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淇縣

鎖定
淇縣,隸屬於河南省鶴壁市,古稱朝歌,位於河南省北部,總面積567平方千米 [14]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處北温帶,境內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淇縣常住人口為262303人。 [13]  截至2023年6月,淇縣轄4個鎮、4個街道、1個鄉。 [29]  縣人民政府駐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民路6號。 [38] 
淇縣是殷商故都和西周衞國國都,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43]  淇縣是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古稱沬邑,帝辛在平定東夷後,取喜迎朝陽、高奏凱歌之意,易名朝歌,曾為商末四代帝都和西周時期衞國403年的國都,明代時期,因境內淇河,改名淇縣,1986年,由屬鶴壁市轄至今。 [26]  淇縣是殷商、鬼谷、女媧文化和林、石、殷以及韓國康、琴等50多個姓氏的重要發祥地。古典名著《封神演義》的故事就發生在此。共有帝辛陵、摘星台、鹿台、荊軻冢、衞國故城牆等諸多商衞遺蹟。 [32] 
2022年,淇縣生產總值27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7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172.9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76.7億元,增長0.9%。三次產業結構為9.3:62.8:27.9。 [47] 
中文名
淇縣
外文名
Qi County
別    名
朝歌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鶴壁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
面    積
567 km²
下轄地區
4個鎮、4個街道、1個鄉
政府駐地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民路6號
電話區號
0392
郵政編碼
456750
氣候條件
暖温帶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262303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
著名景點
古靈山
雲夢山
火車站
淇縣站京廣鐵路
車牌代碼
豫F
地區生產總值
275.3 億元(2022年)

淇縣歷史沿革

淇縣城區 淇縣城區 [1]
淇縣古稱朝歌,亦稱殷國、雅歌、朝歌、臨淇。 [26] 
商朝,是四代帝王的首都。
周朝,衞國都朝歌831年。春秋時期改為朝歌邑,屬晉國。戰國時期屬魏國。
秦朝時期,朝歌邑屬河內郡。
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項羽分魏地析置殷國,都城設於朝歌。
西漢初期,於殷國舊址設朝歌縣,屬河內郡。新王莽時改朝歌為雅歌。 [26] 
東漢時期,又復置朝歌縣,漢建安時期改屬魏郡。三國時期曹魏國升朝歌為郡,屬冀州,轄朝歌、汲、共、林慮、獲嘉、修武六縣。
晉朝時期,改朝歌郡為汲郡,朝歌縣屬之,屬冀州。
淇縣 淇縣
南北朝時期,劉宋政權改朝歌縣屬司州部河內郡。北魏時期,分朝歌西北置臨淇縣,屬林慮郡。東魏天平元年(534年),復置朝歌縣,東魏天平二年(535年),分朝歌縣北為魏德縣。北周武帝改義州(今河南衞輝)為汲郡,治所在朝歌。
隋朝時期初年,改汲郡為衞州,隋大業二年(606年),廢清淇縣和朝歌縣,改置衞縣,改置汲郡於縣治。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改朝歌殷墟地以西為衞縣鹿台鄉。五代時期、宋朝時期、金國時期因之。
元朝憲宗五年(1255年),於鹿台鄉置淇州,衞縣廢為集,並置臨淇縣;元至元三年(1266年),廢臨淇縣入淇州。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淇州為淇縣,屬衞輝府 [26] 
清時,依舊。
民國時期,依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淇縣因之,屬安陽管轄。
1954年,淇縣併入湯陰縣
1962年,恢復淇縣建制。
1986年,由屬鶴壁市轄至今。 [26] 

淇縣行政區劃

淇縣區劃沿革

1986年國務院批覆省政府,將淇縣由安陽市劃歸鶴壁市。
淇縣行政地圖 淇縣行政地圖
1999年,淇縣轄2個鎮、5個鄉:朝歌鎮、高村鎮、黃洞鄉、北陽鄉、西崗鄉、廟口鄉、橋盟鄉。 [27] 
2000年,淇縣轄2個鎮、5個鄉。
2005年12月31日,淇縣轄3個鎮、4個鄉:朝(ZHAO)歌鎮、高村鎮、北陽鎮;黃洞鄉、西崗鄉、廟口鄉、橋盟鄉。淇縣今轄5個鎮、2個鄉:朝(zhao音調第一聲)歌鎮、高村鎮、北陽鎮、西崗鎮、橋盟鄉、廟口鎮、黃洞鄉。縣人民政府駐朝歌鎮。
2010年9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鶴壁市淇縣撤除了朝歌鎮和橋盟鄉,新設立了朝歌街道、橋盟街道、衞都街道和靈山街道。調整後,淇縣由原來的7個鄉(鎮),調整為高村鎮、北陽鎮、西崗鎮、廟口鎮、黃洞鄉5個鄉(鎮)及朝歌街道、橋盟街道、衞都街道、靈山街道4個街道。
2012年,縣政府駐地紅旗路中段路南遷至人民路文化廣場對面新址辦公。 [27] 

淇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淇縣轄4個鎮(高村鎮北陽鎮西崗鎮廟口鎮、),4個街道(朝歌街道、橋盟街道、衞都街道、靈山街道),1個鄉(黃洞鄉)。共有163個行政村,24個社區, [29]  [32]  縣人民政府駐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民路6號。 [38] 
淇縣地圖 淇縣地圖

淇縣地理環境

淇縣位置境域

淇縣位於豫北,介於北緯35°30′05″至35°48′26″和東經113°59′23″至114°17′54″之間。西依太行與林州市連山,東臨淇河與浚縣共水,北與鶴壁市毗鄰,南與衞輝市接壤。總面積567.43平方千米。 [28] 

淇縣地質

淇縣地質 淇縣地質
淇縣域內廣泛出露寒武系和奧陶系地層,前寒武系出露很少,僅見基岩區的太古界變質岩,與震旦系和玄武系成不整合接觸。震旦系出露僅數十米厚,甚至缺失。古生界缺失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由於新生界覆蓋,上石炭統出露不全,二迭系無出露,僅能從鑽孔中見到。新生界有上、下第三系和第四系。 [28] 

淇縣地形地貌

淇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和西北為山區,東和東南為平原和泊窪,北、東、南三面環水,所有內河均向東南匯集。西部山區海拔高程多在100至1000米,最高1019米。東部平泊地區高在百米以下,最低海拔63.8米,高低差距955.2米。地面坡度分平坦、緩坡、斜坡、陡坡、急坡、險坡、峭坡等七種,均因山丘平泊的變化而變化。 [28] 
淇縣地圖 淇縣地圖

淇縣氣候

淇縣地處北温帶,境內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夏至最長日照14小時35分。冬至最短9小時44分,春分秋分為12小時。境內全年日平均氣温13.9℃。最暖年14.7℃,最冷年13.0℃。月平均氣温以7月份最高為26.9℃,元月份最低為0.9℃。春季平均氣温14.2℃,夏季平均氣温26.2℃,秋季平均氣温14.3℃,冬季平均氣温0.5℃。 [28] 
淇縣多年平均地面温度為16.7℃,6月最高平均32.1℃,1月最冷平均-0.8℃。
淇縣全年平均無霜期為209天,最長233天(1965年),最短177天(1981年)。平均初霜日在10月27日,最早在10月9日(1981年),最晚在11月17日(1965年)。平均終霜日在4月3日,最早在3月23日(1977年),最晚在4月24日(1988年、1990年)。 [28] 
淇縣年平均降水量(包括雨、雪、雹)605.2毫米。1963年最多達1164毫米,1965年最少,僅360.6毫米。
淇縣地處太行山脈和連綿的浚縣火龍崗之間,形成一南北走向的狹長風道,是全省大風較多的縣分之一。風向多南北,風力多為4.5級。 [28] 

淇縣土壤

淇縣土壤總面積72萬畝,分褐土、潮土、水稻土3個土類、7個亞類、14個土屬、32個土種。其中褐土類面積65萬畝,潮土類面積7萬畝,水稻土面積200餘畝。 [28] 

淇縣水文

淇縣屬海河流域。全縣主要河流有15條,總長222.9千米。其中界河4條,總長56.7千米,內河11條,總長166.2千米,泊窪地區另有排水溝773條,總長195千米。界河以淇河最大,內河以折脛河、思德河、趙家渠最大。
淇縣山丘區較多,溝河兩岸也有泉水溢出。據水利局1980年調查,全縣共有活水泉77處。常年流水泉48處,季節泉29處。 [28] 

淇縣植被

淇縣自然植被分佈於山丘區各處荒山、荒坡、荒溝和部分荒地。面積35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39.48%。人工植被主要分佈於平原泊窪和丘嶺大部分地區,山區人工植被較少。人工植被共49.15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55.4%。 [28] 

淇縣自然資源

淇縣土地資源

淇縣總面積567.4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2.29萬畝,農民人均1.5畝。此外尚有36.5萬畝荒山、荒崗、荒溝可植樹種草,發展林牧業。另有河流、水庫、溝渠、坑塘佔地3.4萬多畝。 [28] 
淇縣土地圖 淇縣土地圖

淇縣水資源

淇縣水資源比較豐富,水質較好,但空間地域分佈不均,可利用部分不多。
淇縣全年平均降水總量為4.1億立方米,除蒸發入滲外,平均徑流深162毫米,年徑流總量為8437.10萬立方米。地表徑流多發生在雨季,特別是汛期,除一部分入滲補充地下水外,大部分順思德河、淇河、小朱河、八米溝等溝河流出境外。每年實際用量僅1100萬立方米,只佔年徑流總量的13%。 [28] 
據近期調查,淇縣溝河1.5米以上的陡坎跌水84處。其中5米以上跌坎20餘處,這些跌水下泄產生一定力能,可安裝水磨、水碾、水動抽水機,跌差大的還可以建小水電站。但目前極少利用。
淇縣水質較好,灌溉用水酸鹼度適中。全縣泉水絕大多數水質優良,如太和泉、水簾洞泉、靈山泉、魚泉等,內含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某些泉水經檢測部門初步驗證可生產礦泉水,如楊晉莊、鐵西等。 [28] 

淇縣礦產資源

淇縣由於構造、岩漿等地質作用影響,淇縣形成了煤和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石英岩等多種非金屬礦產資源及少量金屬礦點。金屬礦主要有鐵、鎂、銅、鉛、錳等。 [28] 

淇縣生物資源

淇縣的主要植物均系高等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4個門類114科、300多屬、416種。其中栽培植物202種,野生植物約259種。栽培植物有農作物,農作物共有77種分屬18科。糧食作物、豆類作物、薯類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菌類作物等。有樹木共91種分屬35科,有水生作物和花卉作物。野生植物也很多,無論高山平原泊窪地。稀有植物有雙節樹、壓腰葫蘆棗、無名樹、癢癢樹、樟樹、銀杏等。 [28] 
淇縣動物有飼養動物,家畜有牛馬驢騾、豬羊兔等。家禽有雞鴨鵝等。野生動物有軟體類如蚯蚓、螞蝗等。節肢類如蜜蜂、桑蠶等。兩棲類、爬行類、魚類、鳥類、哺乳類。稀有動物有四足蛇、狠虎、微形草魚、人腳獾、雙毒尾蛇等。藥材,淇縣藥用植物包括野生和人工種植共100多種,分屬70多科。著名特產有淇鯽魚、纏絲蛋、無核棗、大水頭柿子、油城梨、綿仁核桃、淇竹等。 [28] 

淇縣人口

截至2019年末,淇縣總人口29.86萬人,常住人口27.9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276人,出生率10.97‰;全年死亡人口1902人,死亡率6.37‰;全年淨增人口137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60‰,城鎮化率達到58.32%。 [30]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淇縣常住人口為262303人。 [13] 

淇縣經濟

淇縣綜述

2022年,淇縣生產總值27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7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172.9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76.7億元,增長0.9%。三次產業結構為9.3:62.8:27.9。 [47] 
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
產業
按現行價格計算(萬元)
增速(%)
地區生產總值
2752774.8
6.4
第一產業
256669.7
6.0
第二產業
1729004.5
9.1
第三產業
767100.5
0.9
農林牧漁業
269224.8
6.2
#農林牧漁服務業
12555.0
9.0
工業
1673096.0
9.0
採礦業
74057.2
12.0
製造業
1545853.6
9.2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53185.1
1.4
建築業
55908.5
10.1
批發和零售業
97353.2
-1.8
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
168348.2
4.6
住宿和餐飲業
46068.2
-4.8
金融業
55361.8
2.7
房地產業
88856.1
4.3
其他服務業
298558.1
-0.7
營利性服務業
116158.2
-2.6
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技術
3777.4
-0.8
其他營利性服務業
112380.7
-2.7
非營利性服務業
182399.9
0.7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組織
64919.7
-2.0
其他非營利性服務業
117480.2
2.2 [47]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淇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7.2%。全年施工項目149個,比上年增加46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00個,同比上年增加39個。全年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比上年增長77.3%,其中,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151.8%,億元及以上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77.3%。 [47] 
2022年,淇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26.3%,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11.6%。其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投資下降14.5%。
2022年,淇縣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增長9.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32.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1.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7.6%。
2022年,淇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3.39億元,比上年上漲11.3%。其中,住宅投資11.57億元,同比上漲8.6%。房屋施工面積172.26萬平方米,下降17.3%。其中,住宅143.35萬平方米,下降20.8%。房屋竣工面積23.38萬平方米,上漲33.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0.21萬平方米,上漲46.6%。商品房銷售面積57.53萬平方米,上漲10.1%。其中,住宅54.56萬平方米,上漲8.0%。商品房銷售額28.82億元,增長16.2%。 [47] 
人民生活
2022年,淇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24.4,比上年增長6.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35558.3,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40.0,增長7.4%。
2022年,淇縣人均消費支出18172.2元,比上年增加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24.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99.3元增長2.6%,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0.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716.4元,增長6.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8.9%。 [47] 

淇縣第一產業

古靈山風景區 古靈山風景區 [3]
2022年,淇縣淇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59.03萬畝,比上年增長0.05%,其中夏糧種植面積29.18萬畝,下降0.17%;秋糧種植面積29.85萬畝,增長0.27%。棉花種植面積0.034萬畝,下降8.5%;油料種植面積0.96萬畝,增長24%;蔬菜種植面積2.08萬畝,增長0.8%;糧食總產量29.24萬噸,增長34.1%;糧食畝產量495.4公斤,增長34.1%。油料產量0.22萬噸,增長29.6%;蔬菜產量5.56萬噸,增長1.1%;肉類總產量11.62萬噸,下降3.6%;禽蛋產量4.06萬噸,增長4.4%;牛奶產量5.95萬噸,增長0.2%。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純)0.58萬噸,下降3.61%。 [47] 

淇縣第二產業

大學 大學 [2]
2022年,淇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其中,輕工業增長9.9%,重工業增長6.9%,輕、重工業比例為58.2:41.8。產品銷售率99%。 [47] 
2022年,淇縣規模以上工業24個大類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業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0.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4.3%;非金屬礦物業增長50.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非金屬礦採選業增長3.3%;化學纖維製造業增長363.5%;紡織服裝、服飾業下降11.5%;食品製造業增長63.9%;金屬製品業增長7.2%;傢俱製造業增長21.9%。 [47] 
2022年,淇縣四大主導產業完成增加值下降8.0%。其中,清潔新能源下降11.0%;食品行業增長26.2%;紡織和紡織服裝行業下降24.9%;裝備製造業下降68.6%。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小麥粉比上年下降16.2%,飼料下降44.5%,鮮、冷藏肉增長37.4%,紗下降77.9%,佈下降15.4%,服裝增長17.9%。
2022年,淇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15家,建築業 增加值5.59億元,比上年上漲10.0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31萬平方米,上漲12.9%;竣工房屋面積3.71萬平方米,下降14.5%。 [47] 

淇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淇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9.73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61億元。
2022年,淇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5億元,同比增長2.1%。分城鄉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1.3%。其中,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34.5%;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32.4%。 [47] 
對外經濟
2022年,淇縣進出口總額6.69億元,比上年增長57.9%。其中,出口總額6.46億元,增長83.8%;進口總額0.23億元,降低68.0%。 [47] 
郵電
2022年,淇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6.83億元,比上年增長4.58%。
2022年,淇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7727萬元,比上年上升1.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585萬元,上升0.3%;電信業務總量16142萬元,上升1.4%。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户5.74萬户,年末移動電話用户28.61萬户,電話普及率為70.6部/百人。 [47] 
旅遊
2022年,淇縣來淇旅遊人數330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8.3%。實現旅遊總收入0.79億元,比上年下降96.8%。 [47] 
金融
2022年,淇縣金融業增加值5.54億元,增長2.7%。
截至2022年末,淇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63.5億元,比年初增加20.34億元。其中,住户存款128.53億元,比年初增加15.96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49.29億元,比年初減少5.78億元。 [47] 

淇縣交通運輸

淇縣有京廣鐵路、京港高鐵、京港澳高速107國道縱貫南北,鶴輝高速和省道大海線、濮淇線橫跨東西;境內擁有兩個鐵路貨運站。 [32] 
截至2022年末,淇縣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鶴輝高速)20.06公里。 [47] 

淇縣政治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金芳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截至2024年3月 [31]  [46] 

淇縣社會事業

淇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淇縣擁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158人,招生1111人,在校生3227人,畢業生1086人。普通高中1所,專任教師289人,招生1200人,在校生3607人,畢業生1205人。初中學校13所,專任教師767人,招生3442人,在校生10280人,畢業生3299人。普通小學43所,專任教師1183人,招生2624人,在校生20162人,畢業生4013人。幼兒園在園幼兒8732人。 [47] 

淇縣科學技術

2022年,淇縣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瞪羚企業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8家、省市中試基地6個。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超目標1.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提高到37.5%。 [45] 

淇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淇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4 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 [47] 

淇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淇縣建成15個社區衞生服務站,縣醫院晉升三級綜合醫院。 [45] 

淇縣城鎮建設

截至2022年末,淇縣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50.4平方米,下降18.3%;農村人均房面積40.6平方米,下降17.1%。 [47] 

淇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淇縣建成4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8個示範性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各類救助、補貼及時足額髮放。 [45] 

淇縣風景名勝

朝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河南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文化旅遊休閒縣,中國最具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截至2022年,淇縣有中華古軍校雲夢山、《封神榜》故事發生地古靈山、中國七大懸空寺之一---朝陽山3個國家4A景區,有尋根問祖聖地摘星台、 [4]  傳統古村落---紂王殿2個國家3A景區,還有荊軻冢、帝辛陵、朝歌老街、衞國故城遺址公園等歷史文化遺存,有靈秀趙莊、妙境涼水泉、傳奇大石巖、民俗秦街、水美紂王殿、情義石老公等美麗鄉村。 [43-44]  2022年,淇縣獲得經營許可證的A級旅遊景區(點)7家,其中4A級3家。 [47] 
朝歌古城
朝歌
朝歌(2張)
朝歌古城,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有4位商朝帝王以沫為都,商紂王執政時期將沫改為朝歌。朝歌是《封神榜》故事的演繹地。紂王在牧野之戰失敗後,和王后妲己被埋葬於淇河岸邊。朝歌還是中國周朝最大的諸侯國衞國的首都,衞國第18代國君衞懿公嗜好養鶴,典故有好鶴失國、玩物喪志。淇園是中國商朝的國家園林。還有三海子、摘心台、鹿台、淇水關、折脛河、三仁祠、箕子廟、荊軻冢、衞國城牆等歷史遺蹟。陶淵明柳宗元、王十朋、于謙等都曾到朝歌並作賦題字。
雲夢山
雲夢山,又名青巖山,位於淇縣,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鬼谷子文化聖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研究基地、河南省級風景名勝區、河南省首批研學旅遊示範基地,遊覽面積26平方千米。歷代志書及碑刻都記載這裏是鬼谷子先生隱居處。雲夢山自然景觀優美,文化遺蹟眾多,現存鬼谷祠、水簾洞、孫臏洞、龍泉井、捨身台、上聖廟、青龍潭、五里鬼谷、天坑溶洞、天書崖、空中草原、滑草場、跑馬場、南天門、八卦城等景點100餘處。 [39] 
雲夢山 雲夢山
古靈山
古靈山,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最佳文化旅遊景區、女媧文化聖地、高鐵沿線最受歡迎景區、河南省省級文明景區,位於淇縣西北10千米處,可遊覽面積90平方千米,由主景區、清涼庵、三佛閣、天下第一銅頂、靈泉妙境高端民宿五大遊覽板塊組成。 [40] 
古靈山 古靈山
摘星台
摘星台,又名摘心台,是國家AAA級景區,位於淇縣縣城中心。 [41] 
淇縣,古稱朝歌,是河南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華姓氏文化發源地,商朝末期四代帝都和西周時期衞國國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摘星台景區遊覽面積100餘畝,曲徑通幽,亭台相映。現存景點有林氏始祖比干殉難處——摘心台、林堅台、三仁祠、殷朝六七賢聖君故都碑、扯淡碑、陳婆造心經浮圖、麒麟壁、忠諫亭、碑廊、朝歌詩苑、朝歌成語苑等四十餘處。 [41] 
摘星台是殷商文化重要遺址、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已經成為廣大遊客觀光遊覽的好去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尋根問祖聖地。 [41] 
摘星台 摘星台
朝陽山
朝陽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殷紂王行宮遺址、中原登山基地、佛道儒三教聖地、國學研究培訓基地、冬季採暖福地、中秋賞月勝地,位於淇縣城西5千米處,遊覽面積18平方千米,由殷商文化體驗區、山頂康體休閒區、靈山小鎮度假區、現代農業觀光區四大遊覽板塊組成,主要景點有朝陽寺、東魏石窟、佛字摩崖、尖山、朝歌寨、長眠道士墓、清涼庵、生態採摘園、靈山小鎮等百餘處。 [42] 
朝陽山 朝陽山
商紂王陵
商紂王墓 商紂王墓 [3]
在城東朝歌鎮南淇河西岸。紂王在同周武王牧野大戰失敗後,登上鹿台自焚,商朝滅亡。紂王的兒子武庚遵照紂“死後葬於淇河之中”的遺命,命人截斷淇水,在河牀上鑿豎穴而葬,封口後,河水照流。後因河道東移,河牀日見沖刷變低,紂墓露出,又漸與堤岸連在一起。紂王墓呈長方形,為土冢,長50米,寬15米,高7米。墓前原立一通巨碑,上篆書“殷紂辛之墓”。1987年9月,重新立碑一通,上鐫周谷城題“紂王之墓”。墓冢四周林木葱鬱,東側有清澈晶瑩,宛若玉帶的淇水縈繞,整個墓區內清淨素雅,風景宜人。紂王陵附近還有妲己墓。

淇縣地方特產

纏絲鴨蛋
纏絲鴨蛋外表和普通鴨蛋相同,但蛋黃獨特,煮熟後切開(最好用細線拉開,因用刀切刀口會將紅黃的色環抿合)。一層薄膜裹着桔紅色圓形流體,煮熟後有不同色環,一層發紅,一層發黃,紅黃相間直至核心,蛋清可以一層一層剝離,纏絲蛋由此得名。如果纏絲蛋製成“松花蛋”,豎着切開,擺放盤中,猶如初綻的蓮花,用鹽製成的纏絲蛋,煮吃如肉,味香綿長,鮮美可口,餘味引人,並且在此段喂的鴨子所產的纏絲、雙黃蛋比例較多。 [34] 
無核棗
淇縣無核棗屬淇縣名、優、特產,相傳為周朝貢品,因棗核退化而得名,棗核變薄變脆,可隨果肉同食。淇縣無核棗含糖量高,品質優良,歷來受人們所喜愛,實為棗中佳品。2001年11月被河南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命名為“豫棗二號”。淇縣無核棗果實味美,營養豐富。棗果中等,鮮果赤褐,乾果深紅色,皮薄,肉厚。既可鮮食,又可制幹。鮮食時肉脆味美。半乾時,掰開果肉可拉出10釐米長的金絲狀,吃起來甜糯適口。棗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35] 
淇河鯽魚
“淇鯽魚”是淇河中特產的一種鯽魚,古詩有:“以食其魚,唯淇之鯽”,“籊籊竹竿,以釣於淇”的佳句。為歷代貢品,馳名世界,享譽古今。其特點是:體寬厚、顏色淺、鰭透明、背部褐色、兩側銀灰、腹部銀白、鰓不苦、肉肉肥嫩。科學家研究發現它是一種少見的三倍體魚類。含肉率73%,蛋白質含量19.11%,營養極為豐富。有關部門專送淇鯽魚供毛澤東主席和與會領導品嚐,頗受嘉獎。 [36] 
冬凌草
冬凌草為多年草本植物,霜降過後,遇霜周身結滿薄如蟬翼的銀白色冰凌,加此又稱冰凌花、冰凌草、冰水草。
冬凌草自古以來太行山區的民間常年當作茶葉飲用。因其清熱解毒、清咽利喉、消止痛的功能盛行於當地,被譽為“神奇草”。1972年,中國食管癌研究中心,發現冬凌草具有獨特的抗食管癌,賁門癌、原發性肝癌功效,從此被廣泛應用於臨牀。 [37] 

淇縣著名人物

政治 [4] 
許穆夫人

軍事 [4] 
楊金嶺少將
耿燎原少將
康宏貴中將
王保太少將
楊安忠少將

科學
趙洪璋院士 [25] 
趙玉芬院士
孫愛芳 [5] 

截至2024年2月 [33] 

淇縣榮譽稱號

淇縣曾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6]  、全國科普示範縣 [7]  、全省畜牧強縣 [8]  、全國食品工業強縣 [8]  、全省雙擁模範縣 [7]  、全省23個對外開放重點縣之一 [9]  、35個經濟管理擴權縣之一。 [7] 
2019年3月,淇縣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0]  2019年12月25日,入選“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第五批)”。 [11] 
2020年7月10日,淇縣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12] 
2021年9月8日,淇縣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15]  2021年10月16日,入選首批河南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實踐創新示範縣(市、區)名單。 [16]  2021年11月,入選中國科協公佈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創建單位名單。 [17]  2021年12月,入選擬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公示。 [18]  2021年12月22日,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19]  2021年12月27日,列入2021年河南省省級森林城市擬批准名單。 [20] 
2022年3月,鶴壁市淇縣被列入河南省民營經濟示範城市試點。 [21] 
2023年2月,淇縣入選全國第一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名單。 [22]  2023年2月,入選河南省食品安全示範縣(市、區)名單。 [23]  2023年3月,入選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