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中學

鎖定
武漢中學地處武昌中心城區,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黨的一大代表董必武等人於1920年創辦的一所獨具特色的學校。1978年被定為湖北省重點中學,1992年列入中國名校。2001年被評為湖北省辦學水平示範學校,是市、區共管的十所重點高中之一。學校先後被評為武昌名校、武漢市德育“六有”基礎建設創新示範學校、武漢市綠色學校、武漢市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武漢市文明單位和湖北省教育科研強校。
學校現有在職教工272人,學生3300餘人。其中武漢中學高中部1900餘人,武漢初級中學1400餘人。 [1] 
中文名
武漢中學
外文名
Wuhan High School
簡    稱
武中
創辦時間
1920年
辦學性質
中學
現任領導
校長 :楊定成 [8] 
校    訓
樸、誠、勇、毅
主要獎項
湖北省辦學水平示範學校、武漢市文明單位
知名校友
董必武 [2] 
所屬地區
中國武漢

武漢中學簡介

建校九十年來,武漢中學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各類人才,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讚揚,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為學校題詞,原國務院總理李鵬同志為學校親筆題寫了校名,原中共中央江總書記高度評價了董必武創辦武漢中學的豐功偉績。
學校校風純正,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年齡結構合理。市管專家、特級教師高級教師佔教師人數的61%,36名優秀骨幹教師享受政府專項津貼,學成和在讀研究生60餘人。2002年以來,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擴大校園面積,新建了一流的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學生公寓和師生食堂,並配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武漢中學 武漢中學
多年來,武漢中學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牢記董老提出的“樸、誠、勇、毅”四字校訓,狠抓校風建設,在尊重學校傳統文化的同時,注重對時代精神的汲取和接納,在開放與融合中創新學校文化,提出了符合武漢中學特點和時代要求的“人格教育”辦學理念,探索了一條具有武漢中學特色的辦學模式,注重了課堂內外、學科之間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交融的教育,着力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健全人格。重視學生道德品質教育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形成了一批已經產生重大影響並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教育科研成果,使學校步入了更高的教育境界。歷屆畢業生的思想素質,文化素養和工作能力得到高等院校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 [1] 

武漢中學地理位置

武漢中學地處武昌中心城區,地址為: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275號 [4] 

武漢中學歷史發展

(根據回憶整理)
創議辦起來的一所中學
私立武漢中學設在武昌,是幾個抱有革命宗旨的人創議辦起來的一所中學 ,我是創議人之一。一九一九年春,我自鄂西革命軍隊中去上海找孫中山先生,和我的同邑友人張國恩(號眉宣)相遇,張也是國民黨員。
武漢中學 武漢中學
那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擬在巴黎開會商定對德和約;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列寧領導俄國工人階級建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盟社會主義共和國;中國北洋軍閥和南方革命軍(實際大部分也是軍閥)混戰了幾年之後,沒有結束,南北兩方在上海議和。各省區國民黨的活動分子大都來到了上海。許多省區在上海的活動分子組織各該省區的善後協會,湖北省善後協會也組織起來了,公推我和張國恩主持會務,我倆因得每日與在上海的國民黨分子接觸。
李漢俊新自日本帝國大學土木系畢業回國,住址與湖北善後協會很近,故常與在上海的國民黨員詹大悲查光佛等來協會閒談。李帶有許多關於俄國革命的日文書籍,我借讀後,逐漸瞭解俄國革命中列寧黨的宗旨和工作方法與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宗旨和工作方法迥然不同。
巴黎和會開會了,那是列強分贓的會議,中國雖屬戰勝國一邊,實際是處在一個被處分國的地位。國內南北議和一開始就遇到了不可克服的暗礁,不會有什麼結果。
辦報紙和辦學校
不久五四運動爆發了。我和張、詹、李在這種形勢下,估計中國還是要革命,要打倒列強,要除軍閥,要建立民主制度(當然當時還不知道新民主主義),要喚醒民眾。國民黨一套舊的搞軍事政變的革命方法,行不通了,應改為一種能喚醒羣眾、接近羣眾的方法。商談中得出一個結論,我們一致認為目前能夠做的是辦報紙和辦學校兩件事。
在上海時以辦報紙要容易些,擬出了辦報的宗旨和集股章程。當時和我認識的一位孝感人願意出資。詹擬赴閩粵邊革命軍中募報紙基金,我和張於秋末回武漢着手籌備報社。我找前願出資人商量,他縮手不幹了。詹募款事,後來亦成畫餅。
武漢中學 武漢中學
提議辦學校有人共鳴
報未辦成,我們提議辦學校的事卻有人共鳴。因當時高中級學校結業的人很多找不到職業,辦私立學校聘請教員較容易;辦私立大學和專業中學在資金、設備和教師方面都 有困難。武漢公私立中學不多,招生較易。因此我和張想從辦中學開始,然後徐圖擴充。
我們回到武昌時,住在武昌巡道嶺湖北省教育會內。已經住在那裏的有羅田江文波,是我的普通同學;紅安倪季端,國立武昌高等師範結業,是我和張的同鄉;住在武昌的沔陽劉鼎三,漢川李緘三,漢口劉質如,他們都是張的兩湖師範同學,又和我與張同在日本同學。上述這些人中除劉鼎三在湖北省教育廳任視學外,其餘的都沒有找到職業。
我和張同他們談辦學事,他們都極力贊成。商談中大家都趨向於辦一所私立中學,並逐漸把辦中學的事具體化起來。當時考慮到辦私立中學有五個先決問題:
(一)校址、校舍問題;
(二)開辦費和基金問題;
(三)董事會的董事長問題;
(四)教員職員問題;
(五)前四個問題解決以後,還有一個立案問題。
武漢中學東校區 武漢中學東校區
關於校址、校舍問題。我們已知道湖北省教育會西北角有一所房子,門在涵三宮街南面小巷內,曾辦過學校。房子內有教室三間,辦公室一大間,風雨操場一個,還有大小几個院子,有可供學生食宿用的兩排房間;教室中還剩存一些坐椅。房子內有我的一位窮同學住着,只要設法請他搬出去住,房子雖僻陋一點,修補添置一下,頭兩年還可以對付。
關於開辦費和基金問題。開辦費因校舍基本是現成的,需費不多,大家商議由創辦人中募集;基金僅是為着立案時的查核之用,由我和張去想辦法。那時我的一位文普通同學,蒲圻雷大同,剛從廣東大元帥府回家,路過武昌,聽説我們有辦私立中學的計劃,約我商談,聽了計劃後,極力讚許,願列名為創辦人,並介紹其同鄉劉覺民也為創辦人。雷願出一百二十元為開辦費。
這樣,學校創辦人由我、張國恩、劉鼎三、李緘三、劉質如、倪季端、江文波等增加雷大同、劉覺民共為九人。開辦費除雷捐一百二十元外,我與張、三劉、一李各捐
武漢中學 武漢中學
二十元。立案基金由我和張找到我們同鄉在漢口大蔡家巷開設合太正山貨行的張平階出具存款二萬元的條子,隨即報湖北省教育廳備案。開辦費和基金問題很順利地解決了。雷又勸説住在涵三宮街房子的同學搬遷,校址校舍問題也因而解決。 關於董事長和董事會問題。學校創辦人為學校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公推竹溪人湖北省議會議員郭肇明擔任,郭曾任兩湖師範學校校長,是張國恩、劉鼎三、李緘三、劉質如的老師,湖北著名的教育家,國民黨員。借郭之聲望,學校立案就少受阻力。郭忙,不能出席董事會,又公推其鄉人崔琴甫為董事,所以董事因添了郭、崔,就由九人成為十一人。
關於職教員問題。董事會決定學校名為私立武漢中學校,公推劉覺民任校長。劉當時在私立中華大學任教授,老老實實地教課,政治色彩不濃,不招人忌。倪季端任教務兼監學,江文波任總務兼監學。各門功課首由董事們分擔,劉覺民教修身,我教國文,李緘三、江文波教歷史,倪季端教英文,劉質如、崔琴甫教數學,劉兼教圖畫。其餘則由陳潭秋教英文,曾雨村教地理,熊連城教圖畫,手工、音樂、體操請其他學校教員兼教。職教員的配備是很整齊的。
關於立案問題,校董事會遵照部定私立中學校章程呈請立案,湖北省教育廳批准了私立武漢中學的立案。各創辦人擔任的開辦費陸續交出了。我當時沒有錢,就將身上的皮袍脱下付當鋪質當,湊足我應擔負的開辦費。開辦費交由管總務的江文波收管,校舍的檢修,校具的添置,辦公用的文具紙張,都由江文波負責辦理。這些都是在一九一九年冬至一九二○年一月間辦妥的。
私立武漢的特點
私立武漢中學校於一九二○年春季招考了兩班學生,開始照章教課。私立武漢中學有哪些特點呢?
第一,學生報考費和學費都比當時武昌私立中學低,報考費比別校低六分之一,學費比別校低三分之一。
第二,職教員是低薪或不支薪。教員教課支薪比別校低二分之一,職員只夠伙食費。董事中任職教員有幾位低薪也不支,劉覺民任校長兼教修身,我教國文,李緘三教歷史,劉質如教數學和圖畫。各班設班主任指導班會,如陳潭秋同志除教英文外,兼任第一年生乙班主任。
第七,幫助學生課外閲讀報紙書刊,促進學生注意國際國內的時事問題,包括俄國革命問題。
第八,迎接五四運動帶來的新思潮,啓發學生的革命思想,這在用白話文教國文時更為方便。
第九,武漢中學學生沒有對學校鬧過風潮,這是本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學校中很少有的現象。學校也沒有開除過學生。
武漢中學 武漢中學
第十,學生思想進步,課業也學得較好。
這些特點,如第一至第七,在開學時就表現出來;第八至第十,則是在開學後逐漸表現出來的。一九二○年秋,武漢中學成立已經歷了一個學期,湖北的共產主義研究小組由我和陳潭秋張國恩(幾個月後他就不幹了)等組織起來,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傳播,在武漢中學內很少受到阻礙。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當時叫SY)在湖北也是由武漢中學學生開始發展組織。這與武漢中學教學的第八個特點有着極顯著的關係。
武漢中學第一批學生於一九二三年結業,一九二四年考入國立武昌師範大學(即前國立武昌高等師範)的就有四名。國立武昌師範大學收生很嚴格,湖北的中學結業生常有一校一年沒有被錄取一名的。武漢中學一期就有四名被錄取了,這證明學生課業是很優異的。
董事會的董事
武漢中學 武漢中學
因我是學校董事會的董事,教甲乙兩班國文,在校的時間很多,和學生經常在一起,我象有名義的職員一樣,參與各種校務活動,職教員和學生對我都很尊重。
陳潭秋同志任乙班主任,住在校內,也是和學生生活在一起的。我和陳二人在武漢中學學生中的影響最顯著。私立武漢中學創辦時,雖有懷抱革命思想的人蔘加,但有些僅是對時局現狀不滿或不甚滿的人,並不是為革命而辦學校。學生的思想動態就更復雜些。我和陳潭秋同志也只在參加中國共產黨後,才有意識地學習俄國革命,以武漢中學為據點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在學生中陸續組織起黨和團的支部,領導學生接近工農羣眾。
黨和團在武漢中學開展組織工作,同時在武漢各學校、各工廠中找到一些聯繫,也建立起一些組織。我和陳潭秋在武漢中學經過黨和團的組織,領導學生辦平民夜校、辦識字班,於寒暑假期中回家時去做農村調查工作,接近農民,幫助農民識字、幫助農民組織起來,有的後來發展為農民協會。一九二二年,黨和團的工作在武漢日益發展,黨把陳潭秋同志調出武漢中學,專做黨的工作。是年,武漢中學因原校舍不敷用,找到武昌武勝彭楊公祠,把彭楊公祠改建為學校的二部,可容四班學生住宿和聽課。當時沒有聘到職員,我即不要名義赴二部同學生一塊住宿。後來才聘到麻城汪子弼為監學。彭楊公祠北不遠有幾個紡織廠,是武昌紡織工人的中心。學校二部在這裏,為學生接近工人創造了條件。
訪問職工家庭
武漢中學 武漢中學
校的黨團組織領導學生訪問職工家庭,組織夜校教育工人子女,和工人聯歡。這樣,黨和團在這塊紡織工人基地就容易建立工運據點了。我曾經為募集二部擴建基金赴鄂西參加一個短時期的革命軍事活動,募到六七百元,二部房屋建設,得以順利如期完成。一九二五年春,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在各地開展,我被黨從學校調出專做國民黨工作。至秋季,在漢口籌辦一種小報——楚光日報,我為經理,宛希儼同志任主編,報紙於一九二六年春出版,完全是在黨指導下活動的。私立武漢中學一九二○年開始招生授課,至一九二三年春已招足八班,是年冬第一期的兩班,學了四年已屆畢業,以後每年兩班結業,招兩班新生,學校長年保持八班學生之數。直到一九二八年國民黨桂系軍閥攻奪武漢,霸佔湖北後,才把武漢中學封閉了。
武漢中學師生,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大多數同情國民黨和加入國民黨,學生加入共產黨或共產主義青年團者亦不少。所以在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時期,他們參加革命工作很活躍。
在革命更深入,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後,武漢中學師生起了分化,多數跟着國民黨跑,也有一些跟蔣介石走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國民黨左派繼續革命,這些革命同志絕大多數在土地革命中犧牲了。
在武漢中學教員中有陳潭秋同志的弟弟陳蔭林,北京大學英文班結業。他到學校教英文時,陳潭秋同志已離校。他原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只想搞個職業,掙點錢還債。後來在一個暑假帶領一批學生到農村去工作,瞭解農民生活實況。他覺悟了,認為中國農民非革命不能翻身,農民革命一定要在工人階級領導下組織起來才能翻身。他參加了黨,為黨擔負農運工作,八一南昌起義後,隨軍南下,途中患病,死於瑞金
在武漢中學開辦時起過很好作用的一位小職員,名張培鑫,紅安人,貧農出身,略識字,當過商店學徒,一九二○年春在武漢中學充當傳達兼搖鈴。實際上武漢中學開辦時,除兩位兼職的監學外,沒有文書、會計,只用了張培鑫和另外一個打雜的小孩。所以培鑫也做一部分文書會計工作,如編寫學生名冊,經營雜費收支等等。他聰明好學,進步很快,文能達意,算可開方,和學生關係極好,以後學校提升他為會計。中共中央遷到漢口後,調他到中央機關工作,他也離開了武漢中學。一九二七年冬,他主持我黨的一個印刷機關。這機關遭到破壞,培鑫被捕,被國民黨殺害了。

武漢中學創始人

董必武(1886-1975)
董必武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董必武同志 董必武同志
董必武,原名賢琮,又名用威,字潔畲,號壁武,從事革命活動後改為 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城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 1911年參加了辛亥革命,加入同盟會。“二次革命”失敗後,考入東京私立日本大學攻讀法律,參加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1915年回國參加反袁鬥爭,曾兩度被捕。後來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
1920年同陳潭秋等成立了武漢黨的早期組織。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武漢區委執行委員。國共合作後,參加籌建國民黨湖北省各級黨部的工作。
大革命失敗後,董必武去蘇聯學習。1932年回國後,任紅軍大學上級幹部隊政治委員,中央工農檢查委員會委員、代理主任,中央黨校教務長、校長,工農代表大會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最高法院院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長期在武漢、重慶等地從事統戰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常委、華北人民政府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是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第七至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屆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同志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收入《董必武選集》。

武漢中學教育方針

校長魏少平 校長魏少平
多年來,武漢中學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牢記董老提出的“樸、誠、
武漢中學 武漢中學
勇、毅”四字校訓,積極推行人格教育,歷屆畢業生的思想素質,文化素養和工作能力得到高等院校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學校多年來高考成績突出,2005年高考,達到重點大學錄取線的學生有136人,達到本科錄取線的學生有531人。2006年高考又創佳績,金靖劉筱以優異的成績分別被北京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錄取。2007年高考,我校600分以上的學生達到10人,有104名學生達到重點大學錄取線。2007年12月,我校被武昌區教育局授予績效考核“先進單位”的稱號。2008年元月全區調考和二月全市調考,我校成績突出,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武漢中學師資力量

市管專家、特級教師高級教師佔教師人數的61%,36名優秀骨幹教師享受政府專項津貼。 [1] 
全國優秀教師:嚴少林;
湖北省特級教師:蕭興國,童斌;
黃岡市骨幹教師:劉曙光;
武漢市學科帶頭人:鄭東陵,譚勇,劉國勝,黎丹 [5] 

武漢中學所獲榮譽

1、湖北省示範學校
2、武漢市文明單位
3、武漢市民主評議合格學校
4武漢市綠色學校
5、武漢市校園環境示範校
6、武漢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7、武昌名校 [1] 
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武漢中學十分重視教科研工作和體育藝術衞生工作。學校先後承擔了多項國
武漢中學 武漢中學
家級、市級重點教科研課題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校也是武漢市田徑傳統學校,在省市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屢創佳績。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先後獲得了“武漢市文明單位”、“武漢市民主評議合格學校”、“武漢市綠色學校”、“武漢市校園環境示範校”、“武漢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武昌名校”、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立功單位等榮譽稱號。在新的一年裏,全校上下團結一心,求真務實,為創辦隊伍一流、管理一流、校園一流、設備一流、質量一流、人民羣眾滿意的示範學校而努力奮鬥,為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6] 

武漢中學校訓釋義

武漢中學的校訓為“樸誠勇毅”。
武漢中學創辦於1920年,創辦人董必武同志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董老將我國悠久文化傳統中的精華加以提煉、概括,根據革命的需要,將“樸誠勇毅”作為革命者健全人格的標準,為武漢中學立下了世代相傳的校訓。開展“樸誠勇毅”校訓教育是武漢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價值追求和核心目標。
1、“樸誠勇毅”是革命者人格的追求
按董老自己的解釋,“樸就是樸素,也就是艱苦樸素;誠就是忠誠,誠實;勇就是勇敢;毅就是有恆心,有毅力,能夠堅持”.“樸誠勇毅”這一校訓,從性格品質方面規定了做人的準則。既包含着中華民族講修身重節操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共產黨人的人格追求。它通俗凝練地表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董必武同志在私立武漢中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則是站在改造社會拯救民族的高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為標準,來實施人格教育的,它曾指引許多有志青年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
在“樸誠勇毅幹革命”人格理念的指導下,武漢中學在他創辦之初便大開社會風氣之先:率先在國文中開展白話文教學;率先實施男女學生同班;率先組織學生深入社會、接觸民眾;率先降低學生的報考費和學費標準……
在“樸誠勇毅幹革命”人格精神的指引下,武漢中學在革命年代培養了成百上千投身革命、英勇獻身的仁人志士和熱血青年:董必武、陳譚秋、李漢俊從這裏出發,參加了黨的“一大”;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黃麻起義、鄂南暴動……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都有在武漢中學求過學的熱血青年投身革命,革命的足跡幾乎遍及全中國。
1996年3月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和老一輩革命家宋平同志高度評價了董必武創辦武漢中學的豐功偉績,指出董老創辦的武漢中學名為“私立”,實為“黨立”.
2、“樸誠勇毅”是武漢中學人格教育的旗幟
面對新形勢、新困難和新挑戰,我們學習董老精神,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緊緊牢記並努力實踐董老“樸誠勇毅”校訓,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我們要求全體教師特別是黨員幹部,要以董老提出的“樸誠勇毅”四字校訓嚴格自律,做到“以樸素面對生活,廉潔從教;以誠信對待他人,取信於民;以勇敢面對工作,敢於創新;以堅毅面對困難,百折不撓。”養成和堅持“勤奮工作、作風民主、辦事公道、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和“嚴教、善導、求索、垂範”的教學作風,用科學的發展觀引領前行,促進了武漢中學的快速發展。
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武漢中學從特定的校情出發,遵循“面向21世紀的教育的終極目的應是培養公民的健全的人格”的理念,把“培養有健全人格的人”作為教育之本,逐步形成了具有武漢中學特色的“人格教育”理論及模式。多年來,我們結合新時代特點,在堅持 “樸誠勇毅”校訓內核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進行了新的詮釋,既注重“傳統人格”,更注重“現代人格”:
樸,即樸實、樸素、質樸、樸雅;
誠,即誠實、誠懇、誠信、忠誠;
勇,即勇敢、勇為,勇於實踐、勇於競爭、勇於合作、勇於創新;
毅,即剛毅、堅毅,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百折不饒。
使“樸誠勇毅”四字校訓既包含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基本道德素養,也概括了當今社會人才必須具備的良好心理和意志品質。因此,我們將“樸誠勇毅”四字校訓作為健全人格的重要標誌,提出了“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這一人格教育辦學理念,在人格教育領域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有力推進了人格教育的實踐。
3、“樸誠勇毅”的人格魅力在現代社會彰顯出強大的感召力
2002年8月8日李憲生同志就任武漢市市長時表示,要以董必武1920年創辦武漢中學時提出的“樸誠勇毅”四字校訓自律:
“樸”,就是要艱苦樸素,廉潔從政,嚴格要求自己,不貪不佔,不謀私利,不搞特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誠”就是要忠信誠實,取信於民。無忠信不可謀事,無誠實不可為人。
“勇”就是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開拓創新的精神,面對問題,絕不繞着走,不推卸責任,要堅持原則,勇於負責。
“毅”就是要有毅力和恆心,以百折不撓的毅力、持之以恆的精神、紮紮實實的作風,開展各項政府工作。殫精竭慮,恪盡職守,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僕。李憲生同志的就職宣言也印證了“樸誠勇毅”人格的強大生命力。
4、武漢中學“樸誠勇毅”人格訓導體系的內容目標
根據高中學段實際和人格培養的要求,我們設計“三維”立體訓導體系,讓全體學生學習、牢記、踐行“樸誠勇毅”校訓,養成“樸誠勇毅”的人格品性。 其“三維”架構是,以培養“樸誠勇毅”人格品性為內容維度,以高中三年訓導為時間維度,以“知、情、意、行”協調塑造為方法途徑維度,構築符合時代要求,通過三年系列訓導能內化為學生自我品性的立體訓導體系,實現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養成健全人格,實現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
①“樸”系列訓導內容:
穿着樸素、不攀比 吃用儉樸、不低賤 勤儉節約、不浪費
學習踏實、不浮躁 樸實純真、不做作 樸實直爽、不浮誇
樸實厚道、不自私 樸素大方、不猥瑣 樸質高雅、不庸俗
②“誠”系列訓導內容:
內誠於心、不欺己 外誠於行、不欺人 誠實學習、不作弊
誠實學問、不裝懂 誠心待錯、不固執 誠懇道歉、不丟人
真誠待人、不虛假 誠實守信、不欺詐 忠誠自己、不虛榮
忠誠學業、不懈怠 忠誠祖國、不背叛 忠誠於黨、不喪志
③“勇”系列訓導內容:
勇敢威武、不畏懼 勇敢作為、不魯莽 勇敢果斷、不遲疑
勇猛精進、不遺憾 勇於質疑、不恥問 勇敢交往、不孤僻
勇敢合作、不封閉 敢於挑戰、不逃避 勇於負責、不敷衍
勇於實踐、不怕苦 勇於競爭、不怕輸 勇於創新、不怕錯
④“毅”系列訓導內容:
有恆有毅、不懶散 剛強堅毅、不嬌氣 學貴有恆、不鬆勁
堅定有毅、不屈服 持之以恆、不退縮 百折不饒、不放棄
堅毅刻苦、不服輸 堅毅不懈、不低頭 自強不息、不言敗 [7] 

武漢中學學校領導

校長:楊定成 [8] 
黨委書記:張知匯
副校長:鄭東陵、胡芳、李冬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