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君

(晚清李希聖詩作)

鎖定
《湘君》是晚清詩人李希聖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為哀時觸事之作,明為悼念珍妃,實際上是憂心國事。首聯寫珍妃之死;次聯寫光緒帝雖歸京而如死;三聯寫光緒帝思念珍妃;末聯以唐玄宗的事比況。全詩透露出詩人對戊戌變法的眷念之意,借古喻今,韻味濃郁。 [2] 
作品名稱
湘君
作    者
李希聖
創作年代
清代
出    處
《雁影齋詩》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湘君作品原文

湘君
青楓江上古今情,錦瑟微聞嗚咽聲
遼海鶴歸應有恨,鼎湖龍去總無名
珠簾隔雨香猶在,銅輦經秋夢已成
天寶舊人零落盡,隴鸚辛苦説華清 [1] 

湘君註釋譯文

湘君詞句註釋

①湘君:原指娥皇,娥皇、女英聽説舜南巡時死於蒼梧,追至洞庭,自投湘水而死,遂為湘水之神。此處借指為光緒帝寵愛而被慈禧害死的珍妃。
②青楓江:江名,在湖南長沙附近。《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又杜甫夢李白》:“魂來楓林青。”此兼用二典,兼切湘君,又有招魂之意。
③錦瑟:裝飾華美的瑟。《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又李商隱有《錦瑟》詩,有人以為是悼亡之作。此用二事,既切湘君,兼悼珍妃。
④遼海鶴歸:指遼東人丁令威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見《搜神記》)。此指珍妃魂魄歸來所見非昔,應生無限遺恨。
⑤鼎湖:古代傳説中黃帝乘龍昇天之處。《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古代詩文中因以“鼎胡龍去”為帝王之死的代稱。此指光緒帝死。無名:謂不明死因。光緒是病死,還是被慈禧害死,當時説法不一。
⑥珠簾隔雨:李商隱《春雨》:“紅樓隔雨相憐望,珠箔飄燈獨自歸。”此化用其句,暗喻光緒與珍妃生前被慈禧隔居兩地。香猶在:遺蹟還在。
⑦銅輦:太子的車飾。此處指光緒皇帝。
天寶:唐玄宗年號。天寶舊人:暗指光緒時候的宮人。
⑨隴鸚:即鸚鵡。《禽經注》:“鸚鵡出隴西,能言。”華清:華清池,在今陝西省臨潼縣,為唐玄宗與楊貴妃遊幸之地。這裏暗指清宮苑。 [4] 

湘君白話譯文

青楓江上發生的事,古代和現在有不同的情意,華美的琴瑟,如今只能聽見嗚嗚咽咽的聲音。
從遼海化鶴而歸的人應該有仇恨,從鼎湖昇天的龍總是不明死因。
珠簾隔雨的痕跡至今還在,銅葆經歷秋天,害人者的夢已實現了。
天寶時的舊人都已零落散盡,鸚鵡卻在辛辛苦苦地説着華清宮裏的事。 [2] 

湘君創作背景

該詩的寫作年代約在光緒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西太后、光緒帝回京前後,詩詠珍妃事。
珍妃,滿州鑲紅旗人,他他拉氏,光緒十四年(1888年)選為珍嬪,後得光緒帝寵愛,進為珍妃。慈禧太后因珍妃贊同變法、支持光緒帝掌握政權,對她極為忌恨,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命太監將珍妃推入井中溺死。詩人懷着對珍妃的同情,寫詩哀之。 [3] 

湘君作品鑑賞

湘君文學賞析

首聯便接連用典,其手法卻又渾化無跡。《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為首句所本;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為次句所本。“青楓江上”暗示招珍妃之魂,“古今情”暗示湘妃之殉舜自沉與珍妃之被推入井中溺殺,雖同死水中,卻有天壤之別,故古今傷心之情也性質不同。而錦瑟空存,佳人已逝,一曲哀弦,競只能依稀聽得嗚咽悽切之聲,那種陰鬱抑塞的氣氛,令人深感悲憤。
頷聯“遼鶴”“鼎湖”之典,古詩中屢見不鮮,但詩人卻能不落俗套,翻出新意。“遼海鶴歸”,是喻指光緒迴鑾北京;“應有恨”,是説光緒憾恨珍妃之死。但字面上的意義也同樣重要:仙鶴歸來,睹眼前情景,也應有恨,可見國家形勢之惡劣。“鼎湖龍去”本喻帝王之死,而詩人卻以之喻指西太后挾持光緒,避八國聯軍離京奔西安。蓋光緒戊戌變法失敗後久遭禁錮,業已雖生如死。“總無名”即指斥西太后所作所為向來沒有正當理由。二句用典如不細細琢磨,便難見其妙處。
頸聯二句,寫光緒思念珍妃,用典手法又與頷聯不同,是暗用典故。按《漢書·外戚傳》:“上(漢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帷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幄坐而步。”又《拾遺記》:“帝息於延涼室,卧夢李夫人授帝衡蕪之香。帝驚起,而香氣猶著衣枕,歷月不歇。”“珠簾”句即用此二事。“銅輦”句從李賀還自會稽歌》“秋衾夢銅輦”變化出。需注意的是李善注《文選》雲:“銅輦,太子車飾”,此後便以之指太子,但該詩銅輦卻指天子輦車,系暗用唐玄宗安史亂起輦車幸蜀事。“夢已成”則反用白居易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二句,以迷離惴徨之筆,寫出思念之深,即使不知典故出處,也能很好體會。
尾聯二句,以唐玄宗故事作比況,謂玄宗亂後回京,天寶年間的舊人或死或散,只有鸚鵡仍在模仿舊人口吻不辭辛勞地説着華清宮的舊事;語中透露出對戊戌變法那一段短暫美好日子的殷殷眷戀。(那時不僅珍妃與光緒兩情歡洽,國家也振興有望。)按《明皇雜錄》:“(唐玄宗)泊至德中,車駕復幸華清宮,從官嬪御多非舊人,……上四顧淒涼,不覺流涕。”“天寶”句即用此事,而“舊人”兼指參與變法的諸臣與珍妃。全詩就這樣在借古喻今中結束,而一種凝重的歷史悲劇感與一種悽豔的藝術審美感也已交織在讀者心頭。 [1] 

湘君名家點評

成都文理學院教授吳明賢《近現代詩詞》:“全詩比興寄託,善用典故。雖未及義山之深婉空靈,然綺麗幽窈,屬詞哀豔,寄懷綿邈,亦自有特色。” [4] 

湘君作者簡介

李希聖(1864—1905),字亦元,一作亦園,號卧公,湖南湘鄉人,晚清詩人。光緒壬辰(1890年)進士,官刑部主事。詩學李商隱,多七律之作。以李商隱自許。詩多涉及近代史實,《西苑》《望帝》詠光緒事,名篇《湘君》詠珍妃事,哀婉悽絕,傳誦一時。著有《雁影齋詩》《政務處開辦條例明辨》。又頗有史才,著有《光緒會計錄》《庚子傳信錄》。 [1] 
參考資料
  • 1.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元明清詩鑑賞辭典  第1版  清、近代.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03:1828-1831
  • 2.    楊文光編著.好詩天天讀 冬雪卷 七律.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1:153
  • 3.    張正吾,陳銘主編.近代詩文鑑賞辭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1.12:417-41
  • 4.    吳明賢編注.近現代詩詞.北京:天地出版社,1997.1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