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皇姓

鎖定
皇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皇氏源出有二,其一,據《風俗通義》載:“三皇之後,因氏焉。”其二,據《左傳類纂》雲:“出自子姓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其子孫以王父字為皇父氏,或去父稱皇氏。”又《姓考》載:“春秋時鄭公族有皇氏。” [1] 
中文名
皇姓
相關文獻
風俗通義》、《左傳類纂》
得姓始祖
燧人氏(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人皇)
歷史名人
皇頡、皇辰等
郡    望
京兆郡、吳郡
堂    號
吳郡堂

皇姓歷史發展

皇姓基本介紹

皇
皇[皇,讀音作huáng(ㄏㄨㄤˊ)]

皇姓得姓始祖

燧人氏(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人皇)。在中國的古籍上,把燧人、伏羲神農稱為“三皇”,故又稱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把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稱為“五帝”。其實 “三皇五帝”都是象徵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領袖。關於“三皇五帝”的記載,雖然是一些美麗動人的神話,卻能反映原始社會氏族和部落的歷史。三皇的後裔,以皇父身份為氏,稱皇氏。故皇氏後人奉伏羲、女媧、神農為皇姓的得姓始祖。

皇姓姓氏源流

皇(Huá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上古三皇之後,以祖上身份“皇”為氏。據《風俗通義》載:“三皇之後,因氏焉。”古代所指的“皇”,是神聖無比的統治者。所謂三皇,是指:天皇燧人氏時代(5萬-1.5萬-7724年BC),地皇伏羲氏時代(7724-5008年BC),人皇炎帝神農氏時代(5000-4513年BC)。三皇的後裔,以皇父身份為氏,稱皇氏。
源流二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戴公之子充石,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戴公子撝(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在位期間由正考父輔佐,他愛民如子,受萬民擁戴,在位三十四年而逝,舉行國葬,人們長途跋涉湧進都城,在墓邊長跪不起,周宣王姬靜感其人民愛戴,特賜諡號為“戴”。宋戴公有個兒子名叫子充石,字皇父,為宋國司徒,手握兵權,驍勇善戰。據史籍《春秋左傳·文公十一年》記載:“初,宋武公之世,狄國鄋瞞伐宋。司徒皇父帥師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皇父,戴公子。充石,皇父名。皇父,戴公子,<世本>文。古人連言名字者,皆先字後名。且此人子孫以‘皇’為氏,知皇父字,充石名。公子谷甥為右、司寇牛父駟乘,以敗狄於長丘,長丘,宋地。獲長狄緣斯,緣斯,僑如之先。‘獲長狄緣斯’。皇父之二子死焉。皇父與谷甥及牛父皆死,故耏班獨受賞。正義曰:賈逵雲‘皇父與谷甥牛父三子皆死’。鄭眾以為谷甥牛父二人死耳,皇父不死。馬融以為皇父之二子從父在軍,為敵所殺,名不見者,方道二子死,故得勝之。如今皆死,誰殺緣斯?服虔雲:‘殺緣斯者,未必三子之手,士卒獲之耳。’下言‘宋公以門賞耏班’,班為皇父御而有賞,三子不見賞,疑皆死。賈君為近之。如馬之言,於傳文為順。但班獨受賞,知三子皆死,故杜亦同之。”
宋武公子司空在位期間(公元前765~前748年),北方遊牧部落長狄鄋瞞國於周平王姬宜臼十七年(鄭武公姬滑突十七年,公元前754年)舉兵入侵宋國。宋武公遂派自己的兄弟、大司徒子充石率軍抵禦。子充石帶領自己的兩個兒子,即將軍子谷甥、司寇子牛父,率宋軍在長丘(今河南封丘)與長狄鄋瞞展開大戰,經過慘烈血戰,宋軍終於打敗了長狄人,還俘獲其一名首領緣斯。而子充石和其兩個兒子皆在此戰中不幸戰死。在子充石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字“皇父”為姓氏者,稱皇父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皇氏。在秦朝時期,皇父氏族人中有避秦始皇的帝號而改稱諧音的黃氏者,皆世代相傳。
子姓皇父氏、皇氏皆尊奉子充石為得姓始祖,且不與姬姓皇氏合譜。
源流三
源於朝鮮族,屬於漢姓夷化為氏。
朝鮮族皇氏,是在東漢末期,有子姓皇甫氏族人遷往朝鮮半島生息繁衍,逐漸形成朝鮮族皇甫氏,後來朝鮮族皇甫氏族人又在清朝中葉遷往長白山區,形成今延邊朝鮮族皇甫氏,後有簡改為單姓皇氏者。
源流四
源於彝族,屬於漢姓夷化為氏。
彝族皇氏,是在唐末五代中原大亂時期,有皇甫氏漢族人避亂遷逃至涼山彝族區,後融入彝族,將皇甫氏這個姓氏帶入彝族,形成今彝族皇甫氏一族,後有簡改為單姓皇氏者。
源流五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姓夷化為氏。
蒙古族皇氏,實際上是宋朝時期蒙古軍隊掠去的漢族皇甫氏族人,成為蒙古族人的帳奴(僕役),後逐漸融入蒙古族,成為今蒙古族中的皇甫氏,後有簡改為單姓皇氏、甫氏者。
源流六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回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皇甫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皇氏,世代相傳。

皇姓遷徙分佈

皇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也名列第九百九十五位,以吳郡為郡望。

皇姓傳統文化

皇姓郡望堂號

郡望
京兆郡:即國都直轄區。漢武帝太初元年設置京兆,相當於今陝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陰縣一帶。
吳 郡: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東漢王朝分會稽郡置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區包括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吳郡之內。南朝陳國時期,改吳郡為吳州。隋朝滅南朝陳國之後,再改吳州為蘇州,吳郡之地始有“蘇州”之稱,並一直沿襲。另外,在三國時期,孫吳政權在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有一個吳郡,治所在烏程(吳青鎮,今浙江湖州吳興區)。
堂號
吳郡堂:以望立堂,亦稱吳國堂、吳興堂。

皇姓宗祠楹聯

六言通用聯
叱石有成羊術;
説禮加散騎名。
——佚名撰皇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丹溪人皇初平,相傳十五歲去放羊時,遇見一個道士,把他領進金華山一座石室中,住了四十多年,得道術。哥哥找到他,問羊在哪裏,他叱石成羊,得數萬頭。下聯典指南朝梁吳郡人皇侃,少年時好學,跟從會稽人賀場學習。初為國子助教,聽講者常有數百人,撰《禮記講疏》上奏皇帝,得進秘閣,加員外散騎侍郎。著有《論語義》、《禮記義》。

皇姓歷史名人

皇氏歷史名人,據《左傳》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皇頡、皇辰。漢代有琅琊相皇運;南朝梁有皇犬子;宋代有皇漢傑……等皇姓歷史名人。

皇姓皇 象

三國時吳國,江都人,字休明,幼聰穎,累官青州刺史

皇姓皇 侃

一作皇偘(488-545),南朝梁吳人。皇象九世孫。少好學,師事賀湯,盡通業,尤明三經及《孝經》、《論語》。為國子助教。後召入壽光殿説《禮記》義,武帝善之。加員外散騎郎。性孝,常駐日誦《孝經》20遍。丁母還鄉。大同十一年卒於心髒病。著有《禮記皇氏義疏》、《論語集解義疏》、《孝經皇氏義疏》等。《南史》、《梁書》有傳。

皇姓皇初平

又稱黃初平,東晉金華丹溪(今金華蘭溪)人,生於328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自幼家貧,八歲牧羊。相傳他十五歲那年,在外出牧羊途中被一位仙翁帶至松山金華洞的石室中修煉,自此超凡脱俗,潛心修道,鑽研丹藥,四十年不食人間煙火,終於理悟修道玄機,修得法道。初平的哥哥初起為找弟弟,到處打聽下落,後來遇一位道士,告訴他説:“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不知是否初平。”初起就來到了金華山,在金華洞找到了容顏未改的初平。兄弟想見初起問及當年的羊羣下落,初平在山上大叫“羊起”,滿山白石應聲而起,變成千萬隻羊,這就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黃大仙“叱石成羊”的故事。初起這才知道弟弟初平已得道成仙,於是要求跟着學道。從此他亦不食人間煙火,僅服食松籽、茯苓。久而久之,兄弟倆都成了神仙,稱為二皇君(或二仙)。黃大仙擅長煉丹知醫術,得道之後在民間懲惡勸善,有求必應,在黃大仙羽化之地——金華北山洞天福地雙龍洞左側建立起金華觀。金華觀轄朝真、冰壺、雙龍三洞香火,曾盛極一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