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樹菇

鎖定
茶樹菇(Agrocybe aegerita)球蓋菇科田頭菇屬植物,因野生於油茶樹的枯乾上而得名茶樹菇。菌蓋表面光滑,初為半球形,暗紅褐色;後漸變為扁平,淡褐色或土黃色。成熟之後菌蓋上卷;菌肉污白色,略有韌性,中部較厚,邊緣較薄;菌褶片狀,初白色,成熟後咖啡色;菌柄近白色,基部呈污褐色;菌環膜質,生於菌柄上部;孢子呈鏽褐色。 [5] 
茶樹菇原產於閩西北,天然生於油茶樹的枯乾、樹樁上。在福建、江西等省推廣栽培。 [6]  屬於木腐性食用菌類, [5]  主要於春秋兩季生長在油茶樹、楊樹、柳樹等闊葉樹的樹幹或樹樁的腐朽部分和根部。 [7]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 [8] 
茶樹菇作為食用菌,食味鮮美,口感脆,香味濃郁、純正,質地細嫩,還可加工為茶樹菇罐頭、茶樹菇原汁醬油、茶樹菇濃縮液和茶樹幹菇等產品。此外茶樹菇營養豐富。茶樹菇還具有補益、降壓、安心醒腦和抗衰老等功能,對尿頻、水腫、氣喘、小兒尿牀、關節炎、低熱和解毒等均有顯著的療效。實驗證明,茶樹菇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達80% ~ 90%。 [6] 
中文名
茶樹菇
拉丁學名
Agrocybe aegerita
別    名
茶樹菇
楊樹菇
茶薪菇
柱狀環鏽傘
柳松菇 等
真菌界
擔子菌門
蘑菇綱 [4] 
蘑菇目 [4] 
球蓋菇科 [4] 
田頭菇屬
柱狀田頭菇
分佈區域
北温帶和亞熱帶地區
營養成份
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
功    效
清熱、平肝、明目、利尿、健脾
中文拼音
chá shù gū

茶樹菇真菌學史

因野生於油茶樹的枯乾上而得名茶樹菇。 [5] 

茶樹菇形態特徵

茶樹菇,糞鏽傘科田頭菇屬的菌類植物,子實體單生、雙生或叢生,菌蓋直徑5-10cm,表面平滑,初為半球形,暗紅褐色,後漸變為扁平,有淺皺紋,淡褐色或土黃色。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中實。環白色,膜質,上位着生。菌柄中實,長10釐米左右,柄粗1-2釐米、黃白色。成熟期菌柄變硬,菌柄附暗淡粘狀物,菌環殘留在菌柄上或附於菌蓋邊緣自動脱落。成熟之後菌蓋上卷;菌肉污白色,略有韌性,中部較厚,邊緣較薄;菌褶片狀,初白色,成熟後咖啡色;菌柄近白色,基部呈污褐色;菌環膜質,生於菌柄上部;菌孢子卵形至橢圓形,淡褐、鏽褐色。 [1]  [5] 
茶樹菇

茶樹菇近種區別

茶樹菇
血紅鉚釘菇
皺環球蓋菇
子實體單生、雙生或叢生,菌蓋直徑5-10cm,表面平滑,初為半球形,暗紅褐色,後漸變為扁平,有淺皺紋,淡褐色或土黃色。
子實體小型。菌蓋寬3-8cm,初期鐘形或近圓錐形,後平展,中部凸起,淺咖啡色,光滑,濕時粘,干時有光澤。
菌蓋表面新鮮時酒紅色,具白色纖毛狀鱗片,幹後變為淺黃褐色,無環帶,粗糙;邊緣鈍或鋭,幹後內卷。
菌肉污白色,略有韌性,中部較厚,邊緣較薄。
菌肉帶紅色,幹後淡紫紅色,近菌柄基部帶黃色。
菌肉新鮮時乳白色,肉質,無環帶,幹後軟木栓質,厚可達6毫米。
菌褶片狀,初白色,成熟後咖啡色。
菌褶延生,稀,青黃色變至紫褐色,不等長。
菌褶表面新鮮時灰紫色至暗褐紫色,幹後變為灰褐色;菌褶密,不等長,彎生,脆質。
茶樹菇 茶樹菇
血紅鉚釘菇 血紅鉚釘菇
皺環球蓋菇 皺環球蓋菇

茶樹菇產地生境

茶樹菇原產於閩西北,天然生於油茶樹的枯乾、樹樁上。在福建、江西等省推廣栽培。 [6]  屬於木腐性食用菌類, [5]  主要於春秋兩季生長在油茶樹、楊樹、柳樹等闊葉樹的樹幹或樹樁的腐朽部分和根部。 [7] 
柱狀田頭菇(A. aegerita)主要分佈在北温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主要產地為福建古田縣,江西廣昌縣等(多為幹菇),其中廣昌縣,2010年全縣培植茶樹菇筒約1.8億筒,生產幹菇約930萬斤,年總產值2.4億元。昆明、成都、北京等地(鮮菇)。另外,湖南、湖北、浙江等省的山地和丘陵以及雲貴高原和黔桂山地也是重要產區 [1] 
茶樹菇
茶樹菇在自然條件下,生長於小喬木類油茶林腐朽的樹根部及其周圍,生長季節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及中秋前後。砍伐老林後的再生林中較多發生。由於油茶樹木質堅硬,腐朽速度慢,因此茶樹菌絲體的生長週期特長。
據調查,野生茶樹菇的發生往往受上一年降水量的影響。即上一年的降水量多,第二年3月份前又是適量的降水,那麼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就會有大量的茶樹菇發生。如果第一年降水較少,第二年3月份也比較乾旱,那麼即使第二年四五月份降水較充沛,茶樹菇的發生也較少。正是由於發菌時間長,有利於菌絲聚集能量和蓄積子實體生長髮育所需的充足營養物質,才形成了營養豐富、清脆爽口、味道鮮美、口感極佳、外形美觀、香氣獨特的菇中珍品――茶樹菇。
油茶分佈於酸性紅壤和黃壤的中南亞熱帶常綠葉林帶,油茶分佈的範圍,包括江西、福建的武夷山區,湘、鄂、浙等省的山地和丘陵,雲貴高原及黔桂山地。這些地方年平均氣温為10-20℃,但大部分在18℃以上;1月份的平均氣温在4℃以上,南部可達10℃。一般冬季均無嚴寒,無霜期長達300天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在1500毫米以上。氣候温暖濕潤,土壤肥沃,四季雲霧繚繞,有利於油茶樹枯乾的腐朽,極宜於茶樹菇菌絲的生長髮育和優質菇的形成。正是由於這些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地理環境,才造就了茶樹菇這上難得的山中珍品。

茶樹菇育植技術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 [8] 

茶樹菇栽培要點

營養
茶樹菇 茶樹菇
茶樹菇是一種對木質素、纖維素分解能力較弱的木腐菌。經人工馴化後,可利用油桐、楓樹、柳樹、櫟樹、白楊等闊葉樹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質較疏鬆、含單寧成分較少的雜木屑較適應茶樹菇生長。
由於茶樹菇菌絲分解木材能力較弱, 而分解蛋白質能力很強, 為提高茶樹菇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在配方中加入適合的有機氮源, 如新鮮的米糠、麩皮、花生餅粉、棉子餅粉等。
茶樹菇除能利用雜木屑外,甘蔗渣、稻草、棉籽殼、菌草也可作為碳源。碳源中以單、雙糖為最好,澱粉、纖維素等利用能力較弱。最適C/N為54:1 [2] 
温度
茶樹菇屬中温型食用菌。其菌絲體在4-35℃條件下都能生長,在0℃以下和35℃以上則停止生長,在45℃以上失去活力而死亡。菌絲在25℃時生長最快,每日伸長7.5mm,20-28℃範圍內,其生長較快 [2] 
水分和濕度
茶樹菇 茶樹菇
茶樹菇栽培的培養基含水量應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養基,用勁捏,指縫間濕潤,稍有水但不流下,手指鬆開成塊,落地後散開為宜。但不同種類的木屑及粗細不同略有差別,應靈活掌握。菌絲生長時,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在70%以下;子實體形成發育期為85%-95%,生長期適當降低,以延長產品保鮮期 [3] 
空氣
茶樹菇屬好氣性大型真菌,對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氣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易造成菌絲生長緩慢、子實體菌柄粗長、菌蓋細小、早開傘、畸形菇。菌絲生長階段發菌室要間斷通氣,每天通風1-2次,子實體生長階段栽培房要勤通風換氣,每天通風3-6次,視實際情況而定 [3] 
光線
培養菌絲不需光,原基形成子實體生長需150-1000lx光照。子實體生長有明顯向光性,一定條件下可獲得蓋小、柄長的產品,猶如金針菇栽培 [3] 
酸鹼度
茶樹菇菌絲喜弱酸性環境,最適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絲生長稀疏、緩慢 [3] 
栽培季節安排
茶樹菇出菇温度相對較廣,生育期也較長。因氣候特點決定,亞熱帶地區只要處理好冬季加温問題,可以週年種植。
栽培場所的選擇
茶樹菇 茶樹菇
茶樹菇袋栽可在室內搭架進行,也可在室外搭建塑料蔭棚栽培。
塑料蔭棚的建造。
以東西向搭建,寬度以層架排放2-3排為宜。一般棚寬5-7米,棚長25米左右,不超過40米,棚邊高2米,中高3.5米,可用毛竹或木料做柱子,棚頂可用毛竹片做拱蔑或用木條,棚頂每隔3-5米設一個通氣筒,在南北向安裝80-100釐米寬的門。在棚頂及棚的四周蓋上8絲厚的塑料薄膜,在棚頂蓋上稻草或茅草,起到隔熱與保温作用。在棚四周可用草簾或遮陽網遮陽。連座的菇棚一般相隔1米。
搭架。
一般層架寬140-150釐米,兩邊不設通道的層架寬不超過70釐米,以伸直手能操作為宜。層距:每層相距50-60釐米,底層離地面20-30釐米。每隔2米立一層架,層架之間用木條或竹稈相連,而後排放竹片或木條。每排層架之間要設通道,一般距離70釐米。
栽培方法
栽培方式多采用熟料袋栽培法和瓶栽法,水培法也試驗成功。
栽培材料
栽培 栽培
凡富含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農副產品下腳料,茶餅粉、雜木屑、玉米芯棉籽殼等都可以栽培茶樹菇,但以茶籽殼、茶籽餅加入培養料生產出的產品香味、色澤、藥用價值都不失天然特殊風味。
木屑以闊葉樹木最好,如楊樹柳樹等栽培茶樹菇產量較高,菌絲生長較快。不管採用哪一種木 屑都以陳舊的比新鮮的好,要把木屑堆於室外,長期日曬雨淋,讓木屑中的樹脂揮發及有害物質完全消失。未經堆積的木屑,栽培茶樹菇菌絲生長慢,產量低。其配方中加入棉籽殼,營養豐富,蛋白質、脂肪含量較高,製作的培養基通氣較好,可提高產量近一倍。
拌料裝袋
先將棉籽殼粉碎成米粒大顆粒狀,先一天用1-2%石灰水浸泡10-14小時,撈起後,加入其它培養料拌勻裝袋,茶籽餅需粉碎成粉末狀,拌入其它培養料內裝袋滅菌。各種培養料最好是80-90目,舊料比新料好,棉籽殼要提前一天加水攪拌,堆積、覆蓋薄膜,使其吸水均勻,第二天再加入輔料,充分拌勻,含水量應掌握在70-75%以內。料拌好後,即可裝袋(袋子規格32×15或40×17-18cm,5絲米的聚丙稀薄膜製成),裝袋時要求光滑均勻,而且要裝緊,再用扎口線紮緊,送入滅菌灶內滅菌。
提高制袋成品率。
培養料質量。培養料要新鮮、無黴變,木屑要經後熟並過篩。培養料含水量要適宜,以緊握指縫有水漬但不下滴為度。
菌袋製作。棉籽殼、木屑要提前24小時預濕並加入石灰堆積發酵,然後加入麥麩,拌料裝袋至上灶的時間不要超過5小時。
消毒滅菌。將料袋裝進常壓灶,一般每灶2500-3000袋,不宜過多。滅菌時做到“攻頭、控中、保尾”,使升温至100℃的時間儘量縮短,温度達到100℃後保持16-18小時,做到徹底滅菌。
菌種培養。茶樹菇對光、温敏感,菌種培養要在相對恆温、避光的條件下進行,温度控制在22-26℃,培養室每隔10天檢查一次,清除污染的菌種。
菌袋接種。滅菌後料温冷卻至30℃以下,裝進接種箱接種。儘量減少菌袋破損。
科學安排制袋季節
茶樹菇菌絲在5-35℃均能生長,子實體分化適温為22-26℃,低於20℃子實體生長慢、轉潮慢、菌柄短、產量低;高於28℃子實體生長快、易開傘,影響品質。高淳縣5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最適宜茶樹菇子實體形成和生長,往前推55-60天就是合理的制袋期,一般安排在3月上中旬和7月上中旬制袋。
抓好害蟲綜合防治
多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出菇期儘量不用化學防治。重點搞好環境衞生,及時處理廢菌袋,並對菇房內外消毒,用潔淨的自來水補水。採用防蟲網、黑光燈、水浸法(在菇原基出現前或採收後向菌筒灌水,水面高於料面1-2毫米,浸2天后倒掉)相結合的方法治蟲。

茶樹菇栽培關鍵技術

茶樹菇在高淳、金壇等地有一定的栽培面積,但受資源、技術、市場等影響,茶樹菇栽培面積持續減少。
從技術層面看,影響茶樹菇高產穩產的主要因素有:
菌株退化。茶樹菇育種工作相對滯後,菌株來源單一,並且出現明顯的退化現象。
配方不合理。茶樹菇生產上培養料配方隨意性大,特別是氮素營養的配比把握不到位,嚴重影響茶樹菇產量。
制袋成品率低。茶樹菇秋季制袋正處於高温條件下,制袋成品率只達到70%~80%,差的甚至低於50%。
病蟲危害。茶樹菇生長期長,易受蟎類、菇蠅、菇蚊等害蟲危害。生產上應採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茶樹菇產量。
栽培步驟
選用優良菌株:我國各地主栽的茶樹菇優良菌株來源主要有兩處,一是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其菌株菌柄粗,叢子實體數少,顏色較深,菌蓋呈棕褐色,子實體耐高温能力強,產量高,但鮮菇口感稍差;二是江西廣昌,其菌株菌柄細,叢子實體數多,顏色略淺,菌蓋呈紅棕色,產量略低,但肉質嫩,鮮菇口感好。建議菇農從正規單位直接引進母種擴繁。
科學配方:茶樹菇培養料含氮量過高,污染率高、出菇遲;含氮量過低,產量低。建議採用以下兩個配方:木屑36%、棉籽殼36%、麩皮20%、玉米粉5%、茶籽餅1%、輕質碳酸鈣1%、糖1%,pH值7~7.5;或者棉籽殼87%、麥麩10%、石灰2%、糖1%,含水量56%~60%,pH值7~7.5。
滅菌:裝袋完畢,用乾淨的棉布擦乾淨菌袋錶面,便可進鍋滅菌。高壓滅菌要求温度在115公斤壓力下滅菌3小時,常壓滅菌需温度在100 ℃後再保温100 ℃,維持10-12小時。
接種:首先應選擇質量好,菌齡不超過80天的適齡菌種,接種時的菇筒的餘温不能超過36℃,否則易燒死菌種,造成不萌發菌絲的現象。温度低於30 ℃後,將菇筒放入接種箱內,再將各種接種器械經75%酒精消毒後(一般各種器械用酒精棉擦二遍)放入接種箱內一起用消毒粉消毒15-20分鐘,可開接種,接種時袋口要靠近酒精燈火焰處,袋口朝下,除少量菌種接入洞內,大部分菌種放在培養基表面,然後紮緊袋口,一瓶生產種可接菌袋20-25袋。
培養:接種後速將菌袋放入培養室的菇架上培養(培養室內放入菇筒的前三天應做好消毒滅蟲的前期工作,否則容易感染雜菌及病蟲害;菌袋立着放比較好,20天以後應堆起,橫着放,底對底,一般應放5-6層為宜),室內應保持23 ℃左右。相對空氣濕度應保持不超過65%左右。室內光照不能太強,應在黑暗下培養,以免一面發菌,一面出菇的現象出現,早晚通風,勤打掃,特別注意防鼠害,以免感染其它雜菌,造成嚴重損失,菌絲生長經30天左右,可解開扎口線,進入少量空氣,使其更快成長。一般温度適宜,60天左右,可開袋出菇。
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
菌袋長滿菌絲後,再過10天左右,積温度在1600-2000度時可搬入事先經消毒滅蟲的大田棚內,也可在室內,再將菇筒用0.5%PP粉液體沖洗乾淨菌袋錶面的灰塵及細菌,幹後用刀片在接種口即菌袋頂部割開一寸左右小口,蓋上薄膜,保持温度在20-28 ℃左右,相對空氣濕度85-90%以內,開口後十幾天,不能直接噴水,以免感染雜菌,開口五天後,濕度過高,早晚通風可長一點,一般10-15分鐘,濕度過低,可在旁邊噴水提高濕度。菌絲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階段料面顏色起變化,初期出現黃水,表面有深褐色的斑塊。接着出現小菇蕾,只要温度濕度適合,一般開袋後15-20天內開始出菇。從菇蕾採收一般需要5-7天。第一期出菇時不須過多噴水。採收第一期菇後應停止噴水5-6天,任其恢復菌絲生長,為下期出菇積累營養。15天后再逐步提高温度到第二期菇長出,時間間隔約需5-15天。以後按以上管理方法,再出第三期菇,採摘三期菇後,如菌袋乾燥失水,可開袋噴水,增加濕度,還可出二期菇。只要管理得當,一般每袋可出鮮菇3-4兩,幹菇0.025-0.04斤左右。生物效率高達80-90% [3] 

茶樹菇加工保藏

  • 乾製原理
茶樹菇 茶樹菇
鮮菇經過乾製處理之後,藉助熱力作用,將組織中的水分減少到一定的限度,使製品中所含可溶性物質的濃度相對提高,儘快降低菌類細胞的酶活性乃至酶失活,從而降低或抑制微生物生長和繁殖,使產品得以較長時間的保存,不致於發生腐爛變質,並有可能保持菌類的良好品質。
  • 烘烤技術
茶樹菇一般採用烘烤法乾製,烘烤技術與乾製品質量密切相關。鮮菇採摘後,最好用陽光先曬半天,按大小分開,除去雜物、蒂頭,再將茶樹菇的菌褶向下,排放在烤盤上,送到烤房烘烤。温度由低到高,温度過低會使產品腐爛變色,温度過高會把產品烤焦。一般要求烘烤前將烤房預熱到40-45 ℃,進料後下降30-35 ℃。晴天採收的菇較幹,起始温度可高一點,雨天採收的菇較濕,起始温度應低一點。隨着菇的乾燥緩慢加温,最後升到60-65 ℃,勿超過75℃,整個烘烤過程,視產品種類與乾濕度總需6-10小時。
另外,烘烤過程中要勤翻動檢查,隨着菇的幹縮進行並盤和上下調換位置。烤到菇體含水量13%以內(菌柄乾脆易抖斷)時取出密封保藏,該菇易返潮,應放於乾燥處保存,這樣的乾製品,菌蓋保持原有特色,菌褶全淡黃色,香味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質量。

茶樹菇病蟲防治

茶樹菇在整個食用菌當中屬中温偏高菌類,病蟲害尤為嚴重,且茶樹菇又屬高營養物質,在配置培養基時,比其它菇類培養基營養相對偏高,為病蟲雜菌的繁殖提供更為有益的物質基礎。因此,生產管理中稍有疏忽,往往造成病蟲雜菌的危害,輕者減產,重者無收。茶樹菇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堅持採用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生物防治方法,進而生產出優質、高產的無公害農產品。
對於茶樹菇,主要以防為主,搞好環境衞生和室內消毒工作,發現雜菌及時處理,因為茶樹菇出菇的氣温較高,菌科蛋白質較高,容易發生蟲害,最好方法是人工捕捉,萬不得以用0.1%菌合脂或迷滅丁加水噴射,可以完全根治,但要注意濃度不要過高,使菇蕾中毒、腐爛造成損失。

茶樹菇病害

青黴 青黴
一般接種六到十天後菌筒出現黃豆大青綠色毒點,以後慢慢擴大並阻礙茶樹菇菌絲生長,嚴重時可殺死茶樹菇菌絲,主要原因是菌種不純、帶雜、接種消毒不嚴造成接種污染、消毒滅菌時間不夠、培養基雜菌胞子沒有殺死,接種後慢慢恢復生長。
白黴
菌絲恢復生長後,有一層稀疏的白色菌絲,在茶樹菇菌絲前面或一邊開始生長,象絨毛狀阻礙茶樹菇菌絲生長,主要原因是:空氣温度大雜菌、孢子係數增高,造成接種消毒困難,接種場地空氣流動過大,造成外界空氣吹進箱體,菌種不純,封口不嚴。
鏈胞黴
接種二到三天後從袋口或破損部位長出粉紅色狀孢子,隨風在空中飛揚,此雜菌傳播速度極快,特別是在高温度濕天極易發生。防治措施:首先要搞好環境衞生,加強通風換氣,降低菇房濕度,破損菌筒及時處理;發現有個別感染時,輕輕拿到遠處深埋,以防傳播。實踐證明柴油對此雜菌有抑制作用。
綠黴
菌筒在走菌期或開口後從口上開始出現綠色斑塊,以後迅速擴大,整筒變成墨綠色,整個菌筒報廢。主要原因:環境條件太差,雜菌係數過大,温度過高35℃以上,開口時高温高濕通風不良,菌種抗雜能力弱。

茶樹菇蟲害

為害茶樹菇最嚴重的蟲害為菌蚊,它平常棲息在各種環境之中,開口後鑽入菌料之口開始產卵繁殖,使菌筒絲吃空,菌料變黑,菌蚊繁殖速度極快,25℃氣温5-7天繁殖一代,造成茶樹菇產量大面積減產。防治措施:搞好環境衞生,在門窗等通風處裝雙層紗布,並定期噴上菊脂類殺蟲劑,室內裝上網格小一點的頻振式殺蟲燈,進行燈光誘殺,防治菌蚊效果好。

茶樹菇主要價值

茶樹菇食用價值

茶樹菇作為食用菌,食味鮮美,口感脆,香味濃郁、純正,質地細嫩,還可加工為茶樹菇罐頭、茶樹菇原汁醬油、茶樹菇濃縮液和茶樹幹菇等產品。 [6] 
營養成分
茶樹菇 茶樹菇
茶樹菇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特別是含有人體所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葡聚糖菌蛋白、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其菇柄脆嫩爽口,味道清香。還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元素,如鐵、鉀、鋅、硒等元素都高於其它菌類。經檢驗,每100克幹品中含蛋白質28.9克,氨基酸含量高達25.56克(訓話)。中醫認為該菇具有補腎、利尿、治腰痠痛、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 是高血壓、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其味道鮮美,脆嫩可口,又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

茶樹菇生物活性

此外茶樹菇營養豐富。茶樹菇還具有補益、降壓、安心醒腦和抗衰老等功能,對尿頻、水腫、氣喘、小兒尿牀、關節炎、低熱和解毒等均有顯著的療效。 [5]  實驗證明,茶樹菇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達80% ~ 90%。 [6] 
抗腫瘤
研究發現,柱狀田頭菇多糖、活性蛋白組分Yt及柱狀田頭菇凝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抗癌活性 [1]  ,人們把它稱做“中華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抗氧化(抗衰老)
研究發現,茶樹菇中含有的很多組分,如多糖、吲哚衍生物等,都具有明顯的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的能力 [1]  。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抗菌
柱狀田頭菇菌絲體和子實體及其熱水浸提液均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效果,可有效地抑制格蘭氏陽性(G+)、格蘭氏陰性(G-)細菌、酵母和黴菌的生長 [1] 
免疫調節
柱狀田頭菇多糖具有免疫調節等作用 [1] 
緩解小兒尿牀
茶樹菇對腎虛尿頻、水腫、氣喘,尤其小兒低熱尿牀,有獨特療效。

茶樹菇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茶樹菇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279 千卡
蛋白質 23.1 g
脂肪 2.6 g
飽和脂肪酸 0.5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9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0.1 g
碳水化合物 56.1 g
膳食纖維 15.4 g
葉酸 108 μg
膽鹼 26.8 mg
生物素 86.5 μg
6 mg
124 mg
908 mg
2165 mg
4 mg
0.73 mg
9.3 mg
2.76 mg
8.38 mg
7.2 μg
17.1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32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1.48 mg
煙酸(煙酰胺) 39.39 m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才曉玲, 安福全, 鄒瑤, 等. 柱狀田頭菇研究進展[J]. 食用菌學報, 2011, 18(2): 65-69.
  • 2.    王梓英. 柱狀田頭菇的馴化及栽培[J]. 資源開發與保護, 1991, 7(4): 253-253.
  • 3.    阮海東. 楊樹菇及其高產栽培技術[J]. 食用菌, 2001 (1): 11-12.
  • 4.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種2000中國節點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引用日期2023-03-13]
  • 5.    茶樹菇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3-17]
  • 6.    茶樹菇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3-17]
  • 7.    濮智穎主編.食用菌栽培:陝西人民教育出版,2008.08:178
  • 8.    楊月明等編著.茶樹菇栽培技術:金盾出版社,2012.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