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神(拼音:shé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2]  ,其古字形由表示祭台的“示”和表示雷電的“申”構成。神字的本義是天神,泛指人們身體上的精神和虛無縹渺的神靈,神由精神、神靈引申為異乎尋常的、不可思議的,如神速、神奇;又引申為注意力、精力,如勞神、傷神;又引申為表情,如神情、神采。
中文名
拼    音
shén、shēn
部    首
五    筆
PYJH [3] 
倉    頡
IFLWL [3] 
鄭    碼
WSKI [3] 
筆    順
①點、②橫撇、③豎、④點、⑤豎、⑥橫折、⑦橫、⑧橫、⑨豎
字    級
一級(編號:1711) [1] 
平水韻
上平十一真 [4] 
總筆畫數
4+5
四角號碼
3520₆
統一碼
CJK 統一漢字 795E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䰠、𥙍、𥛠、𥚞、𥛃、𥜩、𥞁
注音字母
ㄕㄣˊ、ㄕㄣ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形聲兼會意字。“神”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圖1),商周時期也把“”作為神仙的“神”。“申”的古字形是天空中閃電的形象描繪。在人類社會的早期,由於生產力極端低下,人們不可能對許多自然現象和生理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能聽任大自然的擺佈。於是,自然界日月星辰、山川土地乃至花草樹木,都被人格化,成了有靈性的東西。古人以為閃電變化莫測,威力無窮,是至高無上的天神在操縱。後來“申”被借用為地支的第九位,於是加上“”分化出“神”字來表示“神仙”這一含義。金文的左邊的示字,也就是一個供台、祭台,表形;右邊的申字表聲也表義。兩相結合,表示供奉、祭奠、尊崇的是一個精神的東西,是一個神靈。發展到小篆(圖6)時,訛變加大,已漸將“申”折伸的閃電形狀變成“申”字裏一直的中豎,兩旁的分支漸變成“臼”形。隸書(圖7)在小篆的基礎上把申“臼”形的筆畫合併,又將“示”的第二筆和第四筆合併成“㇇”。發展為漢隸和楷書的“神”字。 [2]  [5]  [20] 
神為天神,即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對於人來説,精神也是主宰自身思想行動者,故“神”引申可指主宰人思想行動的精神。常輿“形”相對而言,表明它內在、起決定性作用的特點。如《荀子·天論》:“形具神生,好惡喜怒裒樂臧焉。”成語有“神魂顛倒”“心曠神怡”等。 [21] 

詳細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shén
名詞
宗教指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古代神話傳説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死後的精靈。
god;deity
禮記·祭法》:“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禮記·樂記》:“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
郁達夫《浙東景物紀略·方巖紀靜》:“廟中前殿戲台上在演社戲敬神。”
神怪;神主;神社;神靈;
神權;神話;財神
神話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
god

料事如神;用兵如神
精神;心神。
spirit
墨子·所染》:“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
魯迅《阿Q正傳》:“他如有所失的走進土穀祠,定一定神,知道他的一堆洋錢不見了。”
勞神;凝神;神魂顛倒;
神清氣爽;聚精會神
指知識淵博或技能超羣的人。

晉·王嘉《拾遺記·後漢》:“京師謂康成為‘經神’。”

神韻;韻味。
romantic charm
金·王若虛《自笑》詩:“酒得數杯還已足,詩過兩韻不能神。”

表情;神色。
expression
唐·竇臮《述書賦》上:“長玉靡慢,神閒態穠。”
神色;神采;神姿;神志
中醫指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生理和精神狀態。

素問·移情變氣論》:“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靈樞經·本神》:“兩精相搏謂之神。”

(Shén)姓氏用字。



形容詞
不平凡的,極其高超的;不可思議的。
magic;
miraculous;
mystic;
supernatural
《周易·繫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
魏巍《老煙筒》:“你説神不神,七八里地,二十多分鐘,跟人家騎車子的來個前後腳。”
神秘;神奇;神異;神勇;
神醫;神速;神機妙算
〈方言〉聰明。
clever;smart
他真神,一看就會了。

〈文言〉慎。

逸周書·寶典》:“行之以神,振之以寶。”

動詞
〈文言〉靈驗。
divine
晏子春秋·諫上十二》:“上帝神,則不可欺;上帝不神,祝亦無益。”

〈文言〉猶治。

孟子·盡心上》:“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文言〉猶化。

呂氏春秋·具備》:“説與治不誠,其動人心不神。”高誘注:“神,化。言不誠不能行其化也。”

shēn
非語素字
神荼】(Shēnshū)傳説中能制服惡鬼的海神。後世奉為門神。



shēng
動詞
〈文言〉通“”。

《八瓊室金石補正·僧肅然造像記》:“過往先亡,願神淨土。”

[6-8]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一上】【示部】食鄰切(shén)
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 [9] 

説文解字注

【卷一上】【示部】
“天神引出萬物者也”注:天、神、引三字同在古音第十二部。
“從示,𦥔(申)聲”注:食鄰切。 [10] 

廣韻

食鄰切,平真船 ‖申聲真1部(shén)
神,靈也。《易·繫辭》曰:“陰陽不測之謂神。”亦姓,《風俗通》雲:“神農之後。”漢有騎都尉神曜。何氏《姓苑》雲:“今琅邪人。”食鄰切。二。 [11]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字部】神;部外筆畫:5
古文:𥛠
《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乘)人切,竝音晨。《説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
又神明。《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陰陽不測之謂神。王弼雲: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為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又鬼神。陽魂為神,隂魄為鬼。氣之伸者為神,屈者為鬼。
又諡(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
又姓。漢騎都尉神矅。
又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注: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
又葉時連切,音禪。《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説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注:神,葉時連切。濱,葉卑眠切。○按: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神,古碑多作𥛠,下從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雲:旦當為神,篆字之譌(訛)。《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為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為旦耳。此説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12]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宋體) 字形對比(宋體) [13]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❶“礻”窄“申”寬,頂部“礻”低,底部“申”低。❷“礻”,㇇(橫撇)與豎相接于田字格橫中線。❸“申”,“曰”上寬下窄,首筆短豎在豎中線;框中橫在橫中線;末筆從中線上端右方起筆,穿過“曰”中部下行。 [14]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5]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ʰ
i̯ĕn
王力系統
ȡ
ǐen
董同龢系統
ȡʰ
jen
周法高系統
zd
jien
李方桂系統
d
jin
兩漢





jiən


ji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真諄臻

jien
北魏後期北齊
真諄臻

jien
齊梁陳北周隋
真諄臻欣

jien
隋唐
高本漢系統

dʑʰ
i̯ĕn
王力系統

ǐěn
董同龢系統

dʑʰ
jen
周法高系統

ʑ
iɪn
李方桂系統

jĕn
[16-17]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清濁
韻目/韻部
韻系
調
擬音
韻攝
廣韻
食鄰切
全濁
上平十七真
真A
平聲
三等
開口呼
dʑʰjen
集韻
乗 (乘)人切
船/常
全濁
上平十七真
平聲
三等
開口呼
ʥien
中原音韻

全清
真文

陽平

齊齒呼
ʂiən

中州音韻




真文

平聲

蛇真切


洪武正韻
丞真切
全濁
八真
平聲


ʒiən

分韻撮要


第八賓稟嬪𤲃

陽平




[18]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ʂən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ʂẽ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ʂẽ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sə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sə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ʂən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sən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sə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zən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zaŋ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sə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sən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sən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sən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ʃɐn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ʃɐn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sin
24
陽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siŋ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si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sei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9]  、漢典 [1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5-12]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2-08-09]
  • 4.    十一真 神  .搜韻[引用日期2019-05-12]
  • 5.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147-148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1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855-866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5[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560-2561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155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
  • 10.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 1 全注全譯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7
  • 11.    蔡夢麒 校釋.廣韻校釋[M].長沙:嶽麓書社,2007.06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802
  • 13.    字形對比、異體字  .漢典[引用日期2019-05-18]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08
  • 15.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5-18]
  • 16.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11]
  • 17.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11]
  • 18.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11]
  • 19.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83
  • 20.    俞水生著.漢字中的人文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72-77
  • 21.    黃金貴主編;曾昭聰副主編.古代漢語文化百科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01:69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