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

鎖定
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由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與第十九師組成,組建於1933年7月,司令員彭德懷,政委滕代遠 [1-2] 
中文名
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
司令員
彭德懷
政    委
滕代遠
組建時間
1933年7月

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組建背景

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組建於1933年7月,以紅三軍團為基幹組成。
1933年5月,蔣介石在南昌設立全權處理贛、粵、閩、湘、鄂5省軍政事宜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親自組織和指揮對各蘇區進行更大規模的第五次“圍剿”。面對蔣介石精心部署的空前規模的第五次“圍剿”,以博古為首的中共臨時中央認為,這次反“圍剿”戰爭是爭取中國革命完全勝利的階級決戰。在軍事戰略上,拒絕和排斥紅軍歷次反“圍剿”的正確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變本加厲地推行“左”傾軍事冒險主義,實行“大踏步地打出去”的進攻戰略。據此,在軍事上也相應作出戰略調整,決定紅一方面軍主力進行分離作戰,其中以紅1軍團為基幹組成中央軍,在撫河、贛江之間作戰;以紅3軍團為基幹組成東方軍,入閩作戰。 [1] 

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編制序列

1933年7月1日,中革軍委代主席項英發佈《關於東方軍之組織及幹部配備和指揮關係的指示》,決定以紅3軍團(暫缺第6師)和紅19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以紅3軍團司令員彭德懷兼任東方軍司令員,滕代遠兼任政委(12月,中革軍委決定撤銷滕代遠的紅3軍團政委兼東方軍政委職務,改任中革軍委武裝動員部部長;由楊尚昆接任紅3軍團政委兼東方軍政委),袁國平兼任政治部主任。為配合作戰,閩西紅34師、閩贛軍區、寧清歸所轄各部武裝統歸彭、滕就近指揮。 [1] 

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作戰歷程

1933年7月至9月和1934年1月,彭德懷先後兩次率東方軍入閩作戰。
1933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在司令員彭德懷、政委滕代遠的率領下,向順昌挺進,在洋口建立蘇維埃政權,組織游擊隊、赤衞隊,擴展紅軍。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