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碳中和

(節能減排術語)

鎖定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節能減排術語。一般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2023年9月,《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在北京正式發佈。報告系統評價了全球197個國家在碳中和承諾、低碳技術、氣候投融資、國際氣候合作等方面的進程,為推動各國深化碳中和轉型、彌合全球碳中和進展與《巴黎協定》温升目標的差距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參考。 [101] 
中文名
碳中和
外文名
carbon neutrality
別    名
碳中和
所屬領域
二氧化碳
適用領域
能源
實現時間
中國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相關術語
碳達峯(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提出時間
2020年9月22日 [1] 

碳中和社會背景

碳達峯指的是碳排放進入平台期後,進入平穩下降階段。碳達峯與碳中和一起,簡稱“雙碳”。 [25] 
202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1] 
2021年3月5日,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紮實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17]  。“碳中和”入選《咬文嚼字》發佈的2021十大流行語 [68]  。12月13日,“雙碳”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佈的“2021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 [69] 
2022年8月,“碳中和”一詞被收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四版 [88]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強調: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105] 
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是人類的行為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後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隨着人類的活動,全球變暖也在改變(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 [8] 
2002年,南極洲一塊麪積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脱落,並且在35天內融化消失;並且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格陵蘭島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是1996年融冰量的兩倍。 [15] 

碳中和政策背景

2021年2月02日,《國務院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温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確保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台階。 [54] 

碳中和專業人才

碳中和詞語概念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負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氣體被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這就是所謂的“碳中和”。 [20]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匯吸收儲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人類所能做的是植樹造林;二是碳抵消,通過投資開發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潔技術,減少一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抵消另一個行業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計算單位是二氧化碳當量噸數。一旦徹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們就能進入淨零碳社會。

碳中和國際發展

1997年問世以來,“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漸走紅,實現了從“前衞”到“大眾”的轉變。 [15] 
2006年,《新牛津美國字典》將“碳中和”評為當年年度詞彙。獲選主要原因在於它已經從最初由環保人士倡導的一項概念,逐漸獲得越來越多民眾支持,並且成為受到美國政府當局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 [8] 
2007年1月29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IPCC)在巴黎舉行會議,歷時五天的會議計劃在2月2號結束後發表一份評估全球氣候變化的報告。報告的初期版本預測,到2100年,全球氣温將升高2到4.5攝氏度,全球海平面將比2007年上升0.13到0.58米。報告的初期版本中還提到,過去50年來的氣候變化現象,有90%的可能是由人類活動導致的。也有專家表示,有可能在報告的最終版本中改變措辭,把可能性改寫為99%。 [9] 
2007版的《新牛津英語字典》中,“carbon neutral”這個字正式編列到字典當中。“碳中和”這個詞是通過指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 [8] 
2013年7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提出的航空業“2020年碳中和”方案浮出水面。該方案提出航空業三大承諾目標:2009年-2020年,年均燃油效率提高1.5%;2020年實現碳排放量以2020年為頂峯,不再增長;在2050年將排放量削減至2005年的一半。該方案對各國各航空公司最實質的影響是要為2020年後超過排放指標的部分買單,交納實際上的“碳税”。
2018年10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報告,呼籲各國採取行動,為把升温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土地、能源、工業、建築、運輸和城市領域展開快速和深遠的改革。 [18] 

碳中和中國舉措

碳中和發展情況

2008年12月,中國首個官方碳補償標識——中國綠色碳基金碳補償標識發佈。
“2030”碳目標
“2030”碳目標(6張)
2009年3月5日,温家寶總理在的兩會中特別強調,要毫不鬆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11月25日,國務院總理温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決定到2020年我國控制温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並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會議決定,到2020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並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 [10] 
2018年8月1日,四川省舉行了“碳中和”項目啓動儀式,計劃於2018年10月在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500畝“碳中和”林,用20年時間增加碳匯,用以完全抵消本次會議產生的921噸碳排放總量。 [2] 
2019年10月,第一期全國A級旅遊景區質量提升培訓班在陝西舉辦,併成為全國首個碳中和景區培訓班。 [3] 
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1]  [4]  12月24日,中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機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 [7] 
2021年1月,全國首個碳中和垃圾分類站落地四川成都,居民可以投放自己日常產生的可回收物,通過回收抵消碳排放量,還能獲得收益 [21]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紮實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17]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研究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會議指明瞭“十四五”期間要重點做好的7方面工作。在業內專家看來,這次會議明確了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定位,尤其是為今後5年做好碳達峯工作謀劃了清晰的“施工圖” [22] 
孫傳旺在全國首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研討會上 孫傳旺在全國首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研討會上
2021年7月12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為發揮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創新策源地作用,為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43]  。8月,市場監管總局成立碳達峯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 [46] 9月11日,中國承諾 大國擔當——“30·60”碳達峯碳中和專題展覽亮相中國科技館,這也是全國首個“碳達峯、碳中和”科普展。展覽由中國科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指導,將在中國科技館展出至11月14日,之後還將參加“全國科普日優質主題展覽全國巡展”,服務全國更廣大地區的更多公眾 [48] 9月11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在全國首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研討會上提出“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 [52-53]  ”。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佈 [61] 
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2021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發佈《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下稱《報告》),提出三大目標。不晚於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不晚於2030年實現上下游價值鏈碳排放強度減半,率先實現雲計算的碳中和,成為綠色雲;用15年時間,以平台之力帶動生態減碳15億噸 [70] 
2022年2月18日,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辦的美麗中國·綠色冬奧專場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説:“北京冬奧會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碳中和’的冬奧會。” [73] 
202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脈動宣佈位於武漢和邛崍的工廠成為中國飲料行業率先實現碳中和的兩家工廠,這也是達能在中國的首批碳中和工廠。 [74] 
2022年11月,在“成渝雙城·雙碳論壇2022”上,碳達峯碳中和專利信息平台啓動 [90] 
2022年,江蘇首個土壤碳中和項目落地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導建設的這一項目,主攻農田“土壤固碳”研究,一期工程“FACE實驗平台”將於2022年12月完工。 [91] 
2023年2月28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發佈的《中國碳達峯碳中和進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統籌經濟發展、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的壓力不斷加大,但“雙碳”(碳達峯與碳中和)工作穩步推進。 [95] 
2023年4月10日,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峯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部署要求,統籌推進碳達峯碳中和標準計量系統建設,陝西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等9部門聯合制定了《陝西省建立健全碳達峯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 [98] 
2023年10月,由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多家單位共同制定的《北京市建立健全碳達峯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出台。 [102] 

碳中和各地佈局

2020年11月6日,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正軍代表信陽市人民政府與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簽訂了《關於共同推進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綠色發展和產業升級合作協議》。協議的簽訂標誌着國內首個碳中和示範園區正式啓動建設。 [33] 
2023年11月27日,香港交易所宣佈,將致力於2024年實現碳中和,並於2040年實現淨零排放。 [103] 
2023年12月6日,杭州亞組委、亞殘組委發佈: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在亞運史上首次實現碳中和。 [104] 

碳中和碳市場

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温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全國碳市場啓動上線交易為“雙碳”目標的達成提供了重要抓手。
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和深圳7省(市)啓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2017年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印發實施,要求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啓動上線交易。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納入重點排放單位超過2000家。中國碳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温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 [39] 

碳中和各國舉措

國家/地區
時間
舉措
美國
2001年6月11日
布什就任美國總統後突然宣佈退出《京都議定書》。對於減緩全球變暖的努力而言,布什的決定無疑是沉重一擊。 [14] 
2007年1月22日
幾家大型企業敦促美國總統布什,要求美國政府採取行動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的排放。 [15] 
2014年11月
奧巴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協議,承諾到2025年前將美國的温室氣體排放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26至28個百分點。中國也承諾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峯值後開始逐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會努力盡早實現。 [16] 
2015年3月19日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在2025年之前削減40%的温室氣體排放。為達到這一目標,美國政府聯邦機構需要在2008年的排放總量水平上減少2100萬噸温室氣體排放。 [16] 
2021年4月22日
拜登在領導人氣候峯會開幕式發言中宣佈,將擴大美國政府的減排承諾,即到2030年將美國的温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50%,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24] 
歐盟
2018年11月28日
歐盟委員會發布一項長期願景,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即將淨碳排放量降至零。根據歐盟委員會當天發佈的新聞公報,這項長期願景反映了歐盟如何通過投資現實的技術方案、賦予民眾權利以及在金融、科研等關鍵領域協同行動,引領“碳中和”發展道路並保證社會轉型公平公正。 [6] 
——
歐盟希望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而德國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則是2045年。 [58] 
北歐
2019年11月
北歐國家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和冰島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簽署一份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五國在聲明中表示,將合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爭取比世界其他國家更快實現“碳中和”目標。 [18] 
日本
2020年10月26日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報道,日本政府表示,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或能在日本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日本是世界上第五大碳排放國,日本此前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排放量減少80%,向英國和歐盟看齊,氣候分析師們將日本此前的這一承諾評為“嚴重不足”。 [5] 
2021年4月22日
在領導人氣候峯會上,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將在2030年前將温室氣體排放量較2013財年的水平降低46%,遠高於之前26%的目標,並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24] 
巴西
2021年4月
在美國舉辦的線上領導人氣候峯會上,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承諾巴西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23] 
加拿大
2021年6月29日
據路透社報道的一份聲明顯示,加拿大從2035年開始只能銷售零排放汽車和卡車,為此政府將提供一系列的政策、資金支持幫助相關企業轉型,加拿大政府還表示將設定2025年和2030年的中期目標。
——
加拿大環境部長喬納森·威爾金森在聲明中表示:“我們致力於將加拿大的零排放汽車銷售目標與北美司法管轄區的目標保持一致。”“我們將與美國合作,協調燃油效率法規,並在消費者退税、充電站、企業減税和行業轉型成本等方面進行投資。“ [37] 
瑞士
2021年9月消息
瑞士剛剛決定,該國軍隊計劃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 [57] 
德國
2021年10月7日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發佈了最新的研究結果,該結果顯示,德國需要投資5萬億歐元,才能在2045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俄羅斯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1日
俄羅斯總理批准了《俄羅斯到2050年前實現温室氣體低排放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該戰略稱,俄羅斯將在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同時實現温室氣體低排放,並計劃到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62] 
印度
2021年11月1日
印度總理莫迪在英國格拉斯哥出席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時表示,印度致力於到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莫迪表示,到2030年,印度50%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2020年,可再生能源約佔38%。 [63] 
——
印度對於碳排放問題做出過很多承諾,不過進展不及預期
2015年
印度承諾到2022年將其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小型水力發電廠)的發電量增加五倍,達到175GW。但是直到2021年9月,它的可再生能源僅僅達到100GW以上。 [64] 
丹麥
2022年8月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市長索菲·安諾生22日説,由於一家環保企業不符合政府碳捕捉方面的資助標準,哥本哈根眼下放棄2025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85] 

碳中和企業抵消

第一步:計算碳足跡,建立低碳體系。
碳足跡計算是針對企業所有可能產生温室氣體的來源,進行排放源清查與數據蒐集,以瞭解企業温室氣體排放源及量化所蒐集的數據信息,是邁向實現碳管理的第一步。碳排放報告核查則是由第三方對盤查所得出的數據信息的擔保陳述提供正式的書面聲明。
第二步:減少碳排放
通過對企業排放源清查,詳細瞭解企業的碳排放源及量,相應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從而減少因企業生產運營等活動中所產生的碳排放。
第三步:實現碳中和
通過購買自願碳減排額的方式實現碳排放的抵消,以自願為基本原則,即交易的中和方式。碳中和的實現通常由買方(排放者)、賣方(減排者)和交易機構(中介)三方來共同完成。 [19] 

碳中和社會活動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特斯科超市的商品上,甚至貼上顯示“碳足跡”的標籤,消費者可知該產品從生產、加工、運輸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總量。
2003年,美國電影演員迪卡普里奧就付錢在墨西哥植樹,因此宣稱自己是美國第一個碳補償公民
周迅參加碳中和活動 周迅參加碳中和活動
2007年3月31日晚上7:30,悉尼開始停電一小時,以此警醒世人,全球變暖已經是現實,每個人都應該為此做些什麼。4月報道,位於英國柴郡的阿什頓·海耶斯是一個擁有1000多人口的小村莊。15個月之前,這裏建成了英國的第一個“碳中和”村 [11]  。10月,歐洲搖滾音樂愛好者舉辦了一次環保音樂節,他們在活動中推行了摺椅環保方法。從而使“碳中和”這一詞讓更多的人所熟知。 [8] 
2009年3月9日,周迅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區親善大使的身份出現在北京倡導碳補償活動見面會,並自掏腰包購買可抵消08年的航空里程量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238棵樹苗。8月5日,中國第一個碳中和企業誕生。8月5日,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購買奧運期間北京綠色出行活動產生的8026噸碳減排指標,用於抵消該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至2008年底全公司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成為第一家通過購買自願碳減排量實現碳中和的中國企業 [13]  。11月17日,上海濟豐完成我國首筆碳中和交易 [12] 

碳中和排放情況

碳中和產品

產品
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二氧化碳
汽車
一輛每年在城市中行程達到2萬公里的大排量汽車釋放的二氧化碳為2噸。發動機每燃燒1升燃料向大氣層釋放的二氧化碳為2.5公斤。
人體
每人每天通過呼吸大約釋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麼生產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與通過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植物
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釋放。
電腦
年均10.5公斤。
鹵素燈泡
年均10.8公斤。
暖氣
使用煤油作為燃料的暖氣一年向大氣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2400公斤。使用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900公斤,電暖氣則只有600公斤。
洗衣機
年均7.75公斤。
冰箱
年均6.3公斤。
進口水果
用飛機運輸1噸芒果或梨,飛行里程為1萬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3.2噸

碳中和行業

食品行業
全球氣候變暖貢獻產業的排名中,食品產業是一類貢獻度較高的產業——食品產業約佔全球温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建立食品碳指標分級體系 [44]  、加大綠色低碳食品開發、鼓勵食品碳標籤的開發與應用、引導消費者選擇低碳產品,早日實現“碳中和”刻不容緩。 [45] 

碳中和大學院所

成立時間
名稱
2020年12月11日
2020年12月24日
2020年12月
廈門大學碳中和創新研究中心 [77]  [80] 
2021年1月7日
2021年3月11日
2021年3月29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24日
綠色設計與碳中和長三角研究中心 [66] 
2021年4月26日
2021年5月9日
2021年5月9日
2021年5月9日
2021年5月22日
2021年7月9日
2021年7月11日
2021年7月12日
2021年7月13日
山東師範大學碳中和研究院 [80] 
2021年7月16日
瀋陽工業大學遼寧碳中和創新研究院
2021年7月14日
瀋陽工程學院碳達峯碳中和研究院 [78]  [80] 
2021年7月16日
瀋陽工業大學遼寧碳中和創新研究院 [80] 
2021年7月18日
2021年7月31日
西安交通大學水循環與碳中和技術研究院 [80] 
2021年9月
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碳中和聯合研究院 [47] 
2021年9月4日
2021年9月4日
2021年9月5日
2021年9月5日
2021年9月6日 [80] 
温州大學碳中和技術創新研究院 [79-80] 
2021年9月13日
2021年9月22日
2021年10月
2021年10月
能源與碳中和浙江省實驗室 [67] 
2021年11月
華東理工大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碳中和聯合實驗室 [65] 
2022年1月22日
2022年4月29日
2022年6月27日
2022年7月29日
2022年9月24日
2023年1月
2023年3月 [100] 
研究機構

碳中和相關作品

碳中和影視作品

2005年,好萊塢影片《辛瑞那》成為第一部碳中和影片。 [8] 
2006年,美國前副總統艾伯特·戈爾執導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時也計入了碳中和成本。 [8] 

碳中和圖書作品

《中國能源轉型:走向碳中和》 《中國能源轉型:走向碳中和》
中國能源轉型:走向碳中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4月) [34-35] 

碳中和年度字詞

時間
入選年度字詞情況
2021年11月19日
在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1”活動啓動儀式上,入選年度推薦字詞的國際詞。
2021年12月30日
《中國新聞週刊》公佈2021年度十大熱詞,“碳中和”入選。 [71] 
2022年1月5日
碳中和:新能源車的機遇列入2021智慧出行關鍵詞。 [72] 
2022年8月
“碳中和”被收入新修訂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87] 

碳中和產業技術問題

2022年6月27日,在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隆重發布10個對產業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的產業技術問題,其中包括“ 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實現火電行業的低碳發展?”。 [83] 

碳中和意義價值

作為碳達峯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30/60”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將會產生極大影響。易綱表示,轉向綠色低碳的內涵非常豐富,集中在一點上,就是減少碳排放。排碳具有外部性,排碳企業和用户沒有為排出的碳付出應有成本,所以對社會有負的外部性,排碳多的單位是以自己的低成本實現盈利,但對整個社會和公眾造成了負的外部性。未來綠色交易所就是通過強化信息披露要求,讓社會知道是誰排的碳,接受社會公眾監督,這是綠色轉型的一個重要方面。 [94] 

碳中和獎項設立

青山科技獎 [96-9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