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洵口戰役

鎖定
洵口戰役,又稱洵口遭遇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一場戰役。1933年9月25日,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為了切斷中央根據地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聯繫,敵軍於9月28日首先佔領了黎川城。中共臨時中央和中央軍委實行冒險主義的作戰方針;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要求紅軍收復黎川,以阻擊黎川敵軍向南推進。10月6日至7日,紅軍在向硝石前進的途中,於洵口不期與敵遭遇,發生激戰,殲敵3個團。但是,紅軍未能攻下硝山,最後被迫撤出戰鬥。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一開始,即喪失了主動權。 [1] 
名    稱
洵口戰役
發生時間
1933年10月
地    點
江西省黎川縣洵口
參戰方
中國工農紅軍、國民黨軍隊
結    果
紅軍勝利
主要指揮官
彭德懷

洵口戰役戰役背景

1933年9月下旬,蔣介石紅一方面軍分離作戰,中央蘇區東北面守備薄弱之機,突然發起進攻。9月25日,敵周渾元率第8縱隊3個師從南城、硝石南犯,直逼中央蘇區北大門黎川,企圖扼制中央蘇區北部咽喉,阻斷中央蘇區與閩浙贛蘇區以及東方軍與中央軍的聯繫。“左”傾冒險主義者領導者匆忙調兵遣將,以求“禦敵於國門之外”。9月27日,中革軍委令東方軍從閩西北上就敵,“首先消滅進逼黎川之敵,進而會合撫河以西力量,全力與敵在撫河會戰。”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東方軍尚未啓程,黎川即於9月28日失陷。 [2] 
“左”傾冒險主義者領導者震驚於黎川一城之失,急令東方軍晝夜兼程北上,迅速反擊硝石、資溪橋、黎川地區之敵,並以一部趕到黎川西南,阻擊黎川之敵南犯。 [2] 

洵口戰役戰役部署

9月29日,命令彭德懷率領東方軍(轄紅3、5、7軍團及第21師一部)撤圍福建將樂、順昌,迅速回贛,以一部趕到黎川西南,主力進攻硝石、資溪橋、黎川之敵,以阻止其向南推進。中央軍主力由永豐、樂安地區東移,攻擊和牽制南城、南豐地區之敵,以保障東方軍對黎川地區的進攻。東方軍預定於10月8日攻擊硝石之敵第24師,並殲滅南城及黎川方向的援敵,為收復黎川創造條件。東方軍開進途中,在飛鳶、洵口地區與敵北路軍發生遭遇戰。 [2] 
敵第8縱隊司令周渾元於10月3日獲悉,洵口地區有紅軍千餘人,判斷為非紅軍主力部隊。乃決定派所部第6師18旅旅長葛鐘山率第17旅31團、18旅34團及第5師27團及黎川保衞團一部,赴洵口偵察遊擊。10月4日午夜,敵從黎川輕裝出發,5日其先頭部隊第34團到達洵口後即向湖坊飛鳶方向警戒,並派出偵察分隊。隨後,敵27、31團也先後到達洵口、石硤地區。 [2] 

洵口戰役戰役經過

10月6日晨,葛鐘山對洵口東部5公里處的飛鳶紅軍陣地發動攻擊。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保衞黎川這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國門”,阻擊敵人向南推進,命令彭德懷率紅軍由福建回師江西,向黎川飛速挺進。6日13時許,當紅軍右縱隊前鋒紅四師進抵飛鳶後,遇上紅七軍團一部正與敵軍第31、34團激戰,張錫龍指揮紅四師當即搶佔高地,對敵人展開猛烈攻擊。17時許,彭德懷率領右縱隊第五、六、十九、二十師到達飛鳶。敵旅長葛鐘山不敢戀戰,於傍晚時分在第27團炮火掩護下,迅速撤回洵口,等待增援。 [3-4] 
為了消滅洵口之敵,彭德懷決定於7日7時30分,分三路向洵口守敵發動總攻擊。部署紅五軍團第三、十三師為左翼縱隊,截擊由黎川城向洵口增援之敵;紅三軍團第五師為中央縱隊,向洵口、石硤之敵發動攻擊;第四、二十師為右翼縱隊,分別自東向西、從北向南對洵口發動攻擊。 [3] 
總攻時間一到,紅軍分三路向洵口發動猛烈攻擊。霎時間,槍聲、炮聲、手榴彈爆炸聲、紅軍戰士的喊殺聲連成一片,震撼山谷。正準備吃早飯的敵軍,在晨霧迷漫中突然聽到槍聲大作、殺聲四起,嚇得膽戰心驚。洵口外圍的蓮塘、石硤等處的敵軍陣地迅速被紅軍佔領,葛鐘山所部被逼縮進洵口村內。與此同時,周渾元於6日晚從黎川城派出3個團的增援部隊,被董振堂紅五軍團堵截於距洵口5公里的白沙地段,無法向前邁進半步。7日1時,在紅軍三路勁旅的強攻下,被困於洵口村內的4個團全部被殲。 [3] 
此時只剩下敵一個營據守山頂土寨繼續負隅頑抗。粟裕率領的紅二十師及時調整部署,將山嶺緊緊包圍,由一營正面向上進攻。由於敵人在山頂構築了工事,並用兩挺機槍交叉射擊,雨點般的子彈封鎖了上山道路,紅軍進攻受阻。 [3] 
粟裕在前沿陣地觀察到,山的左邊有一條蜿蜒崎嶇小道可達山頂。於是命令警衞排排長黃福根,挑選十名精幹戰士組成敢死隊,在炮火掩護下,從小路向山頂攀登,衝到葛鐘山藏身的土寨前。戰士吳忠海手持上了刺刀的長槍,一腳踢開寨門,朝着門裏一連挑倒兩個敵人。這時葛鐘山的副官李小虎拔出手槍,吳忠海眼明手快,一刀刺進李小虎的腹部。李小虎一聲慘叫,咬牙死命用雙手抓住刺刀,吳忠海用力拔了兩次都沒拔出來。他一扣扳機“砰”的一聲,結果了李小虎性命。另一個敵人用槍托打在吳忠海左額上,吳忠海感到一陣劇痛,蹦出寨門,伏在地上,把腰上的手榴彈一個個扔進土寨,隨着接二連三的爆炸聲和一片慘叫聲,土寨裏的敵軍終於用竹竿挑出一塊白布不斷晃動。一臉塵土的葛鐘山舉起雙手,低頭走出土寨投降。 [3] 

洵口戰役戰役結果

這一戰役,紅軍共殲敵3個團,俘敵旅長葛鐘山以下1100餘人,繳獲機槍29挺、迫擊炮2門、長短槍1048支、無線電發報機1台。洵口戰役取得大捷,1933年11月11日出版的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第二版用了三分之一的版面,報道了洵口大捷。文章中稱“1933年10月7日發生在黎川縣洵口鎮的洵口戰鬥,是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第一戰。‘活捉葛鐘山’一戰,成為運動戰的經典之作,它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進攻蘇區的反動氣焰,極大地鼓舞了紅軍蘇區人民保衞蘇區、戰勝敵人的信心和決心。”。這次意外戰鬥的勝利,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博古李德“禦敵於國門之外”的信心,對長達一年的第五次反圍剿最終失敗產生深遠影響。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