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彰明縣

鎖定
彰明縣,是今四川省江油市歷史上的一個行政區劃,位於今江油市南部,是江油市的前身之一。東晉時設置,1958年撤銷,後不復置。唐代先後稱昌隆縣昌明縣,為大詩人李白故鄉,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又因避諱改名為彰明縣,此後歷經宋元明清,一直沿襲至1958年與江油縣合併為江彰縣 [1]  ,1959年定名為江油縣,今屬四川省江油市。
中文名
彰明縣
今隸屬
四川省江油市
性    質
地名

彰明縣古代沿革

晉武帝泰始年間(265~274年)自白沙戍(今湖南省湘陰縣北)移治漢昌縣僑置於今青蓮鎮盤江北岸,隸梓潼郡。
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漢昌縣遷治於讓水(今彰明鎮北江村橋院寺)。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漢昌縣改名為昌隆縣,遷治於孟津裏(今彰明鎮),隸金山郡。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撤金山郡,昌隆縣隸潼州;開皇五年(585年)潼州改稱綿州,昌隆縣隸綿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綿州改稱金山郡,昌隆縣隸金山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金山郡複稱綿州,昌隆縣仍隸綿州。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分昌隆縣地置顯武、文義二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撤文義縣併入昌隆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改顯武縣為興聖縣。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因避廟諱改昌隆縣為昌明縣。唐玄宗開元二年(714年)撤興聖縣併入昌明縣。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綿州改稱巴西郡,昌明縣隸巴西郡。唐玄宗天寶年間(約748年前後)大水淹沒昌明縣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巴西郡又改稱綿州,昌明縣隸綿州。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遷讓水舊治。
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又因避廟諱改名為彰明縣,復遷還縣治於孟津裏。
宋、元兩朝均沿襲彰明縣建置,隸綿州。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撤彰明縣並人綿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彰明縣,隸成都府。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改隸龍安府。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撤彰明縣並人綿州。雍正六年(1728年)復置彰明縣,隸綿州。雍正九年(1731年)改隸龍安府。

彰明縣現代沿革

中華民國初彰明縣隸西川道。
民國19年(1930年),西川道撤銷,彰明縣改隸四川省。
民國24年(1935年)改隸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區(駐劍閣)。
民國37年(1948年)1月改隸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駐綿陽)。
1949年12月23日,彰明縣解放,隸綿陽專區。
1958年9月5日國務院決定撤銷彰明、江油兩縣,合併設立江彰縣。
1959年4月30日,國務院批覆江彰縣更名為江油縣,仍隸綿陽專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