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緹襲

鎖定
緹襲,拼音tí xí,漢語詞彙,謂用赤色繒把物品重重包裹起來,以示珍貴。
中文名
緹襲
【詞目】
緹襲
【拼音】
tí xí
【解釋】
什襲

目錄

緹襲解釋

謂用赤色繒把物品重重包裹起來,以示珍貴。

緹襲典籍一

藝文類聚》卷六: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齋七日,端冕玄服以發寶,革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掩口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與瓦甓不殊。 [1] 

緹襲典籍二

緹襲原文

太平御覽》卷五十一:《闞子》曰:宋之愚人燕石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端冕玄服以發寶,華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盧胡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異。”主人大怒,藏之愈固。 [2] 

緹襲譯文

宋國的一個蠢人在齊國梧台的東面得到了一塊燕石,拿回家後珍藏起來,認為是了不起的寶貝。從周王朝來的客人聽説了,就去看這塊寶貝石頭。主人洗澡齋戒7天,穿着玄黑色的禮服,殺掉牲畜,舉行最高規格的祭祀來開啓寶貝,只見它用華美的匣子一重重裝着,又用紅黃色的絲巾一層層包裹着。客人見了石頭,俯下身子,掩住嘴巴,到底還是笑出聲來:“這是燕石啊,與磚瓦沒有什麼差異。”主人大怒道:“你這是商人的説法,騙子的心思!”然後,他把燕石藏得更加嚴密,護守得更嚴謹。

緹襲典籍三

緹襲原文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子)應劭》:昔鄭人以乾鼠為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緁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無乃類。唐·李賢注引《闕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之,主人父齋七日,端冕之衣,釁之以特牲,革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俛而掩口盧胡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殊。’主人父怒曰:‘商賈之言,豎匠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彌謹。” [3-4] 

緹襲譯文

從前鄭人以乾鼠為璞玉,賣給周人;宋國的愚夫也以燕石為寶,緹緁十重。看到的人掩口大笑,斯文之族,多半像這。革匱十重,緹巾十襲就是用赤色繒把物品重重包裹起來,以示珍貴。後因謂鄭重珍藏為“緹襲”。

緹襲詩詞

1、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
〔宋〕歐陽修
火數四百炎靈銷,誰其代者當塗高。
窮奸極酷不易取,始知文章基扃牢。
坐揮長喙啄天下,豪傑競起如蝟毛。
董呂傕汜相繼死。紹術權備爭咆咻。
力強者勝怯者敗,豈較才德為功勞。
然猶到手不敢取,而使螟蝗生蝮蜪。
子丕當初不自恥,敢謂舜禹傳之堯。
得之此以失亦此,誰知三馬食一槽。
當其盛時爭意氣,叱吒雷雹生風飈。
干戈戰罷數功閥,周蔑方召堯無皋。
英雄致酒奉高會,巍然銅雀高迢迢。
圓歌宛轉激清徵,妙舞左右回纖腰。
一朝西陵看拱木,寂寞繐帳空蕭蕭。
當時淒涼已可嘆,而況後世悲前朝。
高台已傾漸平地,此瓦一墜埋蓬蒿。
苔文半滅荒土蝕,戰血曾經野火燒。
敗皮弊網各有用,誰使鐫鑱成凸凹。
景山筆力若牛弩,句遒語老能揮毫。
嗟予奪得何所用,簿領朱墨徒紛淆。
走官南北未嘗舍,緹襲三四勤緘包。
有時屬思欲飛灑,意緒軋軋難抽繰。
舟行屢備水神奪,往往冥晦遭風濤。
質頑物久有精怪,常恐變化成靈妖。
名都所至必傳玩,愛之不換魯寶刀。
長歌送我怪且偉,欲報慚愧無瓊瑤。 [5] 
2、題趙大年金碧山水圖
〔宋〕王安中
王孫胸中楚七澤,不學庸史誇水墨。
試開緹襲拂蛛絲,半幅鵝溪射金碧。
餘聞女媧煉石補天缺,石破壓天天柱折。
五色墮地金嵯峨,六鰲跨海吹銀波。
扶桑玉虹下天半,貝闕珠宮紫雲滿。
桃花笑作十洲春,劉郎此地聞雞犬。
系我不從天津槎,自閲妙畫徒驚嗟。
迷魂一夜飛蝴蝶,覺來半破篷窗月。 [6] 
3、送遊堯臣歸閩六首(其一)
〔宋〕王炎
荊璞天下珍,價重金百鎰。
誰能玉其德,有亦未易識。
陸沈黃綬間,心不計喧寂。
挽之置通津,誰借一臂力。
窮山抱白虹,緹襲貴燕石。 [7] 
4、次韻林子章阻淺留滯
〔宋〕范成大
客行端似未歸雲,指點璿杓幾易辰。
喜有風花黃作暈,似聞溪漲綠生鱗。
我從走俗言無味,君已鳴文筆有神。
繡段炳然空辱贈,急翻緹襲掃蛛塵。 [8] 
5、金太子允恭墨竹
〔元〕劉因
手澤明昌秘閣收,當年緹襲為誰留?
露盤流盡金人淚,應恨翔鸞不解愁。 [9] 
參考資料
  • 1.    《藝文類聚》卷六
  • 2.    《太平御覽》卷五十一
  • 3.    典故 燕石  .搜韻[引用日期2013-02-21]
  • 4.    《後漢書》卷四十八
  • 5.    宋 歐陽修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
  • 6.    宋 王安中《題趙大年金碧山水圖》
  • 7.    宋 王炎《送遊堯臣歸閩六首》 其一
  • 8.    宋 范成大《次韻林子章阻淺留滯》
  • 9.    元 劉因 《金太子允恭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