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

鎖定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上片敍寫與友人馬叔度在月波樓上吟詩賞月,酒後豪情滿懷,壯志勃發;下片由月下眺望聯想到淪陷於金人之手的中原地區,慨嘆北伐無期,抗金理想難以實現,體現了詞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全詞層次清晰,語意層層遞進,情景交融,物我兩忘,感情悲壯蒼涼,跌宕曲折,含蓄深沉。
作品名稱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
作    者
辛棄疾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稼軒詞補遺》
作品體裁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
客子久不到,好景為君留。西樓著意吟賞,何必問更籌。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華幽。中州遺恨,不知今夜幾人愁。誰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爾,決策尚悠悠。此事費分説,來日且扶頭 [1]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註釋譯文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詞句註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水調歌頭·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此詞為變體,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兩仄韻,下片十句四平韻、兩仄韻。
⑵和(hè):依照別人詩詞的格律或內容作詩詞。馬叔度:辛棄疾友人,生平事蹟不詳。喻良能香山集》卷九《賢良馬叔度和周內翰送予倅越詩見貽次韻奉酬》曾提及其人。月波樓:宋時黃州(今湖北黃岡)有月波樓,祝穆方輿勝覽》卷五十:“在(黃州)郡後廳。”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浥江瀨,幽闃遼夐,不可具狀。”又,嘉禾(今浙江嘉興)亦有月波樓。《方輿勝覽》卷三:“月波樓,在嘉興州西北城上,下瞰金魚池。”《至元嘉禾志》卷九亦載:“月波樓,在郡治西北二里城上,下瞰金魚池。”不知詞人所遊何處。
客子:離鄉在外漂泊之人。指馬叔度。
⑷君:亦指馬叔度。
⑸西樓:指月波樓。著意:有意,專心。一作“着意”。吟賞:吟詩賞景。
更籌:古時夜間計時工具,即更籤。此指時間。
⑺一天:滿天。
⑻冰雪:喻胸懷澄澈。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⑼“浩蕩”句:喻心胸寬廣如浩蕩的百川匯流。
⑽鯨飲吞海:如長鯨吞海似的狂飲。杜甫飲中八仙歌》:“飲如長鯨吸百川。”
劍氣:指劍光,古人謂寶劍能於深夜發出光芒,直衝雲霄。據《晉書·張華傳》及《拾遺記》載,晉人張華看到鬥宿和牛宿之間常有紫氣,向雷煥請教。雷煥説這是寶劍神光沖天,寶劍當在江西豐城地區。於是張華派雷煥為豐城縣令,前去尋劍,果然從地下覓得兩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兩人各得一把。張華死後,劍隨之失蹤。雷煥死後,其子佩劍過延平津,寶劍忽從腰間躍出,飛入水中。及入水尋找,不見寶劍,只見雙龍各數丈,盤曲潭底。頃刻間,水面上光彩照人,波浪翻騰。此喻志在建國立業的豪邁之氣。橫秋:充滿秋日的天空。極言有氣勢。
⑿“野光”二句:化用北宋鄭獬月波樓》:“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天宇,天空。迥(jiǒng),高遠。
物華:泛指美好景物。幽:靜謐。
⒁中州遺恨:指中原被金人佔領。中州,指當時淪陷的中原地區。
⒂不道:不料。蕞(zuì)爾:微小貌。
⒃決策:指朝廷的北伐大計。悠悠:遙遠,飄忽不定。
⒄分説:分辯。
扶頭:酒醉後昏昏沉沉,連頭也須旁人扶起。這裏代指飲酒。 [1]  [2-3]  [4]  [5]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白話譯文

遠方的客人已經很久沒到這裏漫遊,可是美麗的風景似乎專門為你保留。我們特意登上西樓吟詩賞月,何必去問今夜已到什麼時候。我們呼喚出滿天皎潔的月光,照見我們的心地像冰雪一樣明透。我們的胸襟寬廣浩蕩,好似百川融匯奔流。我們的豪飲還趕不上巨鯨吞海,腰間的寶劍已光閃閃照耀清秋。
原野上銀白色的月光到處飄浮,天空高遠更顯得風景十分清幽。可是想起丟失中原的遺恨,不知今夜有多少人在發愁。那些掌握權柄的大人物們,有誰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老朽?不料抗戰的功勳還建立得很小很少,朝廷的決策遙遙無期,叫人沒盼頭。這件事沒法分説清楚,讓我們明天再喝個大醉方休。 [5]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作年,有不同的説法。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認為此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當時辛棄疾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依據是詞中所寫月波樓外的景象,與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中描繪的黃州月波樓相合,同時辛棄疾任湖北安撫使時往來黃州非常方便。王兆鵬《辛棄疾詞選》則認為此詞為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辛棄疾在京口知鎮江府時所作,詞中所寫月波樓為嘉興月波樓,理由是淳熙四年辛棄疾只有三十八歲,與詞中“誰念英雄老矣”的年齡身份和心境不符,反倒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同一口吻,同一心境,應是同時所作;“決策尚悠悠”當指韓侂冑決策北伐之事,而他定議北伐是在嘉泰四年春,詞中謂“劍氣橫秋”,辛棄疾於嘉泰四年春天到京口任鎮江知府,次年六月即遭彈劾落職,故此詞只能作於嘉泰四年秋天。辛棄疾與友人馬叔度同遊月波樓,馬叔度寫了一首《水調歌頭》,辛棄疾和馬詞原韻寫下了這首詞。 [1]  [3]  [4]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作品鑑賞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文學賞析

在秋夜清幽高朗的月色下,詞人與友人馬叔度一起,登上久未登覽的月波樓對飲觀景。他們沐浴在遍地浮動的月光下,覺得胸膽開張,豪情滿懷;但一想到恢復之事猶遙遙無期,便不禁把一腔豪情轉化為悲憤了。
上片寫景中情,以觀景領起抒懷,着重體現詞人豪邁慷慨的英雄氣概。開頭四句正面敍説遊月波樓一事,直接點題。其首句寫遊樓,先以“久不到”作一反襯,再以“為君留”的好景,表明乘興而來的雅興。月波樓既然把好景特意留下來給他們欣賞,他們自然也要為這好景盡情酣飲了。接着專寫人的着意欣賞,樂而忘返,而不顧夜色已深。這前四句,起得雖然平正,但其中自有小曲折,它把詞人登樓待月時興高采烈的心情刻畫了出來。
“喚起一天明月”以下三句,寫明月滿天的美景,出以詞人喚起秋月昇天的句子,使狂放飄逸的神采立見。“一天明月”,氣象萬千,把明月皎皎的光色,用一個平常的詞“一天”渲染無餘。而他之所以要“喚起一天明月”,是因為正要它照見自己的清澈磊落如冰雪、寬廣浩蕩如百川的奇偉胸懷。天上月與胸間情互相映發,壯偉豪邁,不同凡俗。“鯨飲未吞海”兩句轉寫自己的動態形象,寫他們狂飲欲如長鯨吞海,舞劍劃出的寒光在秋月下閃耀。詞人以“未吞海”,和“已橫秋”加以對照,一退一進之間,尤顯出“劍氣”——志在報國的豪傑之氣的不凡。同時在繼續誇寫其情的豪酣中,已經經絡暗轉,為下文抒憤伏下了筆墨。
下片開頭再次描繪夜月下景物的清美,從細處補足上片的空白,使月波樓夜景具有更細膩的風味。野外月色如水霧浮動氤氲一片,仰望清朗的高天,愈覺其迥遠,俯察大地,好景在夜的背景下安寧幽邃。寫景非常靜謐,把秋夜的天地描寫得很有特色,情勢上則由上片的豪邁轉入沉思的格調。這立體的江南好景,不禁使懷抱國家之恨的詞人想起了淪陷的土地。於是他接寫道,“不知今夜幾人愁?”這一疑問,問出了詞人的痛心和擔憂,是全篇的“意眼”所在。特別是其中“幾人”下得含蓄,餘味無窮。“幾人”可以表示懷有中州遺恨的人很多,這是一個全民族感知的巨大痛苦;也可以表示懷有此恨的人已經非常稀少了,民族的遺恨在統治者一誤再誤、一延再延的“韜略”消解下,已經所剩無幾了。而無論是極言其多,還是感慨其少,詞人內心的憂憤悲涼之情,都宛然可見。
“誰念英雄老矣”以下三句全是自我悲嘆。詞人以“誰念”的反問,表示並無人念及其可以殺敵報國的時間已經不豐裕,又以“不道”作一反襯,以增進對於朝廷決策錯誤的痛心之情。他以“不道功名蕞爾”兩句表明,沒想到對於自己來説,本來唾手可得的小小功名,如今在朝廷北伐決策遙遙無期的態度壓制下,竟這樣難以取得。無一語責備,而責備的口氣宛然;無一語寫悲憤,而悲憤的情態也宛然,確是抒情的“火山口”。最後他強行熄滅心中的火焰,以借酒澆愁的描寫,表明自己心中的積憤積痛實在太深,不喝到扶頭無以驅逐痛苦。這裏雖然在飲酒一事上遙應開篇,但詞情經過幾番轉折跌宕,已經與開篇處有天壤之別——他的崢嶸豪邁的感情,已經被中原難復、英雄老去的痛苦,搓洗成了慘淡的悲憤。
全詞在藝術風格上,兼有縱橫馳騁和曲折跌宕的美感,顯示出稼軒詞的主導風格。在藝術上,不借典故抒情,詞面明白易曉,但內藴卻依舊含蓄深沉,很耐尋味。 [4]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名家點評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揚忠《稼軒詞百首譯析》:這首詞一氣貫注,如大河奔流,滔滔莽莽,很有氣象。它在藝術表現上不以含蓄藴藉取勝,而以縱橫馳騁見長。但它又不是一味馳騁,流入滑易叫囂的邪道,而是以沉摯厚重的風骨為基礎的,因此能使其濃郁迸發的感情激動人心。此詞雖非辛詞的名篇,卻較好地體現了他的主導風格。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兆鵬《辛棄疾詞選》:浩蕩百川、鯨飲吞海、劍氣橫秋、天宇迥、英雄老等,富有英雄色彩的意象,最能體現英雄辛棄疾雄奇的風格。詞情跌宕起伏,意象雄渾,詞境闊大,是“稼軒風”的典型體現。 [3]  [5]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作者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曾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六十八歲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6] 
參考資料
  • 1.    (宋)辛棄疾著.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稼軒詞編年箋註 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640-641.
  • 2.    王延梯選注. 中國詩苑英華 辛棄疾卷[M].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1997:240-241.
  • 3.    王兆鵬著. 辛棄疾詞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7:67-69.
  • 4.    葉嘉瑩主編;母庚才,顧之京副主編;朱德才,薛祥生,鄧紅梅編著. 辛棄疾詞新釋輯評 下[M]. 北京:中國書店, 2006:1536-1539.
  • 5.    (宋)辛棄疾著;劉揚忠譯著. 稼軒詞百首譯析[M]. 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1983:376-379.
  • 6.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唐宋詞鑑賞辭典 南宋·遼·金 新1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6: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