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殿

(漢語漢字)

鎖定
殿,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讀作diàn,形聲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 [2]  。《説文》本義是“擊聲”,但文獻中不見用例;通常多用假借義,指宮殿;引申義有課殿,評為下等;又引申指鎮守,安撫。“殿”字還可通“純”,義為衣緣;通“念”(diàn),義為念㕧、愁苦呻吟。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殿
拼    音
diàn
總筆畫
13
注    音
ㄉㄧㄢˋ
部    首
結    構
左右結構
平水韻
十七霰 去聲 [4] 
字    級
一級字、常用字 [1] 
統一碼
基本區 U+6BBF
鄭    碼
xmoq
倉頡碼
schne
四角號碼
7724₇
筆順編號
5131221343554

殿漢語釋義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殿,形聲字。從殳,𡱂(tún)聲。形旁殳為手持兵器之會意字,表示殿的本義與兵器有關;聲旁𡱂為“從屍下丌居幾”的會意字,為臀的古字,於殿表聲,殿與𡱂聲韻並同。殿的源頭、聲首、初文為從屍從丌的會意字“𡱂”,古初即以“𡱂”為“殿”,後始為造專字。《汗簡》與《古文四聲韻》並收𡱂以為殿,曾侯乙墓竹簡亦以為殿,可以為證。戰國時用作殿的𡱂尚多為會意字,《四聲韻》之“圖2”蓋“圖1”為之訛,《汗簡》之“圖4”是疊加“π”字,曾侯乙墓的字形是增加了意符爪。其時形聲殿開始出現,《四聲韻》之“圖6”,即從殳聲,蓋殳之訛;《汗簡》作“圖7”,亦是殿字,只是又增土旁,“圖7左部分”亦殳之訛。時秦系文字將會意的“π”換作與殿同聲韻的聲首典,但並沒有被《説文》採納,隸變後楷書作殿,形旁主要是筆勢變化,聲旁則主要是筆意變化。 [2] 
《説文》本義是“擊聲”,但文獻中不見用例。通常多用假借義,指宮殿。《戰國策·魏策四》:“倉鷹擊於殿上。”又假借為殿後義。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人置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曾侯乙墓竹簡之“殿”字皆指殿後之車。引申指課殿,評為下等。雲夢秦簡《秦律雜抄》:“採山重殿。”(採礦兩次評為下等)又“大(太)官、右府、左府、右採鐵、左採鐵課殿(考核為下等),貲嗇夫(罰主管官員)一盾。”秦律中又有“省殿”,即考查評比分等,“比殿”是連續評為下等。又引申指鎮守,安撫。《詩·小雅·采菽》:“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通“純”,衣緣。雲夢秦簡《封診式》:“見乙有結(讀裾,長襟衣)復(復)衣,繆緣及殿(用繆繒鑲邊),新殹(也)。”通“念”(diàn),念㕧,愁苦呻吟。《詩·大雅·板》“民之方殿屎”,《説文》作“念㕧”。 [2] 

殿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diàn名詞高大房屋的通稱。hall
初學記》卷二四引《蒼頡篇》:“殿,大堂也。”
漢書·霍光傳》:“鴞數鳴殿前樹上。”顏師古注:“古者屋室高大,則通呼為殿耳,非止天子宮中。”
後漢書·蔡茂傳》:“茂初在廣漢,夢坐大殿。”李賢注:“屋之大者,古通呼為殿也。”
宮殿;殿陛;殿直;殿使
指帝王宸居。palace
莊子·説劍》:“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史記·秦始皇本紀》:“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立景福之秘殿,備皇居之制度。”
殿省;殿院;殿舍
用作帝、後的代稱。emperor、empress周密《武林舊事·幹淳奉親》:“太后邀太皇、官家同到劉婉容住奉華堂……是日三殿並醉。”三殿
祀奉神佛之所。
北周庾信《麥積崖佛龕銘》:“雕輪月殿,刻鏡花堂。”
趙彥衞雲麓漫鈔》卷八:“老子乃李氏之祖,取郊祀配天之義以尊之,號曰三清,然未嘗殿而祀之。”
考課中最後一等;科舉考試中置於後等。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商君書·境內》:“其先入者,舉為最啓;其後入者,舉為最殿。”
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考試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亦有上中下。以一為最,五為中,九為殿。”
殿元;殿榜;殿罰
指後軍。《文選·張衡〈東京賦〉》:“殿未出乎城闕,旆已反乎郊畛。”薛綜注:“殿,後軍也。”
形容詞最後,最下。at the rear
《文選·陸機〈文賦〉》:“考殿最於錙銖。”
殿最
動詞定,評定。judge
墨子·尚賢上》:“故當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
白居易《江州司馬廳記》:“蒞之者進不能課其能,退不能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
殿後,壓陣。bring up the rear《資治通鑑·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命李進誠將三千人殿其後。”
停,停敍。stop《元典章·刑部八·取受》:“諸牧民官不先潔己,何以治人?今後因事受財依例罪斷外,枉法贓者即不敍用;不枉法贓須殿三年方聽告敍。”
鎮撫;鎮守。guard
《詩·小雅·采菽》:“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韓愈南海神廟碑》:“詔用前尚書右國子祭酒魯國孔公為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以殿南服。”
通“念”,念㕧、愁苦呻吟。毛傳:“殿屎,呻吟也。”馬瑞辰通釋:“《説文》引《詩》作‘念咿’者正字,《詩》及《爾雅》作‘殿屎’者,假借字也。”殿屎
量詞古代刑法計量單位。
《隋書·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為一負。閒局六負為一殿,平局八負為一殿,繁局十負為一殿。加於殿者,復計為負焉。”
隋書·刑法志》:“贖銅一斤為一負,負十為殿。”
chún名詞通“純”,衣緣。雲夢秦簡《封診式》:“見乙有結(讀裾,長襟衣)復(復)衣,繆緣及殿(用繆繒鑲邊),新殹(也)。” [2-3]  [5] 

殿古籍釋義

殿説文解字

擊聲也。從殳𡱂聲。堂練切 [6] 

殿説文解字注

殿,擊聲也。
此字本義未見。假借為宮殿字。燕禮注。人君為殿屋。疏雲。漢時殿屋四向流水。廣雅曰。堂堭、壂也。爾雅。無室曰榭。郭注。卽今堂堭。然則無室謂之殿矣。又假借為軍後曰殿。
從殳。𡱂聲。
堂練切。古音在十三部。 [3] 

殿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𠀤音電。堂高大者。《初學記·倉頡篇》:殿,大堂也。商周以前,其名不載。按《史記·秦始皇本紀》始作前殿。《漢書》:則有甘泉、函德、鳳凰、明光、臯門、麒麟、白虎、金華諸殿。歷代殿名或沿或革,惟魏之太極,自晉以降,正殿皆名之。《摯虞·決疑要注》:其制有陛,右墄左平。平以文塼相亞次,墄者為階級也。九錫之禮,納陛以登,謂受此陛以上殿。顏師古曰:古者屋高嚴。皆名為殿,不必宮中。《前漢·黃霸傳》:令郡國上計吏條對,有舉孝子者先上殿。注:殿,丞相所坐屋也。今唯天子宸居稱殿。
又重殿。謂有前後殿,天子之制也。《前漢·佞幸傳》:重殿洞門,皆言其僭。
又休息閒宴之殿曰便殿。師古《漢書注》: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處,所以就便安也。
又飛行殿,輦名。《王嘉·拾遺記》:漢成帝好夕出遊,造飛行殿,方一丈,如今之輦,選羽林士負之以趨,帝於輦上,聞其中若風雷聲,名曰云雷宮。
又殿下,次於陛下之稱。《葉適·石林燕語》:制獨天子稱陛下,殿下則諸侯皆得通稱。至唐初制令,惟皇太子皇后,百官上疏稱殿下,至今循用之。
又《廣韻》都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丁練切。𠀤音念。軍前曰啓,後曰殿。《左傳·襄二十六年》:析公奔晉,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
又軍敗後奔曰殿。《左傳·宣十二年》:晉隨季殿其卒而退。
又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戰功曰多。見《史記·絳侯世家注》。
又《前漢·宣帝紀》:丞相御史課殿最之閒。注:師古曰:殿課居後也,最課居先也。《春秋·繁露》:考試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一為最,五為中,九為殿。
又鎭也,定也。《詩·小雅》:殿天子之邦。《毛傳》:殿,鎭也。正義曰:軍行在後曰殿,取其鎭重之義。《左傳·成二年》: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又《爾雅·釋訓》:殿㕧,呻也。注:呻吟之聲。《詩·小雅》:民之方殿屎。《説文》:作念。《集韻》或作〈𣪫下心〉、𣣈。 《説文》:本作𣪍,擊聲。○按殿擊本作𣪍,堂殿本作𡱂。今相沿已久,不能復正,附記於此。殿㕧的㕧字原從口從屎作。殿㕧或作殿屎。 [7]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殿字形書法

殿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殿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殿書法欣賞

殿音韻彙集

字形韻書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殿廣韻去聲全濁堂練切/都甸切dʰiɛn
去聲全清都甸切/堂練切tiɛn
韻略去聲丁練切
去聲堂練切
增韻去聲丁練切
去聲堂練切
中原音韻去聲先天全清tiɛn
中州音韻去聲先天唐練切
洪武正韻去聲全清丁練切tien
去聲全濁蕩練切d‘ien [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21]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238
  • 3.    殿  .漢典[引用日期2016-09-08]
  • 4.    十七霰 去聲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21]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1986年11月:9484
  • 6.    張章主編.説文解字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10:513
  • 7.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536
  • 8.    「殿」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