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浠水縣

鎖定
浠水縣,隸屬湖北省黃岡市,是國家大別山振興發展規劃、武漢都市圈重點區域,位於大別山南麓,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北岸,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總面積1949.3平方千米, [11]  截至2022年末,浠水縣户籍人口97.19萬。 [8]  截至2023年6月,浠水縣轄12個鎮、1個鄉, [7]  縣人民政府駐清泉鎮十字橫街7號。
浠水縣原名蘄水縣,為避免與蘄春縣縣名相混,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改為浠水縣。1995年,隸屬黃岡市。 [10]  是北宋醫王龐安時、愛國詩人聞一多的故里, [6]  也是陳潭秋董必武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和生活過的地方。浠水自古崇文重教,置縣1560多年來,孕育了北宋名醫龐安時,明朝宰相姚明恭,清朝文武狀元陳沆、文質和110名進士、418名舉人;走出了辛亥革命先驅王漢,民國教育總長湯化龍,近代新儒學大師徐復觀;建國以來,更有院士聞立時、聞玉梅,著名經濟學家鍾朋榮、航天少帥岑拯和500多名博士、1000多名記者等近當代名家英傑,享有“全楚文鄉”之美譽。 [6]  境內景點眾多,如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浠水縣境內長江岸線全長40.6千米,有巴河、蘭溪、散花3處深水碼頭,其中5000噸級深水碼頭1座,上可入川,下能通滬。京九鐵路貫通全境,到北京、上海、廣州朝發夕至。滬蓉高速和大廣北高速、麻武高速、武英高速縱橫過境。 [11] 
2023年,浠水縣生產總值303.5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6.2%。 [4] 
中文名
浠水縣
外文名
Xishui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21125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岡市
地理位置
湖北省東部
面    積
1949.3 km²
下轄地區
12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清泉鎮十字橫街7號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編碼
438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97.19 萬(2022年末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三角山
火車站
浠水站浠水南站
車牌代碼
鄂J
地區生產總值
303.56 億元(2023年)

浠水縣歷史沿革

浠水在夏商時,屬揚州地域。
周,為弦子國,後滅於楚,屬楚之九江郡,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
秦,仍屬九江郡。秦末至楚漢並立之際(約前207年),分九江郡,置衡山郡,郡治邾(今武漢市新洲區內)。浠水縣境屬衡山郡
兩漢至兩晉,為豫州蘄春縣地。
南北朝劉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析蘄陽縣西部置希水縣(希河以西)、東部置蘄水縣(希河以東,蘄河以西),隸豫州西陽郡。浠水縣建制自此始。南梁普通元年(520年),改希水之“希”為“浠”,縣名“浠水”自此始,隸湘州永安郡,郡治浠水。 [10] 
開皇初,州、郡並廢。隋大業三年(607年),復立蘄春郡並領浠水縣、蘄水縣。 [10]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蘄水縣,併入蘄春縣。因浠河兩岸多生蘭草,浠水縣改為蘭溪縣。天寶元年(742年),改蘭溪縣為蘄水縣,隸淮南道蘄州。
浠水縣地圖 浠水縣地圖
宋,隸淮南西路蘄州 [9] 
元,隸河南行省河南江北道蘄州路。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壽輝起義反元,稱紅巾軍,建立政權,國號天完,立國都於蘄水縣治東北清泉寺,並設蓮台省,總領百官,主持行政。 [9] 
明初,屬蘄州府。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屬黃州府,均隸湖廣佈政司武昌道。
清,隸湖廣行省漢黃德道黃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存縣,屬湖北省江漢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道撤銷,縣直屬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6月,改縣名為“浠水”,屬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月,隸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隸鄂東行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恢復行政督察區,浠水縣仍為其所轄。 [10]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8日,縣城解放。5月,縣人民民主政府(1947年9月成立)由楊祠張坳口遷入縣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縣人民民主政府改為縣人民政府,隸湖北省黃岡專區。
1968年,黃岡專區改為黃岡地區,區治黃州,縣治未變。 [10] 
1995年,隸黃岡市。 [10] 

浠水縣行政區劃

浠水縣區劃沿革

明代,全縣行政區劃分為5個鄉。即義門南鄉(在治北,轄九都三圖一十四里)、義門北鄉(在治西北,轄八都三圖一十三里)、開原上鄉(在治東南,轄九都二圖一十二里)、開原下鄉(在治東,轄八都二圖一十里)、永福鄉(在治西南,轄九都一圖九里)。 [8] 
清沿明制,將全縣區為五鄉,曰南鄉、北鄉、上鄉、下鄉、永福鄉。鄉下有裏:南鄉十四里,北鄉十二里,上鄉十二里,下鄉十里,永福鄉九里。各鄉里名用漢字數目依次編號,並冠以鄉名的前一個字,如“南一里”、“北三里”、“上九里”、“下十里”、“永一里”等等。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將五鄉改為十一區,各依方位次序定名,縣東為東一區、東二區;縣南為南一區、南二區;縣西為西一區、西二區、西三區;縣北為北一區、北二區、北三區;縣城及城郊為中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全縣分五區二鎮;第一區公所設城關,第二區公所設蘄陽坪,第三區公所設蘭溪,第四區公所設巴河,第五區公所設團陂;二鎮是麗文、拱辰。區以下設聯保、保、甲。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為七個區:清泉區設城關、巴河區設巴河鎮、關口區設關口鎮、洗馬區設洗馬畈、蘭溪區設蘭溪鎮。共轄28鄉,359保、5084甲。 [8]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5日,全縣全境解放。先仍設七個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2月,清泉區改名雲路區,竹瓦區分為汪崗、麻橋兩區,洗馬區分為洗馬、蔡河兩區,清泉鎮改名城關鎮,全縣九個區一個鎮。
1950年,保甲廢除,建行政村,村下設閭。全縣設177個行政村。 [8] 
1951年,全縣區村調整,改村為鄉,設9個區178個鄉。城關鎮未變。 [8] 
1956年7月,區制撤消,鄉制保留。全縣設14箇中心鄉,分別共帶58個鄉(鄉轄農業社),另設3個縣轄鎮(城關、巴河、蘭溪)和1個直屬鄉(望城鄉)。
1958年1月,全縣改設8區1鎮68鄉。8月,68個鄉改作44個人民公社。10月,以區建立8個人民公社,即十月公社、巴河公社、汪崗公社、團陂公社、關口公社、蔡河公社、洗馬公社、蘭溪公社。原小公社改為大公社所轄的管理區。
1961年3月,恢復區建制,原人民公社改為區,原管理區改為公社,全縣設9區1鎮(城關鎮)。共轄69個公社,兩個鎮(巴河、蘭溪)。 [8] 
1974年,撤區並社,全縣69個公社合併為18個公社,共轄622個大隊,4670個生產隊。
1984年,設區建鄉,全縣設10區5鎮,區下設鄉,即望城區、巴驛區、竹瓦區、汪崗區、團陂區、關口區、蔡河區、綠楊區、洗馬區、馬壠區、清泉鎮、白蓮鎮、巴河鎮、蘭溪鎮、散花鎮。
1987年10月,撤區,全縣設12個鄉,14個鎮,鄉、鎮下轄行政村628個(不含街道居委會)。即麻橋鄉、朱店鄉、松山鄉、華桂鄉、三店鄉、大靈鄉、胡河鄉、綠楊鄉、堰橋鄉、餘堰鄉、六神港鄉、西河鄉、清泉鎮、竹瓦鎮、汪崗鎮、團陂鎮、關口鎮、蔡河鎮、白蓮鎮、洗馬鎮、丁司壋鎮、馬壠鎮、散花鎮、蘭溪鎮、巴河鎮、巴驛鎮。 [8] 
1996年,浠水縣轄14個鎮、12個鄉:清泉鎮、巴驛鎮、巴河鎮、竹瓦鎮、汪崗鎮、團陂鎮、關口鎮、白蓮鎮、蔡河鎮、洗馬鎮、丁司壋鎮、馬壠鎮、蘭溪鎮、散花鎮、麻橋鄉、西河鄉、朱店鄉、松山鄉、華桂鄉、大靈鄉、三店鄉、胡河鄉、綠楊鄉、堰橋鄉、餘堰鄉、六神港鄉。縣政府駐清泉鎮。
2001年2月,撤鄉並鎮,浠水縣原14鎮12鄉調整為12鎮1鄉,共649個行政村、15個城區社區。另浠水縣設有非行政區劃單位有3個:三角山林場、策湖養殖場、經濟開發區(省級)。即清泉鎮巴河鎮關口鎮竹瓦鎮、汪崗鎮、團陂鎮白蓮鎮蔡河鎮洗馬鎮丁司壋鎮散花鎮蘭溪鎮綠楊鄉
2004年末,浠水縣總人口1030412人,轄清泉、巴河、竹瓦、汪崗、團陂、關口、白蓮、蔡河 [8]  、洗馬、丁司壋、散花、蘭溪12鎮和綠楊鄉,共有19個居委會、649個村委會。
2005年末,浠水縣轄12個鎮、1個鄉,19個居委會、648個村委會。 [8] 

浠水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浠水縣轄12個鎮、1個鄉,另有2個管理處(委員會)、1個開發區,共有644個行政村(社區), [6]  縣人民政府駐清泉鎮十字橫街7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421125100000
清泉鎮
421125101000
巴河鎮
421125102000
竹瓦鎮
421125103000
汪崗鎮
421125104000
團陂鎮
421125105000
關口鎮
421125106000
白蓮鎮
421125107000
蔡河鎮
421125108000
洗馬鎮
421125109000
丁司壋鎮
421125110000
散花鎮
421125111000
蘭溪鎮
421125200000
綠楊鄉
421125400000
策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
421125401000
三角山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421125402000
經濟開發區 [7] 

浠水縣位置境域

浠水縣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東鄰蘄春縣,北界團風縣,西與鄂州市、黃石市隔江相望。東北與英山、羅田兩縣毗連。地理方位為東經115度到115度38分,北緯30度12分到30度49分。全縣東西寬61.3千米,南北長68.5千米,版圖面積1949.3平方千米。浠水自古以來就是七省通衢之要道。縣治清泉鎮距黃岡市政府所在地黃州40千米,距省會武漢100千米。 [11] 

浠水縣地形地貌

浠水縣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最高點為東部三角山頂,海拔為1055米;最低點為東南的梅子湖,海拔14.5米。全縣地形有低山、丘陵、平原三種類型,素有“三山六丘一平原,田園水面在其間”之説。山區多分佈於縣東部的綠楊、洗馬及北部的團陂等地,面積407.8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20.4%;丘陵、崗地遍及全縣,面積1276.4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63.9%;沖積平原多見於西南濱江地帶,面積為314.9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15.7%。主要山峯有東部的三角山,為大別山支脈,山勢峻峭挺拔,形態獨特。還有大橫山、望江山、羊角尖、雞公尖、斗方山、太平寨等山峯,位於三角山北部,海拔在400米至1000米之間。位於縣境北部的華桂山、大靈山及縣東南的黃龍山等,海拔均在400米左右。 [11] 

浠水縣氣候

浠水縣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境內太陽輻射的季節差別大,氣候的顯著特徵是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春季温度多變,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為16.9度。1月最冷,平均氣温4度左右;7月最熱,平均氣温29度左右。年降水量在1350毫米左右。 [11] 

浠水縣水文

浠水縣有浠河、巴河、蘄河、策湖、望天湖五大水系,均屬長江水系。 [11] 
長江自巴河口入境,經巴河、蘭溪、戴家洲、散花至茅山閘出境入蘄春縣,過境江段41千米。
浠河,全長133.5千米,其中境內72.5千米、流域面積816.5平方千米。
巴河,為浠水縣與羅田縣、團風縣、黃州區的界河,全長151千米,流域面積579.93平方千米。
蘄河,境內有三條河的流域面積屬蘄河流域。一是洗馬河,長19.8千米;二是劉鋪河,長9.5千米;三是龍潭衝河,長8千米。上述三條河流域面積為259.2平方千米,均屬山溪性河流。 [11] 

浠水縣自然資源

浠水縣水資源

浠水縣縣境內有各類水庫67座,其中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64座。大型水庫白蓮河水庫,高踞於縣東北山區,浠河上游,總庫容11.84億立方米,承雨面積1800平方千米。策湖為浠水縣第一大湖,位於縣城南40千米處,水面約1.35萬畝。望天湖位於巴河鎮東北,瀕臨長江,距縣城25千米,面積約1萬畝。面積在千畝以上的湖泊還有位於巴河鎮的連二湖、灄湖,位於蘭溪鎮的袁家湖、孫家湖。還有幾十畝至數百畝的湖泊50多處。 [11] 

浠水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標準時點彙總數據,浠水縣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地類數據公佈如下:
(一)耕地68148.33公頃(1022224.95畝)。其中,水田49749.46公頃(746241.90畝),佔73.00%;水澆地1331.96公頃(19979.40畝),佔1.96%;旱地17066.91公頃(256003.65畝),佔25.04%。耕地主要分佈在巴河鎮、關口鎮、清泉鎮、團陂鎮、竹瓦鎮等地,佔全縣耕地的55.38%。 [13] 
浠水縣耕地上作物熟制全部為一年兩熟以上,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5447.32公頃(231709.80畝),佔全縣耕地的22.67%;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3635.22公頃(504528.30畝),佔49.35%;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7300.24公頃(259503.60畝),佔25.39%;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715.89公頃(25738.35畝),佔2.52%;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9.66公頃(744.90畝),佔0.07%。浠水縣耕地分佈在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面積最多,25度以上耕地較少。
(二)園地5093.81公頃(76407.15畝)。其中,果園3105.22公頃(46578.30畝),佔60.96%;茶園1593.53公頃(23902.95畝),佔31.28%;其他園地395.06公頃(5925.90畝),佔7.76%。園地主要分佈在團陂鎮、關口鎮、竹瓦鎮、清泉鎮等地,佔全縣園地的55.07%。 [13] 
(三)林地60520.28公頃(907804.20畝)。其中,喬木林地35687.21公頃(535308.15畝),佔58.97%;竹林地348.71公頃(5230.65畝),佔0.57%;灌木林地1041.16公頃(15617.40畝),佔1.72%;其他林地23443.20公頃(351648.00畝),佔38.74%。林地主要分佈在清泉鎮、關口鎮、團陂鎮、綠楊鄉和巴河鎮等地,佔全縣林地的57.69%。
(四)草地829.72公頃(12445.80畝)。其中:其他草地829.72公頃(12445.80畝),佔100%。草地主要分佈在清泉鎮、巴河鎮、竹瓦鎮等地,佔全縣草地的50.48%。
(五)濕地750.51公頃(11257.65畝)。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其中:內陸灘塗750.51公頃(11257.65畝),佔100%。浠水縣為內陸縣市,沒有森林沼澤、灌叢沼澤、沼澤草地,沼澤地、紅樹林地和沿海灘塗。濕地主要分佈在蘭溪鎮、綠楊鄉、巴河鎮、關口鎮等地,佔全縣濕地的53.44%。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4892.50公頃(373387.50畝)。其中,建制鎮用地3706.38公頃(55595.70畝),佔14.89%;村莊用地20740.92公頃(311113.80畝),佔83.32%;採礦用地231.31公頃(3469.65畝),佔0.93%;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213.89公頃(3208.35畝),佔0.86%。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較大的是清泉鎮、關口鎮、巴河鎮、散花鎮、團陂鎮等地,佔全縣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的54.76%。
(七)交通運輸用地3953.57公頃(59303.55畝)。其中,鐵路用地230.93公頃(3463.95畝),佔5.84%;公路用地1588.01公頃(23820.15畝),佔40.17%;農村道路2111.97公頃(31679.55畝),佔53.42%;港口碼頭用地22.66公頃(339.90畝),佔0.57%。交通運輸用地面積較大的是清泉鎮、巴河鎮、團陂鎮、關口鎮、散花鎮等地,佔全縣交通運輸用地的56.97%。 [13]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6466.38公頃(396995.70畝)。其中,河流水面6820.77公頃(102311.55畝),佔25.77%;湖泊水面3274.13公頃(49111.95畝),佔12.37%;水庫水面2139.02公頃(32085.30畝),佔8.08%;坑塘水面12367.83公頃(185517.45畝),佔46.73%;溝渠1475.45公頃(22131.75畝),佔5.58%;水工建築用地389.18公頃(5837.70畝),佔1.47%;浠水縣沒有冰川及常年積雪。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主要分佈在巴河鎮、清泉鎮、蘭溪鎮、散花鎮等地,佔全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50.40%。 [13] 

浠水縣生物資源

浠水縣宜林面積108萬畝,共有林木樹種120多個。其中用材林樹種主要有杉樹、松樹、柏樹、楊樹、柳樹、桃樹、意楊、法梧、刺槐、樟樹、香椿、泡桐等;經濟林主要有楠竹、柑桔、板栗、蘋果、梨樹、桃樹、油桐、木梓、茶葉、杜仲、銀杏等。森林覆蓋率為34.6%。主要野生動物有野豬、野雞、野兔、豺狗、刺蝟、黃鼠狼、甲魚、螃蟹、烏梢蛇等100多種。 [12] 

浠水縣水利資源

浠水縣蓄水總量達14億立方米。其中於1958年8月到1962年3月建成的白蓮河水庫蓄水量達11.84億立方米,在水庫東西兩側開挖了長度分別為100千米和93千米的乾渠各一條,沿乾渠又開挖了支、鬥、農、毛渠882條,共長2796.6千米,灌溉面積達50萬畝,還建有中小型水庫44座。全縣形成了以白蓮河水庫為母庫,東西乾渠為動脈,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為基礎的長藤結瓜式的自流灌溉網。全縣水力資源集中在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上,水力藴藏量34578千瓦(不包括白蓮河水庫),現已建大小電站57處,總裝機13537千瓦,還可供開發21041千瓦,佔藴藏量60.8%。其中,浠河上下游落差達141米,水力藴藏量20778千瓦,佔全縣可開發電量的98.7%。規劃6級開發,目前已實現三級開發,即白蓮河一級電站和二、四級電站,年發電量9500萬度以上。
湖北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位於浠水縣白蓮河水庫之畔,是華中地區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2004年9月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立項。該項目是湖北乃至華中電網的負荷中心,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為9.7億千瓦時,年抽水耗電量為12.9億千瓦時。 [12] 

浠水縣礦產資源

浠水縣共探明儲量礦種根據GB958~89標準有礦產共有18類25種72處,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其中,金、磁鐵礦、釩鈦磁鐵礦、銅、硫鐵礦、黃砂、花崗岩、大理石、硅線石、鉀(鈉)長石、水晶、石英、白雲岩等礦產資源儲量較大,潛在價值較高,開發前景可觀。 [12] 
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銅、磁鐵礦、釩鈦磁鐵礦等四種。金礦主要分佈在六神郭毛嶺及丁司壋等地,礦區範圍約5平方千米,礦石含金品位平均為每噸5~8克,最高品位達每噸20克,超過國家規定的每噸3克的開採標準。磁鐵礦分佈在河坪、蓮花山、仙女廟等地,總儲量在500萬噸左右。釩鈦磁鐵礦分佈於關口鎮雲霧山,品位為5%左右,儲量約幾十萬噸。銅礦CU0.13~0.50%,儲量較大。
非金屬礦產資源主要有黃砂(建築用)、硫鐵礦、磷灰巖、水晶、長石、雲母、蛭石、矽線石、花崗岩(飾面用、建築用)、大理岩(建材、無機化工)、白雲岩、蘭晶石等。黃砂資源主要分佈在浠水、巴水流域,靜態儲量在10億噸以上。花崗岩主要分佈在團陂、華桂、綠楊等地,總儲量3億立方米以上。大理岩分佈於清泉白石山等地,儲量大,易採。品種有漢白玉、疊翠、雲灰、冰花等,花紋美觀,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建築裝飾作用。硅線石礦分佈於關口橫山等地,礦體延伸長,厚度大,埋藏淺,易開採。總儲量約5000萬噸,礦石含硅量71.95--77.81%,鋁15.27~20.84%,是優良的耐火材料。鉀、鈉長石主要分佈在華桂、蔡河、竹瓦等地,總儲量在100萬噸左右,氧化鉀和氧化鈉含量在12%以上。水晶主要分佈在團陂等地,業已探明礦脈78條,晶體結晶良好,以茶色、無色為主。石英主要分佈於丁司壋、綠楊等地,二氧化硅含量達97%以上,儲量大,易開採。矽線石主要分佈於關口等地,含量在5%以上,一般可作為鍊鋼熔劑。在巴河散見蘭晶石礦,質地優良者可用於寶玉石原料。 [12] 

浠水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浠水縣常住人口716273人。
截至2022年末,浠水縣總户數33.42萬户,户籍人口97.19萬人。户籍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51.7萬人,女性45.5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14:100。本年度遷入人口605人,遷出人口6423人。從人口年齡構成看,0至17歲人口18.05萬人,18至34歲人口19.95萬人,35至59歲人口38.97萬人,60週歲以上人口20.22萬人。 [5] 

浠水縣政治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不列副職,截至2024年6月 [20-21] 

浠水縣經濟

浠水縣綜述

2022年,浠水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7.2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3.32億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9.65億元,同比增長14.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0.06億元,同比增長8.3%。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28.6:19.2:52.2調整為三次產業比調整為29:20.8:50.2。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724元。 [5] 
2023年,浠水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3.5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6.2%。 [4] 
固投
2022年,浠水縣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24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18個。全年完成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98.58億元,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0億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7.22億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01.36億元,分別佔全縣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43.9%、51.1%。全年完成工業投資87.22億元,佔全縣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3.9%。全年民間投資84.64億元,佔全縣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2.6%。其中,用於工業方面的投資56.89億元,佔民間投資總額的67.2%。全年項目改建及技術改造施工項目29個,完成項目改建及技術改造投資9.19億元。全縣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額39.97億元。其中,交通運輸、倉儲業投資22億元,水利設施投資16.1億元,分別佔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55%、40.3%。房地產開發全年完成投資28.11億元。其中,住宅投資22.31億元,佔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的79.4%。房屋施工面積278.85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9.44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44.3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20.43億元。 [5] 
財政
2022年,浠水縣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15.36億元,其中税收收入11.49億元,非税收入3.87億元,分別佔74.8%、25.2%。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22億元。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1.51億元,其中,教育支出11.03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93億元,醫療衞生與計劃生育支出5.12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9.10億元,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12億元,節能環保支出2.56億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0.67億元,科學技術支出0.32億元。 [5] 

浠水縣第一產業

2022年,浠水縣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49.33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62.55億元、林業產值4.5億元、畜牧業產值45.42億元、漁業產值27.68億元、農業服務業實現產值9.2億元。全縣糧食播種面積82.61萬畝,比上年增加0.08萬畝;棉花播種面積7.5萬畝,比上年增加2.5萬畝;油料播種面積47.9萬畝,比上年增加3.9萬畝。糧食產量41.62萬噸,比上年減少0.29萬噸。其中,夏糧產量0.99萬噸,比上年增加0.01萬噸;秋糧產量40.63萬噸,比上年減少0.3萬噸。棉花產量4792.5噸,比上年增加1492.5噸。全年油料產量84060噸,比上年增加7475噸。其中,油菜籽產量63210噸,比上年增加7230噸。全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積1.3萬畝,四旁零星植樹230萬株,苗木產量1550萬株。 [5] 
2022年,浠水縣生豬出欄73.25萬頭,同比上升1.86%;家禽出籠1680.95萬隻,同比上升10.2%。年末,生豬存欄41.5萬頭,家禽存籠1688.73萬隻。全縣水產養殖面積12.68萬畝;水產品產量7.2萬噸,比上年增加0.2萬噸。其中,淡水養殖產量6.8萬噸,比上年增加0.1萬噸。
截至2022年末,浠水縣耕地總資源101.87萬畝,其中,常用耕地面積96.5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68.7萬畝。全縣大中型水庫66口,池塘25029口。渠道總長度6132千米,長江過境水道38.1千米。 [5] 
2023年,浠水縣農業產值151.9億元,增速4.5%。全年糧食總產量42.33萬噸,增長1.73%。 [4] 

浠水縣第二產業

2022年,浠水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5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33.75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5.1%。其中,規上高新工業企業78家,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1.38億元。 [5] 
2022年,浠水縣規上工業總產值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實現產值5.2億元,股份制企業實現產值122.2億元,其它企業實現產值6.3億元。按行業性質分,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產值33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4.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實現產值33.7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5.2%;非金屬礦物採選業實現產值4.7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5%;化學原料及製品業、通用設備製品業分別實現產值4.5億元、3.7億元,分別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4%、2.8%。
2022年,浠水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91家,從業人員8021人,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5.15億元。全縣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04萬平方米。 [5] 
2023年,浠水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3%。2023年,浠水縣實現建築業產值61.97億元,產值較上年增長37.3%。 [4] 

浠水縣第三產業

貿易業
2022年,浠水縣限額以上商貿、住宿餐飲業單位個數198家,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億元,同比上升3.3%。
2022年,浠水縣實現外貿出口總額9.62億元,同比上升60.2%。 [5] 
旅遊
2022年,浠水縣共接待遊客351.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6.74億元。 [5] 
郵電和能源
2022年,浠水縣郵政支局19處,從事快遞的網點19個,從事快遞人數77人。郵路95條,總長度4253千米。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户3.1萬户,移動電話用户76.84萬户,互聯網寬帶用户21.81萬户。
截至2022年末,浠水縣用電總量1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3%。其中,工業用電量5.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5%,佔全縣用電總量的39.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2.91%。 [5] 
金融
截至2022年末,浠水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528.21億元,比年初增加59.59億元,其中,住户儲蓄存款餘額454.66億元,比年初增加66.21億元;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62.27億元,比年初增加41.52億元,其中,住户貸款111.69億元,比年初增加9.51億元。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比49.65%。年末,全縣保費收入12.48億元,同比增長2.48%。其中壽險保費收入9.49億元,財險保費收入3億元,同比增長27.36%。
2023年,浠水縣其他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9%。截至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581.56億元,增長10.1%,各項貸款餘額為321.09億元,增長22.4%。累計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41億元,增長8.6%。 [4] 

浠水縣交通運輸

截至2022年末,浠水縣民用汽車擁有量47532輛;機動船122艘,其中:貨輪122艘。 [5] 

浠水縣公路

浠水縣境內有4條高速、2條國道、7條省道縱橫境內,6座橋樑, [6]  其中,滬蓉高速和大廣北高速、麻武高速、武英高速縱橫過境。 [11] 
2022年,浠水縣公路通車裏程3991.44千米,其中等級公路3868.40千米,高速公路過境114.4千米,行政村公路客運班車通達率100%,橋樑824座。 [5] 

浠水縣航運

浠水縣境內長江岸線全長40.6千米,有巴河、蘭溪、散花3處深水碼頭,其中5000噸級深水碼頭1座,上可入川,下能通滬。 [11] 

浠水縣鐵路

浠水縣境內有京九鐵路貫通南北,浠水站集客運、貨運一體,年客運運輸量36萬人,貨運吞吐量55萬噸。 [6]  2022年4月22日,黃岡至黃梅高速鐵路(簡稱黃黃高鐵)開通運營。黃黃高鐵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黃岡市境內,線路從武岡城際鐵路黃岡東站引出,向東南經浠水縣,設計時速350千米,在境內設浠水南站。 [3] 

浠水縣社會事業

浠水縣教育事業

教育建設
截至2022年,浠水縣擁有各類學校135所。其中,小學93所,普通中學40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教學校1所。全縣在校學生數95532人,其中,小學50696人,普通中學40261人,中等職業學校3998人,特教學校577人。全縣有幼兒園137所,在園幼兒22959人。全縣有專任教師5834人,其中,小學2653人,普通中學2885人,中等職業學校260人,特教學校36人。全縣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9.9%。 [5] 
學校列表
浠水縣第一中學
浠水縣聞一多中學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小學
浠水縣初級中學
浠水縣理工中專
浠水縣洗馬高中
浠水縣實驗中學
浠水縣竹瓦高中
浠水縣鎮中
浠水縣團陂高中
浠水縣師範附小
浠水縣堰橋中學
浠水縣麻橋中學
浠水縣巴驛中學
浠水縣西河中學
浠水縣河口中學
浠水縣蘭溪中學
浠水縣華桂中學
浠水縣松山中學
浠水縣三店中學
浠水縣朱店中學
浠水縣胡河中學
浠水縣散花中學
浠水縣馬壠中學
浠水縣六神中學
浠水縣方角中學
浠水縣樓口中學
浠水縣餘堰中學
浠水縣汪崗中學
浠水縣大靈中學
浠水縣大靈中學
浠水縣關口中學
浠水縣蔡河中學
浠水縣綠楊中學
浠水縣白蓮中學
浠水縣望城中學
浠水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浠水縣科學技術

截至2022年,浠水縣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7.4%。 [5] 

浠水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浠水縣有圖書館2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3個,劇場、影劇院4個,社區及村級文化活動室664個,農家書屋664個。全縣有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70.18萬冊(件)。 [5] 

浠水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浠水縣主辦全民健身活動3次,參加單項比賽5次。參加全民健身活動10萬人次,全縣擁有各類體育協會12個,體育場館7個。 [5] 

浠水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浠水縣有醫院4家,衞生院13家,婦幼保健院1家,疾病預防控治中心1家。全縣有衞生機構牀位5633張,其中,醫院3303張,衞生院2160張。全縣擁有衞生工作人員5491人,衞生技術人員429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717人,註冊護士1753人。 [5] 

浠水縣社會保障

2022年,浠水縣供養五保7332人,社會福利收養單位數17個,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牀位數3971張。全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6864人,其中,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55人。
2022年,浠水縣居民養老保險參保60.27萬人,醫療保險參保82.0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48.7萬人,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員0.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3%。 [5] 

浠水縣城市建設

2022年,浠水縣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259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050.5公頃,城區公共汽車運營車輛數116輛,出租車299輛。全縣共建成5座垃圾中轉站。全年城區共處理垃圾5.5萬噸,城區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全縣年末森林面積55225.3公頃,森林蓄積量313.9萬立方米,覆蓋率28.33%,全縣累計退耕還林面積4000公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達到296天,地表水達標率達到100%。全縣建成運營鄉鎮污水處理廠15座。PM2.5達標天數比例92.8%。 [5] 

浠水縣歷史文化

浠水縣文物

據2021年開展長江文物資源專項調查統計,全縣各類不可移動文物為774處,數量位居全市第二,其中已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萬年台戲台),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8處,全縣革命遺址遺蹟60處。 [16] 
浠水縣文物保護單位
序號
文物保護單位名稱
批次或公佈日期
類別
年代
保護級別
1
第七批2013.3.48
古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浠水文廟
第三批1992.12.16
古建築
明、清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3
寨山遺址
第五批2008.3.27
古遺址
新石器時代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4
王羅山墓羣
第五批2008.3.27
古墓葬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5
陶谷墓
第五批2008.3.27
古墓葬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6
舍利寶塔
第五批2008.3.27
古建築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7
古井庵
第五批2008.3.27
古建築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8
斗方寺祖師殿
第五批2008.3.27
古建築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9
登瀛室及登瀛墓
第五批2008.3.27
古建築
1918年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10
程氏祠堂
第五批2008.3.27
古建築
1926年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11
盛真人墓
第五批2008.3.27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1932年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12
望風尖摩崖石刻
第六批2014.6.22
石窟寺及石刻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15] 
萬年台戲台
萬年台戲台位於浠水縣城西南20餘公里外的散花鎮福主村,始建於清乾隆年間,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是一座磚木石混合結構的大戲台,規制完整,佈局精巧,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戲台周邊還有三棵兩三百年的古樹。 [30]  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1] 
  “萬年台”戲台 “萬年台”戲台

浠水縣非遺

2022年,浠水縣有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230個,其中,省級6個(浠水民歌、浠水雜技、浠水鼓書、洗馬花燈、巴河天獅舞、龐安時傷寒論) [17]  、市級13個、縣級211個。 [5] 
浠水雜技
據傳浠水最早出現雜技始於明代,到清代末期有夫妻組建的雜耍班在浠水十分活躍,其“蹬技”、“滑稽”、“耍罈子”、“吊子”和“爬竿”等都達到了較高水平。
浠水雜技最顯著的特點是重視腰腿頂功,險中求穩,動中求靜,軟硬功夫相輔相成;大量運用生活用具和勞動工具為道具,富於生活氣息。其傳承節目有轉碟、鑽火圈、蹬罈子、鑽桶、車技、頂技、椅子頂等;現代節目則有秋千頂技、軟鋼絲、溜冰、晃梯頂技、滑技系列、空中體操、滾杯等。 [19] 
浠水雜技 浠水雜技
巴河天獅舞
巴河天獅舞,流傳於浠水縣騰家壩,是由八人舉着青、白、紅、綠四對天獅子,走着高低步、蹲步紀念巴人祖先的一種祭祀舞蹈。傳統的“天獅舞”玩耍起來重點體現在“神、形、情、趣”四字上。“神”在獅子頭,“形”在獅子肚,“情趣”重點表現在“獅子戲繡球”上。踩着高蹺的“八大神仙”,穿插其間,把人與獅,神與獅,獅與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鑼鼓音樂、煙花爆竹共鳴,將整個天獅舞推向高潮,場面壯觀,十分熱鬧。 [18] 
巴河天獅舞 巴河天獅舞

浠水縣風俗民風

陳沆殿試試卷
陳沆在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參加殿試時第一甲第一名(狀元)的策論試卷,氣勢雄渾,筆力奇健。現藏於縣博物館。

浠水縣風景名勝

浠水縣綜述

浠水縣境內名勝古蹟較多。古有“蘭清時雨、石壁回瀾、龍潭秋月、鳳頂夕陽、綠楊春曉、玉台丹井、陸羽茶泉、右軍筆沼”等浠川八景,由江澤民同志題寫館名的“聞一多紀念館”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景區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高峻險要,峯奇洞異,怪石嶙峋,風景秀麗,林木葱茂,氣候宜人,是理想的旅遊避暑勝地,休閒療養之所。位於白蓮河水庫之濱的斗方山是鄂東佛教名山之一,也是蘄黃“四十八寨”之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浠水文廟、三祖禪宗天然寺以及城山的三國吳王石城遺址人文景觀和白蓮河、策湖、望天湖等自然景觀。 [12] 

浠水縣主要景點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又名筆架山,位於大別山南麓、聞一多先生故里——浠水縣的東北部,方圓64平方千米,有大小山峯28座,主峯海拔1055米,因三峯競秀而得名,是國家級森林公園、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5C認證自駕旅居營地、省級旅遊度假區、省體育特色小鎮,是鄂東著名避暑休閒勝地。 [22] 
三角山 三角山
白蓮河斗方山
白蓮河斗方山景區位於浠水、英山、羅田交匯處,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由白蓮河水庫、斗方山和大嶺溝紅楓嶺三部分組成。白蓮河水庫是鄂東第一大水庫,是攝影、户外運動的不二之地。斗方山因山形如鬥而得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山。山中的斗方禪寺史考建於公元776年,由大唐無着禪師建造。舊志記載,宋代佛印和尚、明代節心大師、清朝松峯禪師等曾駐錫講經,香火盛極一時。1998年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名“斗方禪寺”。 [22] 
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
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是1984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建立,1988年開始動工興建,1992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題寫了館名,1993年5月18日開館。2001年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國家AA級旅遊景點,國家重點博物館,中國民主同盟湖北省委盟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武漢統一戰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聞一多紀念館座落在詩人故鄉鳳棲山麓的清泉寺遺址上,佔地15畝,建築面積1512平方米,主體工程是一座庭院式的仿古建築羣。聚“清泉梵響”、“陸羽茶泉”、“羲之墨沼”、“鳳頂當空”等浠川八景其中四景。劉禹錫、蘇東坡、魏了翁等許多歷代文化名人來此遊歷過,並留下了許多詩詞名篇。 [22] 
浠水縣博物館
浠水縣博物館位於浠水文廟明清古建羣內,始建於1951年,是湖北省建館最早、收藏文物數量多、級別高,以收藏大量紙質文物著稱的全國重點縣級博物館,2010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22] 
浠水縣博物館 浠水縣博物館
花澗谷
花澗谷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浠水縣清泉翟鋪村,距城區十分鐘車程,位於高鐵站、浠水河畔以南。看得見山(山澗花谷、盆景錯落),望得見水(浠河西流、濕地湖泊),記得住鄉愁(田園村落、古法榨糖),城郊休養生息的一塊寶地。建有浠水有“禮”文化展示中心、田園民宿、研學勞動實踐基地、梯田花海、蔬菜花園、紅糖工坊、荷塘月色、千畝甘蔗林等景點景觀,“甜蜜豐收節”旅遊節慶活動。 [22] 
月湖濱水公園
浠水月湖生態公園位於清泉鎮,屬北城新區管轄範圍,佔地總面積84萬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54萬平方米,公園綠地及道路廣場等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1.96億元。2021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整個公園由五路一橋相連接,因浠水巴河“九孔藕”而得名的九孔橋,橫跨月湖,連接東西。按方位分上、中、下三個湖,對應三個不同功能園區。園內溝汊縱橫,橋樑眾多。“浠川八景”已在月湖公園得以重現,從現“紅燭”、儒學、楚韻、城牆等文化元素。 [22] 
浠水梓木星空
浠水梓木星空是國家3A旅遊景區,坐落於白蓮河畔的梓木山上,是觀賞白蓮河千島湖美景的最佳觀賞點。營地配套有遊客中心、生態餐廳、超大觀景平台、採摘區、垂釣區、燒烤區、叢林徒步、千島湖觀景亭、杜鵑花島、多功能培訓廳、露營區等設施,提供民宿木屋26間,牀位30個、帳篷營位100個。打造的農旅產品有:綠楊“三寶”(油茶、綠茶、藥材)、黃金刺梨、桑葚、黃蜀葵、蘄艾、瓜蔞、百合等特色農產品。 [22] 

浠水縣浠川八景

浠川八景》的命名,源自宋代名人王禹偁。宋真宗時,王出知黃州。因慕蘄水風光優美,來邑視事,暢遊名勝,題有詠《浠川八景》句。《湖北舊聞錄》載:“時因太守題詩,景譽八屬(三黃、兩蘄、麻、羅、廣)”,使浠川聲價大增。雖事過千年,境遷俗易,景點仍可追尋。
蘭清時雨
其景點在今蘭溪江口,前有“天下第三泉”陸羽的品評和石刻,後有歷代詩人的題詠,因而名噪一時。
石壁回瀾
其景點在文廟右下側的南門河口,有石橫抵浠流,匯成激湍,上鐫“激湍”二字。《舊志》載:“石刻系蘇東坡所鐫。其上有'回瀾亭',皆久廢。”龍潭秋月景點在老龍洞。《浠水縣簡志》載:“老龍洞俗稱龍潭,在文廟下游不遠的南岸。潭側有石壁立,下有古洞,深不可測,常與風水相吞吐,發聲如鼓,故名打鼓石。相傳蘇東坡曾泛舟於此。鐫有'擊空明'(劃破月光照着的清澈河水)三字。又去北岸石上鐫有'泝流光'三字,皆本《赤壁賦》中語。舊皆有亭,久廢。”明竟陵名士潭元春過蘄水同黃美中等名士游龍潭,尋蘇端明(蘇軾系端明殿學士)所書“擊空明”石。題有古風詩:“一河風日守,夏水來寂寂。迴環舟不怠,相就石磊歷。石上三字寒,不為苔所食……”詠的是泛舟尋勝的事。
鳳頂夕陽
景點在“鳳棲山”,現位於在浠水實驗高中校內。《明統志》載:“山在蘄水縣城東二里,俗傳常有鳳棲此山故名。”但關於“鳳棲山”的命名,傳説不一。按《浠水縣簡志》:“相傳東漢末年,曾任江州令的張道陵,後棄官修道(世稱“張天師”),曾在玉台山腳洞內煉丹。已成者三,雞食其一,化為鳳,飛棲此山中,因名'鳳棲山'。山麓曾有蘇軾書'鳳棲石'三字石刻。”文化大革命中,此石被毀,今人仿原石刻於該處。
綠楊春曉
景點在躍龍門側護城河(河水來自熊家湖,下出浠河)。橋因綠楊垂覆,故名。此橋臨城傍郭,依山跨水,遊人至此,一洗城市塵囂之氣,更感風景的清幽,倍添雅興。
蘇軾來蘄
蘇軾來蘄題有《西江月》詞:“照野瀰瀰淺浪,橫空暖暖微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醉欲眠芳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正因為大文豪的一曲新詞,道出了疑非人世的仙境,引起了後代遊人的詩情畫意。
明黃岡處士王一翥《綠楊橋》詩:“狀靜垂楊柳,人行渡石橋。高明遠塵俗,非為解鞍勞。”是按蘇詞的原意而和的。清蘄春名士顧景星有《尋綠楊橋》(按:明末,其橋不存,故云“尋”)詩:“悠悠今古事,杜宇一聲中。誰卧橋亭月,偏當酒旆風。舊堤無老樹,野店發新叢。往跡知何在,溪光處處同。”極盡憑弔之情。
玉台丹井
景點在玉台山。《大清一統志》載:其山在蘄水縣城東南角上,是全城的制高點。因產白石如玉,故名。相傳漢張天師來此,鑿洞開井煉丹,後人稱此洞為“仙人洞”,井為“丹井”。清代邑中名士張師聖詠《登玉台山》詩詠其事:“曲水環城堞,煙光望裏奢。遠山懸暮雨,嬌鳥囀春花。井畔芳蹤杳,洞門石徑斜,丹成曾化鳳,何處覓仙槎。”順治十八年(1661年),在半山炸石開基,修建了兩大間學舍及食堂,號“玉台書院”。譚元春曾讀書於此。乾隆十年(1745年)增修學舍數間,改為“蘄陽書院”。縣中童生,一入書院,則身價倍增。
嗣後,縣城百姓集資在山頂又修建了“春曉亭”,記有大文豪蘇軾遊蘄的軼事。亭落成時,邑名士邵應龍題詩祝賀:“當年勝蹟久沉淪,喜得佳亭今一新。四面峯巒凝黛翠,半灣溪水蹙魚鱗……”邑進士楊繼經與龔芝麓使君(時龔任蘄州知州)酌“春曉亭”卒題以志。
陸羽茶泉右軍筆沼
據《湖北地名趣談》所錄:“在鳳山之陽,寺院之陰,為陸羽烹茶之泉;其在鳳山之陰,為逸少洗筆之泉。王、陸之水,皆源一溪耳。”又引楊繼經詩:“蘭溪石下水最清,蘭溪石上月最明,前有羲之後陸羽,此地水月無人爭。”作者還註明此詩説明洗筆泉與陸羽泉在一起。

浠水縣特色特產

茅山螃蟹
學名中華螯蟹,產地策湖。策湖遠離城鎮,雨量充沛,湖水清澈,水草豐富,無工業污染,適宜螃蟹長期棲息。茅山螃蟹的特點:一是肉質肥嫩,有韌性,狀如雞白,肉味鮮美;二是營養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14.5克,脂肪6克,維生素A5865國際單位;還含有鈣、磷、鉀、鐵等成分;三是蟹黃重,與其他產地同重螃蟹比較,蟹黃重1.5~2克;四是味香無油膩,無泥腥。茅山螃蟹自明洪武三年作貢品入朝。多年來茅山螃蟹一直暢銷港澳市場,1999年在中國農業產品博覽會上獲“湖北名牌產品稱號”。 [14] 
芝麻湖藕
浠水巴河芝麻湖藕與黃州豆腐樊口鯿魚武昌酒併為鄂東四大名產。自明清以來被列為朝廷貢品。此藕與別地藕不同,別地藕為圓筒狀,表皮呈老黃色,多節而有節毛,生吃有渣。而芝麻湖藕藕身粗壯,每節長2尺左右,為四方形,面上有凹槽,表皮白色,滋潤如白玉,不長節毛,不生鏽色,貯藏十天半月色澤不變。其名菜有蜜汁蓮藕、粉蒸蓮藕、藕粉丸等。 [14] 
巴河魚面
巴河魚面以望天湖優質鮮魚、高級麪粉、生粉為主要原料,配有雞蛋、精鹽等佐料使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既可作主食,又可作宴席名菜,可炒食、炸食或煮食,也是火鍋的上好配料。歷史上曾作為朝廷貢品,封為御面,20世紀80年代曾獲農業部優質獎,2001年度被農業部評為名優產品。 [14] 
安息香
安息香又名避疫香。為浠水老字號吳林茂香鋪秘方配製而成,始創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此香清香撲鼻、有提神解乏、驅蚊避疫、去穢除暑和增食慾促睡眠之功效。1938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又在南洋勸業展覽會上三次獲獎,並得到“天下第一香”的金字匾一塊。 [14] 
朱店粉絲
朱店粉絲主要是採用優質綠豆、碗豆、蠶豆為原料,運用傳統工藝、配方,經過12道工序,加工製作,天然晾曬而成。 [14] 
漢武帝藥枕
漢武帝藥枕是中國中醫研究院有關專家在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用過的藥枕方劑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成果研製而成。藥枕配方由川芎、杜衡、菊花、決明子、人蔘等35味名貴中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健腦安神的功效,對高血壓、神經衰弱、失眠多夢、頭痛眩暈、頸椎病等有一定療效。1988年在北京通過專家鑑定。 [14] 
綠楊橋牌糯米封缸酒
浠水綠楊橋牌糯米封缸酒是湖北浠水天寶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優質產品,該產品是以糯米為原料,採用民間傳統工藝,經糖化發酵封缸陳釀而成的黃酒。該酒呈黃褐色,具有香氣濃郁,酸甜醇和的獨特風味,含有發酵微生物分解產生的多種糖類、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有滋補保健之功效。1991年獲湖北省第二屆消費者滿意杯金獎。 [14] 
萬重山牌雙低油菜籽油
該產品是選用優質雙低油菜籽精製而成,其脂肪酸組成中芥酸含量低(小於5%)。經常食用有效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及血栓形成的功效,且有利於人體吸收。在全國名優特新產品(瀋陽)博覽會上獲得金獎。2000年被農業部授予“綠色食品證書”。 [14] 
浠水綠茶
浠水縣丘陵崗地較多,種植茶葉歷史悠久。浠水縣各地均有種植,但以綠楊的雀山、洗馬的小金山、散花的董河、清泉的十月村等地出產的茶葉最佳。其中,“十月芙蓉”茶在近5年湖北省名優茶評比中,連續獲特等獎,並榮獲兩屆“鄂茶杯”金獎及第三屆農業博覽會銀獎。 [14] 
豆油
浠水縣各地有手工製作豆油的傳統習慣。該產品採用石磨磨豆、滷水點滷、土灶燒漿的傳統工藝,提取豆腐中最精華部分晾制而成。豆油色澤金黃、入口綿軟、素淡純美。 [14] 

浠水縣著名人物

陳沆 陳沆
龐安時(1042-1099),字安常,本縣麻橋人,出生於中醫世家,為北宋名醫。龐著有《難經辨》萬言、《主對集》(一卷)、《本草補遺》、《傷寒病總論》(九卷),在藥理、醫理、醫療諸方面,為祖國中醫學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傷寒總病論》(九卷)於1957年由商務印書館特予印行,推為中醫學經典著作。 [28] 
楊思義(生卒不詳),本縣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啓用楊思義,命掌起居注,後調任司農卿。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設六部,司農為户部,楊思義任户部尚書。明初經歷戰亂,百姓流亡,土地荒蕪,他奏請朝廷下詔,招撫流亡,開墾荒地,廣種麻桑,免税四年,以利民生。當時朝野上下,無不稱讚其理政才能。後調任陝西參政,不久病逝。歸葬於本縣黃草湖。
陳沆(1785-1826),亦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浠水縣巴河人。10歲隨父讀書,以詩賦見長。15歲應試科舉,縣試,鄉試、會試,皆名列第一名。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保和殿對策,陳中第一甲第一名(狀元)。 [27] 
聞一多 聞一多
聞一多(1899-1946),本名家驊(huá),1899年11月24日出生於湖北省浠水縣,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的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著名學者、詩人。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犧牲於昆明,年僅47歲。毛澤東曾讚揚聞一多先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説“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2009年9月10日,經中共中央批准,聞一多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3] 
蘇哲文(1915-2006),原名蘇有威,1915年8月出生,浠水縣人。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積極參加“一二·九”、“一二·一六”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由中共重慶辦事處派往東北解放區工作。自1950年起,歷任中央燃料工業部計劃司副處長、處長、副司長。1979年先後任電力工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水利電力部總工程師。1985年離休後,擔任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顧問,國務院上海經濟區規劃辦公室領導成員,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成員、三峽工程綜合經濟評價專題論證主持人,長江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於2006年4月29日在北京逝世。 [26] 
饒興禮(1925-2000),亦名炎濱,浠水縣清泉鎮十月村人。1949年6月投身革命,195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4月19日,隨中國農民訪蘇代表團赴蘇聯參觀學習。1956年獲全國水稻豐產獎章。1957年獲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曾被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委員,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66年被華中農業學院聘為客座教授。饒興禮曾任浠水縣歷任省貧協主席、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1975年3月至1978年5月,兼任中共浠水縣委第一書記。 [25] 
聞玉梅(1934-),原籍湖北浠水,1934年1月出生於北京市。195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歷任上醫大微生物教研室講師、副教授、教授。1984年批准為博士導師。現任復旦大學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衞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學開放實驗室主任,教授,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她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已發表論文160餘篇,培養博士生12名及進修生多名,多數均已成為學術骨幹。1999年入選為工程院院士。 [24] 
鍾朋榮,著名經濟學家,湖北浠水人,北京視野諮詢中心主任,兼任西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兼任任裕興電子、誠成文化投資集團、華立控股、洛玻股份、長運股份等5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兼任三九集團、茅台酒廠等20多家大型企業和地方政府的經濟顧問。 [29] 

浠水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6日,浠水縣入選由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
2020年6月30日,浠水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 
2020年,浠水獲湖北省文明城市稱號。 [2] 
2021年,浠水獲省級園林城市。
2021年11月,浠水縣擬將其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