蘇州大學為江南絲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1] 
中文名
《江南絲竹音樂》
別    名
蘇南絲竹
類    型
傳統民間音樂
產生地區
江、浙、滬
特    點
小、輕、細、雅
形    成
清朝末年
興    起
民國時期

目錄

江南絲竹音樂發展

江南絲竹,曾因地區及慣有的隨意性而被稱為"蘇南絲竹"。20世紀50年代初舉行的華東民間音樂匯演期間,幾位關注這方面的樂人一起議論稱名問題,大家最終認為"江南絲竹"一名較為適宜。於是就約定俗成了。
江南絲竹音樂是一種漢族民間音樂。產生並流行於江、浙、滬這一經濟文化發達的富饒寶地,它小、輕、細、雅,充分體現代表了江南地方文化,是江南地方文化的特定產物。她得天獨厚,豐富多彩,極具個性特色。它具備着:秀雅、委婉、明快、圓潤、舒緩、抒情、優美,所用樂器簡便易得,演奏形式靈活多變,人民羣眾喜愛,文人雅士鍾情,可謂雅俗共賞。它最有資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稱"聽絲竹之聲,而天下治。"説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

江南絲竹音樂起源

江南絲竹音樂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年,一代代絲竹高手、名家將民間樂曲,古曲進行改編加工,逐漸形成其特色。它的興起繁榮是在民國時期,距今一百多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