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潭秋

鎖定
陳潭秋(1896年-1943年9月27日),名澄,字雲先,號潭秋,湖北黃岡縣(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陳策樓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4] 
1920年陳潭秋和董必武、劉伯垂等7人創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説研究會。 [12]  1921年7月,陳潭秋與董必武參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他先後出席了中共三大、五大、六大 [13] 1934年1月出席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執行委員。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留任中央蘇區中央分局委員,領導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留駐共產國際工作。 [14]  1939年回國,他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 [2]  1943年9月27日被新疆軍閥盛世才秘密殺害於迪化(今烏魯木齊)。 [15] 
中文名
陳潭秋
別    名
陳澄 [4]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湖北黃岡縣(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
出生日期
1896年
逝世日期
1943年9月27日
職    業
無產階級革命家 [17] 
主要成就
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 [2]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1] 
代表作品
《五一紀念歌》 [3] 

陳潭秋人物生平

陳潭秋像
陳潭秋像(2張)
1896年,陳潭秋出生。青年時代積極參加五四運動。
1920年秋,陳潭秋和董必武等在武漢成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7月,出席黨的一大。此後,陳潭秋先後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員、武漢地方執委會委員長、湖北區委組織部部長、江西省委書記、滿洲省委書記、江蘇省委秘書長等職,領導各地的工人運動、學生運動和兵運工作,為黨的事業四處奔波。
1933年初夏,陳潭秋到中央蘇區工作,任福建省委書記。
1934年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政府糧食部部長。紅軍長征後,陳潭秋留在中央蘇區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委員兼組織部長。
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後參加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工作。
1939年5月,陳潭秋奉命回國,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當盛世才公開走上反蘇反共道路後,同新疆軍閥盛世才進行了靈活巧妙的鬥爭。
1942年夏,黨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產黨員全部撤離。陳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後一批,表示:“只要還有一個同志,我就不能走。”
1942年9月17日,陳潭秋被捕。敵人對陳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黨”。陳潭秋堅貞不屈。
1943年9月27日,陳潭秋被秘密殺害於獄中,時年47歲 [2] 

陳潭秋主要成就

陳潭秋革命事蹟

  • 指引林祥謙走上革命道路
“二七”大罷工的烈士林祥謙的事蹟天下傳揚,而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正是陳潭秋。1922年以後,陳潭秋以記者身份經常深入工廠和京漢鐵路,調查疾苦,並辦工人識字班。當時剛剛由包惠僧介紹入黨的工人項德龍(後改名項英)向他彙報,説江岸機器廠有一個青年工人林祥謙在同伴中好打抱不平,威信很高。於是,陳潭秋便約他見面。
出身貧苦的林祥謙當時在社會上一直被人看不起,想不到一個大學畢業的記者能來見自己,還主動提出交朋友,心中很感動。陳潭秋便經常與他促膝談心,從工人為什麼受壓迫談起,直講到只有實行共產主義才是最後解放之路。林祥謙有了階級覺悟後,要求加入黨組織,並和項德龍等出面組織建立工人俱樂部,並擔任了江岸分工會的委員長。
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舉行罷工,軍閥吳佩孚派兵鎮壓,林祥謙被捕後拒絕下復工命令而遭殺害。在軍隊包圍江岸工人俱樂部,外面槍聲大作時,陳潭秋讓其他同志轉移,自己率幾個工人堅持到深夜才撤離。“二七”鬥爭雖然失敗,史冊上卻留下了他們的姓名 [3] 
  • 右耳負傷
1935年以後,陳潭秋無論走到上海、莫斯科、新疆,與他見面的人都會發現其右耳缺損了一塊。在血與火的年代裏,人稱“傷痕是戰士最光榮的勳章”。據有些老同志回憶,他們與陳潭秋第一次見面,看到他頭部的傷殘便馬上肅然起敬,知道這是一位彈雨中衝殺出來的老戰士。
陳潭秋作戰負傷,是在1935年2月從閩西突圍的途中。紅軍長征後他留在江西瑞金,面對國民黨軍日益緊縮合圍圈,一再主張儘快分散以進行遊擊戰爭。中央分局書記項英經過一段遲疑後終於同意,陳潭秋便與譚震林帶一個加強營翻越武夷山西進。路上連遭敵正規軍和民團的截擊,在上杭附近被包圍。此時營長犧牲,陳潭秋便揮槍指揮戰鬥,被一顆子彈打中右耳,滾下懸崖時又摔傷了頭部。經二十天且戰且走,才到達閩西的永定境內,帶傷與譚震林、鄧子恢一起組織游擊戰爭。
一天拂曉,他們的駐地被敵“清剿”隊包圍。面對危境,陳潭秋主動要求帶領一個警衞班掩護,讓其他領導人率大部隊衝出去。突圍開始後,他先舉槍連續開火,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待大部隊脱險後,陳潭秋才率身邊的戰士突圍,結果這一個班在山邊全部犧牲,他自己躲進一個山洞倖免被敵搜出。隨後他在當地羣眾掩護下找到閩西黨負責人,並轉往上海治傷。
這種臨危不懼的精神,陳潭秋保持到生命最後一刻。他在新疆被捕後,重慶派來的國民黨特務和新疆軍閥盛世才的打手連續數十天對他進行拷打,使用壓槓子、灌辣椒水等酷刑,他卻始終不屈。盛世才為獻媚於蔣介石,在夜間將他用棍棒打昏然後勒死,再拍下照片交前來聯絡的宋美齡帶回重慶。解放後,烈士的遺體被找到並葬於烏魯木齊南郊陵園,時時受人憑弔 [3] 
  • 為礦工寫歌
陳潭秋喜歡寫通俗的新詩。文如其人,他的新詩中也洋溢着活潑歡快的氣息,1924年在安源煤礦所寫的《五一紀念歌》,就曾在當地礦工和小學生中廣為傳唱:
五一節,真壯烈,世界工人大團結。
發起芝加哥,響應全世界。
西歐東亞與美洲,年年濺滿勞工血。
不達成功誓不休,
望大家,齊努力,切莫辜負五一節 [3] 
  • “特殊”的七大中央委員
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選舉陳潭秋為中央委員。可是代表們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陳潭秋早在1943年9月就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了。這名特殊的七大中央委員雖無緣見證中共七大召開的盛況,無緣參與七大黨章的制定,但他用自己的生命,給什麼是共產黨員作了最生動的詮釋 [4] 
陳潭秋,1896年生,湖北黃岡人。青年時代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在武漢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黨的一大。此後,陳潭秋先後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員、武昌地委書記、湖北區委組織部長、江西省委書記、江蘇省委組織部長、滿洲省委書記、江蘇省委秘書長等職,領導各地的工人運動、學生運動和兵運工作,為黨的事業四處奔波 [5] 
1933年初夏,陳潭秋到中央蘇區工作,任福建省委書記。1934年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政府糧食委員(即糧食部長)。紅軍長征後,陳潭秋留中央蘇區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江西分局組織部長。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後參加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工作。
1939年9月,陳潭秋奉命回國,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他同新疆軍閥盛世才進行了靈活巧妙的鬥爭。當盛世才公開走上反蘇反共道路後,1942年夏,黨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產黨員全部撤離。陳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後一批,表示:“只要還有一個同志,我就不能走。”
1942年9月17日,陳潭秋被捕。敵人對陳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黨”。陳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 [2]  ,陳潭秋被秘密殺害於獄中,時年47歲 [6] 

陳潭秋所獲榮譽

2009年9月14日,陳潭秋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16] 

陳潭秋擔任職務

1920年,陳潭秋參與創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7月,出席黨的一大。此後,陳潭秋先後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員、武昌地委書記、湖北區委組織部長、江西省委書記、江蘇省委組織部長、滿洲省委書記、江蘇省委秘書長等職。
1933年初夏,陳潭秋到中央蘇區工作,任福建省委書記。
1934年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陳潭秋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政府糧食委員(即糧食部長)。紅軍長征後,陳潭秋留中央蘇區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江西分局組織部長 [5] 
1930年12月,陳潭秋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
1939年5月,陳潭秋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 [7] 

陳潭秋人物生活

第一任妻子:林氏 [8]  [18] 
第二任妻子:徐全直 [8]  [18] 
第三任妻子:王韻雪 [9] 
陳潭秋烈士有四名子女。長子陳鵠 [19]  大女兒徐慈君 [10]  [20]  已去世;次子陳志遠是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現已退休 [21]  ;小兒子陳楚三 [22-23] 
堂侄:陳國安 [2] 

陳潭秋人物評價

陳潭秋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17] 
參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來自學堂的知識分子。在他們中間,雖出現過毛澤東這樣的軍隊統帥,卻只有一人以戰士之勇持槍作過戰,火線負過傷,那就是來自武漢的代表陳潭秋。這位當初在綠茵場上身形矯健的記者,有着鐵一般的意志,最後壯烈犧牲於天山腳下 [3] (央視網 評)
陳潭秋為共產主義事業、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奉獻了一生,他的風範永昭後人 [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評

陳潭秋後世紀念

  • 故居紀念館
陳潭秋故居紀念館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陳策樓鎮陳策樓村,於1979年,由當地村民自發集資修建。截至2019年3月,經過各級政府多次修繕後,紀念館已成為集陳潭秋故居紀念館、生平展覽館、銅像廣場、宣誓廣場等為一體的紅色景區,每年都有20多萬人次前來瞻仰祭奠 [2]  [11] 
  • 故居展室
陳潭秋故居在武昌都府堤20號(今江漢大學武昌分校內)。1983年,故居大修,建成陳潭秋烈士紀念館。在二樓復原了陳潭秋卧室,佈置了“陳潭秋革命活動陳列”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