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昌軍節度使

鎖定
元和元年(806年)。以鄂嶽觀察使韓皋為鄂、嶽、蘄、安、黃等州節度使,設置武昌軍,即為武昌軍節度使。“元和四十八藩鎮”之一。
中文名
武昌軍節度使
設立時間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
駐    地
鄂州(今武昌 [1] 
轄    區
鄂、嶽、蘄、黃、安、申、光等州
首任節度使
韓皋

武昌軍節度使相關記載

元和元年(806年)升鄂嶽觀察使武昌軍節度使,治所在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下轄鄂州、嶽州、蘄州、黃州、安州、沔州。長期管轄鄂州、嶽州、蘄州、黃州、安州、申州。相當於今湖北省廣水、應城、漢川長江以東,河南淮河以南,湖南省洞庭湖流域和汨羅江以北。810年,再降為觀察使。818年,增加申州。寶曆元年(825年),升為武昌軍節度使,下轄鄂州、嶽州、沔州、蘄州、黃州、安州、申州。826年,除沔州。848年,為鄂嶽觀察使,大中四年(850年),升為武昌軍節度使,大中六年(852年),為鄂嶽觀察使。文德年間,升為節度使,被杜洪割據。897年,申州屬於奉國軍節度使,898年,安州被朱温奪取。905年,楊吳奪得武昌軍節度使,降為鄂嶽都團練觀察使,領鄂州、嶽州、蘄州、黃州。907年,馬殷奪得嶽州。912年,升為武昌軍節度使,下轄鄂州、蘄州、黃州。 [2] 

武昌軍節度使歷史沿革

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年),韓皋擔任鄂嶽沔蘄都團練觀察使。憲宗元和元年(806年),韓皋升職為鄂嶽蘄安黃節度使,設置武昌軍,與之同時,撤銷奉義軍節度使(貞元十五年,設置安黃節度使。貞元十九年,改為奉義軍節度使),由韓皋擔任武昌軍節度使。
元和三年(808年),郗士美接替韓皋。
元和五年(810年),呂元膺接替郗士美;這時,朝廷撤銷武昌軍節度使(根據《新唐書·卷六十八·方鎮表五》),呂元膺的官職乃是鄂嶽都團練觀察使。
元和八年(813年),柳公綽接替呂元膺。
元和十一年(816年),李道古接替柳公綽。
穆宗長慶二年(822年),崔元略擔任鄂嶽蘄黃安等州觀察使。
長慶四年(824年),崔植接替崔元略。
敬宗寶曆元年(825年),牛僧孺接替崔植之時,恢復武昌軍節度使。
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元稹接替牛僧孺。
大和五年(831年),再次撤銷武昌軍節度使,崔郾擔任鄂嶽安黃觀察使。
大和九年(835年),高重接替崔郾。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崔郾之子崔瑤擔任鄂嶽觀察使。
到了昭宗天祐元年(904年),杜洪據有鄂嶽等地,擁兵自重,被朝廷封為武昌軍節度使。天祐二年(昭宗死後,哀帝沿用天祐這個年號),楊行密部將劉存攻陷鄂州,殺死杜洪。再過了二年,哀帝禪位給朱温(朱全忠,五代後梁太祖),李唐王朝被朱梁政權取代。

武昌軍節度使大員政績

郗士美(武昌軍節度使)
元和三年春季至元和五年冬季,高平郡公郗士美主政武昌軍。那時,武昌軍是個島渚相連、凹凸不平的水鄉澤國,一邊是浩浩大江,一邊是眾多湖泊。這個處於江湖之間的城市,駐軍三萬,當然,還得加上官、吏、工、商以及軍人家屬,總人數應該至少是三萬的翻一番,六萬以上;其中,官、吏是很少數的,相關的工、商人數也不會很多,軍、民是絕大多數的。
郗士美上任之後,以一年的時間,適應環境,順應並撫慰官吏軍民。到了第二年,方才有所作為。主要乃是平整城內土地,削凸堙凹,擴寬街巷、道路,調整城市建築佈局,拆陋屋,造新房,重新建立射侯軍容佐、牙門料將院、門佐六椽院這些官署,把軍人居住之處移到東門之外,選擇開陽高曠之地,造了十五所營房(共三千間)。於是,瓦鱗鱗,檐盈盈,軒門對開,欲呀風雷。
呂元膺(鄂嶽都團練觀察使)
呂元膺也是個很有佳譽的名宦。他知人善任,曾經提拔守城者為大將。因為,守城者忠於職責,不許呂元膺擅自深夜登城(《新唐書·卷八十七·呂元膺》:“拜鄂嶽觀察使。嘗夜登城,守者不許。左右曰:中丞也。對曰:夜不可辨。乃還。明日,擢守者為大將”)。當然,治鄂的實績,呂元膺是比不過郗士美的。
柳公綽(鄂嶽都團練觀察使)
接替呂元膺的柳公綽,則是頗為知權制變,愛撫鄂軍家屬,使鄂軍勇於報效,打了些勝仗(《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柳公綽》:“九年,吳元濟據蔡州叛,王師討伐。詔公綽以鄂嶽兵五千隸安州刺史李聽,率赴行營。公綽曰:朝廷以吾儒生不知兵耶。即日上奏,願自徵行,許之。公綽自鄂濟湘江,直抵安州,李聽以廉使之禮事之。公綽謂之曰:公所以屬鞬負弩者,豈非為兵事耶?若去戎容,被公服,兩郡守耳,何所統攝乎?以公名家曉兵,若吾不足以指麾,則當赴闕;不然,吾且署職名,以兵法從事矣。聽曰:唯公所命。即署聽為鄂嶽都知兵馬使、中軍先鋒、行營兵馬都虞候,三牒授之。乃選卒六千屬聽,戒其部校曰:行營之事,一決都將。聽感恩畏威,如出麾下。其知權制變,甚為當時所稱。鄂軍既在行營,公綽時令左右省問其家。如疾病、養生、送死,必厚廩給之。軍士之妻治容不謹者,沉之於江。行卒相感曰:中丞為我輩知家事,何以報效。故鄂人戰每克捷”)。
牛僧孺(武昌軍節度使)
牛僧孺擔任武昌軍節度使期間,最大的政績是重建了鄂州城。鄂州城牆原為夯土築板而成,每年都得修繕,需要十幾萬錢,牛僧孺將城牆改為磚砌,用了五年時間(《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二·牛僧孺》:“江夏城風土散惡,難立垣墉,每年加板築,賦青茆以覆之。吏緣為奸,蠹弊綿歲。僧孺至,計茆苫板築之費,歲十餘萬,即賦之以塼,以當苫築之價。凡五年,墉皆甃葺,蠹弊永除”)。
崔郾(鄂嶽安黃等州觀察使)
崔郾治鄂,主要的政績,是製造蒙衝小艦和相應的武器裝備,上下千里,捕平江湖盜賊(《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三·崔邠》:“改鄂嶽等州觀察使。自蔡人叛,鄂嶽常苦兵,江湖盜賊顯行。郾修治鎧仗,造蒙衝,駛追窮躡,上下千里,歲中悉捕平”)。其次,是嚴法峻誅,對於犯罪者絕不寬大處理(《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三·崔邠》:“治虢以寬,經月不笞一人。及蒞鄂,則嚴法峻誅,一不貸。或問其故,曰:陝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聞者服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