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珍珠

(唐代宗睿真皇后)

鎖定
睿真皇后(726年~?)沈氏,名字不詳(相傳名為沈珍珠,實則無載),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官宦世家出身。堂伯沈從道為《書史會要》記載的唐代書法家,曾任冀州刺史,廣平郡太守。沈氏的父親沈易直生前曾任大理正秘書監銀青光祿大夫,又被唐德宗追贈為太師。
開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子身份被選進東宮,太子李亨將沈氏賜給當時的皇長孫李俶(後改為李豫)。742年,沈氏在長安皇宮大內東宮廣平王李俶生下皇長曾孫李適,即日後的唐德宗
755年,安史之亂玄宗倉皇出逃,而沈氏以及部分宗親未能有幸隨駕出逃。756年,李豫收復洛陽,於掖庭宮中見到沈氏,其收復北地重任在身,沒有迎回長安,遂李豫將沈氏安排在洛陽。然而不想洛陽再次陷落,沈氏從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762年,唐代宗即位,同年收復洛陽,並未得到沈氏下落,因此下旨尋找沈氏。779年,唐代宗去世,李適繼位為唐德宗,冊封生母沈氏為皇太后,冊封儀式上,德宗及大臣對着空氣跪拜,可謂“子欲養而親不待”,朝臣都為之哭泣。 [1-9] 
公元805年,沈氏的曾孫唐憲宗即位,追尊沈氏為太皇太后,上諡號為睿真皇后,認為沈氏已死,為其發喪,葬衣冠冢,神位主祔代宗廟。 [10-18] 
中文名
沈氏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726年
信    仰
佛教
諡    號
睿真皇后
父    親
沈易直
夫    君
唐代宗李豫
兒    子
唐德宗李適
母    親
顏氏(存疑) [1] 
兄    弟
沈震,沈豫,沈損,沈隨 [2] 
所處朝代
唐朝

沈珍珠人物生平

名門望族
吳興沈氏為東漢海昏候沈戎之後。沈氏的先祖即為南梁安陸太守沈勰 [2]  ,因侯景之亂入周 [3] 後仕北周為官,官至尚書左僕射驃騎大將軍太子太傅 [31]  。沈氏的高祖即沈勰之孫沈琳,為隋水部郎中、大理卿。曾祖沈士衡為陝州司馬。祖沈介福為尚書司封員外郎,試長安令。父親為沈易直,生前曾任大理正 [18]  、秘書監、銀青光祿大夫 [26]  。可謂世代為官,名門望族。
世家出身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吳興人,漢族,出身著名世家吳興沈氏。玄宗開元末年以良家子身份被選入宮中,時肅宗李亨為東宮皇太子,將沈氏賜予廣平王李豫(李亨長子,亦即日後的唐代宗)。 [4] 
唐代於宮廷外採選良家子為皇子孫妃嬪及宮內女官的補充,被選之人需要按禮聘納。唐代對良家子的要求祖上為非刑戮之家,也非微寒之族,因此身世良好的世家官宦之女就成了首選對象 [5]  。按照玄宗朝採選標準,沈氏應該是個身材高挑,皮膚白皙 [19]  的女子。
天寶元年(742年),沈氏為皇長子李豫生下長子李適,即日後的唐德宗 [6]  ,日後沈氏成為代宗皇帝妃 [18]  [20-21]  ,唐德宗繼位後更母憑子貴被遙尊為皇太后,並由唐憲宗追尊為睿真皇后。
大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叛唐後進逼長安,唐玄宗帶着楊貴妃及諸皇子皇孫皇子妃皇孫妃倉皇出逃,太子李亨等皇子皇孫也在其中,沈氏與部分皇室宗親則未來得及跟從並落入安史叛軍手中,囚於洛陽。根據資質通鑑記載“妃、主、皇孫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 [22]  ,則沈氏當時可能處於延秋宮門之外,未被及時帶走。
莫名失蹤
李亨靈武稱帝后,封長子李豫天下兵馬大元帥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復東都洛陽,在東都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叛軍關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為皇太子。由於長安周邊動亂不斷、盜賊橫行,又糧草匱乏 [27]  ,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狀況 [28-29]  ,再加上迫於吐蕃進攻的壓力,唐廷一度考慮遷都 [30]  。唐代宗出於對沈氏安全的考慮未將其迎回長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陽宮中。乾元二年(759年)戰情告急,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陽,在此之前李光弼已移牒河南尹李若幽帶領官吏民撤離洛陽避難,因此洛陽是一座空城 [23]  ,史書並未記載此時沈氏去向。
天子尋妃 皇帝尋母
李豫即位後,命太子李適天下兵馬元帥,與郭子儀李光弼共同領命收復洛陽。寶應元年,洛陽收復,但沈氏依然沒有下落。唐代宗因此下詔尋找沈氏 [24]  ,雖派使者到處尋訪,十餘年卻始終一無所獲。在唐代宗永泰元年曾有壽州(今安徽壽縣附近)崇善寺尼姑廣澄詐稱沈氏,經過有司檢驗其實廣澄從前的身份是少陽院的乳母。
大曆十四年(779年)代宗駕崩,太子李適即位,於次年建中元年(780年)遙尊生母沈氏為“皇太后”,舉辦封冊之禮在含元殿,好像皇太后親自來臨,李適親奉冊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羣臣皆泣。 [8]  為了尋找生母,德宗李適採納了中書舍人高參的建議,任命睦王李述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處尋訪,多方查找,同時對沈氏家族大加封贈,以期母子團聚。
唐東都上陽宮
唐東都上陽宮(3張)
建中二年(781年),消息傳來,沈太后在洛陽找到了,長安城中一片喜悦,唐德宗將其迎入東都上陽宮,派遣宮女百餘人,懷着御賜之物到上陽宮供奉“沈太后”。 [9]  然而,很快就證實所謂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養女,因為年紀相貌酷似沈氏並與之在宮中有所接觸,誘於名利而行冒充之舉。德宗左右都很氣憤,紛紛請求對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還對身邊的人説:“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騙也沒關係。”從此之後,冒名者越來越多,然而,終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德宗在位26年而崩,長子順宗即位並於七月後駕崩,由其長子憲宗即位。此時,尋訪沈氏的工作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仍無音訊,有司建議予以停止,同時發詔,在肅章內殿為沈氏發喪,上太皇太后號,建衣冠冢於代宗陵並立神位於代宗廟。 [8] 

沈珍珠人物評價

總觀沈皇后一生,命運多艱,屢遭離亂,結局更是千古之謎。其與舊唐書中稱“宇量弘深,仁孝温恭”的唐代宗的感情問題,與唐代宗妃嬪崔氏、獨孤氏的關係也成為後人探索爭論的熱點。 [10]  沈皇后與唐代宗為少年夫妻,況且沈後能通過嚴苛的玄宗朝的採選並被分配到當時的東宮,其樣貌與才學一定不會差 [19]  ,她的兒子唐德宗的文才在舊唐書中被高度評價 [11] 
唐代宗登基以後,唐朝由於剛經歷安史之亂財力枯竭 [25]  ,唐代宗卻沒有放棄派遣使者尋找沈後。之後沈後之父沈易直升任為秘書監 [12]  ,長兄 [13]  沈震累升官至秘書少監,唐德宗李適皇太子讓表中自稱嫡長子 [14]  ,在大曆八年唐代宗任命吳興沈氏宗親沈怡為全檢校宗事,由湖州官府出資助沈氏一族修繕金鵝山上因戰亂荒廢多年的沈氏先塋 [15]  ,詩人皎然還曾作詩與沈氏宗親共賀此事 [16]  ,可見沈皇后的家族與兒子均得到了厚待。
沈皇后的下落、她與唐代宗的真實感情,這些歷史的真相早就隨着時間流逝而成為了永遠的秘密,真實的情況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清楚,現代層出不窮的説法也都只是推測罷了。
史書記載
《舊唐書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傳》 [10] 
《新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吳興人。開元末,以良家子入東宮,太子以賜廣平王,實生德宗。
天寶亂,賊囚後東都掖廷。王入洛,復留宮中。時方北討,未及歸長安,而河南為史思明所沒,遂失後所在。代宗立,以德宗為皇太子,詔訪後在亡,不能得。
德宗即位,乃先下詔贈後曾祖士衡太保,祖介福太傅,父易直太師,弟易良司空,易直子震太尉。一日封拜百二十七人,詔制皆錦翠池飾,以廄馬負載賜其家。易良妻崔入謁,帝易服,召王、韋美人出拜,詔崔勿答。
建中元年,乃具冊前上皇太后尊號,帝供張含元殿,具袞冕,出自左序,立東方,羣臣在位,帝再拜奉冊,欷歔感咽,左右皆泣。於是中書舍人高參上議:"漢文帝即位,遣薄昭迎太后於代。今宜用漢故事,令有司擇日分遣諸沈行州縣物色諮訪,以述宣皇帝孝思意,冀上天降休,靈命允答。須審知皇太后行在,然後遣大臣備法駕奉迎。"帝乃以睦王述為奉迎使工部尚書喬琳副之,昇平公主侍起居,使者分行天下。
故中官高力士女頗能言禁中事,與女官李真一嘗從後遊。李見高,疑問之,含糊不堅,而年狀差似後。又後嘗削脯哺帝,傷左指,高亦嘗剖瓜傷指。是時宮中無識後者。於是迎還上陽宮,馳以聞。帝喜,羣臣皆賀。力士子知非是,具言其情,詔貸之。帝謂左右:"吾寧受百罔,冀一得真。"於是自謂太后者數矣,及索驗左,皆辭窮,終帝世無聞焉。貞元七年,詔贈外高祖琳為司徒,封徐國公,為立五廟,以琳為始祖,詔族子房為金吾將軍,奉其祀。
憲宗即位,有司建言:"皇太后沈氏厭代二十有七年,大行皇帝至孝,哀思罔極,建中時,發明詔,遣使者奉迎,凡舟車所至罔不逮,歲推月遷,參訪理絕。請因大行皇帝啓殯,詔羣臣為皇太后發哀肅章內殿,中人奉廞衣置幄坐,宮中朝夕上食,告天地宗廟,上太皇太后諡冊,作神主祔代宗廟,備法駕,奉褘衣,納於元陵祠至。"詔曰“可”。

沈珍珠軼事典故

民間流傳
當代觀眾對於睿真皇后的瞭解,多來源於電視系列劇《珍珠傳奇》(1989)(施思飾)中的描述;尤其是片頭曲《望斷西京留傳奇》中的歌詞,“天姿蒙珍寵,明眸轉珠輝。蘭心慧質出名門,吳興才女沈珍珠。”
一些觀眾對沈珍珠的瞭解還來源於《大唐榮耀》(2017)(景甜飾);插曲及片尾曲《唐韻》中的“墨濃映畫眉,硃紅落點唇。”

沈珍珠文學形象

沈珍珠影視形象

1987年電視劇《珍珠傳奇》:施思飾演睿真皇后(劇中名沈珍珠);
1995年電視劇《人面桃花》:尹寶蓮飾演睿真皇后;
2017年電視劇《大唐榮耀》:景甜飾演睿真皇后(劇中名沈珍珠);
2017年電視劇《大唐榮耀2》:景甜飾演睿真皇后(劇中名沈珍珠)。
參考資料
  • 1.    ○授顏真卿太子少師敕 敕:國儲為天下之本,師導乃元良之教,將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賢,何以審諭?光祿大夫行吏部尚書充禮儀使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立德踐行。當四科之首,懿文碩學,為百氏之宗。忠讜罄於臣節,貞規存乎上範。述職中外,服勞社稷。靜專由其直方,動用謂之懸解。山公啓事,清彼品流;叔孫制禮,光我王度。惟是一有,實貞萬國,力乃稽古,則思其人。況太后崇徽,外家聯屬,顧先勳舊,方睦親賢。俾其調護,以全羽翼,一王之制,諮爾兼之。可太子少師,依前充禮儀使,散官勳封如故。
  • 2.    大唐故杭州錢唐縣丞沈府君墓誌銘(並序) 前右羽林軍兵曹韓瓚撰 君諱易從,字慎言,吳興人也。得姓夏氏,發源平輿。當春秋之時,為列國之子。十九代祖海昏侯戎,漢末避地江表,子孫流衍,衣冠人物,莫之與京。高祖勰,仕□為安陸太守。周武帝娶女為後,舉族歸周,以貴戚拜尚書左僕射,賜田鄠杜,由是宅酆鎬焉。曾祖琳,皇水部郎中、大理卿。祖士衡,陝州司馬。父介福,尚書司封員外郎,試長安令。並聲冠區宇,名標史冊,盛德百代,光輝一門。公即司封之元子也。幼而樂道,不以名宦關懷,晚始從事,實謂州縣勞心。至於剖析疑滯,探賾幽微,洞若有神,言必合道,其為虛襟待士,倒屣迎賓,同鄭莊之敬愛,得季布之然諾,故天下慷慨之士拭目歸心焉。解褐岐州郿縣主簿,再授錢唐縣丞。其能事心跡,有如此者,方將鼓翼霄漢,以繼勳賢,何期降年不永,奄然物化,春秋七十有一,卒於官。以開元廿九年十二月十九日,歸窆於洛陽城東原。禮也。有子損、隨等,痛深欒棘,哀此風枝,泣血蒼穹,飲恨黃壤,卜其宅兆,於以送終,謬有述於斯文,庶傳芳於不朽,乃為銘曰: 人倫之傑,衣冠之秀。香薄位,始以安卑。 梁竦之勞,未為榮授。守職惟貞,理人有聲。 將陟遐而自邇,何夏葉而秋零。洛陽之東, 轅之北。 逝川萬里,悲風四塞。嗚呼哀哉,痛彼夜台。黃泉白日,一閉無開。
  • 3.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六十二 “仲禮至安陸,安陸太守沈勰以城降之。”
  • 4.    《舊唐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后妃下》開元末,以良家子選入東宮,賜太子男廣平王。
  • 5.    《永樂大典殘卷 唐會要逸文》:正觀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尚書八座議曰,謹按王者正位,作為人極,朝有公卿之列,室有嬪御之亭。內政修而家理,外教和而國安。爰自周代,洎乎漢室,名號損益,特或不同。然皆寤寐賢才,博採淑令,非唯德洽宮壺,抑亦慶流邦國,近伐以降。情溺私寵,掖庭之選,有乖故寶。故微賤之族,禮訓蔑聞。或刑戮之家,怨氣充積。而濫吹名級,入侍宮圍。即事而言,竅未為得,臣等伏請自今已後,後宮及東宮內職員有闕者,皆選有才行充者。若內無其人,則旁求於外。採擇良家,以禮聘納。
  • 6.    《舊唐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后妃下》天寶元年,生德宗皇帝。
  • 7.    《舊唐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后妃下》?及代宗破賊,收東都,見之,留於宮中,方經略北征,未暇迎歸長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義敗,復收東都,失後所在,莫測存亡。
  • 8.    《舊唐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后妃下》。代宗遣使求訪,十餘年寂無所聞。德宗即位,下詔曰:「王者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則事天莫先於嚴父,事地莫盛於尊親。朕恭承天命,以主社稷,執珪璧以事上帝,祖宗克配,園寢永終。而內朝虛位,闕問安之禮,銜悲內惻,憂戀終歲。思欲歷舟車之路,以聽求音問,而主茲重器,莫匪深哀。是用仰稽舊儀,敬崇大號,舉茲禮命,式遵前典。宜令公卿大夫稽度前訓,上皇太后尊號。」建中元年十一月,遙尊聖母沈氏為皇太后,陳禮於含元殿庭,如正至之儀。上袞冕出自東序門,立於東方,朝臣班於位,冊曰:「嗣皇帝臣名言:恩莫重於顧復,禮莫貴於徽號,上以展愛敬之道,下以正《春秋》之義,則祖宗之所稟命,臣子之所盡心,尊尊親親,此焉而在。兩漢而下,帝王嗣位,崇奉尊稱,厥有舊章。永惟丕烈,敢墜前典,臣名謹上尊號曰皇太后。」帝再拜,歔唏不自勝,左右皆泣下。
  • 9.    《資治通鑑·唐紀·唐紀四十二》:高氏辭稱實非太后,驗視者益疑之,強迎入居上陽宮。上發宮女百餘人,齎乘輿御物就上陽宮供奉。左右誘諭百方,高氏心動,乃自言是。驗視者走馬入奏,上大喜。二月,辛卯,上以偶日御殿,羣臣皆入賀。
  • 10.    舊唐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后妃下  .國學導航.2003-10-11[引用日期2013-12-20]
  • 11.    “加以天才秀茂,文思雕華。灑翰金鑾,無愧淮南之作;屬辭鉛槧,何慚隴坻之書。文雅中興,夐高前代,《二南》三祖,豈盛於茲”——將唐德宗比為擁有淮南王劉安、西漢楊雄之才。認為即使是周公或者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對文化的支持皆不能與之相比。
  • 12.    《冊府元龜》 卷三百三 “父易直先贈秘書監德宗建中元年七月癸丑贈太師”
  • 13.    右按唐《建中實錄》:德宗贈外戚官,外祖沈易直贈太傅,高祖太保,元舅太尉,其餘贈三公、保、傅、僕射、尚書者又十四人,上使中官以廐馬馱官牒送沈氏
  • 14.    臣性本凡愚,識無久遠,夙承訓誨,未達禮經,俾踐元良,是輕主鬯,顧惟孱懦,何以克堪。然臣頃總戎麾,恭憑睿略,在臣何力,妄欲貪天。且五帝三王,立嗣殊制王者家天下以傳子,帝者官天下以傳賢。胡有居五帝之時,行三王之禮,臣雖不敏,竊謂非宜。乃知古之正統不以年,樹後不以嫡明矣。若以臣居嫡而廢德,在長而舍賢,恐大道淳風,隱而不見。伏以天下之公器,不可虛涉,宗廟之宏綱,不可輕舉。伏惟陛下敦三善之本,審萬國之貞,不可以私授為心,但可以推賢為慮,則陛下享唐虞之德,臣蒙伯邑之名。乞回聖慈,俯寢恩命。
  • 15.    顏真卿《吳興沈氏述祖德記》背後的隱藏故事  .維普網[引用日期2018-11-20]
  • 16.    僧皎然《述祖德贈湖上諸沈 》
  • 17.    大型歷史鉅製電視劇《大唐榮耀》開機  .騰訊娛樂.2016年7月23日[引用日期2016-10-10]
  • 18.    《元和姓纂》卷七 沈 “介福主爵員外生易直易直大理正女為代宗妃追尊睿聖皇后生德宗”
  • 19.    《次柳氏舊聞》“上即詔力士下京兆尹,亟選人間女子細長潔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
  • 20.    《沈參軍故室李氏墓誌銘》 從祖諱房,當代宗時,取良家配帝。其姑以妃受選入宮,生雍王。沈氏之先,繼列組冕,顯於籍牒者,皆由文學。及德宗即位,追尊皇太后。
  • 21.    《唐會要》卷三 “開元末。選入宮。天寶末。以胡寇犯闕。元宗西狩棄妃。故為賊所得。”唐會要將睿真沈皇后與唐代宗的失散直接歸咎於唐玄宗的打擊與拆散,與新舊唐書的敍述不同
  • 22.    《資治通鑑 卷二百一十八. "乙未,黎明,上獨與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及親近宦官、宮人出延秋門,妃、主、皇孫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
  • 23.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二十一》“光弼曰:「守之,則汜水、崿嶺、龍門皆應置兵,子為兵馬判官,能守之乎?」遂移牒留守韋陟使帥東京官屬西入關,牒河南尹李若幽使帥吏民出城避賊,空其城。光弼帥軍士運油、鐵諸物詣河陽為守備,光弼以五百騎殿。”
  • 24.    《資治通鑑 二百二十三》"上即位,遣使散求之,不獲。"
  • 25.    《新唐書 食貨一》“時回紇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與中國婚姻,歲送馬十萬匹,酬以縑帛百餘萬匹。而中國財力屈竭,歲負馬價”
  • 26.    唐故將作少監贈虢州刺史沈府君墓誌銘並序  .墓誌數據庫詳情-浙大墓誌庫[引用日期2022-03-28]
  • 27.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文藝中 安祿山陷京師,源明以病不受偽署。肅宗復兩京,擢考功郎中、知制誥。是時,承大盜之餘,國用覂屈,宰相王璵以祈禬進,禁中禱祀窮日夜,中官用事,給養繁靡,羣臣莫敢切諍。昭應令梁鎮上書勸帝罷淫祀,其他不暇及也。源明數陳政治得失。及史思明陷洛陽,有詔幸東京,將親征。源明因上疏極諫曰: 淫雨積時,道路方梗,甚不可一也。自春大旱,秋苗耗半,斂獲未畢,先之以清道之役,申之以供頓之苦,甚不可二也。每立殿廊,見旌旗之下,餓夫執殳,僕於行間,日見二三;市井餒食孚求食,死於路旁,日見四五。甚不可三也。姦夫盜兒,連牆接棟,磨礪以須陛下之出,御史大夫必不能澄清禁止。甚不可四也。聖皇巡蜀之初,都內財貨、吏民資產,糜散於道路之手,至有乘馬駃驢入宣政、紫宸者。況陛下初有四海,威制不及曩時遠矣。今茲東行,殆賊臣誘掖陛下而已。《詩》曰「三星在溜」,謂危亡在於須臾,臣不勝嗚咽,為陛下痛之。願速罷幸,不然,窮氓樂禍,已扼腕於下。甚不可五也。方今河、洛驛騷,江湖叛渙,《詩》曰:「中原有菽,庶民採之。」彼思明、楚元,皆采菽之人也。陛下何遽輕萬乘而速成之邪?甚不可六也。大河南北,舉為寇盜,王公以下,廩稍匱絕,將士糧賜,僅支日月,而中官冗食,不減往年,梨園雜伎,愈盛今日,陛下未得穆然高枕,殆繇此也。自非中庸指使,太常正樂外,願一切放歸,給長牒勿事,須五六年後,隨事蠲省。今聚而仰給,甚不可七也。李光弼拔河陽,王思禮下晉原,衞伯玉拂焉耆,過析支,不日可至。御史大夫王玄志壓巫閭,臨幽都;汝州刺史田南金逾闕口,遏二室;鄧景山凌淮、泗,愾然而西。狂賊失勢,蹙於緱山之下,北不敢逾孟津,東不敢過罌子,計日反接而至矣。陛下不坐而受之,乃欲親征,徇一朝之怒,甚不可八也。王者之於天地神祇,享之以牲幣而已。記曰:「不祈方士。」彼淫巫愚祝,妄有關説,甚不可九也。天子順動,人皆幸之之謂幸,人皆病之之謂不幸。臣等屢怫視聽,聯伏赤墀之下,頓顙流涕而出,雖陛下優容貸罪,凡百之臣必昌言於朝,萬口謗於外,甚不可十也。臣聞子不諍於父,不孝也;臣不諍於君,不忠也。不孝不忠,為茍榮冒祿,圈牢之物不若也。臣雖至賤,不能委身圈牢之中,將使樵夫指而笑之。 帝嘉其切直,遂罷東幸。
  • 28.    《舊唐書》 卷三十七 志第十七 五行 “是月,史思明再陷東都,京師米鬥八百文,人相食。”
  • 29.    《舊唐書》 卷十 本紀第十 肅宗 “時大霧,自四月雨至閏月末不止。米價翔貴,人相食,餓死者委骸於路。”
  • 30.    《唐文拾遺》 卷二十二 唐故太中大夫太常寺丞兼江陵府倉曹張公墓誌銘 “至德中,充四鎮節度隨軍判官知支度事,轉恆王府掾,加朝散大夫,轉光祿丞,賞有功也。屬西蕃未靜,國步猶虞,或從幸關東,或隨軍幕下”
  • 31.    羅火金、張文明.唐代沈士衡夫妻墓誌考:黃河.黃土.黃種人,2022-01-25:38-4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