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洵口鄉

鎖定
洵口鄉是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為黎川縣東北部重鄉鎮,距縣城21公里,素有黎川“東大門”之稱。轄茶亭居委會,洵口、下寨、白沙、石蓮、皮邊、渠源等6個村委會。鄉鎮政府駐茶亭。全鄉鎮人口1.1萬。
洵口鄉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著名的“洵口戰役”在這打響,黎川縣第一個黨支部— 皮源黨支部1937年成立於洵口鎮皮邊村,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的省文物保護單位“壽昌寺”也坐落於洵口鄉鎮下寨村。
中文名
洵口鄉
行政區類別

洵口鄉沿革

洵口鄉鎮位於縣城東北,東鄰厚村鄉,南靠湖坊鄉,西連荷源鄉,北接資溪烏石鄉,面積102平方公里。建國初期,鄉境域屬二區管轄,1956年設茶亭鄉,1958年成立茶亭人民公社,1966年改稱洵口公社,1968年與荷源、厚村兩公社合併,仍稱洵口公社,1974年荷源、厚村公社先後劃出。鄉人民政府駐地茶亭,距縣城20公里,轄個行政村,76個村民小組。

洵口鄉簡介

洵口鄉鎮地處武夷山下,與資溪縣、福建省緊密相連,交通便利,各村均有公路相通,素為縣內鄰近鄉村及閩贛邊貿主要集散地。全鎮國土面積118.6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11665畝,山林面積146980畝,盛產毛竹竹筍、藤粟、榛粟、楊梅。轄6個行政村,76個村小組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12700人,其中城鎮居民6000人,鄉鎮區範圍內有中學二所,小學5所,設有一箇中心衞生院,派出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信用社、電信所、郵政所、供電所等20多個單位。
黎川是紅色故土。曾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閩贛根據地的中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黎川從事革命活動。1933年5月,閩贛省蘇維埃政權在黎川縣湖坊鄉建立。紅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閲兵誓師大會在黎川舉行;揭開第五次反圍剿序幕的“洵口戰役”、“團村戰役”發生在黎川境內。1933年10月上旬,由彭德懷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在洵口與國民黨發生遭遇戰,即著名的洵口戰鬥,殲滅國民黨軍3個團。

洵口鄉農業發展

洵口鄉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具有豐富的農副產品,木、竹、水資源豐富,農業產值頗具特色,湧現了食用菌、大蒜、明筍、三元雜交生豬等一批名優農產品。2005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0488萬元,比2004年增加1485萬元;財政總收入203萬元,比2004年增加5.3萬元;農民人平收入達2227元,比2004年增加102元。 洵口鎮有豐富的農副產品,木、竹、水資源豐富,竹筍是當地的特色產品;洵口鎮各種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據國家有關部門勘探,花崗岩儲量在500萬立方米以上,優質的礦泉水和鎢、錫等礦物質藴藏量大,極具開發價值。

洵口鄉經濟發展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洵口鎮藉助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已形成化工、電力、竹木加工、罐頭、食品、養殖業等支柱產業,引進外資創建了木製品廠、黎江水電開發公司、中源電站和聖農鳴亞養雞場、縣工業園區羊毛衫廠及勞保手套廠等,以爆發菇、茶樹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規模不斷壯大,美蛙養殖達400畝,瘦肉型生豬二級擴繁點達6個,且規模大,隨着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推進,不斷地促進了洵口鎮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外商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006年全鄉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7446萬元, 比2002年增長11112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40萬元,比2002年增長23.2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2677元,比2002年增長1647元。
(一)圍繞農民增收,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鎮政府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工作重點,認真審視鎮情民意,確定了切合實際的重點發展下寨大型三元雜交生豬養殖基地和龍頭企業聖農鳴亞養雞場的規模及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大力發展烤煙生產,由無變為有;以林改為契機,立足長遠,大力發展毛竹林低產林改造和退耕還林工作,並引進邵武中紙公司栽種叢生竹800餘畝,做好綠色、生態文章,提高了農民造林積極性,五年來,我鎮嚴格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業税減免,除煙葉以外的農林特產税取消等各項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惠農政策,真正實現了農民增產增收。
(二)大力招商、主攻工業
以主要領導帶頭,成立招商引資分隊,建立健全招商引資責任考核機制,推行派出去、走進來的形式,實行機關幹部全員招商。2006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4193萬元、招商引資進資3750萬元。五年來,成功引進黎江、中源、皮邊等五家小水電站;引資創辦了興業木製品廠、竹業加工廠、罐頭加工廠、聖農鳴亞養雞場等落户於洵口;引進仁華物流公司;引進正利針織服裝有限公司、雄光實業有限公司落户於工業園區;引進總部經濟2個;工業園區日上化工廠經過資產重組,加大技改力度,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了產品升級換代,為鎮政府增加了税收。全鎮工業已形成化工、小水電、出口型農林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外商的引進,極大地解決了本鎮農村富餘勞力的就業問題,大大地促進了洵口的經濟快速增長。
(三)加強財政税收工作,確保收支平衡
財政工作從積極開闢財源入手,努力增收節支。堅持依法治税,堵塞跑冒滴漏,做到應收盡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資金上項目,為我鎮財政培植新的財源。切實加強了對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堅持財政審批“一支筆”制度,嚴格支出預算約束,確保運轉,強化財政審計監督,在鎮黨委的領導下和上級有關單位的在力支持下,我鎮財政工作取得可喜成績。2006年,完成財政收入240萬元,其中國税收入25萬元,地税收入101萬元,財政收入111萬元,並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財政總任務,做到收支平衡。
(四)身體力行“三個代表”,真心實意為羣眾辦實事
按照鎮黨委、鎮政府2002年制定的為羣眾辦實事的五年規劃,我鎮主要領導千方百計四處求援、跑項目、爭資金,五年來,共為民辦實事130餘件,總投資2200萬元,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變。利用市信用聯社、省紡織集團、市委統戰部等掛點單位的扶持,較好地完成了第一批省級重點扶貧村(下寨村)的扶貧開發工作和石蓮荷上、洵口蛇口、含口亭三個示範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並爭取到洵口和白沙兩個村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扶貧村。其主要興建工程有:1、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下寨水泥路、石蓮環村水泥中、歐陽源水泥路、下寨郭付砂石路、下寨村“三清三改”、胡家排大橋、無田水泥路、荷上水泥路、香爐山環村水泥路、皮邊大橋、洵湖公路、鎮區街面水泥路及下水道等工程已全面竣工;渠源水泥路、皮邊
水泥路、白沙村黃際路已完成路基工程,於2007年上半年完成水泥路面。至2007年我鎮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村小組通水泥路,徹底改善了交通條件。2、水利設施方面:98年遺留下來的水毀工程,修復已基本完成,共建陂壩、渠道100餘處;修復灌溉面積500餘畝的野雞段水利工程;為農民抗旱救災購潛水泵260只。3、生產生活方面:建成日產量5000噸的自來水廠,解決了鎮區飲水難問題;為下寨村開通程控電話和購碾米機2台;興建老年活動中心;為貧困户發放小額信用貸款1000餘萬元發展食用菌產業,並扶助羣眾發展烤煙生產。4、希望工程方面:洵口中學、白沙徐涇希望小學、皮邊希望小學、鄺美雲希望小學等教學樓都已落成;洵口中學教師宿舍樓、石源小學教學樓也正在施工中,於今年上半年竣工。全鎮學校已煥然一新,給老師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辦公學習環境。5、愛心工程方面:全鎮建立了機關幹部、鎮直單位“一幫一”幫扶長效機制,為貧困羣體伸出援助之手。幫扶困難羣眾生產生活150户,通過掛點單位及聯繫上海老闆,共扶助了50名貧困學生就讀。這些實事的辦成,樹立了政府的形象,融洽了幹羣關係。[2]
2009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30146萬元,同期增長 20% ;財政收入完成 574萬元(其中地税420萬元,國税56萬元,財政98萬元),提前一個月全面完成財政任務,同期增長43.5%;農民人均收入達3573元,同期增長10%。
結合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招商引資競賽活動及“項目建設百日大決戰”的精神,我鎮以“大招商、主攻工業”為主戰略,全力實施“工業興鎮、項目強鎮”戰略,嚴格目標管理,落實獎勵措施。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5名幹部為成員的招商引資小組,分別在福建廈門、晉江及江蘇崑山設立三個駐點招商小分隊進行招商引資並召開推介會,介紹外商到黎川考察達50餘次。目前已有香港英皇西紅柿加工、澳大利亞海藻有機肥等項目初步達成投資意向;二是做好已簽約落户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已落户縣工業園區的鴻基電機制造有限公司一年來已經進資2000餘萬人民幣,完成建築面積5餘萬平方米。新落户開工項目的江西黎川華星陶瓷有限公司,總投資2000萬元,佔地面積60畝,第一期土地款已撥入工業園區,現正在規劃建設中;一鳴吉祥工藝雕刻廠,總投資1000萬元,在縣糧食儲備庫租用廠房,主要生產仿古傢俱。三是招商引資與全民創業、返鄉創業並舉。積極出台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鄉土人才在家興辦企業。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狠抓新農村建設、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鄉村環境整治,鎮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鎮村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一是烤煙生產發展勢頭強勁。我鎮高度重視烤煙生產工作,把烤煙生產作為一項主導產業來抓,烤煙生產實現歷史新突破。全年完成烤煙面積584畝,煙葉收購量20.5萬斤,畝產量達351斤,實現產值149.5萬元,產值績效排名全縣第三名,已落實2010年烤煙種植面積900畝。二是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快速推進。圍繞糧食、烤煙、食用菌、毛竹、畜牧業等五大產業,大力推進13500畝優質糧、584畝烤煙、800萬筒食用菌種植、3萬畝毛竹地產林改造、1萬頭三元雜交生豬養殖等五大基地建設,特別是鑫農生豬有限公司和市級龍頭企業聖農鳴亞養雞場公司+農户的模式,有效帶動了全鎮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三是農業生產服務力度明顯提高。我鎮組織農口工作人員,堅持每月不定期深入農户家中,田間地頭,及時為農民的農業生產提供信息、技術服務。同時,在財政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加大了對農業的資金投入,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四是加強農業產業化協作得到加強。江家門、橋頭分別成立洵口鎮食用菌產業協會和洵口鎮烤煙協會,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打造了一個新的平台。
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全面實施。按照省、市、縣委關於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要求,經過全鎮上下共同努力,我鎮共完成造林3000畝。在新村點道路兩旁、房前屋後種植樟樹、楊樹、桂花樹等樹林600多顆,在做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的同時,加強了春冬兩季森林火災高發期的防火工作,健全了鎮村兩級森林防火指揮體系,完善了森林防火工作機制,組建了一支防火突擊隊,劃分森林防火責任區,明確了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鎮、村、組逐級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在重點防火期全面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有效地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一是加強了垃圾無公害處理,為06年至08年新村點完善硬件建設,在每個試點村建垃圾池1個,配備板車1部,保潔服1套等保潔用具,並在洵口含口亭建設一個300平米的垃圾填埋場和焚燒點,全面實行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做到人員落實到位、經費保障到位、監督檢查到位。二是落實“三清三改”。投入資金40萬元,對94户農户實行污水處理,改廁户數90户,增設垃圾堆放點3個、垃圾箱(池)48只,美化、綠化面積1500平方米已全部用上了水衝廁,喝上了自來水。

洵口鄉資源環境

洵口鄉鎮資源豐富。水能資源充裕。礦產資源以瓷土花崗岩最為豐富,且品質優良,螢石、鉀長石、稀土、鎢、金等礦產都具有工業開採價值。農產品繁多。 洵口鎮地處江西東部,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是優質煙葉產區。年均氣温17-18℃,無霜期300天以上,平均日照時數1771小時,煙葉成熟期日照率50%以上,適宜煙葉生長;廣闊的山地,豐厚的植被,充沛的降雨量和充足的水資源,增強了土壤的有機肥力和濕潤度,為煙葉生產提供了天然的環境依託。洵口境內多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1.68萬畝耕地,主要種植水稻東北部梯田層迭,山高水冷,日照不足,多種單季稻西南部則以雙季稻為主。經濟作物則以大蒜著稱。山區資源較豐富,林地12.4萬莊園,主要植被為松、杉、毛竹,珍稀樹種有樟、楠、野生果木有榛慄、獼猴桃等。鄉辦工業有農機修造、紡織器材等廠。

洵口鄉文物古蹟

壽昌禪寺位於黎川縣的東北角,座落於洵口鄉鎮香爐山村附近,交通便利,距縣城21公里。這裏,遠近青山環立,阡陌縱橫,風景十分優美。 壽昌禪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是省文物保護單位。千百年來,壽昌禪寺高僧輩出,成佛作祖者甚多。始建於唐建中年間(780-783)的福州鼓山湧泉寺到明代曾一度衰落,壽昌寺僧無明經祖之徒元賢禪師便至此重新開山,使之中興。至今湧泉寺還存有“壽昌堂”,並存有《壽昌語錄記經板》一百多塊、二百餘頁。據説,現今所存佛門曹洞宗派系,大都由壽昌禪寺誕生。壽昌禪寺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毋庸置疑。

洵口鄉地方名人

洵口鄉的西面,有一座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祠堂-張檟祠堂,它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至今已有415年了。它石雕之美,藝術之高,延續之久,保存之好,在黎川縣是獨一無二的,在全省也是屈指可數的。張檟(1533-1602)字養之,號心吾,別號淇園居士,江西省新城縣洵溪(今黎川縣洵口鎮)人。明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嘉靖四十三年,擢升御史,因上奏《救論嚴嵩言官疏》觸怒明世宗,削職為民。嘉靖四十五年,張檟官復原職。隆慶六年穆宗駕崩,神宗繼位。當時神宗皇帝長期不理朝政,張檟上奏《敬保治安疏》。張檟第三次“建言”遭黜,至萬曆三十年(1602年)七月逝世,享年七十歲。

洵口鄉經濟作物

茶樹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無公害,是優良的食藥兼用綠色食品,國外將其視為蔬菜常年食用,被視為菇中之王,屬天然綠色營養佳品,其風味獨特,香馥可口,並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等成份。有滋陰、補腎、潤肺 、活血、健腦、 養顏等功能,經常食用,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茶樹菇產業是洵口鎮農業優勢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食用菌生產遍佈全縣所有鄉鎮,參與生產的農户達1萬餘户,已形成多個食用菌專業村,成立了黎川縣食用菌協會和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江西利康綠色農業有限公司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建立了“公司+農户”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户”的合作模式。2007年生產2.0億袋,實現產值2.4億元,農民人均來自食用菌產業的純收入達730元。茶樹菇單個品種產量居中國之首。產業化經營的格局已形成。由於食用菌生產規模大、效益好,對農民增收貢獻大,黎川縣因發展食用菌產業被評為2006年度全省高效經濟作物發展先進縣,2007年被評為全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先進縣。

洵口鄉特色產品

洵口鄉地處江西東部,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是優質煙葉產區。年均氣温17-18℃,無霜期300天以上,平均日照時數1771小時,煙葉成熟期日照率50%以上,適宜煙葉生長;廣闊的山地,豐厚的植被,充沛的降雨量和充足的水資源,增強了土壤的有機肥力和濕潤度,為煙葉生產提供了天然的環境依託。
黎川以江西“第二瓷都”名聲遠揚。到過黎川縣的外鄉人都不忘帶些當地的杯杯碟碟回去。這裏的日用瓷不僅潔白光亮,器形優美,且品種花色特多,中檔茶杯的數量更是佔了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杯碟大批出口歐美和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