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深澳村

鎖定
深澳村,隸屬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江南鎮 [5]  ,位於富春江南岸天子崗北麓,西距桐廬縣城16.5公里。地處丘陵,南高北低,村落前迎璇山,後擁獅巖,應家溪和洋婆溪東西分流,七常公路村中通過。
為第一批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深澳古村是申屠家族的血緣村落,憑藉其古老的文化,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獨特的地理環境,源遠留存的文物古蹟,屬於4A級景區江南古村落羣中的一個古村。
深澳村居呈長方形。中有老街,南北走向,長500餘米,寬約3米,卵石鋪面,下築引泉暗渠(俗稱澳),澳深水洌,因以名村。街之兩側各有3條弄堂,形如"非"字;80年代北端公路兩旁建成新街與老街相銜變成"韭"字形。人煙稠密,為桐廬最大的村莊。
1992年,有1032户,3625人。耕地1500多畝,山7300畝。居民絕大多數姓申屠氏,餘有周、應、朱等姓。申屠氏祖先於南宋初由富陽申屠山遷入,子孫繁衍遂成望族。
中文名
深澳村
行政區劃代碼
33012211324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江南鎮
電話區號
0571
郵政編碼
31150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8800人(2000年)
著名景點
深澳古鎮
申屠氏宗祠
攸敍堂
神農堂
懷素堂 展開
著名景點
深澳古鎮
申屠氏宗祠
攸敍堂
神農堂
懷素堂
恭思堂等 收起
火車站
桐廬火車站,桐廬火車東站
車牌代碼
浙A

深澳村村情簡介

深澳村位於江南鎮東部,東靠富陽,南至鳳川鎮鳳源村,西部臨山,北抵富春江,距桐廬縣城20公里,距杭州65公里,320國道杭千高速過其境,深澳村設有高速進、出口。由原來的黃程與深澳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溝澳縱橫,水清山綠,古建築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的結合是深澳村千年古村落的真實寫照。行政區域面積5.192平方公里,共有山林面積8452畝,耕地總面積1508畝。全村共有1290户,人口4262人,有兩個自然村,下設27個村民小組,深澳村黨委下設兩個支部,深澳自然村黨支部、黃程自然村黨支部,共有黨員90名。深澳村大力發展加工製造產業,招引進了一批長毛絨玩具、箱包及醫療器械等加工工廠。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為深澳當地的富餘勞動力帶來了就業機會,維護了社會穩定的局面。同時通過對當地古建築羣落的修繕與保護,盡力傳播千年古村落深澳村的傳統孝義文化,以宣傳傳統文化引導觀光旅遊事業的發展,走出了一條複合型古村發展道路。曾先後獲得浙江省“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浙江省歷史文化村鎮”、“省級浙江最美古村”、“省級檔案示範村”、“杭州市科普文明示範村”等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 

深澳村歷史沿革

深澳村 深澳村
深澳村宋屬定安鄉中浦裏。明屬定安鄉四管一圖。清為定安鄉深澳、山下兩莊。1934年為深澳鎮,1937年為深浦鄉第一至第六保。
1949年為深浦鄉第一至第六村。1958年屬窄溪人民公社深澳管理區。1961年為深澳人民公社深一至深六大隊。1977年六個大隊合併為深澳大隊。1984年為深澳鄉深澳村。
舊時,深澳村因人多地少,糧食不足,生活貧苦。全村有1 3的勞力兼營手工業,掙工度日。清末開始,外出謀生者日多,大部分到松江一帶做毛紙,少數到上海當苦力。
至1949年,陸續外出的計達200餘人。1949年後經過土地改革和合作化,特別是近10年的改革開放,農村經濟發展較快,大部分勞動力轉向工業,還招收外地工500餘人。隨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4年糧食基本自足。1983年起,農户建房逐年增多,至1992年底,有50%的户建起新居,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人均30平方米,相當於新建一個村。1984年村裏自來水塔落成,每户享受免費用水。80年代末,全村青壯年文盲基本掃除,青少年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1992年人均經濟收入1500元左右,比1978年增長8倍。90年代,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和電視機在深澳村基本普及,使用電冰箱和煤氣灶的户約佔50%。還有家庭電話50餘部,摩托車10餘輛,空調3套,這些高檔的生活設施開始走進農家。
深澳村 深澳村

深澳村地理位置

深澳村 深澳村
深澳村位於富春江南岸天子崗北麓,西距桐廬縣城16.5公里。地處丘陵,南高北低,村落前迎璇山,後擁獅巖,應家溪和洋婆溪東西分流,七常公路村中通過。為深澳鄉人民政府駐地。

深澳村主要古蹟

深澳村古宅 深澳村古宅
村中有40多幢堂樓屋,系明清古建築。其中九世堂與儒林堂兩幢最為古老,州牧第和志承、詒燕兩座門樓別具藝術風格。村東有青雲橋,地處桐廬至富陽通衢要津。橋名出於明代姚夔《雜詠》"青雲橋記"。現存石樑平橋建於清光緒年間。村東南有抗日紀念幢。
1940年國軍第七十九師二三五團在景山嶺堵擊日本侵略軍,深澳、環溪等村千餘人支前參戰。日本侵略軍敗退,此役有抗日將士156人陣亡。村西南雞足峯下有天香寺,建於元至治年間,其地風景優美,為著名古剎,今遺蹟尚存。村東北黃山腰稱靜雲仙境,上有神農殿。
供奉之神原為天生頑石,民國時期更為樟木雕像,2012年復改為泥塑,並於偏殿供奉觀音菩薩。村西北隅有黃程廟,原為鄰近八村土地神社,元宵和十月二十一日各村輪年值社,演戲酬神。1954年廟宇改辦糧站,秋社演化為村節,做生祝壽非常熱鬧。
村北天子崗,據清《桐廬縣誌》記載:東漢孝子孫鍾(東吳大帝孫權之祖父)葬母於此,後人名孫鍾葬母處為天子崗。山形奇特,裸露的山體呈人形,又似鳥獸狀,歷史上曾是登高遊覽勝地。天子崗上有國公坪,俗呼小天子崗,此處產一種名“九節蘭”的蘭花。春夏季節蘭花盛開時,香溢山崗。

深澳村所獲榮譽

1985年和1987年杭州市和桐廬縣人民政府先後表彰深澳村為"發展農村經濟先進單位"。1992年桐廬縣人民政府確定深澳村為全縣4個"奔小康示範村"之一。
2006年6月深澳村因其保存完整的罕見的古建築羣落,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村,隨後又被列入全國曆史文化保護村。
2022年1月,入選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2] 
2022年2月,入選浙江省第一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 [3] 
2022年4月,入選全省第二批大花園耀眼明珠名單。 [4] 

深澳村農業發展

深澳村農業經濟 深澳村農業經濟
深澳村農業向以糧食生產為主,山林出產甚微。農田大部分坐落在村莊附近。築堰和挖塘為舊時主要水利,因工程簡陋,晴不過旬,旱象漸烈,靠天種田,常常歉收。1934年大旱,田稻枯絕,糧食大荒
1949年後,依靠集體經過30多年的農田水利建設,先後擴建廟塘,興建下輪塢水庫和遮風塘水庫,修築五庫引水渠,平整黃泥洲畈等,灌溉全部達到自流化,旱災基本消除,農業生產逐步發展。
舊時一年稻麥兩熟,畝產600餘斤。1956年雙季稻試種成功改三熟。1974年始用拖拉機,至1992年機耕面積達70%左右。1976年推廣雜交水稻。1979年糧食總產量270萬斤,畝產1600斤,為歷史最高記錄。

深澳村林業發展

山林主要為薪炭林。1962年建立林業組實行封山育林。1963年在葫裏灣種毛竹50畝,現竹林茂盛,自用有餘。1979和1980年在客塢裏種杉樹300畝,長勢良好,還有大片飛子松亦已成林,木材蓄積量約5000立方米。1982年在黃山建茶園40餘畝,1987年開摘,年產綠茶4000餘斤。

深澳村工業發展

深澳村手工做毛紙由來已久。民國初全村有紙槽30多張,抗日戰爭期間中斷。1949年後為解決勞動力出路,毛紙生產從恢復到發展,70年代紙槽增至100多張。後鄉村工業興起,此業漸歇。1962年10月3個大隊辦起糧食加工廠,為村民服務。至此,村邊的7座水碓於是被淘汰。未幾,6個生產大隊聯合辦起石灰廠和磚瓦廠,既安排了多餘勞力,又增加了集體積累,還培養了一批經營人才。70年代又陸續辦起針織玩具、塑料製品、五金電器等小型加工企業,有的產品遠銷歐美市場。80年代,户辦個體工業興起,有皮件、針織、紙塑、玩具等廠。至1992年底全村有集體工廠8家,個體工廠30餘家,還有鄉辦在村的工廠5家。其中村辦集體企業擁有固定資產500萬元,年總產值達2800萬元,創利20萬元,交税90萬元。

深澳村商務

深澳村風貌 深澳村風貌
昔時老街有大小店鋪20餘家,市面頗盛,為鄉村商務中心。然經商者多系徽州、紹興等外地人。抗日戰爭期間,水陸交通破壞,杭州、紹興淪陷區的鹽、布、煤油等日用百貨和浙西贛東地區的白蠟、桐油、瓷器等土特產品,由成羣結隊的腳伕運到深澳市場成交。其時村民紛紛經商,開設布行、鹽行、米行、油行10餘處,各類商店增至40餘家,一時商旅雲集,熱鬧非凡。抗日戰爭勝利後交通恢復,有10餘家商店先後遷往外地。1951年鄉供銷社在村開業。1956年有5家商店實行公私合營,7家參加合作商店。1958年後,公私合營商店歸併供銷社,合作商店亦由供銷社領導,有的下伸到別村營業,村中商店減至7家,主要業務全由供銷社承攬。1983年開始,個體商業逐漸增多,至1992年,除了經營門類齊全的供銷社,個體經營的有副食品店24家、布店4家、百雜店7家、服裝店10家、修理部6家、旅館4家、小吃店6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