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代化

鎖定
現代化指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所發生的深刻變化,這種變化包括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傳統政治向現代政治、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等各個方面的轉變。現代化一般以國家為基本地理單元,有時以某個跨國地區為基本地理單元 [4] 
現代化滲透到社會的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表示為多層次、多階段的歷史過程。其時間下限日尚在繼續; 其上限,則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應以文藝復興為先導,以科學革命為開始;有的認為應以英、法、美的資產階級政治革命為開端;有的認為工業革命是起點等等。 [1]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3] 
中文名
現代化
外文名
modernization
解    釋
現代發生的社會和文化變遷的現象

現代化涵義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前沿,人類文明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而且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人類文明進程不是線性的,而是發生了幾次重大轉折;單個國家或民族的文明發展可以是不連續的,充滿挫折和失敗。所以,現代化不是直線的,現代化有階段但沒有盡頭,現代化是加速的,同時現代化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現代化包含創新、選擇和淘汰,必然導致社會結構的改變和權利的再分配。可以想象,有些舊體制的既得利益者,難以放棄手中的果實,可能試圖阻擋現代化進程。現代化需要理解和尊重。有些時候,現有體制是上一次現代化的成果;隨着新現代化,現有體制被新體制所取代。為新體制作出貢獻的人,自然會受到社會的尊重;為原體制作出貢獻的人,也應受到社會的尊重,因為他們代表的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不同階段。 [4]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各國衰落,美國勢力擴大,於是人們説,歐洲“美國化”了。但是,當人們談到世界其他比較落後的地方的時候,則用“西方化”這個詞。 [2] 

現代化領域

現代化經濟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無論是着力攻克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這三大關口,還是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必須以現代化經濟體系為支撐。 [9] 

現代化農村

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概念,雖然只是在過去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上加了“農村”二字,但它既不是農業現代化的簡單延伸,也不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簡單相加,而是包括農村產業現代化、農村生態現代化、農村文化現代化、鄉村治理現代化和農民生活現代化的有機整體。鄉村治理現代化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於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加快推進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 [8] 

現代化醫療

推進數字醫療、構建現代化城市醫療體系事關人民羣眾高品質生活,是一項系統工程。 [10] 

現代化產業鏈

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環,需貫徹新發展理念,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較為長期的任務,既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又要深入研究發展實際,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 [11] 

現代化現代化道路

現代化中國

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 [6]
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意味着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過上現代化生活,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這是一條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全體人民共同富而不是少數人富裕;這是一條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這是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中國把發展和保護、利用和修復有機統一起來,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是一條堅持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堅守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不斷以現代化的成就造福自己也惠及世界。 [5]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並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3] 

現代化西方

在“西方中心主義”與“殖民主義”的雙重邏輯之下,這一最早由西方開啓的現代化道路在當前社會歷史條件下受到了來自實踐和價值等諸多方面的挑戰。其根本原因在於,後髮型現代化國家自身的現代化發展訴求受到了傳統西方先發型現代化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束縛和限制。這種世界整體的內在發展張力同時就表現為,非西方文明對自身文明性的重拾與對“西方中心主義”文明論的反彈和抗爭;表現為非西方後髮型國家的和平崛起訴求與西方先發型現代化國家“殖民主義”慣習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先發型現代化國家與後髮型現代化國家之間在這一道路上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已經影響人類社會整體的發展水平。先發型現代化國家憑藉其資本和技術優勢開啓了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無序擴張,“西方中心主義”大行其道,經濟壟斷、政治霸權和文化意識形態偏見隨處可見。這與後髮型現代化國家追求均勢發展、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政治原則以及對自身文化多樣性保護的訴求之間存在着巨大矛盾。 [7] 

現代化理論研究

學者們發現,用經典現代化理論解釋發達國家18世紀工業革命到20世紀中葉的發展過程是合適的,用它解釋發展中國家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也是合適的,用它解釋發達工業國家將來的發展就不合適了。 [4] 

現代化後現代化

現代化理論是西方學者提出的一種社會發展理論。它認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是直線的,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社會發展方向發生了根本轉變,已經從現代化階段進入後現代化階段。“後現代”概念的時間不自恰,必然影響後現代化理論的傳播和應用。在某種意義上,後現代化理論是以經典現代化理論為參照的,它沒有完全超越經典現代化理論的束縛。在現代化理論家看來,後現代化也是現代化研究的一個研究領域,它是關於發達國家的社會發展研究 [4] 

現代化第二次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是一種新現代化理論。在第二次現代化理論中,現代化被賦予三種新涵義。其一,第一次現代化,指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其實,它就是經典現代化理論描述的現代化。其二,第二次現代化,指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變。它是一種新現代化,不僅覆蓋了後工業社會理論後現代主義、後現代化理論等的內容,而且還有全新的、更加豐富的內涵。其三,未來現代化,指完成第二次現代化後,人類社會進行的新的現代化。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