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承和

鎖定
楊承和(?-835),唐代穆宗、敬宗、文宗朝宦官。
歷任內樞密使、西川監軍、神策軍副使。唐文宗太和九年,因李宗閔、李德裕元和逆黨案,被鄭注、李訓誣告,流放驩州,於中途公安賜死。開成元年,甘露事變發生後,文宗下詔,復其官爵,聽其歸葬。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八,收錄其文《邠國公功德銘》。2021年西安出土了柳公權王起共同創作的《楊承和神道碑》。
中文名
楊承和
生活時期
唐朝
主要成就
神策軍副使
作    品
邠國公功德銘

楊承和人物生平

楊承和穆宗時期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為右神策軍副使。十二月,楊承和在神策副使任上受任充深、冀行營都監押,即深州諸道兵馬都監。

楊承和敬宗時期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十二月,宦官劉克明等弒敬宗,矯詔欲立皇叔絳王李悟,並欲把內侍更換成自己人。時任神策軍樞密使的楊承和與同僚王守澄、中尉魏從簡、梁守謙定議,與宰相裴度等共迎皇弟江王李涵為帝,率左、右神策六軍、飛龍兵討劉克明,劉克明投井自殺,撈出屍體戮之,並殺絳王。李涵即唐文宗。楊承和等因功加上將軍。

楊承和文宗時期

約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楊承和知樞密,吏部侍郎李宗閔通過駙馬都尉沈立義結托女學士宋若憲與楊承和,得兩人數次稱讚於御前,遂於次年拜相。
約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前邠寧行軍司馬鄭注依附王守澄而弄權,為文宗所厭惡,被侍御史李款彈劾,王守澄將鄭注藏匿於神策右軍,楊承和與左軍中尉韋元素、同僚王踐言都厭惡鄭注。左軍將李弘楚勸韋元素誘殺鄭注,再請罪並聲言鄭注奸狀,屆時楊承和、王踐言也必會為韋元素辯護,這樣韋元素將有功無罪。但鄭注前來後卻畏縮如鼠,又滿口奉承,韋元素反而和鄭注相談甚歡,無視李弘楚暗示,還送給鄭注很多金帛。李弘楚怒稱韋元素今日不斷,他日必遭禍,解軍職離去,不久疽發背卒。
文宗太和九年(835年),鄭注守太僕卿兼御史大夫,與翰林侍講學士李訓都得寵,六月,時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的李宗閔被鄭注詆譭,被貶為明州刺史,不久再貶處州長史。而楊承和、韋元素、王踐言都與王守澄因爭權而不和,同月,李訓、鄭注因而出他們為藩鎮監軍,以楊承和監西川軍。七月,李宗閔昔日請託宋若憲、楊承和得以拜相之事也被鄭注揭發,再貶潮州司户,沈<立義>、宋若憲及其姻黨等也被牽連。八月,文宗又下詔稱楊承和庇護被誣謀反的前宰相宋申錫,下令安置楊承和於驩州,令西川軍用囚車押送之。韋元素、王踐言也獲罪受到類似處置。不久,文宗遣使追賜楊承和、韋元素、王踐言死。楊承和死於公安。
開成元年(836年),甘露事變後,文宗下詔稱楊承和、韋元素、王踐言系被誣陷而死,追復官爵,允許歸葬。

楊承和人物軼事

《牛羊日曆》載:牛僧孺岳父辛秘為科考官時,楊承和科舉及第,雖被中書省駁回,仍感激辛秘。後來楊承和做了宦官,唐憲宗元和年間,辛秘作為禮官在宣政殿習禮,遇到楊承和,楊承和問:“座主還記得門生嗎?”辛秘認出他,説:“老夫沒忘。老夫有個女婿還得仰仗您。”於是楊承和對憲宗推薦牛僧孺,且稱之為牛郎。

楊承和墓碑出世

3月17日,西安市棗園北路一處工地挖出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寫的石碑。該碑撰文者為唐代宰相王起(760-847)、書者為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778-865),碑主人是從一品官員楊承和(?-835)。新發現的石碑大約刻於公元8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