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燕國

(唐代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建立的割據政權)

鎖定
燕國(756年-763年)是唐代安史之亂安祿山建立的割據政權。分為前燕和後燕兩個時期。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以誅殺宰相楊國忠為名,悍然發動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756年)正月一日,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年號聖武。由於安祿山準備充分,且手握重兵,所以燕軍進軍十分順利,猶入無人之境。 迅速就拿下了長安、洛陽。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慶緒聯合中書侍郎嚴莊殺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十月,戰爭形勢不利,安慶緒退出洛陽,逃亡鄴城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進兵解除鄴城之圍,殺死安慶緒,稱大燕皇帝位,建都范陽(北京市),改元順天。上元二年(761年),史朝義殺史思明,即位為帝,年號顯聖,誅殺皇后和太子史朝清寶應元年(762年),唐回聯軍攻破洛陽,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市),於林中自縊死,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這場戰亂,結束了盛唐的神話,百年帝國從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頭。往昔的繁華,成為回憶;戰爭的創傷,成為唐人難以治癒的心靈之痛。安史之亂歷時七年零二個月,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可是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司馬光資治通鑑》:“(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中文名
燕國
別    名
前燕(安氏)
後燕(史氏)
時間範圍
756年 至 763年
都 城
洛陽
主要城市
長安、鄴城、范陽、太原
貨 幣
得壹元寶;順天元寶
主要民族
漢族、粟特人
帝 王
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
開國皇帝
安祿山
亡國皇帝
史朝義

燕國國號簡介

安祿山政權和史思明政權的國號都是“燕”。史思明統治時期,為了將自身與安祿山政權相區別,又將安祿山政權稱作“前燕” [1]  ,而將史思明政權稱作“後燕” [2] 

燕國帝王世系

諡號
姓名
在世時間
年號及使用時間
陵墓
前燕
光烈皇帝 [3] 
安祿山
703—757
聖武756年正月-757年正月
晉剌王 [3] 
安慶緒
?—759
載初757年正月-九月
天成757年十月-759年三月
安慶緒墓
後燕
昭武皇帝
史思明
703—761
應天759年正月-三月
順天759年四月-761年三月
憲閔帝
史朝義
?—763
顯聖761三月-763年正月
史朝義墓
參考資料
  • 1.    《大燕贈右贊善大夫段夫人河內郡君温城常氏墓誌銘並序》:前燕初,贈右善贊大夫。
  • 2.    《程君墓誌銘並序》:以後燕順天二年歲次庚子二月癸巳朔十七日己酉合葬於囗恩縣城西北六里平原。
  • 3.    [唐]姚汝能.《安祿山事蹟·卷下》:“思明覆稱大燕……諡祿山曰光烈皇帝,降慶緒為晉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