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稷(拼音:jì)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產生時代可能更早 [2]  。稷本義是一種糧食作物,但具體所指説法不一,一説為穀子,一説為高粱,一説為不粘的。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被當作百穀之長。稷由百穀之長演變為五穀之神,和土神合稱“社稷”,後成為國家的代稱。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TLWT [4] 
倉    頡
HTWCE [4] 
鄭    碼
MFOR [4] 
筆    順
撇、橫、豎、撇、點、豎、橫折、橫、豎、橫、撇、點、撇、橫撇、捺
字    級
二級(編號:5954) [1] 
平水韻
入聲·十三職 [5] 
總筆畫
5+10
四角碼
2694₇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注音字母
ㄐㄧˋ
異體字
禝、𥞷、𥟄、𥟛、𥠈、𥣊、𥠎
統一碼
基本區 U+7A37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稷”是形聲字。金文(圖5)、小篆(圖7)、隸書(圖8-9)均從“”旁,表示與穀類作物有關;“畟(cè)”作聲旁,指示讀音。“稷”本義指一種糧食作物,但具體指哪一種作物原來並沒有統一的答案。《爾雅正義》指出,北方稱“稷”為穀子,它所產的米稱為小米。王念孫《廣雅疏證·釋草》中解釋道:“稷,今人謂之高粱。”段玉裁《説文解字注》中引用程瑤田《九穀考》的説法:“稷……北方謂之高粱,或謂之紅粱。” [3]  [6]  在現代,稷是一個獨立的物種,由於長期栽培選育,品種繁多,大體分為粘或不粘兩類,《本草綱目》稱粘者為黍,不粘者為稷;民間又將粘的稱黍,不粘的稱糜。 [7] 
戰國金文中有圖1的字形,這個字形隸定後寫作“禝”,有人釋為“稷”的異體字。字從,表示與神明有關,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被當作百穀之長,所以“稷”引申指五穀之神,故從示;而右部的“畟”是指示讀音的聲旁。 [3] 
社稷,原指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穀神。在古書典籍中常用“社稷”來代指國家,如《禮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意為國君當與社稷(國家)共存亡。中國自古便以農立國,可見農業對國家的重要性,因此歷代的君王都很重視對土神和穀神的祭祀。商周以至清代的帝王,均沿襲社稷的大禮,所以,古代的君王為祈求國土平安,五穀豐登,每年都要舉行祭祀社稷大典,久而久之,“社稷”就成了國家的象徵,漸漸被用來代稱國家了。 [8]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一種糧食作物,有穀子、高粱、不粘的黍三種説法。
millet;
broomcorn
《爾雅·釋草》:“粢,稷。”邢昺疏:“郭雲‘今江東人呼粟為粢’,然則粢也、稷也、粟也正是一物。”
《廣雅·釋草》王念孫疏證:“稷,今人謂之高粱。”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二·稷》:“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
古代主管農事的官。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稷,田正也。”
《國語·周語上》:“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
五穀之神。

《禮記·祭法》:“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社稷;稷祠;稷廟
祭祀穀神的處所。

《漢書·郊祀志下》:“聖漢興,禮儀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遂於官社後立官稷……后稷配食。”

星宿名。

《晉書·天文志上》:“稷五星,在七星南。稷,農正也,取乎百穀之長以為號也。”

(Jì)古地名。春秋晉地。在今山西省稷山縣南稷山下。

《左傳·宣公十五年》:“晉侯治兵於稷。”

(Jì)古地名。春秋齊地。在今山東省淄博市。

《左傳·昭公十年》:“五月庚辰,戰於稷。”

(Jì)古地名。 春秋楚地,在今河南省桐柏縣。

《左傳·定公五年》:“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自稷會之,大敗夫概王於沂。”

(Jì)古地名。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

《左傳·桓公二年》:“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於稷。”

(Jì)姓氏用字。



動詞
祭祀穀神。

《莊子·庚桑楚》:“子胡不相與屍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形容詞
通“即”。敏捷;急速。

《詩經·小雅·楚茨》:“既齊既稷,既匡既敕。”

動詞
通“昃”。太陽西斜。

《穀梁傳·定公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9]  現代漢語詞典 [10]  漢語大字典 [11]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七】【禾部】子力切(jì)
𪗉也。五穀之長。從禾畟聲。
𥞷,古文稷省。 [12] 

説文解字注

【卷七】【禾部】
𪗉斉也。程氏瑤田《九穀考》曰:“稷,𪗉大名也。粘者為秫,北方謂之高粱,通謂之秫,秫又謂之蜀黍,高大似蘆。《月令》:首種不入。鄭雲首種謂稷。今以北方諸谷播種先後考之,高粱最先。《管子書》:日至七十日,陰凍釋而蓺稷,百日不藝稷。日至七十日,今之正月也。今南北皆以正月蓺高粱是也。凡經言疏食者,稷食也。稷形大,故得疏偁。”按。程氏《九穀考》至為精析,學者必讀此而後能正名其言。漢人皆冒粱為稷,而稷為秫秫,鄙人能通其語者,士大夫不能舉其字,真可謂撥雲霧而覩青天矣。
五穀之長。謂首種也。《月令》注:“稷,五穀之長。”按稷長五穀,故田正之官曰稷。《五經異義》:“今《孝經》説:稷者,五穀之長,谷眾多不可徧敬,故立稷而祭之。古《左氏》説:列山氏之子曰柱,死祀以為稷,稷是田正,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許君曰:謹按,禮緣生及死,故社稷人事之,既祭稷谷,不得但以稷米祭,稷反自食。”同左氏義。鄭君駁之曰:“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社稷之神若是句龍柱棄,不得先五嶽而食。《大司徒》五地:一曰山林,二曰川澤,三曰丘陵,四曰墳衍,五曰原隰。《大司樂》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土示者,五土之總神,即謂社也。六樂於五地無原隰而有土祇,則土祇與原隰同用樂也,是以變原隰言土示,《詩·信南山》雲:畇畇原隰。下雲:黍稷彧彧。原隰生百穀,稷為之長,然則稷者原隰之神。若達此義,不得以稷米祭稷為難。社者,五土總神;稷者,原隰之神。皆能生萬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句龍以有平水土之功,配社祀之;稷有播種之功,配稷祀之。”按,許造《説文》但引今《孝經》説,則其説社稷當與鄭意同。玉裁謂:《異義》早成,《説文》晚出,為定説,此亦一耑也。
從禾,畟聲。子力切,一部。古叚稷為即。《小雅》:“既齊既即。”毛雲:“稷,疾”是也。亦叚為“昃”字。如《穀梁》“日昃”作“日稷”是也。
𥞷,古文稷。按,□蓋即古文畟字。 [13] 

廣韻

子力切,入職精 ‖ 畟聲職部(jì)
稷,五穀之揔名。一曰黍屬。《周禮注》雲:“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共工氏之子曰句龍,食於社;有厲山氏之子曰柱,食於稷。湯遷之而祀棄。”俗作稷。亦姓,后稷之後。
【校釋】俗作稷之“稷”當作“禝”,四庫全書本不誤。《集韻·職韻》:“禝,通作稷。” [14]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部】 稷;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10
古文:𥞷
唐韻》子力切。《集韻》《韻會》《正韻》節力切,並音即。《説文》:齋也。五穀之長。徐曰:案本草,稷卽穄,一名粢。楚人謂之稷,關中謂之𪎭,其米為黃米。《通志》:稷苗穗似蘆,而米可食。《月令章句》:稷,秋種夏熟,歷四時,備陰陽,谷之貴者。《詩·王風》:彼稷之苗。《禮·曲禮》:稷曰明粢。
又神名。《風俗通義》:稷,五穀之長。五穀眾多,不可徧祭,故立稷而祭之。
又農官名曰后稷。《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左傳·昭二十九年》:蔡墨曰: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
又疾也。《詩·小雅》:既齊既稷。注:齊整稷疾。言祭祀禮容莊敬也。○按《毛傳》:訓稷為疾。鄭箋仍訓黍稷之稷。朱注本《毛傳》:,宜從毛訓為是。
又姓。漢上津令稷嗣。
又地名。《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於稷。注:稷,晉地。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前漢·地理志》:西河郡美稷縣。
又與昃通。《穀梁傳·定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注:稷,昃也。下稷謂脯時。○按《隸釋·郙閣碑》:言劬勞曰稷,用《穀梁》:日下稷之文,與《堯母碑》:日不稷,《費鳳碑》:乾乾日稷同。
《集韻》:或作𥠈。 [15]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書寫 書寫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s
i̯ək
王力系統
ts
ǐək
董同龢系統
ts
jək
周法高系統
ts
jiək
李方桂系統
ts
jək
西漢



東漢





jək


jə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k
北魏後期北齊

jək
齊梁陳北周隋

jə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ts
i̯ək
擬音/王力系統

ts
ǐək
擬音/董同龢系統

ts
jək
擬音/周法高系統

ts
iek
擬音/李方桂系統

ts
jək
擬音/陳新雄系統

ts
ǐək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子力切
tsjək
集韻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札色切
ʧiek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節力切
tsiek
韻略


入聲






節力切

增韻


入聲






節力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tsi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將洗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清
節力切
tsiə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1-06]
  • 2.    徐中舒著.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4.01:779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635-636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0]
  • 5.    平水韻 十三職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1-06]
  • 6.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236-237
  • 7.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1-01-10]
  • 8.    安冠英編著. 常用熟語典故探源[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3.11:3-6
  • 9.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8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23
  •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617
  • 1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809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52
  • 13.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089-1090
  • 14.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527.
  • 1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818
  • 16.    稷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1-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