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守澄

鎖定
王守澄(?-835年),許州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唐朝宦官,詩人王建的同宗。
元和中,監徐州軍。元和十五年(820)與宦官陳弘志唐憲宗於中和殿,謊稱憲宗服長生藥而死,與梁守謙、韋元素等定策立穆宗。不久,知樞密事。文宗嗣位,進拜驃騎大將軍,充右軍中尉。唐文宗以弒憲宗逆黨勢盛,切齒痛恨,思除之。翰林學士宋申錫以除逆黨為己任,被提拔為宰相。宦官先發制人,貶斥宋申錫。唐文宗又起用李訓鄭注,謀誅宦官。他們利用仇士良與王守澄的矛盾,擢士良為左神策軍中尉,以分王守澄之權。又利用王守澄與韋元素、楊承和、王踐言的矛盾,出韋、楊、王為監軍,隨後賜死。又以王守澄為左、右神策觀軍容使,兼十二衞統軍,以虛名尊之,實奪其兵權。再密遣人酖殺之,隱匿其事,仍贈王守澄為揚州大都督。葬於滻水 [10] 
中文名
王守澄
國    籍
中國
逝世日期
835年
職    業
宦官
結    局
文宗李昂太和九年被賜毒酒毒死
弟    弟
王守涓

王守澄人物生平

王守澄徐州監軍

王守澄最早的相關記載,是唐憲宗元和末年時,擔任武寧軍節度使李愬監軍。經由李愬引薦,王守澄認識了精通醫術、善於論辯的鄭注,兩人言談投機,相見恨晚,成為好友。監軍任期結束後,王守澄帶着鄭注返回京城。 [1] 

王守澄擁立穆宗

王守澄起初侍奉太子李恆。當時,憲宗身患重疾,病情開始有好轉的跡象,不料宦官陳弘慶(一作陳弘志)突然發難,於大明宮中和殿殺害了憲宗,據説王守澄也參與其中 [2]  ,隨後對外宣稱是皇帝無法承受藥力而暴斃。憲宗駕崩後,立即面臨繼位人選的問題,憲宗長子惠昭太子早於元和七年(812年)逝世,而三子李恆是憲宗屬意的繼承人,已立為太子,但其上尚有兄長澧王李惲,為求根絕後患,王守澄便與神策中尉梁守謙等合謀,派兵誅殺了澧王與擁護澧王的宦官吐突承璀。元和十五年(820年)閏二月,太子在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順利即位,是為穆宗。 [3] 
王守澄因功被封為樞密使,擔任皇帝與朝臣之間的溝通橋樑,得以參與機密,干預國政,擁有很大的權力,順便也將鄭注介紹給穆宗認識,頗受到青睞。當時朋黨領袖之一的李逢吉以重金賄賂王守澄,拉攏其為己用,兩人於是合作,朝廷無任何勢力能與之抗衡。穆宗僅在位四年便病逝,長子敬宗即位。

王守澄黨同伐異

穆宗僅在位四年便病逝,長子敬宗即位。
李逢吉與翰林學士李紳素來交惡,李紳利用職務之便,經常當着皇帝的面批判李逢吉的奏章,讓他相當惱怒。恰巧李紳因故得罪了族子李虞,李虞便投靠逢吉一黨,並對外散佈不利於李紳的謠言,另一方面,王守澄亦不時向皇帝進讒言,謊稱當年穆宗駕崩後,李紳等人本欲立深王李悰為帝,年輕的敬宗不察是非,一氣之下貶其為端州司馬,但不久之後敬宗發現了穆宗的遺書,有一份李紳、杜元穎等人勸敬宗即位的奏章,於是誤會冰釋,化解了一場風波。
素來跋扈的昭義軍節度使劉悟臨終之前上書唐敬宗,要求讓其子劉從諫繼任節度使,朝廷對此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反對派認為昭義軍地近京城,節度使人選應該朝廷指派為宜,而對藩鎮向來持姑息態度的李逢吉、王守澄一黨不想得罪對方,加上事先已收受劉悟的賂款,於是利用他們的影響力,迫使敬宗答應劉悟的請求。

王守澄擁立文宗

唐敬宗平時喜歡畋獵打毬,尤好在夜間捕捉狐狸,稱之為“打夜狐”。某日夜獵回宮,與宦官劉克明、擊毬將蘇佐明等二十八人飲酒作樂,克明等人趁敬宗飲酒過量入內室更衣時,暗殺了皇帝,並矯詔讓絳王李悟暫時代理國事。劉克明欲進一步取代王守澄等人的地位,但王守澄和梁守謙等人卻抓準時機先發制人,先是前往十六宅迎來江王李涵,再派出神策軍和飛龍兵,將包含絳王及劉克明在內的一干人全數誅殺殆盡。立江王為帝,是為文宗。文宗即位後,梁守謙請求致仕,於是王守澄順理成章接任右軍中尉的職務,握有神策軍的控制權,一人兼掌軍政二權,確立王守澄在朝廷不可動搖的地位。

王守澄貶宋申錫

文宗因見以王守澄為首的宦官日益跋扈,亟思除去心腹大患,決定與耿直忠厚的大臣宋申錫宇文鼎等人合作。宋申錫旋即被拔擢為宰相,又起用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大臣,他任命王璠為京兆尹,沒想到王璠臨陣倒戈,將此事泄密給王守澄的親信鄭注,鄭注於是先下手為強,先命令神策都虞候豆盧著持狀向文宗誣告,聲稱宋申錫欲與人望甚高的漳王李湊謀反,文宗早對漳王心存芥蒂,盛怒之下立刻命王守澄將宋申錫及其親信囚禁於神策軍的牢獄之中。然後文宗再召集大臣共商此事,文宗一心想處死宋申錫,但絕大多數大臣皆認為不可,建議應該將宋申錫和豆盧著交付司法審議,釐清真相再作定奪,鄭注認為此舉可能讓誣諂之計東窗事發,王守澄便聽從鄭注之言,説服文宗以貶謫取代死刑,結果漳王與宋申錫分別被貶為巢縣公與開州司馬,宋申錫以下人等依舊處死。不久李湊與宋申錫也先後憂憤而死。 [4] 

王守澄權宦末路

文宗在位期間,李德裕一黨得勢,李逢吉被貶為東都留守。在東都一段時間後,李逢吉一心想恢復相位,便讓族子李仲言(即李訓)攜帶黃金百萬前往賄賂鄭注,讓鄭注代為向王守澄説好話,再由王守澄引介給皇帝。沒想到訓、注一見如故,兩人理念有許多共通之處,又不久前鄭注才因藥術受到皇帝寵信,此時李訓亦以長於解釋易理得到皇帝的青睞,兩人很快成為皇帝跟前的紅人。兩人與皇帝相處日久,知道文宗早有除去宦官的想法,而文宗認為兩人本由宦官提拔,與之合作不至於遭到懷疑,三人遂達成共識。
為了贏得王守澄的信賴,李訓、鄭注兩人先後貶謫了左神策中尉韋元素、樞密使楊承和及王踐言,但隨即發覺如此一來等於讓王守澄獨攬所有軍政大權,隨後又讓素與守澄有嫌隙的宦官仇士良擔任左神策中尉,以分化其權,王守澄對此頗為不滿。不久李訓拜相,任命王守澄為左右神策軍觀軍容使,名義上這是神策軍中的最高職銜,但只是個沒有任何實權的名譽職,王守澄被徹底剝奪了兵權,有了神策軍作為後盾的文宗,遂於大和九年(835年)十月命令宦官李好古帶着毒酒前往王守澄宅第,秘密酖殺了他。不久其弟王守涓亦被文宗派出的人馬所殺。王守澄死後僅一個月,便爆發了著名的“甘露之變”。 [4] 

王守澄主要影響

從元和末至大和末年,王守澄掌控大權達十五年之久,期間公然收受賄賂,擅自賣官鬻爵,由鄭注居中牽線,位於善和裏的鄭注宅邸終年門庭若市,人流絡繹不絕, [5] 王涯因賄賂而成為宰相; [6]  王播買得鹽鐵轉運使之職; [7]  鄭權也因賄賂得到廣州節度使之位。 [8] 

王守澄軼事典故

詩人王建善寫宮廷閨怨詩,有《宮詞》百首傳世,因與王守澄同宗,故兩人時有往來,王守澄略長於王建,稱其為弟。王建詩中述及皇宮內的生活情形,多由深諳其事的王守澄所提供。某日王建酒後失言,罵了漢朝宦官造成黨錮之禍,因此影射,得罪了王守澄,事後感到很後悔,於是作了一首《贈王樞密》詩向王守澄陪罪,消弭一場事端。 [9] 

王守澄影視形象

1993年電視劇《金縷衣》:楊澤中飾演王守澄。
參考資料
  • 1.    李訴武寧節度使的任期,起元和十三年,訖元和十五年,見《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三·李晟·子訴》。
  • 2.    《新唐書·卷二百八·王守澄》:“……守澄與內常侍陳弘志弒帝於中和殿……”
  • 3.    《新唐書·卷二百八·王守澄》:王守澄者,史亡所來。元和中監徐州軍,召還。方憲宗喜方士説,詔天下求其人,宰相皇甫鎛、左金吾將軍李道古等白見楊仁晝、浮屠大通。仁晝更姓名曰柳泌,大通自言壽百五十歲,有不死藥,並待詔翰林。虢人田元佐言有秘方,能化瓦礫為黃金,詔除虢令,與董景珍、李元戢皆介泌、大通薦於天子,天子惑其説。泌以金石進帝餌之,躁甚,數暴怒,恚責左右,踵得罪,禁中累息,帝自是不豫。十五年,罷元會,羣臣危恐,會義成劉悟來朝,賜對麟德殿,悟出曰:“上體平矣。”內外乃安。是夜,守澄與內常侍陳弘志弒帝於中和殿,緣所餌,以暴崩告天下,乃與梁守謙、韋元素等定冊立穆宗。俄知樞密事。
  • 4.    《新唐書·卷二百八·王守澄》:文宗嗣位,守澄有助力,進拜驃騎大將軍。帝疾元和逆罪久不討,故以宋申錫為宰相,謀因事除之,不克,更因其黨鄭注、李訓乘其罅,於是流楊承和於驩州,韋元素象州。遣中人劉忠諒追殺元素於武昌,承和次公安賜死。訓乃脅守澄以軍容使就第,使內養齎■賜死,事秘,時無知者,贈揚州大都督。其弟守涓自徐州監軍召還,死於中牟。
  • 5.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九·鄭注》:“(鄭)注起第善和裏,通於永巷,長廊複壁,日聚京師輕薄子弟、方鎮將吏,以招權利。”
  • 6.    《新唐書·一百七十九·鄭注》:“王涯用(鄭)注力再輔政。”;《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四·唐紀六十·文宗太和七年》:“王涯之為相,注有力焉。”胡三省注曰:“是必因注以結王守澄也。”
  • 7.    見《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王播·弟炎》
  • 8.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三·薛存誠·子廷老廷老子保遜保遜子昭緯》:“鄭權因鄭注得廣州節度,權至鎮,盡以公家珍寶赴京師以酬恩地。”
  • 9.    見《全唐詩·卷三百·贈王樞密》詩序:“(王)建初為渭南尉,值內官王守澄,盡宗人之分,因過飲,及漢桓靈信任中官起黨錮興廢之事。守澄深憾,曰:‘吾弟所作《宮詞》,天下皆誦於口,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建不能對,為詩以贈,其事遂寢。
  • 10.    何本方、嶽慶平、朱誠如主編.《中國宮廷文化大辭典》: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