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裴

鎖定
秦裴(854年-912年),慎縣(今安徽肥東)人,唐末五代時期吳國將領。
秦裴在唐末便追隨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曾在兩浙攻打蘇州的戰役中領三千士卒堅守崑山,直到糧盡力竭,方率殘兵百人出降。他囚居杭州三年餘,又被放回吳國,參與了吳國討平田頵叛亂以及兼併武昌鎮的戰爭,後獨自領兵攻取鎮南軍。他在吳國曆仕楊行密、楊渥楊隆演三代國君,先後鎮守洪州、鄂州等地,官至武昌軍節度使
天祐九年(912年),秦裴在返回廣陵的途中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26] 
本    名
秦裴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出生地
慎縣
出生日期
854年
逝世日期
912年
官    職
武昌軍節度使

秦裴人物生平

秦裴早年經歷

秦裴年輕時驍勇善戰 [28]  ,在唐末隸廬州刺史楊行密帳下為牙校 [1]  ,隨其轉戰江淮,累功奏授為檢校左散騎常侍 [2] 
景福元年(892年)八月,楊行密攻佔廣陵(淮南鎮治,在今江蘇揚州),被授為淮南節度使。秦裴則擔任揚子縣(治今江蘇儀徵縣令,後又調任高郵無錫,在任皆有“能名”(指能幹的名聲) [3] 

秦裴身陷兩浙

乾寧四年(897年),割據兩浙的錢鏐遣大將顧全武統兵北上,連取蘇州諸縣,進圍蘇州(原屬浙江西道,時為淮南所控制)。楊行密乃於次年(898年)三月遣軍援救蘇州。秦裴亦隨軍出征,並率三千人奪回了崑山縣,之後便留戍於崑山。當年九月,顧全武攻破蘇州,蘇州境內的淮南軍隊全部撤走。但秦裴卻始終堅守在崑山。 [4]  顧全武乃率一萬餘人,進圍崑山。 [15] 
秦裴每戰皆命“羸兵執旗幟,壯者彀弓弩”,所發箭矢必能射中兩浙軍士卒,因此數次打退了顧全武的攻勢。 [16]  顧全武始終無法破城,便轉而試圖招降秦裴。秦裴卻回以佛經一卷,以譏諷顧全武早年做過和尚。 [17]  顧全武大怒,發起更加猛烈的攻勢,同時又引水灌城,沖塌了崑山的城牆。此時,城中糧食早已吃光,守兵已不足百人。秦裴無力再戰,只得向顧全武投降。 [18] 
錢鏐親抵崑山前線受降,並備下一千餘人的食物以犒勞降兵,卻發現秦裴所部竟不足百人,不禁怒道:“你軍勢薄弱至此,怎麼還敢頑抗?”秦裴答道:“我秦裴不敢有負楊公。今日只是力竭而降,內心並不想歸降。”顧全武亦不計前嫌,力勸錢鏐寬宥秦裴。 [19]  錢鏐也非常欣賞秦裴,因此沒有追究他的罪責。秦裴不久便被帶回了杭州,開始了長達數年的俘虜生涯。 [20] 

秦裴復歸吳國

天覆元年(901年),楊行密聽到流言稱錢鏐“為盜所殺”(《九國志》稱是秦裴暗中報信 [39]  ,但真實性存疑),遂讓大將李神福率軍直攻杭州,大敗浙軍,俘虜了顧全武。他為了救回秦裴,於是在次年(902年)四月主動和錢鏐交換戰俘,釋放了顧全武。錢鏐亦將秦裴放回了淮南。而此時,楊行密已被唐朝封為吳王,在廣陵建立了吳國。 [27] 
天覆三年(903年),秦裴隨李神福圍攻鄂州(武昌軍治,在今湖北武昌)。 [9]  武昌節度使杜洪求救於宣武節度使朱温。朱温命部將韓勍領兵援救杜洪,並讓荊南節度使成汭一同出兵。成汭親率艦隊赴援鄂州,卻在君山被秦裴擊潰。秦裴繳獲荊南軍戰艦二百餘艘,逼得成汭投江自殺。韓勍亦撤軍。不久,寧國節度使田頵在宣州(治今安徽宣城)起兵叛亂,楊行密忙命李神福回師平叛。 [10]  秦裴在吉陽磯(在今安徽東至西北)擊敗田頵,因功加授諸軍都尉。 [11] 
天祐元年(904年),楊行密在平定田頵之亂後,再次出兵攻打杜洪,並最終於次年(905年)二月攻破鄂州,擒殺杜洪,兼併了武昌軍。 [12]  秦裴隨軍征戰有功,升任升州刺史。 [13]  是年(905年)末,楊行密病逝,由其子楊渥襲位。 [29] 

秦裴鎮守西南

天祐三年(906年),楊渥任命秦裴為西南行營都招討使,攻打鎮南節度使鍾匡時。秦裴攻破洪州(鎮南軍治,在今江西南昌),俘虜鍾匡時。楊渥由此兼併了鎮南軍,自領鎮南節度使一職,以秦裴為洪州制置使 [14] 
天祐四年(907年),左右牙指揮使張顥徐温因楊渥日益驕橫,密謀作亂。他們誣稱秦裴麾下的朱思勍、範思從、陳璠(都是楊渥的心腹)謀叛,命別將陳祐前往洪州,在秦裴的軍帳之中將三將處死。楊渥欲誅殺張顥、徐温,卻在他們搶先發動的兵變中被控制。張顥、徐温自此把持了吳國軍政大權。 [21]  秦裴因三將之死一直鬱郁不自得。 [22]  張顥擔心秦裴生變,便將他召回廣陵。 [23]  當時,鄂嶽觀察使劉存率大軍攻伐湖南,卻在瀏陽河口兵敗被殺。 [24]  秦裴此時剛行至湖口,又被授為鄂嶽觀察使,接替劉存鎮守鄂州,防備湖南。 [25] 
天祐五年(908年),徐温與張顥弒殺楊渥,擁立其弟楊隆演,隨後又殺死張顥,獨自掌控了吳國軍政大權。 [30]  秦裴亦於次年(909年)前往廣陵,覲見楊隆演。 [31] 

秦裴建節及病逝

天祐九年(912年),秦裴被加拜為武昌軍節度使,不久因病返回廣陵,途中病逝於湓中(在今江西九江),終年五十九歲。 [26] 

秦裴主要影響

秦裴在吳國(淮南)的功績主要有:
  • 乾寧五年(898年),秦裴隨軍援救蘇州,並從兩浙軍的控制下奪回了崑山縣,之後堅守崑山,以三千兵力對抗浙將顧全武的萬餘兵馬,數次打退兩浙軍的進攻,直至糧盡援絕,“羸兵不滿百人”,方才力竭而降。 [4]  [16]  [18]  [19] 
  • 天覆三年(903年),秦裴隨李神福攻打武昌節度使杜洪,圍攻鄂州,並在君山擊敗荊南節度使成汭的援軍,繳獲荊南軍戰艦二百餘艘,逼得成汭投江自殺。又隨李神福鎮壓寧國節度使田頵叛亂,在吉陽磯(在今安徽東至西北)擊敗田頵。次年(904年)又隨軍再攻武昌,攻破鄂州。 [10]  [11]  [12] 
  • 天祐三年(906年),秦裴以西南行營都招討使之職攻打鎮南軍,攻破洪州,俘虜鎮南節度使鍾匡時。 [14] 
  • 天祐四年(907年),秦裴以鄂嶽觀察使之職鎮守鄂州,防備湖南,並在次年(908年)大破來犯的湖南軍。 [25] 

秦裴軼事典故

秦裴喜好鷹隼

秦裴年輕時非常喜歡鷹隼,常道:“這個世上,除了天上黃鷹、地上黃金,其餘都不值一提。” [28] 

秦裴勇而能謙

秦裴擔任揚子縣縣令時,曾親手獵殺過一隻在縣城出沒的老虎。楊行密為此褒賞秦裴。秦裴卻謙遜道:“都是大家一起努力,方才能夠殺死這隻老虎,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楊行密嘆道:“勇猛而又能謙遜,他日必享富貴。” [3] 
而難能可貴的是,秦裴這種謙遜的作風伴隨了他的一生。他在晚年時已是鎮守一方的大將,但在返回故里時,卻以平民之禮去拜謁縣令,見到裏中故老都會主動行禮,平日和他們相處也只講敍年齒,從不以身份自傲。 [31] 

秦裴歷史評價

錢鏐:君有藩侯相,他日必歸君,餘勿為念。 [6] 
吳任臣:秦裴力屈降敵,不忘故主,卒還本國,闢土江西,其品有足嘉者。 [7] 

秦裴人際關係

史料中關於秦裴的親屬,僅有《九國志·秦裴傳》稱其有兩個兄弟秦師鐸、秦師虯,隨其在鄂州擊敗楚軍。 [8] 
揚州於2011年出土有北宋文學家秦觀的祖父秦詠的墓誌(即孫覺《宋故內殿崇班致仕秦公墓誌銘》,簡稱《秦詠墓誌》)。有學者結合《宋史·秦羲傳》、王禹偁《右衞將軍秦公墓誌銘》(《秦公墓誌》)等相關記載,考證出秦觀即是秦裴的後人。 [32]  秦裴的子孫主要有:

秦裴史料索引

十國春秋·卷六·吳六》 [5] 
《九國志·卷一》 [6] 
參考資料
  • 1.    《十國春秋·卷六》:秦裴初從太祖為牙校,引兵三千攻崑山,拔之,戍其地。
  • 2.    《九國志·卷一》:行密起合肥,因隸帳下。大順元年,奏授檢校左散騎常侍。
  • 3.    《九國志·卷一》:行密據廣陵,以裴知揚子縣,有虎入縣郛,裴親殺以獻。行密召褒賞之,裴曰:“此眾共殺,非能獨制也。”行密嘆曰:“勇而能謙,必享富貴。”歷高郵、無錫令,俱有能名。
  • 4.    《十國春秋·卷一》:乾寧四年秋七月庚戌,兩浙遣將顧全武來取蘇州。乙未,陷松江。辛丑,陷常熟、華亭。五年三月,周本救蘇州,為兩浙將顧全武所敗。秦裴以兵三千人拔崑山而戍之。九月,顧全武攻蘇州,城中及援兵食皆盡,刺史台濛及李德誠等棄城走,援兵亦遁,全武遂陷蘇州,追周本於望亭,我師敗績。獨秦裴堅守崑山不下。
  • 5.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M]:中華書局,1983:98-99
  • 6.    [宋]路振撰,連人點校.九國志[M]:齊魯書社,2000:9-11
  • 7.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M]:中華書局,1983:101
  • 8.    《九國志·卷一》:會重午,裴宴諸將,而潭人入寇,裴遣弟師鐸、師虯乘戰艦先往。裴事訖,登黃鶴樓以望,乃以平頭舫顧小校曰:“但乘以卷旗,奪潭人船以戰。”及與師鐸軍合,乃建大將旗,潭人愕眙,裴因擊敗之。
  • 9.    《九國志·卷一》:天覆三年,從李神福攻鄂州。
  • 10.    《十國春秋·卷一》:天覆三年春正月,以升州刺史李神福為淮南行軍司馬、鄂嶽行營招討使,舒州團練使劉存副之,率舟師萬人以討杜洪。三月,神福進圍鄂,州洪嬰城請救於汴。夏四月,梁王全忠復馳使語荊南節度使成汭、武安節度使馬殷、武貞節度使雷彥威,令出兵救洪。汭畏汴之彊,且欲侵江、淮地以自廣,發舟師十萬沿江東下。五月,……壬子,遣裨將秦裴、楊成將眾數千逆擊於君山,敗之,火其船,眾大潰,汭投江死,獲其戰艦二百艘。韓勍聞之,亦走還。八月,寧國節度使田頵、潤州團練使安仁義同舉兵反。王召李神福於鄂州,使討頵。
  • 11.    《九國志·卷一》:又攻田頵眾于吉陽磯,以功授諸軍都尉。
  • 12.    《十國春秋·卷一》:天祐元年三月,王以李神福為鄂嶽招討使,復將兵擊杜洪。……秋八月,李神福攻鄂州未下,會得疾,還廣陵。王以舒州團練使劉存代為招討使。……二年二月庚子,城陷,執洪、延祚及汴兵千餘人送廣陵。……與延祚等駢斬於市。王以存為鄂嶽觀察使。
  • 13.    《九國志·卷一》:從劉存攻夏口破之,加升州刺史。
  • 14.    《十國春秋·卷二》:天祐三年夏四月,鎮南節度使、潁川郡王鍾傳卒,軍中立其子匡時為留後。傳養子江州刺史延規恨不得立,遣使來降於我。王以升州刺史秦裴為西南行營都招討使,將兵擊匡時。秋七月,裴執江西將劉楚,遂圍洪州,饒州刺史唐寶請降。九月,裴拔洪州,大掠三日,虜匡時及其司馬陳象等五千人以歸。王自兼鎮南軍節度使,以裴為洪州制置使。
  • 15.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裴之守崑山也,全武帥萬人圍之。
  • 16.    《十國春秋·卷六》:光化元年,浙將顧全武攻陷蘇州,裴獨守崑山,不可下。裴常使羸兵執旗幟,壯者彀弓弩,每發矢,必洞中重鎧,全武為之卻者數矣。
  • 17.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或言全武少落魄無行,常髡髮為沙門,故左右以僧為諱。當圍崑山日,全武檄秦裴降,裴封函納款。全武大喜,亟召諸將發函,則佛經一卷。全武大慚,曰:“裴不憂死,乃戲我乎!”
  • 18.    《十國春秋·卷一》:全武檄裴令降,裴不聽。全武復益兵攻城,引水灌之,城壞,食盡,裴率羸兵以降,時兵不盈百人之數雲。
  • 19.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陷崑山,降其將秦裴。武肅王命設千人饌為餉,裴出羸兵不滿百人,王怒曰:“軍弱如此,何敢久拒。”對曰:“裴義不負楊公,今力屈而降,非心降也。”全武力勸王宥之,時人頗稱其長厚。
  • 20.    《十國春秋·卷六》:彭城王鏐詰其久拒狀,裴對曰:“力屈而降,非心降也。裴義不敢負楊公。”王善其言而釋之。居浙數年,得復還。
  • 21.    《十國春秋·卷二》:天祐四年春正月,王既得江西,驕侈益甚,……左右牙指揮使張顥、徐温泣諫,王怒曰:“汝謂我不才,何不殺我自為之!”二人懼,潛謀作亂。……顥、温忌思勍等侵其權,陽令三將從秦裴擊江西,因戍洪州,誣以謀叛,遣別將陳祐往誅之。祐間道兼行,六日至洪州,微服懷短兵徑入裴帳中。裴大驚,祐告之故,遂召思勍等飲酒,數以罪,執斬之。王聞三將死益不平於顥、温,欲誅之。丙戌,王晨視事,顥、温帥牙兵二百人,露刃直入庭中,……號曰兵諫,王不能止。自是諸將不與同者,顥、温稍稍以法除之,軍政悉歸二人矣。
  • 22.    《十國春秋·卷六》:會徐温等內忌三人,遣別將至裴所殺之,裴由是鬱郁不自得。
  • 23.    《九國志·卷一》:張顥用事,慮裴為變,急召歸。
  • 24.    《十國春秋·卷二》:天祐四年五月,以鄂嶽觀察使劉存為西南面都招討使,……將水軍三萬以伐楚。楚王殷命在城都指揮使秦彥暉將水軍三萬浮江而下,水軍副指揮使黃璠帥戰艦三百屯瀏陽江口。六月,存、知新遇雨退兵于越堤北,……璠乃自瀏陽絕江,與彥暉合擊我兵。我兵大敗,存、知新被擒,不屈而死。
  • 25.    《九國志·卷一》:及湖口,遇鄂帥劉存與潭軍戰沒,復授裴鄂嶽觀察使。
  • 26.    《九國志·卷一》:九年,加武昌軍節度使,遇疾求歸,至湓中卒,年五十九。
  • 27.    《十國春秋·卷一》:天覆元年秋八月,王遣步軍都指揮使李神福等將兵攻杭州,兩浙將顧全武等列八寨以拒之,王聞流言彭城王鏐為盜所殺也。冬十月,神福與全武相拒,……大破之,斬首五十級,生擒全武。二年三月,天子以金吾將軍李儼為江淮宣諭使,書御衣賜王,拜王東面行營都統。中書令,進爵吳王。夏四月,王歸顧全武於杭州,以易秦裴。彭城王鏐大喜,遣裴還。
  • 28.    《九國志·卷一》:少驍勇,頗好獵,以鷹隼為事。嘗雲:“天上黃鷹,地下黃金,餘不足貴也。”
  • 29.    《十國春秋·卷二》:天祐二年冬十月,太祖病甚,命判官周隱作符召渥。……及太祖薨,將佐共請宣諭使李儼承製授渥淮南節度使、東道諸道行營都統、兼侍中、弘農郡王。
  • 30.    《十國春秋·卷二》:先是張顥、徐温之弒烈祖也,……夏五月己卯,顥集將吏於府廷,……遂奉隆演稱淮南留後、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可求遂詣温謀先殺顥,陰遣左監門衞將軍鍾泰章選壯士三十人圖之。丁亥旦,直入斬顥於牙堂。……隆演以温為左右牙都指揮使,軍府事鹹取決焉。
  • 31.    《九國志·卷一》:六年,入覲,因求歸故里,以民禮謁縣宰,見裏中故老必拜,坐以少長為齒。
  • 32.    王瀟瀟,劉剛,束家平.五代北宋高郵秦氏家族世系研究——以江蘇揚州發現秦詠夫婦墓誌為線索[J]:東南文化,2018(04):57-67
  • 33.    《宋史·卷三百九》:秦羲,字致堯,江寧人。世仕江左。曾祖本,嶽州刺史。祖進遠,寧國軍節度副使。父承裕,建州監軍使、知州事。
  • 34.    王禹偁《秦公墓誌》:曾祖某,唐末事吳,以公為武昌軍節度使,事見前國史。祖太,嶽州刺史。父進遠,宣州節度副使、贈右監門衞率府。率公即率府之長子,……三子,長曰著,舉進士不第而卒。次即義也,今為西頭供奉官,閣門祗候,以才幹為時所推。季曰恭,亦早夭。
  • 35.    孫覺《秦詠墓誌》:公姓秦氏,諱詠。其先仕江南有顯,後徙淮南高郵家焉。曾祖裕。祖禹。父玫,贈左監門衞將軍。公少給事御史府,……轉內殿崇班、南劍州兵馬都監,歸以其官致仕。年八十有二。……孫八人,曰觀、震、鼎、升、蒙、渙、益、兑。……觀尤有文,蘇子瞻稱之。
  • 36.    《宋史·卷三百九》:李煜之歸朝也,承裕遣羲詣闕上符印,……太平興國中,有南唐軍校馬光璉等亡命荊楚,結徒為盜。羲受詔,縛光璉以獻,太宗壯之。積勞改西頭供奉官,決獄於淮南諸州。……擢授閣門祗候,兼制置礬税。……因對,求典藩郡,遷內園使、知泉州。天禧四年,代還。道病卒。
  • 37.    《宋史·列傳第二百三》: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
  • 38.    《宋史·列傳第二百三》:秦觀,字少遊,一字太虛,揚州高郵人。……元祐初,軾以賢良方正薦於朝,……復為兼國史院編修官。紹聖初,坐黨籍,出通判杭州。……貶監處州酒税。……削秩徙郴州,繼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立,復宣德郎,放還。至藤州,……笑視之而卒。
  • 39.    《九國志·卷一》:裴在越三年,寂無歸耗。忽一日,裴遣人告行密,遣李神福攻越臨安。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