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涪(拼音fú)是漢語二級通用字 [1]  。本意是水名,即涪江。又為古州名。又音póu,指水泡。
中文名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IUKG
倉    頡
EYTR
鄭    碼
VSJ
字    級
二級(4978) [1] 
漢語拼音
注音字母
ㄈㄨˊ
平水韻部
下平十一尤 [2] 
統一碼
6DAA
四角碼
30161
筆畫數
3+8

字源解説

涪
形聲字形旁為水,聲旁為咅(póu),本意是水名。

詳細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名詞
水名。在四川省中部,源出松潘縣,東南流經平武、綿陽三台遂寧潼南、至重慶合川區嘉陵江
Fu River
酈道元《水經注·涪水》:“水發平洛郡西溪,西南流,屈而東南流入於涪。”
古州名 。故治所在今重慶市涪陵區
Fu prefecture
杜甫《長江》詩之一:“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
非語素字
涪湛】浮沉。湛,通“沈(chén)”。謂失意,不得志。
-
劉大櫆《〈馬湘靈詩集〉序》:“以湘靈之才,使其居於廟朝,正言謇諤,豈與夫世之此倡而彼應者同乎哉!奈何窘蹶涪湛,抱能不一施,遂為山澤之臞以老也。”
póu
非語素字
【涪漚】水泡
-
《集韻·侯韻》:“涪,涪漚,水泡。”
(釋義參考資料 [3-5]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縛牟切(fú)
水。出廣漢剛邑道徼外,南入漢。從水咅聲。 [6] 

説文解字注

涪水。
段注:句。以下同。
出廣漢剛邑道徼外,南入漢。
段注:《地理志》曰:廣漢郡剛氐道。《郡國志》曰:廣漢屬國都尉。領陰平道甸氐道、剛氐道。剛氐、此作剛邑。蓋誤。《百官公卿表》曰: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大後、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然則志偁甸氐道、剛氐道、湔氐道皆以其有氐而道之。志於剛氐道下曰:涪水出徼外,南至墊江,入漢。過郡二。行千六十九里,過郡二者、廣漢、巴郡也,墊江屬巴郡,按剛氐道徼外,蓋在今四川龍安府松潘廳境內地。舊松潘衞也。衞東有小分水嶺。涪水出焉。東南流。經龍安府之平武縣江油縣、彰明縣。又經綿州。又經潼川府三台縣射洪縣、遂寧縣。至重慶府之合州城南,嘉陵江渠江自東北來會,合流至重慶府府城北入大江。合州、漢之墊江縣也。嘉陵江即西漢水也,許雲南入漢,謂入嘉陵江也。《水經》雲:涪水出廣魏涪縣西北,南至小廣魏,與梓潼水合。梓潼水出其縣北畍,西南入於涪,又西南至小廣魏南入於墊江。雲出涪縣與誌異者,水經舉稍近言也。墊江縣名而云入於墊江者,以地名名水也。益州之水見於史者涪水謂之內水,今之涪江也。雒水合綿水謂之中水,今在瀘州州城北入大江,水道提綱謂之沱江者是也,外水今之大江也。
從水,㕻聲。
縛牟切。三部。 [7]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涪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竝音浮。水名。《水經注》:涪水,出廣漢屬國剛氐道徼外。
又涪陵,漢縣名,今為州屬重慶府。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義同。
又蒲侯切,音捊。涪漚,水泡也。 [8-9] 

音韻集成


小韻
反切
聲母
清濁
韻目
調
擬音
韻攝
廣韻
縛謀切
全濁
下平十八尤
平聲
三等
開口呼
bʰju
集韻
馮無切
全濁
上平十虞
平聲
三等
合口呼
bvio
房尤切
全濁
下平十八尤
平聲
三等
開口呼
bviəu
蒲侯切
全濁
下平十九矦
平聲
一等
開口呼
bəu
洪武正韻
房鳩切
-
十九尤
平聲
-
-
-
-
分韻撮要
-
第五修叟秀
陽平
(以上參考資料: [10]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05]
  • 2.    平水韻 十一尤  .搜韻[引用日期2019-11-05]
  •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402
  • 4.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2010:1778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4:392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嶽麓書社,1997:1487
  • 7.      .漢典[引用日期2018-02-24]
  • 8.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9]
  • 9.    [清]張玉書 等著.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575
  • 10.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