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鹹

(西漢儒生)

鎖定
中國西漢新朝時期的歷史人物,濟南人,以“舉幡”營救司隸校尉鮑宣的事蹟而著稱於世。
所處時代
西漢
出生地
濟南
逝世日期
15年
本    名
王鹹

目錄

王鹹生平

王鹹(?—15年),中國西漢新朝時期的歷史人物,濟南人,以“舉幡”營救司隸校尉鮑宣的事蹟而著稱於世。
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丞相孔光負責四時巡視先帝陵園,准許屬下掾吏通行於馳道(帝王專用道路)中,負責監察京師的司隸校尉鮑宣遇到這種情況以後,命手下官員制止丞相掾吏的違法行為,並沒收其車馬。此舉被視為冒犯宰相,中丞侍御史前往司隸校尉府,搜捕鮑宣手下的官員,但鮑宣禁閉大門,拒絕使者進入。鮑宣便以“亡人臣禮、大不敬、不道”之罪被哀帝下令逮捕,將判死刑。當時還是博士弟子的王鹹在太學舉起幡旗,高呼:“要救鮑司隸的在我這面幡旗下集合!”結果有一千多名太學生麇集王鹹幡旗之下。第二天早上,王鹹率太學社堵住丞相孔光上朝去路,邀駕請願,接着又伏闕上書,哀帝迫於壓力,下令將鮑宣減死一等,王鹹主導的營救鮑宣運動獲得成功。 [1] 
後來,王莽當政並篡漢,王鹹似乎與之合作。當時,新朝匈奴關係緊張。天鳳二年(15年),匈奴新單于烏累若鞮單于(即之前的孝單于鹹)派人向王莽索要曾在常安為人質、後被王莽所斬的其子的屍體,王莽先讓當初建議處死登的將軍陳欽出使匈奴、送還屍體,陳欽知道王莽要讓他背黑鍋,於是自殺了。王莽無奈,又找到了被認為是口齒伶俐的儒生王鹹作為大使,與五威將琅琊人伏黯一同攜帶登屍,出使匈奴。王鹹的使命有讓匈奴掘開對抗新朝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單于知)的墳墓,將他鞭屍,要烏累若鞮單于送馬10000匹,牛30000頭,羊100000頭,以及所掠奪的新朝邊民,還有改匈奴為“恭奴”、單于為“善於”的指令。王鹹到了單于庭後,不辱使命,陳述王莽的威德,指責單于背叛在先,縱橫捭闔,侃侃而談,令單于理屈詞窮,啞口無言。再加上單于貪圖新朝財寶,於是暫時服從了王莽的指令。王鹹完成使命回國,卻在入塞後不久就病倒死去了。王莽念其功勞,封王鹹之子為伯爵 [2] 

王鹹評價

  • 漢書》:“儒生能顓對者。” [2] 
  • 黃現璠:“西漢博士弟子王鹹,以鮑宣下獄,率諸生千餘人伏闕上書,論者至推為我國學生運動之始祖。” [3] 
參考資料
  • 1.    《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丞相孔光四時行園陵,官屬以令行馳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鈎止丞相掾史,沒入其車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隸官,欲捕從事,閉門不肯內。宣坐距閉使者,亡人臣禮,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獄。博士弟子濟南王鹹舉幡太學下,曰:‘欲救鮑司隸者會此下。’諸生會者幹餘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車不得行,又守闕上書。上遂抵宣罪減死一等,髠鉗。”
  • 2.    《漢書》卷九九中,王莽傳第六十九中:“單于鹹既和親,求其子登屍,莽欲遣使送致,恐鹹怨恨害使者,乃收前言當誅侍子者故將軍陳欽,以他罪繫獄。欽曰:‘是欲以我為説於匈奴也!’遂自殺。莽選儒生能顓對者濟南王鹹為大使,五威將琅邪伏黯等為帥,使送登屍。敕令掘單于知墓,棘鞭其屍。又令匈奴卻塞於漠北,責單于馬萬爭,牛三萬頭,羊十萬頭,及稍所略邊民生口在者皆還之。莽好為大言如此。鹹到單于庭,陳莽威德,責單于背畔之罪,應敵從橫,單于不能詘,遂致命而還之。入塞,鹹病死,封其子為伯,伏黯等皆為子。”
  • 3.    黃現璠.《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