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

鎖定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是由宋代詩人歐陽修所創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詩。
其年夏天,歐陽修的友人謝伯初(字景山)從許州託人帶了一封書信“並《古瓦硯歌》一軸,近著詩文又三軸”,到夷陵送給他(事見歐陽修《與謝景山書》),歐陽修十分興奮,作此長詩相答 [1] 
詩的中間有一大段歷史,從漢朝初始寫起到銅雀台,又寫到曹操最得意的時候,以及最後寫到銅雀台沒落得只剩下了一片瓦,而做成了這塊瓦硯 [2]  。就事説事,就物説物.敍述了自漢至魏晉時期歷史的興衰,交代了古瓦硯的來源,並抒發了詩人對此奇物的寶愛之情 [1] 
作品名稱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
作    者
歐陽修
創作年代
宋代
文學體裁
排律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詩詞正文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
火數四百炎靈銷,誰其代者當塗高。
窮奸極酷不易取,始知文章基扃牢。
坐揮長喙啄天下,豪傑競起如蝟毛。
董呂傕汜相繼死。紹術權備爭咆咻
力強者勝怯者敗,豈較才德為功勞。
然猶到手不敢取,而使螟蝗生蝮蜪。
子丕當初不自恥,敢謂舜禹傳之堯。
得之此以失亦此,誰知三馬食一槽。
當其盛時爭意氣,叱吒雷雹生風飈。
干戈戰罷數功閥,周蔑方召堯無皋。
英雄致酒奉高會,巍然銅雀高迢迢。
圓歌宛轉激清徵,妙舞左右回纖腰。
一朝西陵看拱木,寂寞繐帳空蕭蕭。
當時淒涼已可嘆,而況後世悲前朝。
高台已傾漸平地,此瓦一墜埋蓬蒿。
苔文半滅荒土蝕,戰血曾經野火燒。
敗皮弊網各有用,誰使鐫鑱成凸凹。
景山筆力若牛弩,句遒語老能揮毫。
嗟予奪得何所用,簿領朱墨徒紛淆
走官南北未嘗舍,緹襲三四勤緘包。
有時屬思欲飛灑,意緒軋軋難抽繰。
舟行屢備水神奪,往往冥晦遭風濤。
質頑物久有精怪,常恐變化成靈妖。
名都所至必傳玩,愛之不換魯寶刀。
長歌送我怪且偉,欲報慚愧無瓊瑤。 [3]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4]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註釋

①火數四百炎靈銷:謂漢代傳國四百年而走到了盡頭。
②誰其代者當塗高:謂代漢者為魏也。“當塗高”是漢魏時期的讖語,代指魏。《後漢書·袁術傳》:“初,術在南陽,户口尚數十百萬,又少見識書,言‘代漢者當塗高’,自雲名字應之。遂有僭逆之謀。李賢注:“當塗高者,魏也。然術自以‘術’及‘路’皆是‘塗’,故云應之。”《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肅成天命”裴松之注:“故白馬令李雲上事日:‘許昌氣見於當塗高,當塗高者當昌於許。’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
③文景基扃牢:謂漢文帝、漢景帝時國家最為堅牢。 [5] 
④豪傑竟起:《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裴松之注引《典論》:“初平之元,董卓殺主鴆後,蕩覆王室。是時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惡卓之凶逆,家家思亂,人人自危。山東牧守,成以《春秋》之義‘衞人討州籲於濮’,言人人皆得討賊。於是大興義兵,名豪大俠,富室強族,飄揚雲會,萬里相赴,兗、豫之師戰於滎陽,河內之甲軍於孟津。卓遂遷大駕,西都長安。而山東大者連郡國,中者嬰城邑,小者聚阡陌,以還相吞滅。會黃巾盛於海、岱,山寇暴於並、冀,乘勝轉攻,席捲而南,鄉邑望煙而奔,城郭睹塵而潰,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⑤董呂催汜:指漢末軍閥董卓、呂布、李佑、郭汜。 [6] 
⑥紹術權備:謂袁紹、袁術、孫權、劉備。
⑦蝮蠍:蝗的幼蟲。《爾雅·釋蟲》:“蟓,蝮峋。”邢胬疏:“蟓,一名蝮峋,蝗子未有翅者。”
⑧“子丕當初不自恥”二句:意謂曹丕即皇帝位時,恬不知恥.竟敢以堯傳舜、舜傳禹自比。 [7] 
參考資料
  • 1.    劉揚忠編選,歐陽修集,鳳凰出版社,2014.10,第24頁
  • 2.    魏子云主編;台灣十八院校百位教授合著,中國文學講話 第7冊 兩宋文學,貴州教育出版社,2014.09,第131頁
  • 3.    歐陽修著,中國古代名家詩文集 歐陽修集 卷二,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11,第540頁
  • 4.    袁行霈、莫礪鋒、黃天驥.中國文學史(第二版 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8-01:第五編
  • 5.    (宋)歐陽修著,歐陽修集編年箋註 3,巴蜀書社,2007.12,第412頁
  • 6.    (宋)歐陽修著,歐陽修集編年箋註 3,巴蜀書社,2007.12,第413頁
  • 7.    (宋)歐陽修著,歐陽修集編年箋註 3,巴蜀書社,2007.12,第4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