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承祐

鎖定
潘承祐(?-962年),字乾休 [25]  ,閩地(今屬福建)人,五代十國時期閩國殷國)、南唐大臣。 [22-23] 
潘承祐早年曾仕吳國,擔任光州司法參軍,後棄官歸鄉,又仕於閩國,事王延政為鎮武軍節度判官,在王延政建立殷國後被拜為宰相,擔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旋因直言進諫而被削去官爵 [8]  ,勒令賦閒在家。他在閩國滅亡後轉仕於南唐,歷任衞尉少卿鴻臚卿,最終以禮部尚書致仕,隱居洪州西山,建隆三年(962年)病逝。 [22-23] 
潘承祐在擔任宰相時,曾上疏“奏十事”,指出當時國家的十條弊政,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多個方面從一個側面總結了封建王朝敗亡的教訓,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21] 
全    名
潘承祐
乾休
所處時代
五代十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閩地
逝世日期
962年
主要成就
在殷國擔任宰相,指出國家十條弊政
最高官職
吏部尚書、同平章事

潘承祐人物生平

潘承祐早年經歷

潘承祐早年曾仕於吳國,在光州(治今河南潢川)擔任司法參軍 [2]  但其子潘慎修的墓誌(即楊億《潘慎修墓志》)則稱他是蘄州(治今湖北蘄春)的法曹掾。 [18] 
潘承祐後來因刑獄之事與上司產生嚴重的分歧 [18]  ,於是棄官返回閩地,又在閩國出仕,官至大理少卿 [12] 

潘承祐屢進諫言

永隆三年(941年),閩帝王延羲建州(治今福建建甌)設立鎮武軍,以富沙王王延政為鎮武節度使。潘承祐則被闢為鎮武軍節度判官(一作支度判官 [11]  ,節度使王延政例兼支度使)。當時,王延政與王延羲兄弟失和,相互攻伐,以致“福、建之間暴骨如莽”。潘承祐乃勸諫王延政,讓他和王延羲息兵修好,卻為王延政所拒。 [3]  後來,王延羲遣使到建州。王延政卻態度傲慢,還舉行閲兵以炫耀軍力。潘承祐為此長跪切諫,結果激怒了王延政,險些被王延政處死。 [4] 
永隆五年(943年),王延政在建州稱帝,建立殷國。閩國由此分裂。潘承祐被拜為吏部尚書,不久又加同平章事銜,成為宰相。 [5]  當時,殷國僅有一州之地,地小民貧。王延政卻重用佞臣楊思恭大肆聚斂,又和閩國連年交兵,以致民不聊生。 [7]  潘承祐在朝堂上和楊思恭多次相爭,又上疏指出朝廷十條弊政,結果再一次激怒了王延政,被削去官爵,勒歸私第。 [8] 

潘承祐轉仕南唐

天德二年(945年),王延羲遇弒,弒君的朱文進後來亦死於兵變,閩國羣臣於是迎立王延政為帝。殷國、閩國重新合二為一,仍稱閩國。南唐卻趁機出兵,於次年(946年)攻滅了閩國。 [9]  潘承祐當時仍閒居家中,被唐軍主帥查文徽禮請出山,遂仕於南唐。南唐初授潘承祐為衞尉少卿,後改鴻臚卿,委以南方之事,在“升降人物,制置郡縣”等方面多采納其建議。 [10] 
保大十四年(956年),後周出兵征伐南唐(即後周攻南唐之戰),連取淮南數座州府,圍攻重鎮壽州(治今安徽壽縣)。 [15]  南唐命潘承祐到閩地招募兵將。 [13]  潘承祐舉薦了陳誨、許文稹、林仁肇、陳德誠、鄭彥華等一批閩國舊將。這些人在南唐與後周的戰爭中多有戰功。 [14] 

潘承祐晚年及病逝

潘承祐後來因年老多病,上書“乞骸骨”,以禮部尚書致仕(時人徐鉉有《送禮部潘尚書致仕還建安》一詩,但《潘慎修墓志》及《宋史》皆作刑部尚書致仕 [18]  [17]  ,二者未知孰是),後又隱居於洪州的西山(在今江西南昌新建區)。 [6] 
建隆三年(962年),潘承祐在經過一年多的隱居生活後 [19]  ,於西山病逝。 [1]  [6] 

潘承祐主要影響

  • 疏奏十事
潘承祐在王延政稱帝后,曾上疏“奏十事”,指出當時國家的十條弊政:
  1. 兄弟之間相互攻伐,有傷天理;
  2. 賦税繁重,徭役太多;
  3. 強徵百姓為兵,讓他們長期在外征戰,以致百姓愁怨;
  4. 楊思恭搜刮民財,使百姓怨恨皇帝,羣臣都不敢進言;
  5. 疆土狹隘卻濫設州縣,增加官吏數量,卻加重百姓負擔;
  6. 修路運糧,準備攻打汀州,卻不防備南唐、吳越趁虛來攻;
  7. 搜刮富户,出錢的給官職,拖欠的被懲罰;
  8. 延平各渡口,瓜果、蔬菜、魚蝦、稻米皆向百姓收税,獲利微薄,卻加重民怨;
  9. 與南唐、吳越為鄰,即位以後還不曾互通使節;
  10. 宮室台榭,刻意裝飾,奢侈無度。 [8] 
這十事涉及到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多個方面(具體參見參考資料截圖),可以説是當時閩國(殷國)最具戰略性的政言,同時也從一個側面總結了封建王朝敗亡的教訓,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21] 

潘承祐歷史評價

馬令:嗚呼,續(嚴續)薦劉奐以其直,承祐薦陳誨、林仁肇以其忠。忠直之效,獨立於亂世,難矣哉!然非忠直之難,而知其忠直者為尤難。予於續、承祐,有取焉。 [22] 
吳任臣:承祐備陳十弊,侃侃直譚,盡心所事,忠而見尤。王氏之不克永祚也,宜哉! [23] 

潘承祐軼事典故

潘承祐在擔任鎮武軍判官時多次請求息兵養民,為此激怒了王延政。王延政故意詢問左右“判官之肉可食乎”,以死相挾。但潘承祐毫不退讓,反而聲色愈厲道:“與其不義而生,孰若抱義而死。事勢如此,早死為幸。”王延政也是無可奈何。 [4]  [16] 

潘承祐人際關係

妻子:張氏,南唐時封清河郡君 [18] 
兒子:潘慎修,南唐時歷任秘書省正字水部郎中起居舍人,入宋後官至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士 [17] 
孫子:潘汝士,仕北宋,官至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 [17] 
孫子:潘汝礪,仕北宋,授奉禮郎 [17] 

潘承祐人物爭議

潘承祐籍貫

各類史料關於潘承祐的籍貫記載,主要有四種觀點:

潘承祐仕閩經歷

據楊億口述的《楊文公談苑》記載,潘承祐在閩國時以才識“名重於州里”,因此成為王延政的宰相人選。但他認為王延政稱帝是僭號之舉,不願接受偽職。王延政本欲殺掉潘承祐,但擔心失去人心,於是將他囚禁於私第。 [20] 

潘承祐史料索引

《馬氏南唐書·卷十》 [22] 
《十國春秋·卷九十六·閩七》 [23] 
參考資料
  • 1.    《十國春秋》卷17《南唐後主紀》:建隆三年秋七月,建州陳誨卒。禮部尚書潘承佑卒。
  • 2.    《十國春秋》卷96《潘承祐傳》:潘承祐,晉安人。初仕吳,為光州司法參軍。
  • 3.    《十國春秋》卷92《閩景宗紀》:永隆三年春正月,延政城建州,週二十里,請以建州為威武軍,自領節度使。王以威武本福州軍名,不許,乃以建州為鎮安軍,以延政為節度使,封富沙王。延政復改鎮安曰鎮武而稱之。……秋七月,王自稱大閩皇,領威武軍節度使,與富沙王延政治兵相公,福、建之間暴骨如莽。鎮武節度判官潘承祐請延政息兵修好,延政不聽。
  • 4.    《十國春秋》卷96《潘承祐傳》:會福州使至,富沙王大閲甲卒以誇示之,辭氣益悖,承祐長跪切諫,富沙王怒,顧左右曰:“汝可為我食判官肉!”承祐曰:“與其不義而生,孰若抱義而死。事勢如此,早死為幸。”久之,乃解。
  • 5.    《十國春秋》卷92《閩天德帝紀》:久之,延政以建州開國,自立為帝,國號曰大殷,改永隆五年為天德元年。……以節度判官潘承祐為吏部尚書,節度巡官楊思恭為兵部尚書,未幾,以承祐同平章事,思恭遷僕射,錄軍國事。
  • 6.    《十國春秋》卷96《潘承祐傳》:老病,乞骸骨,以禮部尚書致仕。隱於洪州西山,卒。
  • 7.    《十國春秋》卷98《楊思恭傳》:是時,殷雖建國,實一州也,土狹民貧,軍旅不息。思恭以善聚得幸,由是累增田畝山澤之税,至於魚鹽蔬果,無不備徵,國人號曰楊剝皮。
  • 8.    《十國春秋》卷96《潘承祐傳》:及王稱殷帝,以承祐為吏部尚書,俄加同平章事。是時,倖臣楊思恭用事,承祐復與爭,又陳奏十事,大略言:“兄弟相攻,逆傷天理,一也;賦斂煩重,力役無節,二也;發民為兵,羈旅愁怨,三也;楊思恭奪人衣食,使怨歸於上,羣臣莫敢言,四也;疆土狹隘,多置州縣,增吏困民,五也;除道裹糧,將攻臨、汀,曾不憂金陵、錢塘乘虛相襲,六也;括高貲戸,財多者補官,逋負者被刑,七也;延平諸津,徵菜魚米,獲利至微,斂怨甚大,八也;與唐、吳越為鄰,即位以來,未嘗通使,九也;宮室台榭,崇飾無度,十也。”書上,削承祐官爵,勒歸私第。
  • 9.    《十國春秋》卷92《閩天德帝紀》:天德二年三月,朱文進、連重遇弒其君,文進遂自立為閩王。帝遣統軍使吳成義討之,……十二月,唐以洪州營屯都虞候邊鎬為行營招討諸軍都虞候,將兵同樞密副使查文徽、翰林待詔臧循入寇,……丁酉,南廊承旨林仁翰刺殺連重遇於第,福人復殺文進,迎成義入城。三年春正月,臣民共迎帝歸長樂府。……復國號曰閩。……八月丁亥,唐先鋒橋道使王建封先登,建州城陷。帝出降。……冬十月,盡遷王氏之族於金陵。閩傳七主,凡五十三年。
  • 10.    《十國春秋》卷96《潘承祐傳》:唐查文徽破建州,以禮致之,唐元宗署為衞尉少卿,遷鴻臚卿,委以南方之事。升降人物,制置郡縣,數用其言。
  • 11.    《十國春秋》卷96《潘承祐傳》:天德帝為富沙王時,領鎮武節度使,闢承祐為度支判官。
  • 12.    《十國春秋》卷96《潘承祐傳》:因爭郡大獄不得,棄官歸閩,仕至大理少卿。
  • 13.    《十國春秋》卷24《陳誨傳》:周師南侵,元宗遣潘承祐詣泉、建召募驍勇。
  • 14.    《十國春秋》卷96《潘承祐傳》:薦陳誨、林仁肇、許文稹、陳德誠、鄭彥華,多着功効。
  • 15.    《十國春秋》卷16《南唐元宗紀》:保大十四年春正月壬寅,周主率師南侵。丙辰,周主至壽州城下,營於淝水之陽,命諸軍圍壽州,徙正陽浮樑於下蔡鎮。二月戊辰,周廬壽光黃巡檢使司超敗我兵於盛唐。都監高弼被執、周師遂倍道襲清流關,皇甫暉敗保滁州。周師破城,俘暉及姚鳳以歸。乙酉,周師陷東都,執副留守馮延己。三月丙午,光州兵馬都監張延翰以城降於周,刺史張紹遁還。丁酉,周師陷舒州刺史周弘祚赴水死。蘄州將李福殺知州王承雋,降於周。戊戌,天成軍使蔡暉自壽州奔周,周師陷和州。
  • 16.    《資治通鑑》卷282“天福六年七月”條:閩主曦自稱大閩皇,領威武節度使,與王延政治兵相攻,互有勝負,福、建之間,暴骨如莽。鎮武節度判官晉江潘承祐屢請息兵修好,延政不從。閩主使者至,延政大陳甲卒以示之,對使者語甚悖慢;承祐長跪切諫,延政怒,顧左右曰:“判官之肉可食乎!”承祐不顧,聲色愈厲。
  • 17.    《宋史》卷296《潘慎修傳》: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縣人。父承祐,仕閩,後歸江南,仕李景,至刑部尚書致仕。慎修少以父任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煜歸朝,以慎修為太子右贊善大夫。……數月,擢為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士。從幸澶州,遘寒疾,詔令肩輿先歸。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上憫之,錄其子汝士為大理評事,汝礪為奉禮郎。……汝士至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
  • 18.    《武夷新集》卷9錄《潘慎修墓志》:烈考承祐屬雲雷之遘屯,負公台之偉量,嘗事吳為蘄州法曹掾。郡守以非法致死罪,抗議不奪,投手版而歸。……江南平建州,若得劇孟之一敵國也,累服大僚,專掌劇務,辭榮致政,得刑部尚書,歸隱洪州之西山。妣清河張氏,以從夫之貴,封本郡君。
  • 19.    《武夷新集》卷9錄《潘慎修墓志》:先府君懸車告老,公求便官就養,得知洪州豐城縣。歲餘,以憂解職。
  • 20.    《楊文公談苑》(不分卷):潘承祐,建安人,有才識,名重於州里。王延政建國,欲以為相,承祐力諫其僭號,不受偽署,延政將殺之,慮失人心,囚於私第。
  • 21.    呂變庭著.中國南部古代科學文化史 第4卷 閩江流域部分[M].北京:方誌出版社,2004.02.:180-184
  • 22.    傅璇琮、徐海榮、徐吉軍主編.五代史書彙編[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5331
  • 23.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1983:1386-1387
  • 24.    [清]張琦主修,鄒山,蔡登龍纂修,南平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整理..建寧府志[M].福州:福建省地圖出版社,2018.04:1012
  • 25.    [明]何喬遠編撰,廈門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歷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閩書》校點組校點.閩書 第4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05.:3160
  • 26.    [明]周瑛、黃仲昭著,蔡金耀點校.重刊興化府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08:1183
  • 27.    [明]黃仲昭修纂,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舊志整理組、福建省圖書館特藏部整理.八閩通志 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06.:7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